最新消息: ·视频:凌氏水浪拳(下半套)视频汇演——王国燕主教练领打          ·媒体精选 武术溯源之管窥 作者 肖力行          ·李道力老师 作者 肖力行          ·杨基峨老师 作者 肖力行          ·姜容樵老师 作者 肖力行          ·本门拳艺 凌氏水浪拳上半套视频          ·叶 大 密 老师 作者肖力行          ·媒体精选 受肖力行先生委托,复信吴英华先生答疑 作者:王国燕 更多>>>

心意六合拳艺传真
图书出售中

 
 
 首页 >> 心意六合八法 >> 采风厅
 

勤于思考,敏以求之,身体力行,持之以恒

——3月18日太阳岛学拳小记

作者:王钧 2017年4月4日

 

3月18日和19日,我们凌氏拳艺井系分会二期班和亲子班在青浦太阳岛组织了一次户外活动。两天的活动内容精彩纷呈,大家不仅学习了新拳法,进行了武修,而且听肖力行老师讲解《木兰辞》,真正体会到如何文武双修。还有,朱理事长为大家签名赠书也为活动增彩添色。第二天的座谈会上,老师们点评诸位学员的打拳视频,准确到位地指出了各自打拳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正的意见。会上,肖力行老师,王国燕老师,晓舟老师和朱理事长的发言都让我们获益良多。两天的活动紧张而又充实,给我感悟最深的有以下两点:

一、勤于思考、敏以求之
肖力行老师对《木兰辞》的讲解,不仅对《木兰辞》逐字逐句进行了细节剖析和推理,例如征兵制度,地理知识,当时社会的富裕程度,建筑结构形式,作者的身份,木兰的心情焦虑,征兵的紧急,筹办军备时的匆忙等。而且,深度解读了《木兰辞》中的整体精神:木兰代父从军,勇于担当责任的精神;出征凯旋后,能放下功劳,急流勇退,回归家庭,做一个幸福的普通人的精神。在讲解过程,老师带领大家用上海话背诵《木兰辞》,更是别有韵味,令人耳目一新。

我以前也读过、背过《木兰辞》,只知木兰是巾帼英雄,女中豪杰,却从未体悟到老师这般的见解。老师引用苏轼的诗句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说道,读书重要的是要能读出文章中的精神。听老师精讲《木兰辞》,我深刻体会到“学而不思则罔”,在求知治学上要勤于思考、敏以求之。

联系到打拳上,同样是“拳打千遍,其理自现”,我们平时练习时,在精熟操练动作路劲的时候,也要多加思考。回来后,我仔细回顾了诸位同学和自己打拳的视频,觉得柏伟磊同学和罗建军同学打得最好。我想,我们其他同学包括我自己,以后在以下两方面需要多改善:

1、在行拳时要贯穿“立身中正”
我们写文章都知道需要“纲举目张”,其实练拳也有相应的“纲举目张”,这个“纲”就是“立身中正、虚领顶颈,含胸拔背、沉肩垂肘、松腰坠胯”,这20个字的要求也是贯穿整个行拳动作和路径中的,其中最重要的中心是“立身中正”,也是我们初学者行拳时需要时刻牢记的。

如果明白“立身中正”的重要,我们在做动作时,如果做出前俯后仰,撅屁股就会知道自己打错了,也会明白身形不正,重心就不稳,容易被对手推倒。其次,“立身中正”是行拳的关键,我们初学者在精熟动作路径时,要首先做好身形中正,慢慢做到“虚领顶颈,含胸拔背、沉肩垂肘、松腰坠胯”以达到“外三合”,将来也能尽早领悟到节节贯穿,以意导气。当然,尽管我们现在知道20字纲领的重要,也不可能短时间能做到,但至少知道了应该努力的正确方向在哪里,不走弯路,便是捷径。

关于“立身中正”的拳理解析,大家可研读晓舟老师写的文章《浅析守中之理 体悟中庸之道》。在行拳身法上,可观摩伟磊和建军的打拳视频,两位同学的行拳身形都一直保持立身中正,动作很准确到位。作为初学者,如何做到行拳放松、绵绵不绝,我们可以多向建军学习。

2、打拳发劲的要诀在于“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通于脊背,形于手指”
水浪拳在运用于技击方面,有多处动作需要发劲,比如,孤雁出群后的双手回拉身前后再推挡出去,顺水推舟时两手相合推出去。在打以上两个动作时,如果把注意力集中在手上,尽管感觉很用力了,但会发觉劲是发不出来的。我仔细观摩王国燕老师的视频后,发现在打以上动作时,都有身体先沉下去,然后撑后脚,蹲直后腿的细节动作。随后再练习时,就会感到不像以前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发出的还是两手的软绵绵的力,发劲时有一种绵绵不断,从脚跟而起,用身体的整个重量去推动对方的感觉,力度和强度要比两手去推大得多。

以前,在论坛上,看到王国燕老师和晓舟老师在文章中都提到过“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通于脊背,形于手指”,当时不明白什么意思,也不知道如何用。当我弄懂顺水推舟的发劲时,顿时豁然开朗,明白了原来发劲是这样子的。联想到我们在打“十大形”踩步时,我一直感觉也挺想用力的,但两手推出去还是没什么力道,现在明白内家拳的发劲不在于手上,而在于运用脚撑地,蹬直腿,转腰,通过脊背,把全身的劲到通过手指发出去。

关于行拳的发劲上,我觉得伟磊做得最好。看他的视频,会感到动作舒展挺拔、威武雄壮,浑厚涵蓄,特别是“声东击西”的第一式,打出了水浪拳的“凌厉”,整套动作打下来都气势很足。

二、身体力行,持之以恒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
《木兰辞》的讲解,肖力行老师用言教教育我们要“勤于思考”,而在活动中的其他几件事情上,用身教教育我们要“身体力行”。

 18日上午,本来我们约定10点钟要到达太阳岛打拳,但结果,当日因为路上堵车,绝大多数同学都因为堵车和路程不熟悉迟到了,而只有肖力行老师和王国燕老师准时到达,我们在对待活动的重视态度上还远远不够。19日清晨,肖力行老师到大草坪打拳,只有王国燕老师、晓舟老师、侃希一起参与,我们其他人都没能到达现场,想来也是令人惭愧。

 这两件事情和肖力行老师十多年来一直兢兢业业教拳、传道授业比起来,可能不算什么,但却体现了老师一以贯之的为人做事的精神,就像老师以前说的,修身修的是浩然之气,浩然之气就是对人对事要有“敬”,而这种“敬”是通过生活中每一件事情上身体力行出来的,今天有“浩然之气”不代表以后还有,要做到就需要长期自律,长期坚忍不拔地身体力行。

 联系到打拳上,身体力行就是老师常说的“功夫是练出来的”。我觉得练拳是一个长期明理的过程,“明理”又分为心里明白和身体明白。心里明白是通过老师的现场教导、课后总结、视频学习、学习论坛文章以及自己的感悟,通过对水浪拳的拳理、拳法,以及拳架套路的一招一势和每一招势的技术含义的学习、演练和揣摩,逐渐加深对水浪拳的认知,经过长期的积累,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一个正确的水浪拳的观念和一套正脉传承的拳势、拳架,这是“知”的层面。而所谓身体明白,则是在心里明白的基础上,在长期的习练水浪拳的过程中,将心里明白所学到的和所悟到的一点一滴地转化到自己的身上的过程。而这一点一滴的转换的过程,是一个水滴石穿、铁杵磨针的过程,要有十足的耐心和韧性,这是“行”的层面。

虽然心明和身明分属“知”和“行”两个层面,但是二者又相互关联、密不可分,比如发劲的诀窍“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通于脊背,形于手指”要在练拳中才能明白,刚开始是心明在先,身明在后,二者相互促进成螺旋式上升的进步。到后来可能就无所谓先后了,心明的进步会使得身明变得相对容易,反过来有些东西上身了又会更进一步地加深对拳理、拳法、拳势的理解。

“知不易,行更难,唯有持之以恒”。
这次活动的座谈会上,我向老师提问,练拳的境界有哪些,如何知道自己达到了什么境界?肖力行老师说,我们练拳,先要达到形似神似,这是第一层境界,大部分人都处在这个阶段;第二层境界是自似,就是自己知道自己动作的细节,什么时候动作到哪里,打成什么样子,也知道自己哪里打错了;第三层境界是知己知彼,知自己,知他人。我知道自己打成什么样子,也知道别人会打成什么样子,因此别人下一个动作如何打出来,我都能提前预知。

我想,大多数人能达到形似和神似,就是老师以前说的,打拳的最初标准是“认得”,而要达到自似和知他,就是老师说的“打的好是无底的”。但为何大多数人只能达到形似和神似呢,不能真正自似呢?我想这也是为何内家拳这么难传承的原因。 “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练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最忌一曝十寒,毕其功于一役。

肖力行老师以前说过,在练拳上,聪明之人常常刻苦不够,刻苦之人又常常悟性不足。唯其聪明,往往见全豹而不知一斑;唯其不太聪明,往往见一斑而不知全豹。聪明人又往往囫囵吞枣,自以为是,略知一二便固步自封,不思进取,其实相当肤浅。练拳贵在有恒,没有偷懒的办法。要想成功,必须就有道而正之,锲而不舍,学而常思,滴水穿石。惟能如此,才会有所造就。不走弯路,便是捷径。

我想,从形似神似突破达到自似之所以这么难,是因为,在习拳时,长期求知、长期耐心、长期自律、长期勤奋是非常难的事。从零基础学会路劲套路达到形似神似,可能3年的功夫就能达到,但达到后,人性往往容易懒惰,容易固步自封,满足于形似和神似,而要不忘初心和保持初学时的热情是很难的。这个时候要实现突破,需要继续寻找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对这些不足进行刻意训练,脱离自己的舒适区,因为人只有通过有计划的刻意训练,脱离舒适区才能有进步。正因为练拳是持久战,需要精神支柱才能走得长远,这也是肖力行老师提出练武要把尚武崇德放在首位,“学拳重在精神——持之以恒”,这也是和我们传统文化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脉相承的。以前我不太明白,王国燕老师和晓舟老师多年练拳,论功夫,早已进入内外三合了,在我看来已经功成圆满了,为何还能不忘初心,向肖力行老师孜孜以学,现在我明白了,两位老师是学而不厌、学而无倦、一以贯之、如琢如磨、不断精进,追求极致,两位老师以身教告诉我们何为拳之精神。
 
此次活动,我不仅跟随三位老师进行了文武双修,更是我总结和回顾5个多月来的学习,发现自我的不足,为未来的提高找到了方向。最后,我以下面这段话和大家共勉!

“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能取代持之以恒的精神。
才华不能,
有才华但不成功的人随处可见。
天赋不能,
天赋无回报几乎是句谚语。
教育不能,
这个世界挤满了受过教育的被遗弃者。
只有毅力和决心是万能的!


——美国第28届总统威尔逊”

 

 

 

 

 

凌汉兴心意六合拳      网址:WWW.LSQUANYI.COM (凌氏拳艺)        电子邮箱: lingshixylh@163.com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