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本刊今年第7期刊出了安徽吴英华先生对今年第5、6两期《一套珍贵的拳照》的质疑来信。现将《一套珍贵的拳照》一文执笔者王国燕的答疑复函刊登于下:
《武魂》编辑部:
7月21号收到贵编辑部寄来的今年第七期《武魂》杂志,笔者专程向肖力行老师作了汇报。肖力行老师说:“真正的习武者,首要的是崇尚武德,人不知,而不愠。有问题先检查我们自身原因。”肖老师委托我复信答疑,他说,吴英华先生和叶绍东先生等,好多是他先师辈的公子,不知何故会产生一些奇奇怪怪的误会,让人有点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对他们的问题可作一个答复,但一定要我注意语气,尽量客气。答复的目的是消除误会,增加了解,同心协力,争取使心意六合八法这一珍贵的还在深闺的拳种,有一个正确的较快的发展。由于笔者能力有所欠缺,以下所言可能会有些失误之处,还请吴英华先生谅解。
心意六合八法拳长且复杂,只要有一段时间不练,就会前后颠倒错乱,甚至打不下去,这就使得现在好多人打的心意六合八法拳大相径庭,各式各样。肖力行老师恐日后更加杂乱,百忙之中抽空,前后化了将近一年时间,拍好了这套66式之定形动作。照成之日,肖力行老师十分高兴,把他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珍藏到现在的吴翼翚先师的手迹拳名影印件给我们,要我们好好保存。文化大革命,他家被抄,痛失好多珍贵拳照(他现在的学生中就有当年抄他家的人),深有切肤之痛。老师说好多人只知吴翼翚是拳术大师,而不知吴翼翚的字也很了得。以后如有机会要好好努力宣传吴翼翚先师,从而进一步让习武者了解心意六合八法拳。那时,我也是第一次看到。我们恐日后遗失或放好了找不到,遭老师责备,为此还特地临时抱佛脚,学了一点电脑技术,想把它放在拳照上,更好保存。因为拳照拍的是彩照,而我们又是第一次搞这种技术,水平较差,这样来回搬了几次,手迹就有些失真,肖力行老师这次看了也不满意,但手迹是真的无误。所喜吴英华先生保存着好多吴翼翚先师的其它墨迹,字迹对照一下便知。恕我们孤陋寡闻,当时不知吴英华先生编了这本纪念册,要早知道有这本纪念册,我们也不用化好多时间精力去多此一举了(有点吃力不讨好),如果我当时补上这个说明:“字迹有些失真”,可能会妥当一点。
肖力行老师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慕名跟随丁然清老师学叶氏太极拳,学习有年后,丁老师知其喜好研究拳理拳义,给他引见给了老老师。他们那时称叶大密先师为老老师,老老师知他年纪不大,得到过家传之心意六合拳(注:不是心意六合八法拳),已在外教该拳多年。老老师对其研究拳理的精神欣赏有嘉,见其悟性甚高,格外青睐。肖力行老师至今还记得有一次夜班做出,上午去老老师家,老老师不知他夜班刚上好,说他面色不好,亲自为他做了推拿。面对徒孙,老老师如此不拿大,真君子也。事后他问老老师,这是什么推拿,从来没有看到过,也没有听到过,老老师告知他这是导引推拿。他时常说老老师研究拳术,像搞科研一样,一丝不苟,踏实严谨,是真正的研究拳理的学者,没有任何不良的江湖习气。一些别的拳师横说直说都没讲清楚的拳理,老老师三言二言就讲得清清楚楚,非常透彻,比喻十分妥贴。对他的提问,有问必答,思路十分清晰,反映敏捷,条分缕析,穷本探源。老老师详详细细的给他讲了什么叫放松,给他演示了如何做到真正的放松,用荷叶承露,有倾即移的生活中的现象,生动的体现了松和散的区别;又如含胸拔背的左右之区分;到底是气沉丹田还是气宜鼓荡等等。肖力行老师一直讲,老老师不是在教他拳,而是在精心的喂他拳,那时他才知道什么叫“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含义,对其敬佩之情,无与伦比。
老老师不但给他解答了好多疑惑,还应肖力行老师之请,打了一套叶氏太极给他看。非但如此,老老师还说,自己年纪老了,气血衰退。为了让他更全面了解叶氏太极,让他的得意门生二丁三小(老老师的五位优秀弟子,其中二位年纪大一点姓丁,三位是年纪轻一点称小)中的小曹老师打拳给他看(几十年过去了,记不得他具体大名了,非不敬,请谅解)。在老老师的安排下,那天一早在公园里,曹和肖二人分别你打一组,他打一组。一个多小时过去,肖从未见过这种太极拳。无一组相同,快慢相济,刚柔相生。恰似鸿飞兽骇之资,又如鸾舞蛇惊之态;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曹告知肖这才是真正的杨式太极之风规,打的是“随意捋。”肖大惊,虽学拳已有十多年了,教拳亦有多年,且无门户之见,遍访沪上名师,竟然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今日大开眼界,深深感谢老老师之慈祥和对他的厚爱!老老师实事求是,胸襟博大,不虚假,实话实说,乃真武师也。
现知吴英华先生和老老师的公子叶绍东先生经常见面,肖力行老师很高兴,有一个不情之请,斗胆麻烦吴英华先生转告老老师的公子,万请代为转告曹老师,请他辛劳一下,最好把他打的拳用照和录像等留下来,我们别无它意,只是同为华夏儿女,想为我中华武术留下些珍贵的资料。同时请代向曹老师致意深切问候,也算了却肖力行老师的一件心事。
肖力行老师那时年纪太轻,想慢慢学。不期一次出差回来,在学拳后和丁老师说起老老师,丁告知他,老老师已羽化而登仙。肖说上次见到他还很好的,怎么会呢?丁老师告诉他开始就有点感冒,没当会事,拖了一段时间,变成肺炎了,毕竟年事已高,80多岁了。再去医院治疗,为时已晚矣,殊为可惜。虽然肖力行老师跟了丁老师也有二年,也几次得到了老老师的精心指点。但他精力有限,迫使他必须做出选择,在左右为难之际,得到了另一位先师的指点,他最终不得不忍痛放弃了叶氏太极,没有再继续深造下去。以后恐有失丁老师和老老师的英名,从不以老老师的再传弟子和丁老师的弟子自居。
肖力行老师认为,是老老师让他掌握了拳理拳经拳义的总钥匙。更重要的是他看到了一个学者型的拳术大家的研究拳术的光辉典范,他这几十年来一直以老老师的精神作榜样,不为名,不为利。孜孜不倦的学拳,练拳,教拳,研究拳理拳经拳义,对老老师给他的指点和帮助,永志不忘。
鉴于老老师的教诲,才有肖力行老师后来化了二年多的时间,完成整理和注释了心意六合八法拳经,发表在1983年第四期的《武林》杂志上。想抛砖引玉,争取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一起来把该拳发扬光大。肖老师一直认为心意六合八法拳,是所有他到目前知道的拳种中最有利于健康的长寿之拳,而现在的发展情况却不能与之相匹配。十分可惜,也为之十分担心。
心意六合八法拳易名为“水拳”非常确切,更能阐明拳义。肖力行老师认为,几十年来越练越体会到命名水拳之妙境。水,道家取其柔,儒家取其动,释家取其静,各得水性之妙。心意六合八法拳取儒、道、佛之认知,其本体变态之丰富,其有容乃大之深厚,其无为而无不为之,易名为“水拳”,实乃大家之笔。我们原以为只有吴翼翚先师才能取得出这一拳名,今日方知是由陕西成阳杨德威先生所为,而不是误传,谢谢吴英华先生的指点。
然而,肖力行老师在跟李道力老师学拳时,就已有“水浪拳”之称了。当他知道了在上海把心意六合八法拳易名为“水浪拳”的原因后,觉得虽然远没有“水拳”之名取得好,其内涵和外延的面偏窄,但在无可奈何之际,还是可取的。水浪拳取法于“起如水之浪翻,落如水之浪绝”之意,还是符合心意六合八法拳之要义的。那么为什么还要改呢?因上海话讲“水”发音(si)与普通话“死”二个字音相近,而在上海工作、学习、生活、谋生的外地人士很多,他们好多人都说不准上海话,说“水”和“死”这二个字的音没什么区别。如大家一清早在一起练拳,A先生问B先生:“你今天打了几遍水(死)拳?”B答:“三趟水(死)拳”,这样“死”来“死”去,不论是唯物主义或是唯心主义,听了都会感到十分晦气。故心意六合八法拳在上海被一部分人易名为“水浪拳”。
肖力行老师在上世间80年代初,在上海市徐汇区武术协会任教,教过一大批心意六合八法拳的学生。这次出山着重培训该拳之教练,虽从学的学生教练不多,但也不下半百之数。都知道他的心意六合拳得到过家传,心意六合八法拳是李道立老师手把手所教。李道立老师教学生一向不厌其烦,而手把手的教却是凤毛麟角。肖老师不但时常说起各位先师,而且只要一提到他们,就肃然起敬,神向往之!令我们这些学生教练深切感受到他对老师的感情之深之真之大,十分感动。还说他有缘认识他们,实为上苍眷顾,三生有幸;得到他们的无私的传授、无私的指点、无私的帮助。受此大恩,唯有尽力传承,争取做到不辱使命,为他们颂歌颂德,有扬于他们之英名。唯有如此,方能报师恩于一、二,以此作为感谢之回报,别无它途。
肖力行老师两年前曾说,要在三年内训练出一批有较高水准的心意六合八法拳的教练出来,到时带上他亲自训练出来的一些教练,去吴英华先生处,讨教和研究如何使心意六合八法拳弘既往之风规,导将来之器识,正确的加快发展。他十分但忧的是,再过多少年后,后辈打的所谓的心意六合八法拳,让先师看了都不认识,既有愧于先师的在天之灵。又有损于中华之武术威名。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辞难达意,而书又不能尽言,如吴英华先生、叶绍东先生有便来上海,没有什么芥蒂的话,我很愿意邀请各位先生一起聚聚,当面却疑。或许这还是一个机会,成就一段武林佳话也未可知。
此致
2008年7月30日
原文登载2008年9月《武魂》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