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艺难,难在稍纵即逝。如果不记住的话。因此,我突然顿悟,要把老师的精辟之语、归纳之义,写下来,以备后考。
往者已逝,不可追。假如,从2005年小凌老师复出之日,我就做个有心人,开始记,到现在肯定是收获甚丰。由此看来,我这个“记者”也是有问题的。这一点,年轻时的金晓庆做得比我好,他还是中学生就懂得了记录,不仅为自己,到现在都成了珍贵的资料。
记,每次都有二三得,则艺可进,人可开窍,学可有所成。
学拳者,仰慕老师之懿范,每一次他都打得非常好。什么原因?时间久了,知道这是动力定形。何谓动力定形?即在运动中能把每一个动作打得清清爽爽,悉数到位,绝无拖泥带水,仿佛定形也。
肖力行老师说了打拳三个过程,一是模仿、成形;二是知其名、知其所以然;三是体悟、感悟。
第一个过程中,模仿讲起来很容易,但运动中的打拳模仿谈何容易!打到架子像那是要付出时间的,要吃几年萝卜干的。有点功夫了,才有可能模仿得有点像了。至于成形,那就是内家拳的东西了,每一记拳打到什么位置就是什么位置,而且,老师叫你停,要停得下来,不像外面人,停不下。若此,虽说第一过程,也是难能可贵了。
第二个过程中知其名,这是近年来老师反复强调的内家拳与外家拳的区别。前者每个动作都有内含,以名之。比如龙吊膀,演练时,要求手象“吊”起来一样,轻便灵动,附之以格、拦、肘顶等功效,并潜藏有撩击、翻掌等技击。知其所以然,则更进一步仿佛前面时时都有假想敌了,演习操练念念不忘,到用时庶几可以不假思索自然而出了。
第三个过程是打拳入门的体悟。我一直以为,打拳比读书难得多了。打拳要靠身体去协调拳的道理。习练者能够凭打拳中身体出现的微妙感觉,去验证拳的含义,这就是体悟。然后,从反复演练积累起来的体悟中,找出拳的规律,进入感悟阶段,这又属于悟道了。
拳是有规律的,习斯艺者,从三个阶段入门、探宝、再出来,收获一定多多。
写于2013年5月14日 改定于6月11日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