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语:8月下旬,酷热依旧,肖力行老师因长期劳累,身体消耗过度,连续两次拳课未能亲临现场,实属罕见。许多同学纷纷用各种不同的形式向老师表示关心和担忧。恳请老师多休息一些时日,等身体彻底恢复,再出山教拳。
老师感谢之余,再三斟酌,提笔写下这篇文字,作为对众弟子的回答。
天阙:
兼答柏会长、陈秘书长、国燕、礼贵、晓希、晓舟、涛涛、建军、代瑜、嘉严、任敏、运杰、建雄、耀东、明虎、王钧、黎明、金星、桂云、东雷、腾达等诸同学
就是不学习,由于年龄上去,也会给人许多生理上的启示。而且这样亲身的感受,是学不来的。
我55岁再次出山教心意六合拳教练班,精力与年轻时没什么二样。常常一教就是4个小时,甚至5个小时,没多少疲劳感。67岁到70岁教你们心意六合拳教师班,明显感到力不从心,尚能短期显示之前拳的精气神,回家后,要2天恢复,叹不觉老之将至。这次8月15日训练完后,明显感到极其疲惫,不曾想用了三周也没恢复过来。
这段时间,许多同学在微信中、在电话上、在见面时,在快递里,用各种不同的形式向我表示关心和担忧,十分欣慰,由衷感谢!大家都劝我好好休息,过一段时间等恢复好了再来。我也再三斟酌,如何是好?真的能恢复吗?还是就是年龄的关系,不可能恢复到以前的状况。经过长考,虽然有超极限的情况,以后要严加注意,还是认为年龄问题是主要的,要想回到以前充满精力的状态是不可能的。霍然认识到,不是不觉老之将至,而是不觉老之已至。
蛮干非智者,不干非志士。既然年龄是主要问题,那接下来应该如何做呢?过犹不及,生命在于适量的运动,老了,不动则退化得更快。超极限的付出一定要多加小心,尽可能不为或少为。大家的拳艺都到了相对的高度,关键的节点,想通过自己摸索上层次,要花很多时间,还不一定能完全做到。如果留下遗憾,对内家拳传承之损失不可估量,必将悔之莫及。我会及时调整到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与身体条件相适应,和各位一起为传承多做一点。
内家拳来自于儒家文化,我们的传承之根也于此。孔子最不能容忍的是;消极懈怠、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缺乏生命力。他提倡并身体力行的是;努力奋斗,积极承担,发愤进取,乐而忘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这里的士,首先是战士,是有理想的战士。战士者岂能一日懈怠,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生命有肉体层面的,有文化精神层面的,传承没有文化精神就会断代。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取舍之间无疑矣。
以前教你们科学练拳,今天写这些个人的感知,以后好有借鉴。希望各位到了一定的年龄,要懂得科学教拳。如能带来些裨益,或有所值吧。
学生跟帖:
求仁同志
王国燕
2020年9月17日
记得刚工作不久,耳闻单位同事在聊照顾年老父母的辛劳,总感觉这事与我遥远。直至有一天母亲在家摔了一跤,此后开始,母亲衰老明显显现,原来年轻漂亮有活力的母亲,步伐不再轻盈,做事不再敏捷。作为女儿的我,眼看着日渐衰老的母亲在惆怅中,深感来日不再方长,唯有尽孝呵护来换父母延年益寿。
记得老师刚出山之时,曾订下计划,教10年拳,说把你们培养好了,开府建牙,由你们去教,此后就去周游各培训点。而今15年过去了,老师的这一计划没有完全实现,这是我们做学生的不聪不孝啊,到现在老师还要亲历亲为。
9月12日源深训练之时,已休三周的老师来指导大家,首次让我感觉老师的中气不足,判若两人,课后下楼,老师疲态明显。猛然意识到老师已不再年轻,不再是十多年前教我们精力充沛的模样了,感慨岁月没有把老师遗忘。回想之前凌汉兴老师60岁之时,学生们左右搀扶他呵护他,而今肖师70已过,仍奋战在第一线,我们却忘了他的年纪,这真是罪过啊!我同意大家的看法,请老师好好休息,保重好身体是首要。待恢复后,建议老师去训练场从每周一次改为二周一次,或请老师量力而行,定一个合适的方案,掌握好度是关键。
桂云正值当年,工作、学习、家庭都离不开他,岂可如此。如老师决定下,我和家明会陪老师、师母到福州住一段时间,负责照顾。老师一直想哪天得空去福州,待些日子,给桂云的拳一个整体提高,看缘起之日吧。
这次桂云师弟邀老师去福建修养一段时间,并安排随行,以利恢复,令我动容。老师的“抉择”一文,是以他睿智的感悟告知我们生命之道,提醒我们要科学理性的把握好生命的每一阶段,才能让生命延续得更长久更美好。正如建雄所说的:“老师教拳不教拳,都能使学生不断有所得。”是呀,深有同感。我们从小学到大学在学校都是教学,而老师推行的是教育,学与育,术与道,天壤之别。看到老师把自己的认知告诉大家,同学们把自己的情真意切感受告诉老师,师生之谊,在理在义,师生之情,其乐融融。凌氏团队年龄各不相同、工作各不相同、习性各不相同、层次各不相同,求仁同志,恍若孔门师徒。
55岁~65岁应是做传承的最佳黄金时段,我去年退休,为凌氏拳艺积极做好传承,已是时不我待。鞭策自己努力学习,不断提高,早日成为老师要求的优秀拳师,助老师一臂之力,不辜负老师对我们千辛万苦的培养。
晓希
生命在精神层面可以永恒,通过文化传承至千秋万代。但是拳是特殊的文化,必须通过肉体来承载。拳的传承人的身体健康,就特别重要。挽内家拳大厦于将倾,老师肩头责任无比重大,带领大家走得远,走得长,对内家拳传承更为有益。战士自然不可懈怠,但是在受伤生病期间,也应该休养生息。一段时间的静养,是必要的。
老师一生追求做一个真正的儒家。儒家的最高境界是不辱使命。在老师心中,自己的使命高于一切。老师用抉择做题目,我感到老师是在告诉大家,在内家拳传承的关键时刻,老师的选择,不会是自己的健康长寿,而是肩负的使命。虽然会尊重科学在局部做一些调整,比如尽量不超身体极限,但是总的方向和原则坚定不移。不禁想到老师在七十华诞典礼上点评说,《最后一个夏天》里夏尔皮林牺牲在战场,那是一个将军最好的离世方法。与此抉择,异曲同工乎?
很感动,更忧伤。
2020年09月17日
力行近乎仁
晓舟
2020年9月18日
刚读到老师的“抉择”一文,颇为吃惊,老师教完拳已经很累了,为何不好好休息,还要花那么多心思写长篇大论。而且,为什么题目要叫抉择?为拳艺传承在所不惜不就是老师一直以来为之身体力行的信念吗?老师从来也没有因任何原因有过第二种选项啊!
我想请老师休息,不要太累,然而,字打着打着突然意识到我想对老师说的话,老师都已经在文章里写到了。想想就知道,以老师对拳艺传承如此高度的使命感,再加上老师非常人所及的阅历和智慧,老师为传承所考虑之全,之深,之细,之远根本不是我所能及的,我想到的,难道老师会没考虑过吗?
晚上静下心来一读再读,慢慢体会到这篇文章也许是老师怕弟子们为他担心而写的吧!以老师的性格一般不会为自己去多说什么的,懂就懂,不懂也从不解释。然而,这次老师却打破惯例为了寄予希望的弟子们不顾疲惫,写下了这篇对拳艺的传承,对我们的人生,意义非凡的文章。极其感人,极其真实,极其必要!
我想老师在让我们宽心之余,同时也在教育我们应该如何为了自己的理想做出人生的抉择,以及如何为了实现理想科学的面对人生的问题。此外,老师更是要让我们牢牢记住内家拳的传承之根,及传承者的文化精神!
这堂课虽然颇为沉重了,然而,老师却已然告诉了我们力行近乎仁的真谛,老师总结了16个字:努力奋斗,积极承担,发愤进取,乐而忘忧。这,才是生命真正的意义。
师德如山,师恩无量!我敬爱老师,需要老师,更相信老师。老师对力行近乎仁的16字金言点化,让我得到了人生的开悟,对内家拳传承有了更坚定的精神信念和更明确的行为准则。
谢建雄:
人生就是不断感悟,老师教拳,不教拳,都能使学生不断有所得,点点滴滴,获益匪浅. 希望老师养好身体.
柏伟磊:
希望老师不要思虑过多,能好好休养。
老师为了内家拳的传承,辛劳一生,是我辈之楷模,但是适当的休息保养也是必要的,这个跟年龄无关,孔子说,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期待在这次小憩之后老师再来给大家上课,我们还有很多问题想要问。
清怡:
希望老师休息好,当徐徐图之
郭明虎:
老师的体质很好。每周早起还要着急赶车,太伤身体了。应该好好休息,不能太劳累。
童金星:
希望老师好好休息一段时间,养精蓄锐。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陶嘉严:
希望老师好好休息,休息好了才能继续传承内家拳
张耀东:
老师好好休息,身体最重要
万桂云:
文武并行,气神相依,师言战士,我辈楷模,但毕竟凡人躯体,操劳过度当有所息矣,望老师好好休养 !
南国秋天,天高气爽,风景正宜,老师若有空闲,欢迎来福州品茶散心,弟子愿安排随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