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肖力行老师一起旅游总是很开心的,除了跟老师学拳,最心悦的就是听老师用沪语朗诵唐诗宋词,胜似仙乐耳暂明。这次春节去泰国度假之际老师仍不忘教事,为了学生之需,录了三首刘禹锡的诗。
它们是《竹枝词》、《乌衣巷》和《杨柳枝词》。在给我讲解的时候,拿了刘禹锡的“闻郎江上唱歌声”和李白的“忽闻水上踏歌声”,作了比较。我请老师把李白的《赠汪伦》一并录了下来。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水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老师的朗读抑扬顿挫,反复聆听,欲罢不能。突然想起我以前读的是“忽闻岸上踏歌声”,而不是“忽闻水上踏歌声”。听了老师的讲解,让我敬佩不已,深感老师治学的严谨。
老师说,现在的书上面是“忽闻岸上踏歌声”,但我觉得“忽闻水上踏歌声”更切题。先来看一下这个场景的地点,安徽泾县桃花潭那是江南水乡,当时行船为主要交通工具,舒适而方便。富人大多沿水道而居,拥有自己的船只和码头,就像现在人有私家车一样,出行便利。再者,汪伦是一个当地的富商,没见他有回赠李白的诗,可见是一个有钱无文才的人,他能结缘李白肯定没少请李白喝酒。他来送别李白一定带上丰盛的酒菜,用船来载,符合当时的情景。三者,坐船不用走路,更适合踏着拍子唱着歌。
老师说不用为一字而太过,现在我们看到的唐诗,很多是宋朝人改过的。就连家喻户晓李白的《夜静思》都是宋人改过的。
老师有趣,要我推测一下,汪伦送李白时唱的是什么歌?这一下把我惊得不行,一千多年前的事,哪有记载啊?老师推测当时汪伦应该唱的是开元十三载(725年)李白写的《望天门山》和天宝十一载(752年)写的《将进酒》。妙极!汪伦是李白的铁粉,李白嗜酒如命,与李白结交于酒。天门山距离泾县很近,汪伦应该多次经过。一如现在的追星族,就应该是如此啊。
不是我贪心,实在是太爱,请老师有便时把这两首诗录一下。
天宝十四载(755年)李白作《赠汪伦》,时年55岁,六年后在离和县天门山不远的当涂县去世,不知是命运还是巧合?由于汪论的真情慷慨,李白留下这篇脍炙人口的佳作,也让汪伦名留史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