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2009年4月通过王国燕教练的介绍加入凌氏团队,先在人民公园训练点跟随柳家明教练练习心意拳,后通过柳教练有幸拜见了凌老师和肖师。老师们对我的指导和影响,不仅让我的拳艺进步,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也让我人生少走很多弯路。回顾我之前的练拳经历,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身体得以健康;二、精神得以奋发。而开启这两个阶段的转折点,是因为肖师的两次重要的讲话。
动态平衡
2012年2月在晓舟的拜师会后聚餐,肖师说及长寿秘诀时,点到了“动态平衡”四个字。当时我听后激动不已,这是一个困扰我多年的问题。肖师的讲解让我拨开云雾见青天。
2008年我从大学毕业后,身体状态一直欠佳。看了西医,确认身体没有任何问题,又看了中医效果也很有限。那时我在吃饭前,都会查阅下食物的性味,选择而吃。现在想来是本末倒置。当日肖师对我们说:事物都处于某种动态平衡之中。以健康为例:少吃东西和选择特定的食物饮食来达到养生和长寿的目的是不正确的。健康是吃出来的,各种有益的食物都要吃。吃了后,通过运动,有效地消化这部分的食物,达到身体的动态平衡。健康也是活出来的,要身心愉悦,多吸收正能量,遇到压力,正确对待,学会排解,保持心理的平衡。一直维持着心身的平衡,就能获得健康。
肖师的指点,让我豁然开朗。之前我只关注在入与出的其中一点上,没有全局的去考虑这个问题。想起凌老师给学员写的寄语里第一句话“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由此理解,每条河流有自己的流量,流入和流出的河水要保持一个动态的平衡。不同的河流有自己不同的动态平衡。认识自己的容量,疏通河道,提高流量,正是是我们要修行的。自肖师指点后,我不再选择食物,积极习拳。不到一周,身体状态大幅恢复。一个月后身体基本都正常了。
取法乎上,当仁不让
2017年1月第六十二次凌氏心意沙龙上,肖师告诉我要“取法乎上,当仁不让”,并让我回去思考一下。那时我在练拳和工作上都处于一个瓶颈期,方向不明,止步不前。后来我去请教了肖师“取法乎上,当仁不让”的意义。
肖师讲解说:“取法乎上”是指,当你明白了什么是最好的时候,就要向最好的去学习。这点毋庸置疑。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而往往在取法乎上的路上,总会遇到障碍的,有些来自客观,大多数是来自自己心里上的障碍,自碍通规。想克服,就要当仁不让的精神。肖师进一步分析:《论语》中“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和优秀的老师学,最多学到中等水平;和中等的老师学,最多学到下等水平,那照这个样子下去,不就是一代不如一代了?而事实并不是这样,所以“取法乎上,得乎其中”是有一个前提的,就是“取之于人”。向别人学习,模仿别人,学得再像也是不如老师的。在拳里,取法乎上就是神似,取法乎中就是形似,而神似和形似都不是高的境界。高的境界是“取法乎上,得乎其上”,它的前提是“取之于己”。向老师学习了之后,形成自己思想和方法,再按照自己的方法去做,是可以做到更加优秀的,这同样需要当仁不让的精神。
肖师的这番话为我指明了方向。虽然我领悟和实践都有限,但每次遇到事情后,想起肖师的这次谈话都有新的体会,也增添了我解决问题的勇气。以我现在的认知,一个人要做到“取法乎上,当仁不让”是很不容易的,人的大脑倾向于惯性思维,在面对困难时本能会焦虑会逃避。我觉得首先要有一个“敬”的态度,这也是肖师时常告诫我们的。我理解的敬是,在面对事情时,能够尊重客观情况,理清问题,谦虚求实的态度。没有敬的态度,心静不下来,问题也难解决。
比如练拳,有时练的不对了,需要回炉。有时练到一个新的阶段,会碰到瓶颈,再照老法子练效果不大。老师若在,取法乎上请教老师,老师不在的时候,静下心来,分析情况,找出方法。在制作艺海时,这样的情况就更加明显了,因艺海牵涉到的方面较多,时有新的问题和挑战。做好一期令人满意的杂志,需要我们集体的敬的态度,取法乎上的精神以及定力。
当时我认为“取法乎上,当仁不让”是肖师对我的期望,现在我明白这不只是对我个人而言的,也是肖师对凌氏团队的殷切期望,希望我们形成自我纠错的能力,自我奋进的精神,最终完成传承的使命。
我想以“取法乎上,当仁不让”这句话与大家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