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视频:凌氏水浪拳(下半套)视频汇演——王国燕主教练领打          ·媒体精选 武术溯源之管窥 作者 肖力行          ·李道力老师 作者 肖力行          ·杨基峨老师 作者 肖力行          ·姜容樵老师 作者 肖力行          ·本门拳艺 凌氏水浪拳上半套视频          ·叶 大 密 老师 作者肖力行          ·媒体精选 受肖力行先生委托,复信吴英华先生答疑 作者:王国燕 更多>>>

心意六合拳艺传真
图书出售中

 
 首页 >> 心意六合八法 >> 书香厅
 

人不知我 我独知人

——我的父亲叶大密

叶绍东 2019年3月2日

§1、意气不断 真松不散

我出生于1949年,那年父亲叶大密61岁,父亲满怀着老来得子的喜悦给取名“绍东”,希望我有朝一日能够继承他的衣钵,为祖国做出贡献。

记得7、8岁开始,每日黎明随父亲即起,由父亲指点着练行功式,由无极式到纯阴式、纯阳式等。父亲教我在站桩行功时,凝神静气,心存意念,譬如:一叶小舟漂浮于海面随波摇曳……太阳从海平面冉冉升起……逐一演示给我看,让我模仿动作,想象意境。记得有一次,我练着练着昏昏欲睡,父亲猛然叫了声:“绍东”,然后,郑重地对我说:“你要记住,松而不散为真松。打拳,首先要做到放松,但在放松的状态下,要保持意不断,气不滞,这些都需要用心神去控制,来不得一丝一毫的懈怠。专心还来不及,又怎么会打瞌睡?”至此,我练功时再不敢马虎松懈,随着功力的提升,练行功式让我觉得心静气顺,常有冬暖夏凉之感。

10岁左右,我进入父亲开创的武当太极拳社学拳。那时,濮冰如师姐、蒋锡荣师兄在给上海武术队带队训练,我每日跟随着武术队一起训练,回家后则在父亲的指点下学习太极拳和武当剑。父亲对棚、捋、挤、按每招每式的要求都非常严格。一开始帮我搭架子,让我依样画葫芦地跟着打,逐渐地一点点往里面加东西,起、落、进、退、转、沉等,父亲为让我看清每一处细小的变化常常不厌其烦地示范讲解。

父亲一生对拳艺的追求孜孜不倦,才有他拳术上非凡的造诣。当代内家拳宗师肖力行(小凌老师的笔名)在《叶大密老师》一文中,有如下记载,可见一斑:

经我几次恳请,老老师为我演示了一次杨式太极拳。实话实说,许多地方打得很好,也有些地方打得比较随意。打完,老老师说,年纪大了(那时老老师84岁了),气血衰退,拳势难再。我说:“我能看懂,虽未一气呵成,却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尤其是那一手左搂膝拗步,真正打出了一波三曲,不看,我完全想象不出,这手拳是这样打的,即使现在仍可独步武林,也让我更加明确了以后出手的路径。”老老师听了,开怀笑着说:“我每次和你谈拳,都很高兴,今天是最高兴的。我是怕你看不懂,所以拖了几次,没想到你竟然能看出我最得意的那手左搂膝拗步的特别之处。为了让你更了解拳势,我来安排真正得我拳精髓的小曹打给你看吧。”在老老师的安排下,那天一早在公园里,曹和我二人分别曹打一组,我打一组。转眼一个多小时过去,我从未见过这种太极拳。无一组相同,快慢相济,刚柔相生。曹告知我这才是真正的杨式太极之风规,打的是“随意捋。”我大惊,虽学拳已有十多年了,教拳亦有多年,且无门户之见,遍访沪上名师,竟然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今日大开眼界,深深感谢老老师之慈祥和对我的厚爱!老老师实事求是,胸襟博大,不虚假,实话实说,乃真君子,真武师。

肖力行老师出身医武世家,自幼跟随心意一代名家卢嵩高,其父凌汉兴宗师学拳,得武术界多位名师倾囊相授,我父亲晚年得这样一位拳艺上的忘年知己,足慰平生。

 

§2、持剑以敬 运剑以灵

我十二岁开始代表武当太极拳社在上海体育馆登台演示太极拳,同台表演的还有上海著名武术家王子平、褚桂亭等。得益于自小在父亲指点下的刻苦训练,我和这些大家们同台丝毫不怯场,每场都很成功,轰动一时。为扩大武当剑的影响,父亲原本还准备让我演示武当对剑,有较长一段时间每天都让蒋锡荣师兄陪着我进行二人对练,父亲在一旁指点我。后来终因找不到与我差不多岁数的对手,上台一事只得作罢。

父亲对剑情有独钟,曾不止一次地跟我讲:“这套武当剑非但大有妙用,更是真正打出了剑的精神。若非当年剑仙李景林之魄力,收徒授剑,怕难以视人。你要好好练,切不可使之失传。”

父亲第一次将剑递给我时的神情郑重,语重心长,让我记忆犹新。父亲说:“剑,上古之器。刚直不阿,柔韧不屈,进退有度,君子佩之。持剑当以敬,非敬无以御之;运剑当以灵,非灵无以自如。”父亲的一番话,让我每每提起剑都会肃然起敬。父亲教我练剑需要先练好拳的基本功法,再由单剑,对剑,散剑,到舞剑。当层层进阶,否则便是空中楼阁。学了不等于会,会了不等于用,对剑可检验用法,包含了太极拳中棚、捋、挤、按在剑法上的延伸。我那时候还小,半懂不懂,只觉两个人对剑要比一个人练拳有意思的多,也便因此喜欢上了这套剑法,勤学不缀。多少年后,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功力的提升,回想起父亲当年的教诲才逐渐悟出剑的精髓,明白了父亲的苦心,传承的使命感油然而生。

 

§3、人不知我 我独知人

1969年我去安徽下乡插队,父亲把他的贴身之物,一个深蓝色的帆布包交到我手上,说:“拿去用吧,带上它……”我接过包的刹那热泪盈眶,这包已洗得有些褪色,于父亲却有着特殊意义。多年来曾伴随着他走南闯北以武会友,装载过他向李景林、杨澄甫、孙禄堂、孙存周等多位武学大师学习交流的珍贵资料,见证了他在拳艺上的追求与信念。父亲留给我的不只是一只包,而是他思想和精神的寄托,是对拳艺传承的嘱咐和对未来的期盼。离家那日,父亲在日记里记载了目送我的心境。见字如面,父爱如山,此生难忘!

绍东是解放一年在浙江绍兴县出生的,今年十九岁。随我锻炼太极拳和刀剑多年。身体虽长瘦,但是很康健。本性诚实,爱劳动,在家中都是如此的。今是1969年1月21日星期二下午1时30分。从上海兴业路205弄19号笑嘻嘻的告诉我和他母亲,说他动身向安徽凤台县夹沟公社前进了。但是我和金琳大有生离之感。

我插队落户的前两、三年,经常有机会回家探亲。父亲总是抓紧时间一则帮我看拳指点,二则让我抄写他在拳上的研究心得。那段时期,曹树伟师兄一直都跟在父亲身边,小曹师兄因为家庭成分不好,没有工作,索性就跟在父亲身边打拳,整理父亲的太极拳理论。那段时间,基本都是由父亲口述,小曹师兄笔录,写出来后给父亲修改,修改完成最后交由我誊抄。

记得我有次回家,父亲难得一见的高兴,要我把之前誊抄的东西都拿出来,说要给小凌看。我问父亲,小凌是谁?父亲说:“他是心意拳名家凌汉兴老师的公子,跟你差不多大,技击绝伦,名气比我还响呢!现在我除了教你和小曹,还着重教小凌,他不但武术天赋极高,文学功底也很不错。我现在打的拳没什么人要看,小凌却看得很懂。我写的东西,他都还没看过,竟然都被他问出来了,不但能问,听了还敢改,我说的荷叶承露,有倾即泻,小凌竟然请我考虑是否把泻改成移?一个移字形容得更为精准,妙不可言。正好请他帮我一起看看,对我们的拳传承有很大帮助。”父亲治学上如此地严谨,对一名武学后辈如此地重视,让我不禁动容。
 
可惜的是,没过多久,父亲偶发高烧,因当时医疗条件太差,加之年事已高,耽搁病情,不幸离世,有些资料还来不及整理完稿。在我已誊清的文稿中最完整的一套当属57式行功式。为今后不致走样,父亲就每式写了100多字的注解。其中,包含了父亲一生精研太极拳的成果结晶,总结脚、身、手三盘的运动规律,修订了以简驭繁的修炼方式,真正参透“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太极拳之精髓,使后来者学有定法。父亲当时说要拿给小凌看的就有这份资料,足见父亲的重视。

父亲过世后,我在安徽落户,很少回沪了。直到2011年才重新回到上海,在三爱门诊部推拿兼教叶氏太极拳。巧的是,父亲的在天之灵保佑,当年父亲十分看重的小凌(肖力行老师)的弟子晓舟,在看到叶式二代传人教拳的广告牌后,向我谈及我父亲,使得凌、叶两家再续前缘。还因此化解了几年前水浪拳66式照公布引起的一场误会,成就了一段武林佳话。为此,我宴请肖力行老师,我的弟子三爱门诊部的董事长姚庆做东,何基洪老师作陪。肖力行老师一见到我就说:“颇具老老师神韵,这么多年了,我一直惦念着你的父亲,他在拳理拳义上给我的帮助是最大的。之前我跟过丁伯伯学过拳,你比我长一岁,我就叫你世兄吧。‘叶门二丁三小’二丁已过世,三小年纪也大了,现在你应该代表叶式太极拳出面了,世兄应该撑起这面大旗,责任重大啊!老老师当年对我的深情厚爱,我常思回报,如有须要,自当鼎力相助。”一旁的何基洪老师听了也十分感动地说:“是呀,由叶师叔掌旗,名正言顺。”

肖力行老师回去后,还命晓舟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巧遇叶氏太极拳第二代传人叶绍东老师》发表在“凌汉兴心意六合拳”网站上,此文被中国武术在线等多方转载,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有不少叶门中人打电话联系我。之后,温州叶式太极拳研究会的有关人员也因这篇文章联系到了我,请我回父亲的老家温州文成教拳,推广太极拳文化。这几年,在文成地方政府、温州武术协会等的大力支持下,我在家乡进行大规模的教拳,仅在文成当地就培养了近200名的叶式太极拳师资队伍,文成县建立起了叶大密太极拳展览馆,叶大密故居重修开放,叶大密铜像落成。叶氏太极拳得以在父亲的家乡文成扎根,在温州和上海蓬勃发展,在全国各地开枝散叶。

父亲创设武当太极拳社,将其毕生的智慧奉献给了太极拳、武当剑的传承,我继承父亲的衣钵,自知才学疏浅,更当尽心竭力,圆我父亲的遗愿。

 


 

凌汉兴心意六合拳      网址:WWW.LSQUANYI.COM (凌氏拳艺)        电子邮箱: lingshixylh@163.com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