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刘白”,与韩愈、柳宗元均在御史台任职,三人结为好友。有《陋室铭》《乌衣巷》《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竹枝词》《杨柳枝词》等名篇。805年刘禹锡与柳宗元等八人因改革失败,一起被贬为司马,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八司马事件”。
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见其被贬,故意刁难之,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被贬之人还想争辩,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并不计较,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他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刘禹锡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817年,刘禹锡写了《元和十一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因此诗得罪执政,二度被贬,被外放为连州刺史。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827年,刘禹锡再次回到朝廷,任东都尚书。次年再游玄都观,写下了《再游玄都观》。依然如故,不改初衷,痛快淋漓地抒发了自己不怕打击、坚持斗争的倔强意志。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826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相赠: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刘禹锡写下《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他。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锡还写了《叹水别白二十二》,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开创了现代诗的形式。
水。
至清,尽美。
从一勺,至千里。
利人利物,时行时止。
道性净皆然,交情淡如此。
君游金谷堤上,我在石渠署里。
两心相忆似流波,潺湲日夜无穷已。
826年刘禹锡由和州(今安徽省和县)刺史任上返回洛阳,途径金陵(今南京),写了这一组咏怀古迹的诗篇,总名《金陵五题》,其中第二首即《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晚年名作
《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杨柳枝词》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842年,刘禹锡病逝于洛阳,享年七十一岁。豪情一生若此,碧霄一鹤恰似。吟啸千古回响,赢来万人仰视!
后记:
像我这种孤陋寡闻之人,看历史人物介绍,总想简洁明了,但每每看得高深莫测,头昏眼花,不得要领。搞历史搞研究的人毕竟少而又少,写些通俗化的简介,把老百姓知道的一些东西串联起来,让人一望便知,可能会对大多数人带来更大的帮助。对《陋室铭》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觉得改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室不在陋,有德则馨。”是否更好些?讲二点,都是不知深浅的话,也就自说自话吧,斗胆写于身体不适中。
又及:
这段日子里得知大家对我的关心,十分感动。这里用刘禹锡的《病中一二禅客见问,因以谢之》诗,来表示对大家的感谢。
劳动诸贤者,同来问病夫。添炉烹雀舌,洒水净龙须。
身是芭蕉喻,行须筇竹扶。医王有妙药,能乞一丸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