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几天时间,终于把《最后一个夏天》读完,多年之前听老师谈起过这本书,说看了这本书,坚定了他对后来人生某些做法。但因网上搜索无着,就此撂下,不了了之。不想这次侃希求老师推荐书读,老师又讲到此书,侃希有心,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嘉严、达达等在旧书网里找到了,晓舟从网上下载了文档,阅读起来非常的便利。侃希的学习的紧迫性远胜于我矣。当看到严总、少微和小韩听到老师说起的这本书,认准老师推荐的书,一定有真知灼见,回去当晚咨询何处能买到这本书,从他们身上又让我看到了差距。
印象中,80年代中期,大学毕业后,巳好长时间没去阅读过一本外国长篇小说,在读书期间,每年的寒暑假,都会读些近代的中外名著和名人传记等,工作后有一段时间特别喜欢看三毛、张爱玲等短篇小说,某日忽闻三毛自杀,哭得不能自禁。虽然对书中内容已印象不深,但作者对读者的影响还是相当大的。
加入凌氏团队跟着老师学拳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读《论语》、《道德经》、《孙子兵法》、《孙过庭诗谱》、等经典和唐诗宋词等,在感叹于中国古典文学的博大精深的同时,更敬佩于老师对古典文学超强的阅读能力和超凡的理解力,其学以致用更是了得,在指导我们学习时,常常引经据典,引人入胜。跟着老师才明白读书和看书完全是两码事,一本经典著作老师会反复阅读,每读一次总有更深的理解、感悟和收获,难怪老师会活学活用。要紧跟老师的步伐,唯有加强学习,通过文武双修,才能提升对凌氏拳艺的认知高度。
老师说:书那么多,而人生有崖,应该先读一流的书,看一流的世界名著。一流的书来不及读,先读一流书中的一流文章,再来不及,就独一流的章节,语录。行有余力,还可看些二流、三流的书。随着退休临近,有较多时间可静下心来阅读,把老师推荐的书好好补一下,尽最大可能赶上。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打开《最后的夏天》,眼前描写的战争,相当的残酷,为了国家的安危,每个有担当的军人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他们是那个时代的勇士。书中对每个人物的描写,有血有肉,有个性,好像就生活在我们周围,沉着稳重坚持原则的政治部主任扎哈罗夫、做事认真细致的参谋长鲍依科、足智多谋年轻有为的伊林团长、唯我独尊总喜欢寻找别人短处的李沃夫等等,作为司令的谢尔皮林,努力了解每个人的个性,在了解他们的基础上,尽最大可能的发挥他们的长处,抵制不良的坏的因素。同样作为下属的这群人,他们也懂得如何做好自己,每次上级下达的决定,不一定都能得到大家同意,但一旦决定做出,大家都会以一人之心而成众人之心,齐心协力,尽最大努力去完成任务。
谢尔皮林也无愧集团军司令,作战经验丰富,即使休养了几个月,回到司令岗位后,战术上提出的真知灼见,表现出的睿智风范超乎寻常。从他与巴兰诺娃就其丈夫自杀一事的交流对话,以及他的为人处世的态度行为,他的一言一行让我看到了老师的影子。
“一个领导者,如果在他离开之后,他所建树的一切亦随之而毁,他就不是一个好领导;相反,如果在他离开之后,一切都仍保持原状,这才称得上成功的领导。”当我读到这段之时,对老师的立志高远有了更层次的理解。老师从2005年出山制定十年规划、培养师资、建立网站、开设各区域培训点,设立分会,等等的一切无不是在为团队可持续发展,做一系列准备,为后“凌彪时代”持续发展创造一切条件。不久的将来远程视频的教学推出,凌氏拳艺将不再局限于现场教学,凌氏拳艺教学和理论培训将辐射到各个地方,建立一个有效的可复制的平台,让更多人因学习凌氏拳艺而受益,是老师带领我们团队为之不断努力的期望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