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杰认真值得大加赞赏。请我回答有关读书的问题,则未必有正确答案。我除了拳术,其它和大家差不多,甚至还不及你们,不过和大家讨论一下还都是有帮助的。
我对廖志祥一无所知,不知是何许人物,也不清楚他是在什么背景下说这番话的,也不知道受众是谁。
不过不管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人自身的灵魂是智慧俱足的,我们要纯净自己,可以读自己专业相关的书,其他的不读也罢。”肯定是有问题的,而且是很大的问题。按他所说,“人自身的灵魂是智慧俱足的。”那还要读书吗?他用得到写书吗?他写书的目的又是什么呢?他的书还有读的必要吗?其它书是不是包括他的书呢?孔子尚且说自己不是生而知之,廖某比孔子还厉害?
众所周知,读科学书可以使人聪明,读哲学书可以使人智慧。
就从他讲的话里可以看出,他不是一个智慧俱足的人,所以会说出这种无知的混账话。我不知道他说过没说过,只是看运杰这么说的。如果他确实是这么说的,那他还是一个没自信的人,他不敢让他的受众了解他人对此事的看法,也明知自己的不足甚多,搞愚民政策。现在是真学者不作为,虚假者横行天下。
读书和看书是二回事,用拳来说,学和练是二回事一样。再者不同的人读书和看书目的也是不一样的。有的是为了修身,有的是为了技艺,有的是为了了解人情世故,有的是为了怡情消遣,有的是为了寻章摘句等等,都是可以的。
书那么多,而人生有崖,应该先读一流的书,看一流的世界名著。一流的书来不及读,先读一流书中的一流文章,再来不及,就独一流的章节,语录。读了一流的,可以再读二流的。西蒙诺夫的《最后一个夏天》,算不上一流的,但是我们也能从中发觉闪光点,让我们了解各种人心和思维。再有时间,可以看看不入流的。好的为师,差的为资,不读何以知?
读书必总其言,而求作者之意。可以让读书人不懂的变得了解,模糊的变得清楚。人一生亲历的事总是有限的,绝大多数都是学习得来的,所以读书是最有效的人生工具。运杰对《最后一个夏天》的有感,不是正好说明了这点吗?
读书是一种精神旅行,出游是一种身体旅行。自己不去体验,如何区别好坏呢?如何区别适合不适合自己呢?如何知道自己需要不需要呢?记得我1975年去黄山见李道力老师,山不好爬,请了一个挑山夫。他跟我说:“你们吃饱了来爬山,这有什么好玩的?饭都吃不饱,还来找苦受。你们上海都好啊,到处都是高楼大厦,货物充足,哪天能去看看大上海,死了也值。”那就是各取所需,损有余而补不足啊!兴趣广泛,多看点各类的书,补不足,方能让智慧俱足啊!
至于说,“读书太多,会不会对我们的心智产生负面的影响,特别是一些错解、误解的书对我们产生更加不好的影响。”我认为这和书读的多少无关,和用什么心去读去看有关。都是受过教育的,一个心智正常的人,基本判断都是具备的。只要不是自己想入非非,走火入魔,读书哪来心智产生负面的影响?
就西蒙诺夫的所写,肯定谢而皮林看那么多的书,智力超过廖某多了,对廖用慧太糟蹋这个字了,他远没到那个程度。智慧如海,博大精深,博大只是精深的基础。能精深者方能著书立说,利国利民。
今天抽空,写了这些,抛砖引玉,只作讨论交流用。不妥之处,还望大家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