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
- 章节认领负责制:特别是下半部,各章节每人认领一章,作为最终责任人,极大提高了责任感和工作效率;
- 互校:不同章节负责人,交叉校对,可以较好的扫盲掉遗漏的问题,同时还有相互督促、相互提高的潜在好处;
- 有层次的分工合作,落实到人:建军负责全书整合,讨论信息收集归档;侃希及晓舟和老师实时沟通;侃希对全局进度的控制等方面的分工合作方式,可以说是高效有序的;
- 问题分层讨论解决机制:重大、重要的问题,及时网络会议讨论,工作组统一意见后,再和待定问题一并提交老师决策;
- 工作氛围融洽:小组成员,可以在一个很融洽的氛围中,充分提出、讨论各自的不同意见,并快速达成共识;
- 主动相互帮忙:当个别成员,因工作、生活原因,不能及时完成任务,小组成员能主动及时的帮忙完成;
- 工作组外成员的积极帮助:除了分会和沙龙,积极提供建议、帮助搜集资料的帮助外,还涌现出后期加入工作组的侃希和刘运杰;换句话讲,就是充分发动了群众的主动积极性;这个模式值得进一步总结经验并优化;
不足:
1、合作沟通模式还是偏松散:
相对公司内正规的项目工作模式,效率还有非常大提高潜力;(正式项目模式,按目前状态可行操作性偏低,但后续工作,有些管理方面的工具和模式可以考虑适当引入,以提高沟通和进度管理的效率)
2、开始时工作目标定义不够清晰:
特别是下半部,刚开始大家对下半部书的定位,理解、认识不是很到位。对整个工作进度,还是有一定影响的。如:后来引出的纲目讨论,实际上也是各人对此不同的理解引出的;
当然,我认为是老师有意为之,前期没有更多的说明,更多是为了锻炼队伍;综合看,还是得大于失的。
3、开始时,整体进度略失控:
这个有上一条的影响,也有一开始缺少全局把控的责任人;这一点,侃希加入工作组后,有很大的改善;
4、互校模式升级建议:
建议后续再有互校的话,可以轮流互校不同的章节,而不是相对固定的两个人之间互校;这样,不管是对个人还是整个工作,都有好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