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视频:凌氏水浪拳(下半套)视频汇演——王国燕主教练领打          ·媒体精选 武术溯源之管窥 作者 肖力行          ·李道力老师 作者 肖力行          ·杨基峨老师 作者 肖力行          ·姜容樵老师 作者 肖力行          ·本门拳艺 凌氏水浪拳上半套视频          ·叶 大 密 老师 作者肖力行          ·媒体精选 受肖力行先生委托,复信吴英华先生答疑 作者:王国燕 更多>>>

心意六合拳艺传真
图书出售中

 
 首页 >> 心意六合八法 >> 书香厅
 

我们的使命传承

肖力行 2017年10月21日

在井系分会开班之时,我提出这次教学的要求,目的是为传承,方式是文武双修。时间是用三年,把大家培养成合格的内家拳教练。现在你们学会了全套水浪拳,取得了第一步的成功,向你们表示祝贺!
如何看你们取得的成绩。体质上增加了健康,精神上增加了神采,面目上呈显了瑞相,文字上有了长进。学拳札记,一次比一次写得好。进步速度之快,超过我的预判。这次各人写的拜师帖,又提高了一个层次,也为我们凌氏团队写下了丰富多彩,浓墨重彩的一章。拳术上学会了整套水浪拳,很不容易的。是你们学得努力,也是国燕、晓舟等教得认真,教的得法。我那时跟李道力老师学习,很少有同学会打全套的,大多数只会打上半套,以至于好多人认为只有上半套。
这次拜师仪式的成功,意义极其深远。做到了移风易俗,与时俱进。去掉了那些邀请所谓的名人来帮场、来填词、磕头等陈规陋习,开创了拜师的全新模式。当然能这样做,是有足够的底气的,不是我们,恐怕无人能及,24份拜师帖,各具特色。写出了各自的心声,无一篇雷同。也为你们以后拜师收徒提供了参照的平台。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所以为了做好传承,就需要做好文武双修。当时郭明虎博士就提出如何做到文武双修?好像不好做。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他想了,不想不可能提出这个问题,大家想了没有?其实拳术就是内在的哲学,非习者不能理解。它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哲学。这种哲学就是拳之道。现在你们经过学习,或多或少有些了解,还很肤浅。随着功力的提升,会越来越明白什么是文武双修,如何做到文武双修,如何触类旁通,互相促进。举个例子,或许会对你们明白文武双修有些启示。
我小时候凌老师教我读论语,照单全收,没什么感觉。内家拳一以贯之,以简御繁,哲理清晰,逻辑性极强。只要哪里没一定的逻辑,或逻辑混乱,就有问题,就知道不对了。拳就是一个修炼的过程,一个自学的过程,一个不断质疑而提高的过程。到了年轻时,通过练拳有了体悟。知道拳不虚动,动必有由。非如此就无哲理,就是散,就不是拳而是操。武化是最质朴的,以此促进自己的文化,可以去伪存真,拨乱反正。
再读论语第一章第一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看了所有的解释,没一个经得起质疑的,基本都是牵强附会,望文生义。三句话解释的毫无关联,浑身不得架,没有任何逻辑概念,孔子会说像他们解释的话吗?
用内家拳一以贯之的哲理来领会这句话,就可以寻找到孔子说的原来的意思,弄通了就会有领悟,内心的感觉完全不一样。我们先看“悦”和“乐”二个字,书上对这二个字的解释基本没什么区别,都是愉快。其实这里差别很大,没有差别,孔子为什么不用同一个字呢?“悦”是发自内心的愉快,所谓“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是一种精神上愉快的期盼。“乐”是理智告诉自己应该要快乐,内心是不愉快的。先放一下为什么是不愉快的,讲下去就会明白。
现在来看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普通人能做到的吗?如果大家都能轻而易举地做到,还用得到孔子来说吗?第二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如果这是自然而然的乐,在惜字如金的那时,孔子会说这句多余的话吗?用得到慎重其事,一本正经的记下了吗?
我们再来看一下什么是“朋”,古时同学为“朋”,同志为“友”,朋和友是不一样的。试想一下,你和同学们都是很要好的吗?要是一个你并不喜欢甚至讨厌的同学远方来,你要放下手头的事,引来送往,还有热情招待,口袋里又没多少钱,心里乐得起来吗?所以内心是不乐的,是为了同学的友谊,为了让你这个朋高兴。你在道理上应该乐,这是待人接物应有礼节,这就是悦和乐的区别。
再看最后一句“不亦君子乎?”的“不亦”二字,就可以领会到,前面二句,省略了“君子”。把君子加进去,意思就明白了,也就能一以贯之了。完整一下这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君子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君子矣。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那是孔子对作为一个君子的起码标准,所以放在第一章第一节。这样解释就把三句话联系在一起了,这种理解就感同身受。学问之道无它,唯求自己心安。文武相通,其理一也。
唯有这样,有具体的对象,有具体的体悟和领悟,我们学习文的也好,武的也好,理解就不会有偏差,传承也就不会走样。也就“能好人,能恶人,”评价也就有了标准。
现在和拜师的同学说,从今往后,我和你们亦师亦友了。为何是这样呢?刚才说了,同志为友。教你们拳是老师的职责,是师。传承是我们共同的志向,是友。现在开始你们可以有我的电话、qq、邮箱等和我直接联系的方式。需要的话可向国燕、晓舟要。
这里说一句题外话,我和你们亦师亦友,我可以这么说,你们不好说。外面有些所谓的名家名师,说自己和老师亦师亦友,不太好。我们尚武崇德,这样说话,德是不够的,要注意。以后你们可以用这句话,前面加上,我老师说和我亦师亦友。不是自封的,这样说就符合礼制了。
看到大家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感谢大家对我的信任,但也忧心忡忡,倍感重任在肩,用一句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压力山大”。为师职责,传道、授业、解惑,仅此三项而已,自感信心满满,毫无问题。而为父职责,要关心诸位的生活、工作、学习,教育等等。恐力有所不逮,难以胜任,只能尽力而为。先给你们打个招呼,不到之处请大家体谅。所以以前一直婉拒拜师,是担不起这个责任啊。这次对你们有所寄托,有所期盼,要你们日后有所作为。同意拜师要求,是为了心意拳更好的传承,和大家共同担负起历史重任。
这次我把拜师弟子,分成三类;学了一,二年的21位同学为入门弟子,栾兆怀、吕文发为入堂弟子,王国燕为入室弟子。为何要分资质?就是为了传承。以前所谓的弟子,要供奉老师。入室弟子不但要学好老师的拳,学好老师的精神,还要供养老师。现在这些都不需要,那为什么还要分类呢?就是为了更正确的做好传承。
任何一种传承都需要“立德、立功,立言。”现在真正的内家拳已经到了岌岌可危,这对我们来说,更有其历史的必要。大家的拳都是我教的,功夫是不一样,打出的拳就不一样。理解程度不一样,说出的拳理也就不一样。现在大家应该看到这一点了,每次的小记,会对我教的拳,讲过的拳理,进行描述和理解,放在一起,各人之间参次不齐,常常还是矛盾的,好多是对我原有意思误解的。那后来者看了,究竟是谁讲得更正确呢?如何来区别呢?向谁学习呢?
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告诉以后的爱好者,谁表达的意思更正确一点而已。孔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拳是一种功夫,是一种艺术,我现在不定下标准来,一定会给后人造成混乱。都说是我教的,都说自己是正确的,那究竟谁是更对呢?就像我现在定下,谁是助教,谁是教练,谁是主教练,谁是老师一样。级别越高,教的拳越好,领会的精神更全面,感悟更深刻。
既然进行了分类,那就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入门的标准一,学习满一年。二,学会基本拳术。
入堂的标准一,学习满三年。二,能做教练。
入室的标准一,学习满七年。二,写就若干有关武术的文章。三,能独立教拳。四,是合格的拳师。
加注一下,入堂标准,如有杰出者,可以提前。其它二个标准不可改动。(想想为什么吧,理解了会对你们练拳有好处。)
这次寄语有共性,也有个性。虽然是对个人的,能都看明白,对诸位都有益处。为此,如果有人对自己的寄语不太明了,也可能我没表达清楚。可以个别问我,也可以公开问我。
感谢会长、王钧、东东和大家为这次拜师付出的努力!尤其感谢晓舟、达达、清怡、赵丹等没参加拜师的人所作的贡献!也感谢全弟和礼贵的见证!谢谢今天所有的出席者!再一次请大家牢记我们的历史使命,传承!传承!传承!
谢谢大家!

 


 

凌汉兴心意六合拳      网址:WWW.LSQUANYI.COM (凌氏拳艺)        电子邮箱: lingshixylh@163.com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