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视频:凌氏水浪拳(下半套)视频汇演——王国燕主教练领打          ·媒体精选 武术溯源之管窥 作者 肖力行          ·李道力老师 作者 肖力行          ·杨基峨老师 作者 肖力行          ·姜容樵老师 作者 肖力行          ·本门拳艺 凌氏水浪拳上半套视频          ·叶 大 密 老师 作者肖力行          ·媒体精选 受肖力行先生委托,复信吴英华先生答疑 作者:王国燕 更多>>>

心意六合拳艺传真
图书出售中

 
 
 首页 >> 心意六合八法 >> 采风厅
 

一招“无用之用式”而引发的微信大探讨

整理人:晓舟 2016年7月29日

刘运杰:
我问:打拳时会有手重的感觉,不单单像有一记拳能体会到手重(双手在腹前拉开,膝盖微微弯曲)
肖力行老师回答:你的感觉是对的,这记拳本身不存在,是为了让大家体会感觉,特意加上的。

王国燕:
运杰以其自身行拳的感受请教了肖力行老师,老师回答:“你的感觉是对的,这记拳本身不存在,是为了让大家体会感觉,特意加上的。”
这一答,揭秘心意拳的一个发展历程。这一答,使习练者少走许多弯路。这一答,让爱好者在适当的时机上一台阶。
这一问,对练好拳来说一字千金。这一问,其要旨远胜某些所谓大师的名作。这一问,可洞察拳的形成非一日而能。
老师的拳艺博大精,为传承毫无保留,倾囊相授。千载难逢,我们何其幸也!

(建军即找到了一张晓舟教兰馨打无用之用的拳照)

晓舟:
@罗建军 没事,你这么短的时间找到这张不容易,很用心!我当初觉得肖力行老师给我拍的这张拳照蛮好的,今天一看明显觉得那时肩、胯的松沉都不够,也就半年不到的时间,真是一层功夫一层境界,功夫就是日积月累,水滴石穿呀。

柏伟磊:
知行合一,持之以恒。

谢建雄:
就是这一式,我也问过肖力行老师。我目前的感觉不是运杰的手重,是感觉手指胀。

陶嘉严:
我也是手指胀,而且我现在不仅仅是打拳,平时搬东西之类的也会觉得手指胀。

刘侃希:
我的理解:感觉手指胀和手重,都是对的, 都是气血充盈到手上的表现,此处有气血充盈到手上,就表示是打对了。如果我的理解不对,请晓舟老师指正。

柏伟磊:
我为什么什么感觉都没有?

陶嘉严:
说明会长身体好啊!一般的锻炼还不会有太大的感觉。

刘侃希:
@柏伟磊?老师说过你这样身体基础本来很好的人,不容易感到气,因为你本来的径流量很大,需要更大的径流量增加量你才能感觉到。而我,只要增加一点径流量就有感觉了。

万桂云:
老师见微知著、洞察力惊人,什么是真正的因材施教,大伙们真领教矣,佩服!

刘运杰:
会长人高马大,不容易感受到径流量变化,后边肯定会有的,而且效果比我们要好。

罗建军:
我的理解就是增量,变动量和总量的比例关系,就好比如果我们突然得到100w,那是相当开心的,但是对于王思聪来说就是多了两三杯酒钱,不痛不痒。

柏伟磊:
一招“无用式”而引发的探讨人们往往会重视大而激烈的变化,而忽略细微和缓慢的变化,但往往是细微而持续的缓慢变化,才是改变的本质,细微处见真章,老师说这招“无用式”本无用,是为了让练拳人体会自身的变化感觉而放进去的,这才是真正高明的拳术,已经完全超越了拳本身,量变必定会引发质变,在日日的练习中,大家通过这招“无用式”,可以体会自身的细微变化,而持之以恒后,终有一天,会有大成!脑洞大开一下,个人斗胆提议,这招可以命名为,“天地无用”。天地无用,语出《列子》?:“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

刘侃希:
@柏伟磊 高!实在是高!

谢建雄:
会长博览。

王国燕:
看到伟磊给该记拳起名“无用式”,甚为惊奇,我曾听肖力行老师讲过这记拳名的,相当接近,难怪老师说,他日伟磊修业有成,可传我衣钵。
但伟磊起“天地无用”之名,似乎不妥。《列子》“天地无全功”,也可说天地无功。天地生万物,皆自然而然,有大用而无功。老师在讲“学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这句话时,对功这个字,作了专门解释,称非天成为之功,功者,人为也!
老师说这二记拳与这套心意拳无关,是先师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上去的。它不太符合内家拳三原则,但对初练者的感受帮助。
当时老师给这二记拳的分别拟定为“无用之用”一、“无用之用”二,不知老师命名最后定下来了没有?
看到大家现在学艺提高,对这记拳讨论热烈,不禁也感动起来,一起参与,共同提高。

柏伟磊:
谢谢王老师指正,确实后来我仔细想了想,这四个字表现的含义还不够全面,没有表达出这季拳真正要传达的用意,而且,有点太狂妄了,跟整套拳名不是很配,呵呵。

张黎明:
昨天看到会长起的拳名“天地无用”,一开始觉得很贴切也很霸气,但细细琢磨,总觉得哪里又有些不太对。看了今天王国燕老师转述肖力行老师的初定命名,有种一下子豁然开朗的感觉。此处用“天地”两字,和拳的相关性不是很高。“天地无用”,有种一句话没说完还有一下一句的味道,按一般汉语的意境,好像没有说出来的下半句,才是落脚点。肖力行老师取的命名“无用之用”,完全把这记拳的意义,言简意赅的点出来了。既是无实际击技意义的无用之招,但更是初学者初窥内家拳“内”在气感、功力入口的有用之招。以上为个人浅见(张黎明)黎明说的对,我后来也是这么觉得的。这个取名果然是难之又难。

刘侃希:
初试啼声。未来会更加精彩的。

谢建雄:
@申万宏源三林王国燕 '无用之用一', '无用之用二',写错了吗?是不是:无用之功?

张黎明:
应该没错,无用之用一,应该指前一式的双手向上托的招式;无用之用二,应该指的是后一式双手上下对拔的招式。

王国燕:
@谢建雄?@张黎明 不好意思,是我没表达清楚。黎明讲的是对的。这里前后有二记拳,都是先师后面加上去的。老师都是用“无用之用”来命名的,所以有“无用之用”一式,“无用之用”二式。一,指第一式。二,指第二式。通过大家这次的讨论,质疑,自己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似乎更明白老师为什么对这二记拳都用“无用之用”来命名了。谢谢各位参与讨论者!记得老师第一次和大家见面时,就对黎明有过评价,寄予希望。今天看到黎明的“个人浅见”,真乃高论,不得不佩服老师的先见之明。想请黎明在百忙之中,多多留下文字,好让我们取长补短,互相学习。

刘运杰:
关于“无用之用”的讨论7月29日的小结中,问了肖力行老师一记拳的手重的问题,肖力行老师回答说,这记拳是特意为体会手重的感觉而加的。侃希问是哪一记拳,是孤雁出群后,双手左右拉开,双膝微微弯曲的一记。在打这一记时,王老师说过,等感觉到手重的时候再转身。在其他招式的时候,也能体会到手重或者手指胀的感觉,这是血液径流量增大的原因,径流量较平时增大,手指为身体末梢,感觉胀或者重,说明血液流量增大,到达全身;循环加快,可加速新陈代谢,起到健身强体作用。但不同的人感觉不一样,身体强壮的人不易感受到这种感觉,稍微瘦小的人易于感受到。因为身体强壮的人本身径流量就大,打拳带来的径流量变化相对较小,不易感知。若是能感知到,那功夫应该达到相当程度了。这记拳及后边一记,都是为了感知自身感觉而加,两者都可单操,有时间、有兴趣的可以试试。肖力行老师暂将这两记拳命名为“无用之用”,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无用之用,是为大用。

 

 

 

 

凌汉兴心意六合拳      网址:WWW.LSQUANYI.COM (凌氏拳艺)        电子邮箱: lingshixylh@163.com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