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水浪拳结缘,首要感谢的是晓舟老师,在遇到晓舟老师之前,我是不得门而入,心心念的只是以后给自己的孩子,找一个好点的师傅,学个太极咏春什么的,强身健体、锻炼意志,同时也能让小孩子感受一下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
机缘巧合之下,认识了晓舟老师,知道了水浪拳,对学拳产生了兴趣,也为了以后要给孩子做个榜样,身教胜于言传,就开始上论坛,看肖力行老师的文章,越看越受震撼,就下定了要好好学的决心,也对练拳,对中国传统武术有了新的认识。
肖力行老师在文章中提到过,“拳之始立,在于崇德、健身、自卫。”学好拳能健身、能自卫,这两点很好理解,也是吸引绝大部分人练拳的根本原因,但为何要把崇德放在第一位,每每倍感疑惑,直到有机会当面聆听肖力行老师讲解,才有了一定的理解。
中国传统武术,均以制止侵袭为目的,但同样强调修身养性,是一种通过对武术套路、路径的学习,去引领修习者感悟人与自然,认识社会客观规律的传统教化方式。而武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必然是遵循“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两个中华文化基本精神的,所以把崇德放在首位,一方面在于“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的传统教化,也在于,你必须先立下具有崇高德行目标的追求,才能在实践中坚定前行而不轻言放弃,也不容易误入歧途。放在现代的语境下,这不就是我们一直说的,人要有梦想吗?
那么定完目标之后,又该怎么做?古人说,身不修则德不立,德不立而能化成于家者盖寡矣,而况于天下乎?由此,还是回到修身养性这条路上,所谓习文练武,文有感悟,武有体悟,这两者的共同目的,都是为了修身。
修身的本质是一个长期与自己的恶习和薄弱意志作斗争的过程,时时检束自己的身心言行,用诚心、仁爱、谦卑的情操来祛除思想中的杂质,努力克服那些令我们浮躁、骄傲、自大、邪僻的外因和内因。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试问,如果没有一个崇高的追求,没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没有处事生存的能力,又何以达成这样的目标?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古人学习是为了丰富完善自身的人格,落实到一言一行中而不逾越事理。今人的学习更多的是为了谋生、赚钱、卖弄学问,于自身的人格修养毫不相干,这是令人生厌的。从这个角度,去看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浮躁、跟风、投机心态,就能明白,盖因非为己之修行也。
正如肖力行老师所言,内家拳是为己而练,需一生修炼,绝不是为了别人而练,更不会为了表演、为了炫耀、为了以此谋生。因为内家拳所传承的文化内涵,绝不仅仅是拳术套路,而是中华文化几千年所倡导的君子之道、处世之道。修身养性,崇德健身,自强不息,这涉及到的是一个完整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体系。
至此,再回头去看备受争议的内家拳、外家拳之分,就能明白,区别不在于怎么练,而在于为什么练,就如肖力行老师所言,“习拳循乾道,君子以自强不息。”在这样的大追求之下,练拳的目的绝不只是为了练拳,而是循乾道的一种方法,是为了自强不息,所以当然是要从自己出发,为了自己而练。
有人或许会觉得,以上说的过于虚无缥缈,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要面对如此大的工作压力、生活压力,又怎么有时间,有精力去慢慢的练拳,去修身养性呢?
肖力行老师的解答,又是寓意深远的,他说,“內家拳是为己而练,需一生修炼。以此为乐,非以此为生。在不影响生活、学习、工作的情况下,行有余力,则以习武。”所以说,练拳和日常的生活、学习、工作是不冲突的,因为是为己而练,所以并没有绝对统一的世俗标准,关键在于自身通过练拳去修身养性,去强体魄、明事理、辨善恶、规言行。常言道,机会常常眷顾有准备的人,而以上这些,不正是我们需要做的准备吗?如果能够做到这些,又怎么会担心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呢?
所以真正为己练拳的人,必定是特立独行的,也必然我行我素,不会在意别人的眼光,更不会迎合众人把练拳去做表演之用,因为练拳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修身,是价值观和文化理念的传承。
能够在刚过而立之时,遇到肖力行老师这样的大家,是我的幸运,一个真正的高手,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改变身边人的价值观,传承崇德健身,自强不息的文化理念,功莫大焉。
我辈更当努力之。
循乾道,君子习拳,自强不息。
2016-3-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