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拳缘起
初接触水浪拳是在2016年春节以后,当时第一分会晓舟教练教拳已经有几个月了。机缘巧合,当时正好身体不舒服,人疲易乏,畏寒怕风,很多锻炼的方法都实践过,却不管用。打拳,人多热闹,而且死马当作活马医,所以好像也没征求过晓舟教练的意见,自己就厚着脸皮跑来“插班”了。也是因为这次的厚脸皮,让我开始慢慢的接触到凌氏拳艺、小凌老师、水浪拳和十大形,不经意间误入一扇门,却发现了一片不一样的靓丽风景。
小凌老师
学拳了,就不能不先写一下小凌老师。初次见小凌老师也不记得是什么时候?现在仔细想想,当时就觉得小凌老师衬衣、仔裤、小包包,干净而整洁,一副眼镜中规中矩,一个读书人的样子,好像也没什么特别的。但接触多了却发现,小凌老师在内–文武双修、博学多识;在外–恒字当头,身体力行。
对拳的理解和讲解,往往能够通过几个词的释义,点出动作状态的差别,辨析出难以表述的拳意。比如什么是“松”,什么是“散”?几句话就说的清清白白,让一个不懂拳的外行也能豁然开朗。《孙子兵法》、《木兰辞》及其他诗词的赏析点评,更是让人耳目一新。
事上,为了传承,小凌老师身体力行,教授拳艺,风雨无阻。不论是夏日的烈日炎炎,还是冬天的寒风凛冽,都不曾缺过一次课,一站就是2小时。但见学生不到,未见老师未至,一晃3年,年年如此。此为何以?实实在在的、持之以恒的精力、时间和心力的付出,不求个人回报,但为拳艺传承,非我小凌老师不能为。有时感慨,得来的太容易,大家没有觉得机会的宝贵和不易,当各自珍惜。
水浪拳
老实说,初学水浪拳没什么感觉,还觉得挺啰嗦的。小凌老师隔三差五要写小纪,心里还是蛮抵触的。而且从三遍,根本就学不会,第一遍糊里糊涂的跟,第二遍开始记动作大概,第三遍转个圈一打,都忘没了!还没会呢?怎么记啊,小凌老师!但是拗不过小凌老师的一再督促,也是实在不好意思,就隔三差五的写一点,老师说了啥,就记录点啥,也是写了,和拳相关不相关且说,算是应付。
但就这么拖拖拉拉的打着学着,随着时间的推移,却慢慢见了身体的好处 -?好像感冒头疼少了很多,也不是那么怕冷了,病历本最后一次依旧是2016年的某个日子。这个时候,才开始体会到水浪拳的妙!才开始注意起拳路,认真的写写小纪。
当然学水浪拳,大家的小纪里面都谈到了体感,我是什么酸麻涨通的体感也没有,用谢哥的话,屁都不多放一个,没气。尽管如此还是比较喜欢打水浪拳,能够微微的出一身汗,舒服!
十大形
说到自己的十大形,自己其实就练踩步和单把,其他基本不练,所以每次打给小凌老师看的也就只有踩步和单把。练习踩步,一个是觉得踩步是心意拳的基本动作,还是蛮有意思的,踩步、摇闪、塌法、转身等等里面东西实在多,一时半会也弄不完。另外,就是时间,按我这种踩步走走停停的练法,弄一遍学过的十大形,没有2-3个小时估计都过不完。精力有限,就先基础动作吧,反正朱全弟理事长说过他们以前一个踩步至少踩个半年一年的。我也踩个一年,也不算学的太慢。
单把的练习,则是因为小凌老师。去年下半年的某一次源深练习,不知道为什么打了个单把给小凌老师看,结果小凌老师说太机械了,最后实在没话说了,说了句你们到下面跟我打!老师年纪大了,十大形平时的带打,基本都是储教练负责。这次亲自带打,对学生固然是机会难得,但是对于一个70多岁的老人来说,下场带打,希望弟子早日学成的殷切之心,已然溢于言表。老师演示完,在回到二楼平台的楼梯上,已经有些气喘,真是有些于心不忍。这也是为什么平时除去踩步,还要练习一下单把的原因。
满师
2019年5月4日,国燕主教练转达小凌老师的话,说我在4/21的“单把”这记拳上面,打出了应有的精神,可以满师了。应有的精神是什么呢?就是“撧”!
说到“单把”的练习,我真正的体会来自水浪拳的“凤凰展翅”,由“凤凰展翅”的松,体会到“单把”不就是拖拉机摇把一般的摇动手臂嘛?后来发现,不是手臂摇是腰胯在转,当然这个也就是今年2月份过年时候的事情,也就短短几个月的时间。
小凌老师解释了为什么我能短时间打好单把的原因,实际就是“多则失之,少则得之”。因为平日训练没有贪多,也没有要练成什么样的想法,反而练的时候能静下心来。而且跟小凌老师打过单把,看到过小凌老师的行拳,有了印象。静的时候不自觉会模仿老师的行拳,是机缘和合,才能短时间有所突破。我自己的体会,练拳还要有一个“敬”,这个挺重要的。
后记
一路走来,小凌老师、储教练和国燕教练一直陪伴在我们左右,呵护指引着我们在拳艺学习的山路中拾级而上。之所以说是山路,是因为习拳如爬山,没有老师和教练的指引,道路千万条,一定是哪条省力走哪条,结果很可能于登顶的目标背道而驰,不知道滑落到哪里去了。“不走弯路便是捷径”,正是由于小凌老师、储教练和国燕教练的无私教导、鼓励和夹持,使得我们能够在拳艺的习练上,捷足先登。这里谢谢小凌老师、储教练和国燕教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定当在今后的拳艺传承上尽一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