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儒医一生情
作者:全歌 日期:2010.10.28 来源:新民晚报
|
绕过一条河,走进一条街,见路牌,端的好名字:布长街。这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路上颠簸一个多小时赶到宝山罗店,我去布长街见一个人。我和他,缘结于武术……
回想那时,电影《少林寺》引发中国大地习武热,文武双全但隐秘不显的心意六合拳传人凌汉兴先生应徐汇区武术协会之邀,出山教拳。朱东奇找来了,他个子不高,温文儒雅,我们一见如故,遂把他引至老师府上。 其时,他学过太极,练过心意六合拳,得知凌汉兴大名而赶到市区,用他的话说:“但愿一见凌汉兴。”一个医生,兴趣广泛,“君子不器”,此之谓也。早年,东奇兄观凌汉兴老师的心意六合拳打得刚柔相济,浑然一体,深受启发。他由是运笔入书:飘逸中的刚劲,刚劲中的飘逸,那是一种大境界。
……走在镇上的弹硌路,不时有人亲切地叫他“朱医生”,始知他有很好的人缘,很好的医术,还有很深的学问。他一手漂亮的毛笔字,令我十分羡慕。后来,我又知道,朱东奇在邻乡罗泾中学当过高中语文老师,此时他已喜欢上书法了。调到罗店医院,朱东奇有幸认识了邻乡刘行医院的书法家刘小晴,于是,25岁的他拜刘小晴为师,起步虽晚,但有名师指点,属于系统学习书法。阅读、看病、练拳、习书,使蛰居乡村的朱东奇乐此不疲,了无孤寂。闲暇之余,便是交友会客,记得我们在他家的左厢房,泡一杯好茶,说古道今,相谈甚欢。我还住过他家,外面的一间房,顶上一个老虎窗,睡下时,仰面可以望见夜晚的天空。
那时,我们都年轻。1978年恢复高考,东奇直接考中医研究生。在复旦大学初考,他的医古文成绩极为优秀,虽然英语为零分,却仍有幸作为十人之一赴杭州参加复试。结果,优秀还是优秀,零分仍是零分,为了他的录用与否,曾经一度引起有关部门的争议。最终,他落选了。按理说,我认识他时,正是他失意之时。然而,“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我好像看见他家的院落是种花栽草的,当然那些都不是名贵的角色,属于极其普通的一类。蛰居布长街,他从未有过半点怨艾,传递给人的永远是知足、乐观,颇有古代文人雅士的豁达和清高。
朱东奇的书法,先正楷后唐楷,以褚遂良为主。行书学米芾,参以二王,清人王铎亦喜之。近40年的书法功底,东奇老兄深谙书法艺术个中要义:着足用笔,只有锤炼出灵动流畅、质朴厚重的线条,才能为结字、章法提供有力支撑,此为千古一定之理。在东奇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见浓淡燥润,揖让映带,他给每一幅书法作品以幽深渺远的艺术趣味,传递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