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视频:凌氏水浪拳(下半套)视频汇演——王国燕主教练领打          ·媒体精选 武术溯源之管窥 作者 肖力行          ·李道力老师 作者 肖力行          ·杨基峨老师 作者 肖力行          ·姜容樵老师 作者 肖力行          ·本门拳艺 凌氏水浪拳上半套视频          ·叶 大 密 老师 作者肖力行          ·媒体精选 受肖力行先生委托,复信吴英华先生答疑 作者:王国燕 更多>>>

心意六合拳艺传真
图书出售中

 
 首页 >> 心意六合八法 >> 媒体精选
 

自然而然,水到渠成——我的“凌氏水浪拳”满师之路

作者:晓舟


内家拳自古讲究师承,学拳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找到一位好老师。弟子仰赖师父,依靠师父修行证果的经验方法,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向上提升,师承的重要性就在于此。想学拳的人比比皆是,但要找到一位名师已非易事,若要拜得一位名副其实的明师更是难上加难。从这点上讲,我拜师的机缘堪称殊胜——自打学拳的第一天起,我就十分幸运地得到了内家拳大师肖力行先生的指点。承蒙肖师厚爱,亲自传授我“凌氏水浪拳”,从此与内家拳结缘。在师父的悉心指导下,我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就达到了水浪拳满师的境界,得以亲身品味这套集内家拳之大成的水浪拳的种种意趣,并由此登入了内家拳的殿堂。当师父宣布我满师的那一刻,我为自己感到庆幸之余,一份强烈的责任感油然而生。从“继绝学”的角度,我觉得自己很应该把这两年来深深受益于肖师独特的教学方式的学拳经历进行总结。我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回顾思考,整理成文,把这作为对恩师的学业汇报,同时也作为一份原始的拳术资料保存下来,或能对后学者有所帮助和启发。

1、一切从“从三遍”开始

学拳的第一天,师父从水浪拳起式开始带领我走拳架,要我能跟下去就尽量跟,边打边记路径,觉得哪里记不住了或是打不下去了就叫我自己喊停。然后,师父再把之前所学部分重复领打两遍,这就是“凌氏水浪拳”教学中,对初期学拳的学生采取的“从三遍”教学方式。师父原则上只作行拳示范,不作任何讲解,学生尽最大努力记忆和模仿。这套教学方法是师父根据年轻时跟从李道力先师学拳的体会,结合自身近50年教学的经验总结得出的。师父在2006年开设“凌氏水浪拳”教练班时,也是采取“从三遍”的教学方法,不过,那时师父一人同时教几十名教练班学员,由师父一对一地带领“从三遍”打完全套的,迄今为止我还是头一个。

学拳伊始,师父对我说:“你现在虽然还谈不上功夫,但是你学任何一个动作,走任何一段路径都应该要求自己做到最标准。你是从一开始就跟着我练的,没有坏样可学,如果学不好就是自己不认真不努力,那我也就没必要教下去了。”这段话我一直谨记于心,学拳练拳的时候不敢有丝毫的马虎与懈怠。

尽管如此,在初学水浪拳时,真要做到动作尽可能标准着实不易。水浪拳细分之下有300多记不同的招式。招式多,动作难度大,对于没有武术根基的人来说,要完全走对路径就不容易。记得有一次,师父帮我复习“声东击西”过后的一段翻掌转身的路径,我手脚总是协调不好,路径怎么也走不对,师父一遍又一遍地带我打,重复了五六遍的时候我心里很着急,越急越是打不好,师父知我心思,宽慰我说:“这段路径确实比较难,不怪你,其他人刚学的时候比你麻烦得多。我是想让你一开始就能找对路径,让身体加强记忆,你回去自己练就不容易出现偏差。你把心静下来,我再把速度放慢些,多跟我打几遍。”就这样,这段路径我跟着师父走了近10遍,像这样的拳术大师肯如此耐心细致地教一个初学者,这份深恩厚德让我十分感动,至今记忆犹新。正是由于师父教拳的一丝不苟、细致耐心,对我的严格要求,为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帮助我在短时间内冲破了内家拳的第一道关卡。

我从一张白纸开始接受肖师的指点,师父领拳时的大师风范就像一颗种子深深地种在我的心里,在每日的耕耘下扎根发芽。我在半年里学完了整套水浪拳,八个月时师父评价我的拳“具雏形”,并将我打的水浪拳视频放在凌氏心意拳论坛里,这是对我最大的鼓励和鞭策。

2.“削峰填谷”下的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此后的一年左右时间里,师父每隔几周会为我看一遍拳。有时,简短地为我作几点评论;有时,指点一两个动作。多数时间则让我自己去练,有问题让我自己去问。与第一阶段的教学相比,教的成分似乎一下子减轻了不少,我突然有了种失落感。自觉学得很认真,练得也很刻苦,进步也不慢,可师父为什么不像之前那么“关照”我呢?为此,我还产生了种种情绪。师父心知肚明,却丝毫不为所动,任凭我小孩子似地百般讨好或是无理取闹,依然只按着他的想法去教,只给了我两个字“治心”,这两个字对那时贪心妄念不断的我而言,无异是“当头棒喝”。为了弄明白这“治心”二字,我花了半年的时间去想去悟,可师父只淡淡地说,“等你拳到了一定境界,自然知晓”。

此言,一点不差!待我满师之后重新回顾那段时期教学的种种,我才知道,这其实是极高明的教拳手段,师父曾把它称作“削峰填谷”式的指点:把过于突出的地方削平,把过于凹陷的地方填实,目的就是能让整套拳均衡发展。这在教拳,尤其是教套路拳中极重要,也是极复杂的教学方式。为人师者要对弟子的根基,当前各方面学拳状况,乃至今后的发展趋势了如指掌,才能作出正确的指点。这要求师父本身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还愿意在所教授的弟子身上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对弟子的拳艺进阶有长期、可持续性发展的考量。

在师父“削峰填谷”式的指点下,我在拳艺的提升过程中享受到“自然而然,水到渠成”般顺畅和身心的愉悦。

首先,是帮助学生自然而然地模仿。有一定学拳经验的人应该都会有这样的体悟,自己在跟随老师行拳中往往可以被老师的拳势、拳感、气场带动,从而激发出自身的能量或潜力,获得平常行拳所得不到的体感,有时甚至能够帮助自己冲破某道关口,使拳艺达到意想不到的提升。师父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随其行拳中最好地获得此类效果,在领打的时候会根据这个学生当前的水平和特点,演绎不同的套路节奏、调整架子高低,有时还会根据学生特殊的身体条件提高或降低某几记拳的难易程度,真真度身定做,让学生能够做到当前程度下最自然而然的模仿,不造作,不牵强。如此,老师把拳教活了,学生把拳学活了。

其次,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提高。师父对我常说的一句话是“自己去练”,起初我不太明白——新学拳的人什么都不懂,不就是要老师多教吗?为什么在套路学下来之后,师父不一记记为我细扳拳架,总要让我自己去多练呢?我问师父,师父却道:“只要我不指出,你只管自行去练,练到纯熟,自然能以前式所得解后式之惑,以后式之悟消前式之疑。”待我满师之后,回头细想,对这句话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我们寻常了解到的内家拳的教拳方式,往往是老师在教学生某记拳的时候,面面俱到,从手、脚如何动,到肩、胯怎么开合,甚至是丹田要如何转,呼吸要如何如何,感觉很高深很复杂。肖师教拳从不这样。师父给学生指点,只抓当前最主要的问题“削峰填谷”,往往是一针见血,立竿见影。练拳不能一蹴而就,教拳更是一个系统工程,实非一朝一夕,所谓“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根基打得越扎实,将来才能巍巍可期。削峰填谷是最具有针对性、时效性和发展性的教学模式。

两年下来我深感受益匪浅,对师父尊重个体,顺应自然的教学方式得出了几点体悟:一是“生长性适应”,通过由浅入深,分阶段,分重点地学习套路,让身体去逐渐适应这套拳,感知她、亲近她、一点点地融入她。日复一日的锻炼,使得身体的松弛度、舒展性、柔韧性日趋改善,拳艺自然与日俱增。二是“有的放矢”的学习,学习过程就像攀登山峰,拾级而上,每一步都应踏实走稳,不冒进、不弄险。老师要给学生指点明路,方向要正确,思路要清晰。师父的做法是,只领先学生当前水平的半步到一步,不强行灌输,不硬性矫正,不提过高要求。“眉毛胡子一把抓”似地卖弄一气,瞎讲一气,只会让学生无所适从,多走弯路。三是,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老师的作用是将自己的经验,用最适当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但再高明的老师也无法代替学生自身的学习。要学好拳,不通过自己的勤练、勤思、多问、多悟是无法成功的。

高境界的拳艺必须有自己的艺术语言,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但这种风格无法预先设定、人为固定,不能催熟、不可强求,只能是在日积月累下不期而至地自然成形。即便在学拳之初,学生自身的力量就不可低估,更不可轻易破坏。肖师教拳历来是“求之于势,不责于人”,为学生造势,让学生在进步势头良好的情形下,顺势而行,不作人为的干扰,不去破坏最为宝贵的势。正如《孙子兵法》所说的:“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只要路径是正确的,“习拳千遍,其理自明”,每个学生自身的特色被很好地保留下来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被最大地激发出来了。这才是真正的名师所为!

拜师的时候,师父曾说:“老师的职责就是不让学生走弯路,不走弯路便是捷径”。如果说“从三遍”是把学生领上正途,那么“削峰填谷”式的指点便是当学生已能自己迈步行走的时候,为其保驾护航,确保其不走弯路,顺遂前行。

3.安分守戒、老实练拳

我常常在想:如果说《了凡四训》中的袁了凡因二十年的命运被孔先生算准了,在云谷禅师面前枯坐三天才会不起妄念,那么,我在这两年的学拳道路早已是被肖师定好了的。因此,无论我再怎么聪慧敏捷,或是再怎么冥顽不灵,都要乖乖“认命”,按照师父的指导,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地学拳。久而久之,习惯也就成了自然,便做到了安分守戒,老实练拳。对我个人而言,当我重新去审视这段经历时,更加看重的还不是学拳的本身,而是跟随肖师的这两年间所获得的人生磨砺和心境修炼。

佛家讲究戒、定、慧:由戒入定,由定生慧。通过这两年跟随肖师学拳,让我对“戒”字有了新的认识。在拳上,我所认识到的“戒”,就是老师的教诲,守戒,就是严格依据老师传授的正确方式去修炼。久而久之能够得定,得定之后便可生智慧,破迷开悟。
学拳习武首在尊师。师道尊严,自古只闻来学,未闻往教,学生就是来求学的,老师没有不来求就去教的道理。这一点学拳之人首先要明白。而老师即便是同意学生的求教,也并非是有求必应,真正高明的老师是“应机而教”,火候不到,时机未至,是不能瞎教的。而掌握火候和时机的只能是老师,学生当时是见不真切的。对于这一点的认识,我并非生而知之,也非学而知之,更确切地讲,应是困而知之。
我在随师父学拳的过程中,曾因师父一段时间的“无为”而起过贪、嫉之心。所贪者,渴求学拳之顺遂;所嫉者,妒嫉他人之好处。因贪、嫉二字,贡高我慢,尊卑不分,而自损伤。每周训练,我都想得到师父的指点,可是有时师父看过我行拳之后,只说“蛮好”,并不作任何指点,我便以为是师父不愿多教,心生怨念。佛经上说:“离贪嫉者,能净心中贪欲云翳,犹如夜月,众星围绕。”万幸,师父用他的慈悲力一路加持庇护我,我因学拳心切所起的一切贪、嗔、痴几乎均被师父以菩萨心肠行雷霆手段扼杀在萌芽之中,这才让我不至于迷失本性,误入歧途。后来,我才知道,那句“蛮好”其实就是师父对我当时当刻所掌握程度的一种肯定,对于那时的我而言已然达到了那时的标准,过犹不及,也就无须多讲。师父让我放手练,多练自会有所提高,待功夫再上一层次,便又会打破原有的平衡,那时则又需要新一轮“削峰填谷”式的指点。我想,这就是应机而教吧!

事后,我曾问师父:“当时我无端妄想,心生怨念,对您甚为不敬,您为何从未因此而训斥过我?”师父说:“我知你是太喜欢这套拳,太想把这套拳学好,出发点并没有不好。我也相信,只要你能够按我的要求去做,有一天等拳学好了,自然就会明白我为什么这么教,何须多言。”我想这才是对学生真正的爱护吧。做出来给学生看,不是光会说,而是用行动去演示,让事实去印证,让学生在实际事件中去体验、学习、实践,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才是让学生心服口服的大师之举动。同时,也让学生能在自我验证和反思中得到实实在在的提升。

4、行拳炼心 福慧双修

第一次看师父行拳就被那无处不在的水之韵所倾倒。上善若水,润物无声,我为之魂牵梦萦。经过两年的努力,我正逐渐地开始去体会水浪拳的诸般妙趣。起式的第一个姿势,深呼吸放松全身,双肩松沉,手臂自然下垂两侧,气沉丹田之际自自然然地虚领顶颈,此时,内心说不出的清凉舒畅。在极空灵的心境中行拳,阵阵“水浪”似乎不再那么难以驾驭,进而能亲身去贴近、去捕捉,去体验水浪拳那特有的“韵味”了。所谓“得其形不如得其势,得其势不如得其韵,得其韵不如得其性”,学拳要学到一丝不差,心境上必要达到一心不乱。

中华文明孕育的内家拳融合了儒释道三家的义理,看上去是在学习一门技能,实则是在追求一种与生命契合,与自然交融的气象——以心造境,破除我执。拳艺奥妙无穷,境界上的提升,越往上心境上就需要福、慧的滋养。

如何福慧双修,我虽尚未参透,但是跟在肖师身边时时处处受到熏陶。师父身上的那份恬淡、快乐、超然深深感染着我。师父无论教拳、行事、助人从来只求付出不问收获,甘为人梯、甘当绿叶,心量之大实非常人能够相信、理解,因此难免会遭误解,甚至歪曲,可师父从不解释,亦不烦恼,安然受之,泰然处之。我却时时会此感到委屈,为师父不平,可师父却每每为我拨云见日,让我心生欢喜。师父一日一日地耕耘,一点一滴地浇灌,让我在拳艺的提升中获得精神的愉悦,在平日的为人处事中得到德行的增长,潜移默化把福田种到了我的心里。境随心转,心量大了,自现朗朗乾坤,何来烦恼忧愁?那才是真正的喜悦,彻底的清净,真如水浪拳所带给我的生命体验,恰似一场身心的洗礼。

拳艺上的福慧双修,使我决心从做一名合格的凌门弟子做起,逐步进阶到将来做一名合格的拳教师,将凌氏拳艺传承下去。身为肖师的弟子,我应该做到“依教奉行,信心不逆”,但凡师父要求的,要完全做到,摒除一切私心杂念。很多事情以我目前的修为是见不真切的,所以还要强调信心不逆,无论何种情况都不违背师父命,信受奉行。尊师重道,这是弟子的本分,福慧双修不也是要从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做起吗?我想,我会是一个快乐健康,身心清净的凌门弟子,使他人见着我,便会对凌氏拳艺心生羡慕,对我的恩师心生钦佩。先做好一名学生,再做好一名老师。既已立志,自当践行,能做便是福,做得好就是慧,这也算是我在拳艺上立志的福慧双修吧。

初学拳艺之人往往好胜心强,急于求成,身心不纯熟,门路摸不清,功夫上不了身,一味苦练却不得登其室而入,这是最可惜可叹的!古人云:宁可千年不悟,不可一日错路。古德感化,非棒即喝,哪有我这般的长篇大论?只因为自身的愚昧无知,冥顽不灵,在学拳之初让恩师费尽心思,伤神劳心,实在罪孽深重。如今,将自己学拳这两年来,一路上受到的恩师加持,及自身成长的心历路程如实记录,归纳成文,若能让后学者从中读到分毫的警示或启迪,也算是对内家拳所作的一点点贡献,对恩师的一点点报答。

 

摘自2014年《搏击》杂志第八期

 

 

凌汉兴心意六合拳      网址:WWW.LSQUANYI.COM (凌氏拳艺)        电子邮箱: lingshixylh@163.com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