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猿声啼不住,
两岸猿声啼不住
上周日晚,小凌老师的课让我深受触动,尤其是对建军的点评,如当头棒喝,不仅震撼了建军,也深深启发了我。
课堂上,老师针对建军的“龙吊膀”做了详细点评,一语道破:“你上次打的拳,不是在打自己,脑子里装着别人的东西,你是在模仿,不是打我们的拳。”建军愣了一下,承认自己确实从剑道中看了一些东西,试图融合进来。我之前也两次看过建军的视频,没有看出问题所在。经过老师的点拨,我慢慢领悟到:我看不出来的原因之一,是因为自己还没有练到那个层次,缺乏身体的感受,所以看不懂。而当老师提及水浪拳时,我能立刻领悟,因为已经练到了那一步,稍加点拨便能体会到。另一个原因是我还没有达到“心与意合”的层次,无法感知建军在打拳时的意识和思维方式。
心管自己,意管他人,心与意合谓之神。这不仅是打拳的最高境界,也是处理世间一切事物的至高境界。老师能够看出建军这次打拳仿佛傀儡登场,线索在身,而我们看不出,原因就在于老师在拳技、见识、胸襟和格局上远远超越我们,超出我们几个维度,看我们打拳就像在俯视和透视,洞若观火。
老师进一步指出建军的关键问题——没有直指中心,而是在绕圈子。可能建军以为广泛接触不同技艺可以开阔眼界、丰富拳法,但实际上,他走了弯路。就像佛教中的“渐悟”,普通人接触不到开悟的佛,只能通过渐教逐步走向觉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绕许多圈。然而,建军已经遇到了“真佛”,已经得到了顿教,这时候再东看西学,岂不是浪费时间。
回顾我自己的学习经历,从认识小凌老师的第一天起,我就认定他是一位高人,比我在北大、复旦进修时遇到的老师更深刻,比我在厚朴中医堂求学时的中医更高明,因此我全心全意地跟随小凌老师学习拳法,不折不扣地按照老师的指导修炼。那时年近半百,我觉得光是学好水浪拳就已经是不小的挑战,从没想过要学习其他拳法。同时,老师的指导每次都让我迅速进步,这种进步给了我极大的信心与动力,让我更加坚定地专注于这条路。如今回想,我意识到那不仅是一种难得的机缘,更是在无意识中做到了“直指中心”。正因为我始终相信并跟随老师的指引,一步一步走下去,未曾浪费时间,才得以在年纪偏大的情况下依然学有所成。所谓“佛渡有缘人”,我很幸运成为了那个有缘人。
正如李白的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所言,这段诗让我进一步领悟了专注的重要性。“不住”并非是猿声不绝,而是人心不为其所动。让我联想到《金刚经》中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二者在精神层面上相通。《金刚经》教导我们,心不应为任何事物所牵绊,只有心无罣碍,才能发现本心,觉悟佛性。而李白的诗句则表达了他如何不被当时的社会羁绊所扰,专注于自己的政治理想,才能实现心中的抱负。无论是佛法中的顿悟,还是现实中的理想追求,倘若被外界干扰而停留,时间和心力就会被分散,何谈“一日千里”?
老师继续解释道:“直指中心是最快的路。就像五祖顿教六祖,六祖慧能瞬间顿悟,立刻从普通人跃升为开悟的佛。这个过程节约了无数时间。爱因斯坦、牛顿也是如此,他们在二十几岁就已经开悟,达到极高境界。他们的成功源自于直指中心,知道什么是最值得深入投入的,不在低层次的东西上浪费时间。”
这番话如同明灯,照亮了我们的前路。如果遇到了一位真正开悟的老师,我们就该意识到这是难得的机缘。要紧紧抓住,专注于向这位老师学习,迅速提升自己。达到高境界后,再回头看,那些曾经东摸西看的东西其实问题重重。当初若沉迷其中,不知要多久才能发现其局限。到那时,时光飞逝,年华已老,实在是可惜。
人生短暂,真正的突破来自于抓住最重要的东西。无论是在拳法的修炼中,还是在生活中,跟随开悟的老师,专注学习,放下无谓的追求,才是真正的成长之道。
老师顿教,我们顿悟。千里江陵一日还!
晓希
2024-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