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2017-8-26学拳笔记
   凌氏心意六合拳凌氏心意六合拳-凌氏拳艺六合八法拳论坛2017-8-26学拳笔记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评估帖子 回复数:13 | 点击数:1625 适合打印机打印的版本 通过电子邮件发送此页面 添加加到IE收藏夹 报告本帖 浏览上一篇主题 浏览下一篇主题 
 主题:2017-8-26学拳笔记
刘侃希


角色:认证会员
等级:排长
发帖:52
经验:80
金币:80
注册:2016/10/10
状态:离线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1

2017-8-26学拳笔记

2017-08-26学拳笔记

 今日在源深体育中心学拳。

 今日小凌老师指导我从野马追风到樵夫担柴。跟着老师打,发现自己很多细节都没有打出来,以前怎么就都没有注意到,甚至觉得自己全都看见了,全会了。现在可以逐步看到之前我根本就看不见的东西,越来越感到自己的浅薄,越来越感到这套拳真是奥妙无穷。

 川流不息:问题大,左手不要在脚不动的情况下往前伸,更不要伸出去很远,意念应在右手,右手往前平伸出去,左手是辅助的。然后到定势的时候,要记牢两个字:平,齐。左右两手要在一个平面上,且前后对齐,不要有高低。还有这一记也要打出点马马虎虎的意味,参考走马观花的感觉。

 伏虎听风:我的左手腕有个折角,造成手掌心朝天了,老师把我的手腕掰直,手掌心朝向脑后,立刻就感到手臂舒服了很多,手臂处有气流向指尖的感觉。然后,右手划大圈,左手划小圈,到声东击西。我这个左手没划成圈,是停在那里不动的,这个完全不对。老师说两个手同时画圈比较难,一时难以做到,不要急,记得有意识地去练习这里,逐步增加,慢慢就掌握了。

 第一个声东击西之后的转身,我以前都是糊里糊涂转过来的,这次看清楚了老师转身时候的腿部手部动作,发现过去被我吃掉了几个细节。先要往西退一下,重心到左后腿,然后右手从上划到右腿根部,再贴着身体从腹部-胸部-面部提上来,然后从额头前方向前向下翻掌压下去,同时重心移到右腿以右脚为圆心转身到西北。

 第二个声东击西: 从西北方向正东方向转身,小臂始终保持不动,转的是肩膀和身体,小臂的角度、距离身体的距离,相对不动,然后把左手臂伸向前。

 青龙探爪第三记,右脚要从提起的位置往前往下踩下去,落在正东,右手同时平伸向东方,指尖成爪状。注意左后臀不要翘起来。

 丹成九转:此时身体和脸部是朝正东的,右手臂有一个弯曲度,好像托着什么东西。然后身体往东南45度方向一转,同时左手从头顶划下来到右手上面,注意这个划下来不是斜直线下来,而是抛物线下来,有一个弧线下来再平着向前。然后直接转身转手,重心从后右腿变成后左腿,到闭门推月。

 闭门推月后转胯抬手-还可以,向西北跨大步到顺水推舟一,然后到顺水推舟二,然后向左摆动一下双手,摆手也并不一定是先掌心相对再到掌心向下,(上次清怡的记录),我觉得是一个比较灵活的过程,就是要先向左再向右就可以了此处问一下老师。然后双手向前向下插下去,想象一下点篙的动作,船夫撑篙的时候,是斜着向前向下的,这样船才能往身后前进,如果是笔直向下的,那船是走不了的,力量把船往天上送了。然后再有一个摇撸的动作,把撸收回来,再到驽马回头—这一段我以前打的都是不对的,要反复练习。

 然后右手从下忽地立起到头部,左手也是立掌,挡住面部,右手是挑开对手的意思,此时身体是低位。到抱瓶落砚,身体保持低位不变,然后左手自然落到右手上,然后边往后退边拉开双手同时立起身,拉开双手、后退、立起身是同时进行的。然后右手翻到左手上也是自然地翻上去,不要划那么大的圈子。然后双手从肩膀部位拉起来到额头部位,再插下去,我拉上去的起点位置太低了,我是从腹部拉起来的,不对,应该从肩膀部位往上拉。同时记得后退的时候脚贴在地面上后退,不要抬腿再后退,这样退的速度就慢了,会被对手乘机攻击。

 童儿送书我绕手的动作还不够清晰,要再反复练习。

 踏雪探梅:是长枪对长枪,我用长枪把对方的枪头挑开、下压、再刺向他的意思,两把枪是绞在一起的,不会有很大的水平移动距离。

 樵夫担柴:人挑一根扁担下面挂两个筐,双手应该是紧紧拉着扁担下的绳子,所以应该是拳眼朝上,拳头的背面底面都应该是平的,这样才有力量拉牢绳子。

 我教冬雷的记录:

我先教了冬雷几记,从鸿雁双飞打到高山流水,各种讲解示范,老师在旁边看,大概实在是看不下去了,老师喊停,让冬雷打给他看,然后告诉我该如何指导冬雷。老师说:

要把那些现在一说他立马就可以改过来的地方先说出来,千万不能面面俱到地说,那样等于不说。老师说冬雷从平沙落雁以后就不太好了,首先路径有错,然后老师开始示范,边示范边讲解。平沙落雁蹲下去同时挥手的手势要清楚。摘星换斗后转身,两手交叉前后绕,重心始终在后腿,然后抬腿双手送出去,此时是弓步,重心到前腿了。孤雁出群后双手在体侧绕一下,然后要往前往外平推出去,此时是弓步。要注意重心问题。

我现在教拳的问题就是判断不出来什么是当前冬雷最大的最容易被改正的毛病。这个需要好好请教小凌老师,如何判断最大的问题?

 

课后答疑环节,记录这几点:

 在此处学拳,不问问题是浪费了。小凌老师把很多问题都钻研透了,既有深度又有高度,而且很多都是前无古人的独创的见解。小凌老师乐意把他的真知灼见毫无保留地告诉我们这些学生,我们是何其幸运!在别处学拳,问了也是白问,因为教的人也不知道答案,你问了还给教拳的人增加负担,所以还不如不问。

 

老师说,学拳,要注意一个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问题。没有什么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对大多数情况适用的就是普遍性的,但是针对某些特殊情况就不适用,该用特殊性看问题的时候就用特殊性,改用普遍性的就用普遍性,不能生搬硬套。老师举了一个例子,比如,烧鲫鱼的时候,师傅说鱼要整条下锅烧。但是第二天买来的是带鱼,你就不能照搬师傅说的整条烧鱼,你只能根据眼下的这条鱼的情况,把鱼都剪成段再下锅。否则就是要用扁担一样的锅才能烧带鱼了。

我明白老师是提醒我,我这位同志有一点过于僵硬,不太会变通。我将努力修炼。

 蹲马步:在古代有意义,为了在马上作战,需要练习蹲马步。跑马的时候不是用屁股坐在马背上,而是双腿夹住马腹,,然后手要用来作战,所以要练习马步。现在人没有必要练习蹲马步了,因为不骑马作战。在地面上两个人作战,谁蹲着谁吃亏。

 打拳快慢如何掌握的问题:在初期,宜慢,因为快了会把动作吃掉。但是不能太慢,太慢了就容易断掉。后期宜快,快的情况下易于激发人体的潜能,使人的能力提高。基本原则是:慢而不断,快而不乱。这个八字真诀,看似很简单,但是要能总结出来,需要极深的武学和文字功力。

 感谢小凌老师把自己毕生所学传授给我们。无以为报,只有认真学习,希望早日能为老师分忧。

  

                        刘侃希

[此帖子已被 刘侃希 在 2017/9/1 14:48:59 编辑过]


编辑 删除 发表时间:2017/8/28 23:45:03 IP:已记录
黎明
 


角色:认证会员
等级:排长
发帖:79
经验:100
金币:100
注册:2016/10/19
状态:离线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2

Re:2017-8-26学拳笔记

学拳小纪

张黎明 2017.08.26

临出门耽误了一会,8点半多到源深体育馆时,已经有好几位同学到了,正在和储教练练习十大形。

中间,关于虎扑双把向储教练请教确认了两个练习中的问题:

1.     起势轻步站接第一个动作猴束蹲(动作1),衔接不顺:储教练示范后,原来问题出在,起势接猴束蹲之前还有一个后脚(右脚)后侧半步的过渡动作,我原来是直接做猴束蹲的动作,总觉得右脚是别着的,怎么都不对;

2.     接猴束蹲的后一式,弓步双手前推的动作(动作2),双臂的肘部正确的摆放位置,是否和踩步一样有肘不离肋的要求?

储教练答:(原话没完全记住)这个和踩步不一样,双手大致在前脚膝部上方位置,肘部不需要也不能贴住肋部,要不力就发不出去。

9点,王国燕教练和小凌老师来了后,大家继续学习水浪拳。先是复习了下上次课程的路径,并新学五圣朝天、叶底藏莲、凤凰展翅、白鹤啄食、月挂松稍、倒拽牛尾、童子抱琴。

这里有两式需要记录说明一下:

1.     五圣朝天:在我示范这一式的时候,小凌老师指出我的前手动作有问题,前手应该是水平直接伸出,而我有一个向下在向前的动作;

2.     童子抱琴:接第二式倒拽牛尾后,重心移至前脚,同时右手由拳变掌,穿过左手并前伸至最前,此时右手掌心朝外,左手掌背贴在右臂肘部外侧;保持左手与右臂相对位置,左脚顺势后撤小半步的同时,右手握拳回收至腰部,拳眼向上;左脚再向前一步成弓步,右拳至下画弧向前上方打出,左手握拳贴与右手肘部内侧;

这个是小凌老师亲自示范的动作,我发现自己之前打拳的时候,是滑过去的,特别是左手的动作是没交代清楚的。

课后答疑阶段,我问了一个熏风扫叶的方位问题:其中第三式的熏风扫叶应该面向的是正西方位还是正北方位。如果是正西方位的话,则4式的方位是对称的,之前初学的时候也是这么教的。因为我发现小凌老师带打的时候,第三式的朝向北面的,故有此一问。

小凌老师的回答是,第三式可以是面向正西,也可以面向正北。面向正北的话,对于功力的要求更高,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达到,初学的时候,还是可以按面向正西的来打。

有同学问到,打水浪拳是快一点好,还是慢一点好。在此之前,我个人的理解应该是慢好,更正确一点的,应该是绵绵不绝的那种“慢”为最佳,平时练习的时候,也是往这个方向在努力。

小凌老师的回答,快一点还是慢一点,不能一概而论,应以“慢而不断,快而不乱为原则。慢而不断仅是第一阶段的目标或要求。对于初学者而言,慢容易,但关键在于不能“断”,这就没这么简单了。肖师进一步指出,现阶段,对于大家的要求就是要在能打慢的基础上,做到不断。

这里的慢而不断,和我之前理解的绵绵不绝,比较接近。今年太阳岛之行,老师的点评、罗建军的打拳视频,让我对绵绵不绝的有种顿悟的感觉。目前,我对于快与慢的理解,也就到这个程度。

后面,肖师对于“快而不乱”的解释,则一下子为我打开了下一扇窗。打拳不仅要能慢的下来,还要能快,关键在于不能。“为什么要快而不乱 ? ”肖师自问自答道,“为了是激发潜能!”

我个人初步的理解是,需要对处于高速动态的肢体,有非常强的控制力,才能做到快而不乱,这个对于功力的要求是非常非常高的。联想到最近在练习十大形收势的时候,刚刚有点把分解动作打的有点到位的感觉,但几次想试着跳起来打出连贯的动作,就全乱了,特别是落地接猴束蹲那一记,站都站不稳。不正是“快而不乱”的反面素材。

补充最近几天的一个想法:“慢而不断,快而不乱”应该不仅仅是路径方面,呼吸方面也应该有一样的要求。甚至于以后的内因,也应该有这样的要求。

这两天试着加快打水浪拳的速度,发现两个现象,一个在不乱的要求下,想快也快不了多少,正常我目前大概在18-19分钟,打快也要15分钟的样子。另外就是,有好几个动作,特别的单腿的,会不稳,有些控制不住,而且呼吸上也会有些乱。

 另,最近刚好看到一篇也是说到打拳速度的文章,提到慢-快-慢,有三个层次的功力境界。第三层次的,这个还比较远,慢慢来吧。


胡言乱语“动中求静”

上一次课中,秘书长清怡问了小凌老师一个问题:初学时,注意力能比较集中在打拳上,最近发现打拳时,常常走神,要过一会意识到后,才能再拉回来,一趟拳下来这种情况要来回好几次。这种情况是否正常,该如何改善?

小凌老师的回答大致意思是,说明你现在的对路径比较熟悉了,不需要像初学时高度紧张与路径上面,自然放松下来了。至于改善,暂时没有特别好的办法,只能多练,慢慢会好的。

这种情况,我也经常出现,而且,走神的时间占比还不短。这几天有点突发的猜想,不知道是否正确,记录如下,留待日后拳艺进步后验证。

小凌老师多次讲到过,打拳初学时,是通过外因带动内因,拳艺精进后,是由内因带动外因。这里的外因应该就是我们现在练习的外在的路径,内因我的猜想应该是内气,或一般意义上的内力什么的。现在打拳,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些手指发胀发热的感觉,可能就是内因的初步展现。

然后联想到“动中求静”和“静中求动”的讨论。这里的动和静,应该还要细分是外在肢体的动与静,和心神的动与静。肢体的动与静比较好理解,心神的动与静,我的这次的突发猜想就是:

“动中求静 ”应该是通过心神“意守”肢体的动,进而求得内因的有序的动,而达到心神真正的“静”。这里的静实际上还是一种动,只不过是一种相对高阶的有序的动。相应的“静中求动”,可能是一方面通过打坐等方式,也就是肢体的静,再通过“意守”某种内因的有序的“动”,求得心神真正的“静”。从某种角度来讲,应该是殊途同归的。只是后者可能更适于那些比较清心寡欲的人吧。

然后,因为心神的天马行空的,作为世俗世界的普通人,是很难凭空去“意守”没什么直接概念的内因,反而一旦得空(如打拳路径比较熟练了),什么工作啊、家庭啊,各种日常纷乱的事物,就会不受控的钻进脑子。而具有具体外在的行拳路径则相对容易“意守”。另外,除了主动的意守行拳路径,随着对拳的逐步深入了解和练习的深入,各个招式气感会慢慢增加增强,便于“意守”的点也慢慢变多,进而由点带面的会逐步串联起来。估摸着,等整套拳各招式都有气感并能串起来,或者可能大部分能串起来的时候,就是由外三合阶段,进入内三合阶段的开始。

后面的有点越猜越玄乎了,不知道真假,可能是受武侠小说毒害太多了,只能留待日后验证了。

[此帖子已被 黎明 在 2017/8/30 13:12:58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黎明 在 2017/9/5 16:18:16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黎明 在 2017/9/5 16:20:51 编辑过]


编辑 删除 发表时间:2017/8/30 13:10:33 IP:已记录
于一碧诗
 


角色:认证会员
等级:连长
发帖:265
经验:372
金币:372
注册:2007/12/6
状态:离线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3

Re:2017-8-26学拳笔记

 

[此帖子已被 于一碧诗 在 2017/8/30 21:21:08 编辑过]


编辑 删除 发表时间:2017/8/30 21:04:33 IP:已记录
刘运杰
 


角色: 琢玉轩会员
等级:排长
发帖:68
经验:99
金币:99
注册:2016/11/2
状态:离线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4

Re:2017-8-26学拳笔记

                     学拳小记

    826日,源深体育馆,先跟储老师练习踩步,储老师指出我的收势不够有力,让我回身打他的手来找感觉,回身后手应该有一个前伸的动作,还要身体带动手而不是手带动身体。

接上次,王老师教大家水浪拳:

五圣朝天:该动作前面是走马观花,小凌老师问什么是走马观花,我作了个骑马起伏的动作,小凌老师笑着批评,说不是这种感觉,而是骑在马上,很轻快、和顺的感觉,不是起伏得厉害,看来关键在;后面接五圣朝天,左右各一,这招技击用法用来戳对手下颚,那么后手朝天,前手伸出,前手作用是什么?是平衡吗?

叶底藏莲:该动作也是 左右对称,前手伸出后,后手护在裆部,而不是腰部。

凤凰展翅:左脚上前,脚跟着地,双手呈翅膀样展开,体会王者展翅的感觉。

白鹤啄食:前手应手心朝上,右脚踢右手,实为白鹤啄“脚”,右手上举时自上而下,有升腾之力,手心朝外。

月挂松梢:人为松树,左手为梢。

倒拽牛尾:左右各一,前手似抓牛尾,后拽变拳,都呈45度。

童子抱琴:也是左右各一,拗步,先右拳在前,左拳抵住右肘,另外一个动作不顺,有点别扭。

上次学拳的雁字横斜后一个动作,我的后腿是弯的,小凌老师指出,这是因为你的重心放在后边,还是应该放在前腿上。

这次我请教小凌老师无用式一,膝盖过不过脚尖,小凌老师说不过脚尖,过脚尖是你功夫不够。

 

 

[此帖子已被 刘运杰 在 2017/9/1 20:34:19 编辑过]


编辑 删除 发表时间:2017/8/30 23:33:34 IP:已记录
xiejianxiong
 


角色: 琢玉轩会员
等级:排长
发帖:67
经验:83
金币:83
注册:2016/11/15
状态:离线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5

Re:2017-8-26学拳笔记

2017/08/30

源深体育场.

这次迟到了半个小时,故前面储教练的十大形缺课了.

9点开始继续学水浪拳五圣朝天,叶底藏莲,凤凰展翅,白鹤啄泥,月挂松捎,倒拽牛尾,童子抱琴.要点如下:

1.     五圣朝天:朝天的手掌要直.小凌老师演示时说但对手后面抱着你时,朝天的手是用来戳定对方的下巴处的,故手掌要直,利于发力.另一手是水平的向前伸出.

2.     叶底朝天:之前方向打错了一下西南,一下西北,小凌老师说都是朝正西.

3.     月挂松梢:前式白鹤啄泥返身,身体略下蹲,左右手都划圈,然后右手从左手上穿过,身体同时慢慢直起.

4.     倒拽牛尾:一记方向是朝西北,再一下是朝西南,拽的时候手有绕一下的动作,个人为人是让要拽的东西绕在手上,这样扯起来个牢固,不易脱手.

5.     童子抱琴:从倒拽牛尾倒童子抱琴路径不是很熟悉,打得很模糊,小凌老师特地向我演示了一下:身体重心朝前,右手亦前伸变掌,同时左手贴至右手手臂侧,然后身体再后撤,重心在后,再左脚朝南略跨出一小步,打出童子抱琴.

 

课后答疑,小凌老师回答了3个问题1:熏风扫页的方向---2式建议先是正西,再正南,等熟悉了再正北正南. 2.练拳到底是快还是慢:小凌老师说慢而不断,快而不乱. 先是慢动作,但不能有断的感觉,练熟悉了,正确了,再打快,这就难度高了,动作不能快了而打得不正确了. 3. 就是一个学拳普遍性及特殊性的问题:老师打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是否烧带鱼就要用扁担一样长的锅.就是每个招式都有其普遍性和特殊性,要实际情况区别对待.


编辑 删除 发表时间:2017/8/31 16:21:28 IP:已记录
收藏帖子 | 取消收藏 | 返回页首 
凌氏心意六合拳 - Powered By BBSXP
Copyright 2006-2007
Powered by BBSXP 7.00 Beta 1 ACCESS © 1998-2006
Server Time 2025/7/14 17:4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