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规中矩”入拳术之门——跟随肖师初习“水浪拳”的体会“中规中矩”入拳术之门
——跟随肖师初习“水浪拳”的体会
自春节拜师以后,学拳至今已有八月。在此之前,本人在武术方面就是“一张白纸”,天赐机缘让我有幸被“水浪拳”的当代宗师肖力行先生收为弟子,从此在师父的引领下踏上学拳之路。
这八个月间,虽然不敢说自己拳学得如何(这点只好由我师父来做评判),但是,在师父悉心教导下,我的所学、所得则要远超出预期。由此,正逐步地开始对“水浪拳”由喜爱而成动力,由动力而成奋进了。
记得拜师时曾经跟师父讲,我自小就不是一个听话的乖学生,不爱守规矩,上课看“杂书”,作业常不做,大学里更是肆无忌惮的“翘课”,老师只因我成绩还好也都拿我没办法。师父听了后只一笑道 “侬会得听我的!”果然,这次又被言中!
在学拳上,我对师父的话可谓是乖乖听进,认真领会,且绝对服从!竟然出人意料的“中规中矩”。
一开始学习水浪拳,师父只强调两点:定方向、守中线。于是乎,我每次练拳时必是朝南而立,感知方位的变换,同时,记牢中线不让。
学了几次,师父要求我:立身中正、虚领顶颈。于是乎,我在练拳时不断提醒自己保持身正、颈顶,尽可能的要求自己无论在静态的定式中,还是在动态过程中都控制身体不使其歪斜。在师父的指点下,我查阅了一些有关“虚领顶颈” 资料,经向师父请教后,做了篇专题文章来帮助自己更好的理解和领会。
在有了一些基础后,师父开始指导我:学路径时每个定式动作一定要做到位,不偏不倚。即便一开始达不到要求,也一定要记住正确的架子和势态,逐渐趋于完善。于是乎,在课上,我仔细观察师父的一招一式,去繁求简,记住招式的定格画面。课后,我学习于一碧诗教练的六十六式拳照,每一式都从足的方向一点点看到手形,自己对照着模仿和纠正。
练了一段时间后,师父又让我“十大形”和“水浪拳”齐头并进。“十大形”和“水浪拳”练起来的感觉还真不太一样,对我而言,前者有些枯燥乏味,动作也不及“水浪拳”来得漂亮。虽然我到今天为止还是不怎么喜欢“十大形”,但因师父有命,还是认认真真地学了轻步站、踩步、龙吊膀和大劈。
说实话,我到现在对于师父的某些教拳方式还是觉得不是很适应,至少并非我想象中的那样。比如说:有时,师父只让你自己去练而不加任何指点;有时,你想问的问题师父三言两语就让你自动闭嘴;有时,很羡慕师父教师兄师姐就讲得那么细致而对我却只教个框架。虽说心里多多少少会有些难受,但仍旧是服从,只练师父让我练的,只学师父让我学的。如此“中规中矩”,可能也就是因为其实我明白一点:师父当下所教的才正是此时此刻的我所应当学,所能够学,所必须要学的!于我而言,了解此点足矣!
因为有严师的教诲,如今我越来越喜欢拳,学拳时愈发用心,练拳时也愈发专注。想到孔明先生《诫子书》里的两句话:“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很多时候道理是一样的,只因境界未到而无法体察,所以需要有为师者的加持,让你得以脚踏实地、宁静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