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着相——从练拳到处世的智慧-2024-09-22学拳小记,
不着相——从练拳到处世的智慧
今天终于迎来了两个月以来首个凉爽的日子,我开车送小凌老师到大宁公园教拳。在观摩老师指导汪家林的过程中,又一次感受到老师教拳蕴含的深刻哲理,尤其是老师讲解的一个道理,让我受益匪浅。
汪家林在练习龙吊膀时,老师指出他脚的跨度过大,姿势不正确。老师随即用木棍在地上画了三条线:第一条是脚步正确的位置,后脚尖与前脚跟约有半脚掌距离;第二条是过大的位置;第三条是过小的位置。老师强调,过犹不及,都不好,关键是要找到“正好”的那个点。汪家林解释说,他是有意把后脚挪后了一些,因为有人告诉他后脚的大腿要与地面垂直。老师闻言后指出:“我看出来你是有意为之,但我有没有要求你这么做?”家林答道:“没有。”老师继续说:“凡是我没有要求的,你不要随意加以改变。是谁教你这样做的?”家林憨厚地笑了笑,没有回答。老师接着说:“你不说是谁教的,说明你心地善良,不愿背后说人坏话,但这样做其实是限制了你,也限制教你人的进步。”
老师进一步解释,修练拳法如同修行佛法,不能被表象所迷惑。佛教中讲“不着相”,意在提醒我们不要执着于表面的善恶对错,而应深入到事物的本质和实质。对于维度高的老师来说,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是帮助学生真正进步的途径。而如果你拘泥于“不在人后论人”的表象,就会让那位给出错误指导的教练失去得到老师纠正的机会,这就是一种低层次的善良,阻碍自己和他人的提升。这就是“着相”了。真正的善良,不是表面的不言,而是从更高的维度去看待问题,以利于他人和自己的共同成长。
听了老师的教诲,我不禁联想到孔子教育子贡时提到的管仲。子贡认为管仲没有殉主,是不仁之举,但孔子指出,管仲辅佐桓公,成就了霸业,造福了天下百姓,这才是真正的大仁大义。如果管仲当初选择殉主,只是在小义上得以满足,却无法为社会和百姓带来长远的利益。管仲的选择正是不着相,他没有拘泥于表面的忠义,而是从更高的角度出发,成就了更大的仁义。
小凌老师的教导与孔子的观点如出一辙,都是强调从更高的维度看问题,不为表面的善举或错行所困扰,而是追求更深远的意义和更广泛的影响力。这样的智慧,不仅适用于拳法,更适用于人生的方方面面。
反思自己,我发现自己常常会被表面的善良和小道义所困扰,一叶障目,难以看到更高层次的善良和道义,甚至还自认为正确,不思改变,就是着相。这种心态正是阻碍我进步的原因。这次拳课,让我深刻意识到提升维度的重要性,相信自己今后会更加注重从更高的角度来思考。
小凌老师的课堂,不仅是在教拳,更是在育人,真正的文武双修。希望自己未来也能成为一名教拳育人的老师,将这种智慧传递下去。
感谢老师的教诲。
晓希
2024年9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