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迷时师渡,悟了自渡 -2024.07.07上海大宁公园拳课小记迷时师渡,悟了自渡
之五: 后记
每次看老师上课,收获都是十分巨大,很兴奋。终于在晚上12点之前把当天7月7日的学拳小记写完,一清早发给老师,请老师看一下,有没有原则错误,要是没有的话,发网站。
没想到今天上午收到老师的来信是这样的:
一、文章第一时间抓紧完成,印象深刻,这样的作风很好的。但未必要第一时间发帖,最好能让昨天直接受教的同学先写。你可拾遗补缺。
二、文章写法一如既往,面面俱到,还行吧。但认识维度没提高,对自己和他人帮助不大。
三、如能找到我为什么这样教的出发点,受教同学的反应,进而比较教学效果,会对自己和大家帮助更大。
供参考。
天阙7月8日。
感谢老师一针见血指出我的问题。确实,如果我只是满足于真实全面记录老师的教课内容,那最多就是起到了搜集素材的作用。我所缺的是对素材进行分析思考,做形而上的总结,找到老师教拳的出发点和目的,并留意受教同学的反应,那样才会对自己教拳提高有帮助,也会对其他人更有益。
回顾老师对四位同学的指导,四位同学问题各异,功夫有别,老师的指导方式完全不同,着手点也不同。
随即联想到我香港的学生婉舟,和晓菲有类似之处,身高腿长,身材苗条,又极聪明,一点就通,问题也是练拳太少,我应该向老师学习,对她采取“师渡”,想一些办法,激励她多多练拳,直至实现“自渡”。
通过看老师教拳,认识到教拳远远不止纠正拳脚上的偏差,那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是教拳的初级阶段。在我为找到了学员们拳脚上的毛病而沾沾自喜的时候,老师则在拳脚之上高几个层次,对学员对症下药,触及灵魂,效果巨大。老师也纠正拳脚,但绝不是为了拳脚而拳脚。纠正拳脚只是一个手段,目的是为了实现更高的目标,比如对清怡、对王钧拳脚的纠正,就是为了解决他们的健康问题。而且老师会用纲举目张的办法,所有的办法,提炼成一个最基础最易入手的:关注手、关注脚。如何才能提炼出如此简单易行的办法,那是学问,非几十年教拳功力不可为也。
四个同学,四种教法,四个切入点。背后都有老师对学生深切的关爱,不仅为他们的身体健康着想,也为他们的精神健康着想,全方位地给与指导,希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快乐。老师的传授,其深度、精度、广度、高度,更有那一颗慈悲之心,都远远超过我所亲历的大学教授的课堂,包括北大和复旦。
这是现实版的因材施教,对我们做拳教师的,是极为生动极为珍贵的教学示范,以后我们碰到类似的学员,就会想起老师曾经如何施教,从而可以帮助到他们。只是学生各个方面的问题,我们能够看出的实在太少,自己本身也还有很多很多问题需要师渡。唯有珍惜每次跟师教拳的机会,认真学习,认真领会,不断实践,不断提高。
晓希
2024-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