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意六合八法拳师范教学第九课心意六合八法拳师范教学第九课
临近8月底了,气温竟然还飙升到35度,赤日炎炎,老师照常从苏州来到上海灵石培训点,指导大家拳艺。
上课一开始,老师表扬建军写的小记虽寥寥几句,但写出了东西,把自己的真实的体悟表述出来,就是内家拳的要求。纯粹地把老师上课讲的话写出来,那是初学者的表述,直白的说,还没有自己的体悟,只能停留在外家拳层面上。当然刚开始学,学员能把领会到老师教的东西写出来,就很好了,否则的话,就是吹毛求疵,是不可能做到的。
在此我想,我们把老师上课讲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真实体悟写出来,有多少,写多少。功夫不同,体会的程度不一样,不论多少,这样的小记更有实在意义,才有永恒的生命力。对自己,对大家、对后学者有切实指导作用和借鉴价值。
作为凌氏拳艺的传承人,老师要求我们一定要善于总结,举一反三。这轮指导二晓和我,与前几轮指导祝总、清怡、黎明、达达等学员的形式不同,后者相对功力差,每次纠正课前,要求把上节课学的内容再演示一遍,观其通过上节课指正,是否有改进,有提高?否则还需要再次指导,不理解的地方,换个角度进行讲解,力求使其明白。对有相当程度的二晓和我,上节课的内容则不必复示。老师说以你们的高度已逐步进入道行化淳阶段,可以把你们点石成金了。我、晓舟、晓希在肖师身边习练水浪拳分别有16年、11年和6年,日积月累的浸润,虽未及随心所欲,但在老师更高境界的点拨下,我们从原先一块不起眼的石墨初胚,正在向金刚石转化。逐步掌握和感受到了内家拳的真谛,内家拳带给我们的健康快乐无与伦比。努力做好凌氏拳艺的传承,才是报答肖师含辛茹苦对我们培养和付出。
这节课老师对二晓和我的水浪拳纠正,从朝阳贯耳到上半套收势:
一、胁与肋区别
建军在7月3日的学拳小记描述打无用之用一涩的感觉:“之前行拳时感觉两个手臂轻飘飘的,身体也很顺畅,这就有一个问题,太顺,太轻了,就没有着力的那种感觉了,后来由于感受到了胸肋,这种现象就没有了。”老师指出感悟是正确的,用胸肋,不严谨,面积太大,他人看了,无法学习。这里应该写胁才确切,估计建军写错了。胁和肋是身体的不同部位,从身体侧面来讲,从上到下划分,依次是肩部、胁部、肋部、腰部、胯部。胁的位置在胸侧肋上,我也是今天第一次认识胁部的定位。读了建军的小记,为建军通过5年的练习,能打出此感,深感不易,他的勤奋、细心和领悟力已达相当高的层度。他的这篇小记,让我们对胁肋之别有了清晰的了解,为我们以后的教学师范,有了明显而确切的定义。
二、行拳切忌断
晓希今天演示的这段水浪拳,每个节点有断的感觉,可能是她一个多月的手臂伤痛停练所致,或是她想在老师面前能够打得更好一点,欲益反损。节点虽是停顿,但一定要含住,唯有绵绵不断,才能做到意到、气到和势到,否则打不出内家拳的实质。老师很形象的比喻晓希打的拳似正楷+行书。
三、体验龙的搜骨之劲
从上节课的鹞子钻天,到这节课的截手双推,老师逐步把我们引入对脊椎钻劲上的体验。几个月前,跟着老师晨练,发现老师打鹞子钻天这记拳有转动肩向上的感觉。老师感觉我功力已到,可以点化,在老师指导下,初次体验。此后发现全套动作有多个地方都有钻劲。截手双推即为其一,该动作一直感觉较难打出老师那浑然一体的感觉,我打的不是散就是断。这节课终于有机会聆听老师细说该动作要领。打对这记拳首先在意识,要把浑身所有的劲,通过手掌透出。只见老师边转动中轴,后腿一点点伸直,清晰的劲路从脚跟,到腿,通过脊背,透到两个手掌上,自然而不断。老师说:这就是龙有搜骨之法,把百骸之劲搜索出来。集中到需要的作用点。如果没这个意识,永远也打不出真正内家拳的境界。侃希在老师的指点下,打得有点像了。我之前打这动作时,总感觉动作把握不好会断,随着功力的提高,一点点有了感知,但在课上演示这动作时,老师指出我的头在动,我却浑然不知,显然身体把控出现问题。这几天晨练,通过视频,发现头顶起的意识把控不够,头动了,何来一气呵成的钻劲?透出的劲必打折扣。
明白这记拳的要领,我自信按照要领慢慢去练,一定会向正确的感知靠拢。
四、暗藏玄机的燕子衔泥
燕子衔泥前的二次扔石头,这堂课老师再次大揭秘。扔石头不是简单的虚和实,而是二次实实在在虚实实虚的变化。老师看我演示出了两次扔石头的过程,提出了更高要求。第二次扔石头的手形暗藏玄机,第一次石头藏在掌心,握拳扔石后,拳变成掌;第二次如何用掌扔石,石头藏在哪?只见老师收回的收掌,食指、中指并拢,再甩出后五指分开,兵不厌诈,得机者胜。老师以极缓的速度给我们专门演示了这记拳,瞪大眼睛围成一圈的我们,竟然都没有看出这一细节,老师不讲,恐怕只有天知了!
之前总感觉第二次扔石打得与老师有点不一样,打不出老师的洒脱和透劲。这二天按老师的要求,反复操练,自我感觉二指并拢的掌比五指分开的掌扔石有力得多。
五、透肩需含胸
灵猿摘果前的单脚起立,前手要撑足,要把肩透出。为让晓希加强肩撑足的意识,老师再次提示这记拳的用法,后手为匕首,前手为先锋,先锋即要牺牲,唯向前透出才是真正的先锋。但切忌挺胸,含胸才能透肩。
老师提示我单脚起立时,下肢垂直地面,脚不要外翘。我之前发现打抵槁摇橹前的单脚起立时,脚也有外翘现象,注意后,改过来了。想不到这个动作也出现了同样问题。
六、中锋逆笔的转骨
熏风扫叶的前面二记,夹角90度,要打到位。后面二记夹角180度,难度相对有点高,如果把控不好,可以分别在两个方向打,过程的转动可不做要求。
熏风扫叶第二记和第三记之间的琵琶遮面,要打出中锋逆笔阻力,如何打出阻力?先把右上臂骨向后向外翻,然后在肩的带动下边内转边向前推,阻力体现了,丹田的开合感觉立马体现。晓舟的上臂外翻不够,转的余量小了,阻力也就体现不够。
这堂课,肖师从《水浒传》没羽箭张清大战双枪将董平,引出燕子衔泥的技击作用;从体验龙的搜骨之法感受老师的搜骨之神形。老师生动、形象的讲课内容总会极大激发我们学拳的兴趣。身处凌氏拳艺的艺术殿堂,聆听肖师的教诲,是何等的幸运!
王国燕
2021年9月2日
[此帖子已被 王国燕 在 2022/2/24 15:47:09 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