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意六合八法拳师范教学第七课心意六合八法拳师范教学第七课
下了几天的秋雨似乎还不愿停下来,8月15日肖师不顾天雨路滑,赶着一早的高铁,从苏州来到灵石公园指导大家拳艺。
一踏入北门,远远看到白沙滩旁的观鱼亭已有较多的师兄弟门在等候老师。向老师行上课礼后,仲寅先汇报了拜师的准备情况,同时期待老师能指点拜师学员的拳艺拍摄。老师说这次拜师仪式可参照2017年拜师的标准,不可铺张。
对艺海工作,老师表扬艺海编委第二梯队出色的完成了这次的编辑任务,虽有点差错,还是鼓励大家说,军事上有句名言:小胜必有大败之祸。凡事刚开始时经历点挫折,不是坏事,是对以后工作的警示。提醒大家认真仔细的做好工作,力争避免出错。对下一期艺海编排要抓紧布署,按时出刊。
提问环节,好问的建军带来了二个问题:
1、“无用之用二时两手上下分开起的什么导引作用?”
建军问的问题越来越有深度了,师说,你现在还没练到,还不能告知你,相信你会很快感觉到,为什么要这样打。
建军从无用之用一的提问,体会到“落凹槽”,这次对无用之用二的提问,估计他没注意到二年前晓舟曾写过的一篇“无用以用天人合一”一文。所谓导引就是通过外形来带动内因,左右手沿中线先分别向上和向下引,在会阴和百会处转向,再上下引,目的是带动气血疏通任督二脉。老师曾说“督脉不通则残,任脉不通则亡”,这记动作的健身功效可见一斑。
2、肖老师在踩步摇闪把的要诀里提到“虚灵顶颈急刹”,要刹得住,需要虚灵顶颈和腿。我的问题刹住的,腿是前腿,后腿,还是二者都有参与?
师答:十大形是什么?外三合和内三合,即六合都要刹!一合而无不合。之前提醒你们后脚要刹住,是因为你们刚学,提醒你们注意。心与意合,第一是精神要刹住;其次就是每一个地方都要刹。拳是练出来的,不是讨论或看乱七八糟的书看出来的。如果一开始就要求大家都做到,是不可能练好的,只有一步步的因材施教,才能逐步提高。老师再次要求大家把这几年老师开会时讲的话,去重温一下,大家现在的程度比之前提高许多,温故而知新,会有更深层的理解。
接下来老师继续对“二晓”和我进行拳艺指导,从穷幽极海到天官指星。
一、易被忽视的后手和手形
晓希上周因手臂伤痛缺失了一堂课,本周补上。一个月未练拳的晓希担心拳艺退步,演示后忐忑的问老师,老师说你功力已达相当高度,怎会退步?打得很好。指出了她存在的问题,第一个顺水推舟之前的右手从左侧下来在腹前的翻没有演示出来,同样樵夫担柴后的转身,下面的左拳与上面的右拳和膝盖在一条线上,同时转动,而不是左拳放在腹前,与右拳无关联。两个动作在用法上是一样的。
青龙探爪,爪的手指尖要朝前朝下一点,爪的形状侃希没有演示出来。
二、感叹肖师丰富的形象思维
丹成九转后,左手指向下,从前额走之形往下泻,侃希的转折点过低了。为了让大家明白左手的轨迹曲线,善于观察生活细节的老师,问做服装贸易的侃希是否看到过从前的布店?营业员把用平板卷起的布匹拉开时,被摔开的布呈曲线的走势,似正弦曲线,而不是简单的抛物线。这记拳下去的左手走到路径就接近于正弦曲线。唯路径正确了,感知就会慢慢体现。
老师丰富的想象力,帮助我们加深对拳艺的理解,体会拳的精神。让我想起老师曾说,演示凤凰展翅就像个大雁在海面上展翅翱翔,现在每天晨练,行至于此,翱翔的感觉自然体现,是如此的美妙。
三、下蹲意识的正确把控
水浪拳的穷幽极海,也即太极拳里的海底针,身体下去之时,脊椎要求垂直地面,不能前倾。每每看到已超七十的老师,打出的这记拳是那么标准漂亮,好生羡慕。随着功力的提升,我的这记拳虽然在向标准靠拢,但仍存在距离。如何做到臀部不撅,脊椎笔直向下?老师今天的指点,让我找到了提高的方向,师说,下蹲之时,收紧尾骨,踵息,由身体带动手,这样你们就都能做到。老师切中要点的几句话,为我指明了提高的方向。
老师接着说,做不到也不要紧,但对你们的学生一定按正确的要求去指导,之前步入高龄的卢嵩高老师和叶大密老师,就是如实告知学生,年纪上去,气血衰退做不到了,实事求是,这就是做老师的自信和风骨。老师是在教育我们为师之德啊,切不能为己虚荣而误人子弟。
晓舟的穷幽极海做得相当标准,倒是我有学习之处。但最终的味道不对,老师说鉴于你们已达到一定的高度,可以用前式来解释这式。只见老师演示起了停车问路前的一小段动作:双手托起,手臂在胸前折,略微下沉后,双手一边向上一边往外翻。这组动作手臂下沉后向上,能感知就似被压扁的气球,反弹向上。晓舟的穷幽极海,演示出了这种感觉,就不对了。没有做到完全的下沉,起来之时有被托起的感觉,违背了这记拳名的要求,极海就是要抵达最低点,彻底的下沉,手指要碰到地面。
老师对这记拳的指导,让我再次体会到拳正确意识把握的重要。也唯有我师,才能做到如此高深绝妙的指点。
四、童儿送书的绵绵不断
老师说晓希的童儿送书,是我错误的扩大版。我是无意识的错,她是有意而为之,将错误扩大了。在老师的提示下,我看清了晓希的问题,旋转后收回的动作出现了卡顿,没有做到绵绵不断。
初期学这个动作时,为了掌握动作要领,老师对动作进行了分解,学会了,需要把分解的动作连贯起来,就像初期我们学十大形把动作分解为1、2、3,目的要把动作做到位,学会后,把三变为一。否则过程断了,违背了拳理。
老师为了帮我们对这组动作有更深理解,又形象的举了石磨的例子,小时候磨糯米粉的石磨是上面一个转动,下面不动的。但这组动作,两手的转动就像上下两个耦合得很好的石磨,一起转动。左右两侧的转动,右侧是斜转的,左侧是平转的。左侧向上送书过程,要把中锋逆笔的推送过程显示出来,我们打时,都没有表现出来。而童儿送书顾名思义,推出的手要高而远。看到我们都没有注意细节,老师着急地说,看来我的任务还艰巨得不得了。老师的这番话,说得我无地自容。
五、大开大合,小开小合
上节课结束之时,老师说我的瓶花落砚打得不对,开合比例不协调。因时间仓促,未能细说。这节课为让我有个清晰理解,老师特意将拨云见日的开合,与瓶花落砚的开合进行比较,相比较拨云见日,瓶花落砚的开比之要小,合就不能过,而我合了太多了。大开配大合,小开配小合,唯有比例协调,才能相得益彰。
随着讲课的深入,老师对我们的指导越来越精妙,一些模糊道不清的问题,在老师的点拨下,一下子豁然开朗。每次听老师讲课,老师深入浅出的把我们存在的问题常会换一个角度和思路给我们讲明讲透,老师教学方法的无穷似天地、不竭如江河,真不知我何时能掌握其中的一、二。
王国燕
2021年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