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2019-06-15学拳小记
   凌氏心意六合拳凌氏心意六合拳-凌氏拳艺六合八法拳论坛2019-06-15学拳小记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评估帖子 回复数:6 | 点击数:837 适合打印机打印的版本 通过电子邮件发送此页面 添加加到IE收藏夹 报告本帖 浏览上一篇主题 浏览下一篇主题 
 主题:2019-06-15学拳小记
晓希


角色: 琢玉轩会员
等级:营长
发帖:545
经验:982
金币:982
注册:2018/3/2
状态:离线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1

2019-06-15学拳小记

这几天感冒比较严重,写小记迟了。现在记性不如从前,不马上写出来,很多就忘记了。还有如下印象:

 老师讲到十大形的动作:

最后一击是不能去控制变化的,也就是不好变了。我的理解,之前的动作都是可以改变的,是在准备中,或者在寻找机会,最后一击是集中全部力量出去,无可更改,胜败在此一举。大概用了这种意识去打十大形,才能打好。

 

老师讲到水浪拳下半套:

起势:手落下来要落到位,大约手指尖与肩膀齐,再开始旋转乾坤。旋转一圈再转半圈,手要转到胯部位置再起,到风摆荷叶。老师说这里晓舟打了对,达达打了不对。我觉得是他们左手起的位置不同,达达起手位置在胸部略下,晓舟起手位置在胯部。我自己的体会,之前我打的时候也是从胸部位置起,但觉得总是打不出老师那种摆的感觉,这回在山东观察老师之后,我把手转到胯部再起,因为手比较低,必须用身体的力量才能一下举过头顶,顿时体会到了一点用身体摆荷叶的感觉,觉得双臂挥出去也变得有力。之后再看自己的视频,觉得这里象老师了一些。

 

琵琶遮面:要打出中锋逆笔的感觉。老师说毛笔字写一横,可以顺着笔锋划过去,也可以逆着笔锋推过去,写出来的字精气神完全不同。一时找不到毛笔,老师看到新同学王岚的发辫,灵机一动,请她过来,以辫梢代毛笔,在手上示范写字的顺笔、逆笔的不同,老师逆笔写的时候,有一种负重前行的感觉,我一下明白了逆笔的意味!老师用发辫做示范,真是神来之笔,形象生动,直观明了。打拳也要打出那种前进中有阻力的感觉,一种涩的感觉,才是行拳之高境界。老师当年是多位著名书法大家的忘年之友,曾经仔细观察他们如何完成一幅幅书法作品的过程,从他们的运笔出锋中,获益良多,既验证了自己行拳时的一些感悟,也对提高自己行拳的艺术水平大有启发。艺术到了最高境界都是相通的,书法和拳艺可以互相借鉴,互相激发,老师用出神入化的拳艺做了最好的证明。

 

倒骑龙背:双手臂好比走钢丝的竹竿,是保持平衡用的,所以向两边伸了越长越好。最远端的两个手指互相呼应,拳打通了以后应该有互相通气的感觉。

  

这次拳课上向大家展示了拳服第五次样,这次样品已趋于完善,但还是有不如人意之处,搜集同学们意见后,将直接在大货生产中进行修正。拳服大货预计在624日完成。

 

课后老师对宣传册的制作进行指导。老师首先肯定黎明制作初稿的认真和积极,其次对黎明也对大家指出,做事一定要有结果导向,按照我们要的结果去做事,否则做的都是无用功。我们要先有一个想法,成品是什么样子,成品可以做页,做册,做书,都可以,但是一定要先确定。然后按照成品的样子去准备文字和照片。老师随后从包里拿出一叠不同大小、页数的宣传册样本,让大家翻阅,大家传阅后,觉得8面的宣传页最直观方便,一致同意按照8面单页来做我们的第一个宣传页。随后老师说,在鼓励我们做的同时,他自己早就开始动手做了,8面宣传页适合摆多少文字、多少照片已经考虑清楚,基本面貌已经了然于胸。老师把凌氏拳艺最根本的不可缺少的5篇简介进行了修改和精简,以适用于宣传页。老师号召大家回去也缩写一下简介,考虑一下版面的排列,以锻炼和提高自己。老师总是这样,一方面慷慨地给我们提供平台和各种机会,鼓励我们多实践多锻炼,帮助我们成长,同时把自己做为最后一道堤防,如果各种原因我们没能做好,老师那里早已有了预案,可以从容应对。跟着老师,可以学到的太多太多,何止拳而已! 


晓希

记于2019-06-20

 

 

[此帖子已被 晓希 在 2019/6/20 17:58:32 编辑过]


编辑 删除 发表时间:2019/6/20 17:55:47 IP:已记录
shutjy
 


角色: 琢玉轩会员
等级:连长
发帖:188
经验:238
金币:238
注册:2016/11/26
状态:离线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2

Re:2019-06-15学拳小记

陶嘉严2019-06-15学拳小记

端午小长假休息之后,迎来了节后第一课。

小凌老师先来看我们打“十大形”。看了黎明的“单把”之后,和我们讲起了技击的道理。我们在技击的时候,除了最后一下,其他的招式都是可以控制的,是“可变的”,只有到了最后攻击对方的那一下,是自身无法控制的,就是“不变的”。我自己的理解,我们平时练拳,是否就是在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身体?让自己的身体在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可控的,而在给予最后一击时又变得不可控。

这次十大形,打了“惊马窜道”,打完之后老师摇了摇头,看来这一记的问题蛮多的。首先就是二的时候,手要尽量往下插,以我的条件,起码要插到脚踝那里;其次,打一的时候,意识要在两手食指的关节处,并且两个手有前后且离开身体有一定的距离,我打的时候,两个手靠近身体,老师说这样就不像马了,像猴子了。

  过年之后的课,老师讲拳如何用的课程比之前两年多了。之前,只是告诉我们要动作要怎么做,练习的时候要怎么练,今年,则更多的告诉我们要怎么在实战中去应用。

编辑 删除 发表时间:2019/6/20 19:43:32 IP:已记录
黎明
 


角色:认证会员
等级:排长
发帖:79
经验:100
金币:100
注册:2016/10/19
状态:离线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3

Re:2019-06-15学拳小记

学拳小记

张黎明2019.06.15

这次课,十大形方面,储教练看了我打的踩步,小凌老师看了我打的单把,都指出了我很大的问题。

先说踩步方面,还是一直以来的老问题,动作2的时候,有明显的停顿,越是想着动作3的发力,停顿就越是明显,不考虑发力的时候呢,动作123就显得匀速了,有点挠头。最近自己练时 ,好像找到了点感觉,之前可能是手臂摇的意识太重了,把意识放在身体的旋转上,进而来带动手臂的摇,就像龙吊膀一样,把手臂想象成挂在身体上的,随动的摇出去,就顺畅多了。

给老师看单把的时候,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比自己练的时候,感觉差了很多,说是地滑好像也不全是,课间自己练的时候,也要好一些的。老师看过之后,说我打的拳,太过于控制了,动作3的时候,那一瞬间要打出一往无前的“不可控”,把所有的劲,都瞬间打击到假想敌上,打出那个撧劲来。还说到,生死搏斗中,功夫差多人的,甚至稍差一点的人,觉得最后输赢的,更多的在于那股精神,这里的“不可控”指的应该就是这股子精神。但这里的前提是,最后一下之前,前面动作12的过程中,是需要能实时控制住自己,包括对假想敌的变化,都要能及时作出应变。前面的可控、可变,对应到最后一记时的奋不顾身的不可控,这样练的十大形才能真正能用。

水浪拳方面,继续下半套的精讲。

起势,下落时高度太高了,没有落到位,大致约手指与肩膀平齐的位置。然后,旋转乾坤画第二圈接风摆荷叶时,双手要放下来,特别是右手需要转到约胯部的位置。

枕流逆袭,后手向前插时,手指弯曲了。老师说这记拳的意识要在手指,要有用指尖插假想敌的肋部,手指自然就不能弯曲了。同时,手指也不能伸的笔笔直,那就成僵直了。之前打的时候,完全不知道这记拳的用法,意识都放在了双掌对穿时的滑动上了。

枕流逆袭接琵琶遮面的回撤动作。这记拳,老师特别讲到要打出“逆”的感觉,并以毛笔字的书写方式来举例。以写横为例,一般人写毛笔字,往往是提着毛笔“拉”出一横来的,书法家则是用推的方式写出来的。这样写出来的字,就有了骨,打拳也是这样。道理能听懂,但打的时候缺是一点感觉也没,功力差的太远了。另外,侃希有提醒,这记拳在往前推的时候,是手指往前领劲推的,不是手掌往前推。

倒骑龙背,这记拳老师之前也讲过。要把双手想象成踩钢丝时,手里那着的长棍,要把两臂尽量的先远端伸展开来,前手要略向下倾斜。


编辑 删除 发表时间:2019/6/24 16:50:03 IP:已记录
陈东雷
 


角色:认证会员
等级:排长
发帖:49
经验:73
金币:73
注册:2016/10/19
状态:离线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4

Re:2019-06-15学拳小记

2019-6-15 学拳笔记

病休两个月后上课,体力尚未恢复,所以未向储教练请教踩步。

 

听小凌老师讲十大形出击那一瞬间是jue(提手傍加“绝”)劲,此劲一出,再无变化,一往无前。之前的动作都是为此劲准备,调整方向或蓄力,是可控的,直到此劲就是瞬间爆发,不可控,距离很短,所以也有“寸劲”的说法。

自己结合平时习拳的经历,感觉在最后阶段还需要尽量控制,动作行进到不能再控制的时候此劲应该会自动释放,但直至不能控制的最后时刻仍是尽量保持。有点类似射击训练中的有意瞄准,无意击发。

 

小凌老师讲解水浪拳下半套:

 

风摆荷叶

不足:第一摆左手下摆只到腰部

纠正:第一摆左手下摆要到胯部,手从胯边起

 

琵琶遮面

不足:上身和双手推送都是散的

纠正:上身和双手推送是整的,最好头都掩藏在手的掩护下

老师特意演示书法中一般捺笔和逆笔的区别,借用书法艺术说明此拳。逆笔一起,我有点明白之前老师说此拳是在时间空间窘迫状态下以攻击做防守的意图。因为此击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所以上身和双手锁得比较早,且头部下埋准备接受冲击,此时唯一能使出力的也只有腿夸了。犹如书法逆笔,锁腕对抗阻力,行笔就靠左手或腰部了。在现代对抗中,这个概念类似反应装甲,比起被动对抗防护要披挂厚重装甲要先进得多。

 

倒骑龙背

不足:没有两手协同意识

纠正:以裆部为重心,两手撑开以保持平衡

体悟:意识一到,食指和中指就有了气感,且感觉双手一体,这可能就是“意与气合”。且细细体味这个“意”并没有改变大的动作,但有了手肘肩直而不僵,立身中正,最后腰的协调动作倒是多了些,联想起了美国牛仔骑牛的场景。

 

 

 

                                               陈东雷

                                            2019-6-28


编辑 删除 发表时间:2019/6/28 17:40:27 IP:已记录
张耀东


角色:认证会员
等级:工兵
发帖:36
经验:38
金币:38
注册:2016/11/10
状态:离线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5

Re:2019-06-15学拳小记

这次上课,主要练习了十大形。

 

先让储教练看了下我打的龙吊膀。打完之后,储教练说我打的时候腰没有转起来,应该是要把腰转起来,然后由腰带动胯部,然后由胯部带动腿往前迈。

 

后面又让小凌老师看了下我打的踩步。老师说我这次打的还可以,主要是打的过程当中身体比较放松,特别是最后收势的时候,在跃起来时,作鹰爪的双手没有分开,是因为松才做到的。

<style></style>

编辑 删除 发表时间:2019/6/28 19:49:45 IP:已记录
收藏帖子 | 取消收藏 | 返回页首 
凌氏心意六合拳 - Powered By BBSXP
Copyright 2006-2007
Powered by BBSXP 7.00 Beta 1 ACCESS © 1998-2006
Server Time 2025/4/23 4:0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