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嘉严2018-12-02学拳小记
这次训练,主要是十大形。
一开始的时候,储教练先让我们打“老三篇”,来来回回打了几遍。在老师带领大家打完水浪拳之后,黎明又带着大家打十大形。现在的体能已经比之前好了很多了。
童金星先打了“夜马奔槽”,打完之后,有2个问题需要我们注意,一个是打的时候中间有停顿,打拳应在最后一下打出去之后停顿,中间是连贯的,老师说这叫“棱角”,一记拳打的正确与否标准之一就是应该只有一个“棱角”;其次是动作三的左式不对,应该是从下而上击打出去,而不是水平送出去的。
我让老师看了我的“踩步”,在之前练习踩步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发力之后身体朝前冲的程度比以往多了很多,这次打踩步也是希望找出问题所在。老师看完之后就指出我的拳“单边”,我没明白老师的意思,联想到之前储教练说我打左边的时候,前手老是往前倒,于是问“是不是两边打得不一样?”,老师跟我们说,他只纠正我们的大方向的问题,小细节上的问题是功夫问题,需要靠自己练。随后老师先模仿了我的动作,然后再示范正确的动作,两相比较,我马上发现了问题,就是在三的时候,我的身体没有回正,老师告诉我,打的时候身体回正,就不是单边了。随后我在空地上练习了一下,身体回正之后,前冲居然减少了很多。不得不佩服老师一眼就看出我的问题,解决方法还如此简单,一个身体回正就解决了问题。多谢老师的教导。
[此帖子已被 shutjy 在 2018/12/7 19:49:50 编辑过]
秋日的早晨,和唐伯虎一起早早来到训练场,天虽然有些凉意,但是一通踩步下来,背上就已经开始出汗,手脚温热了。想想练习十大形已经有1年多了,算上水浪拳打拳不经意已经2年多了,一路下来倒也十分惬意。不过十大形的进步好像不大,就储教练和小凌老师这么手把手的教,才勉强把老三篇打的顺手一点,其他的各式都荒于练习,一塌糊涂。曾经想过一阵,到底是不是每天把所有的都练一遍,还是就顶着一个练。最后决定每次就练1-2个,差不多再练下一个。毕竟慢就是快,基础稳一点好。
前2周打了“踩步”和“抡劲”给小凌老师看,这周打了平时也练的“龙吊膀”,小凌老师指出后脚不要拖,要跟上去。自己没意识,不就是跟上去的吗?回来看了黎明给我拍的视频,发现还真是拖的。以后看来要注意。储教练说我前脚步子比较大,后脚慢了跟不上,就会拖。要2的时候就快速跟上,不要慢半拍。
小凌老师指点陶嘉严的时候,指出他“踩步”的身体一直是侧的,没有回正。指点金星,说他打的“夜马奔槽”有多个棱角,停顿太多。想起以前小凌老师看拳,总是对同学说,“不要停、不要停!”,结果大家只好一直打下去,不敢停下来。后来才明白,“不要停”是说动作123之间不要停,要连贯。就是今天说的不要棱角太多,意思是一样的。其实是没有123的,只有那么一下,说123是便于理解的权宜之计,最后是没有的,连贯起来就是一下。
打拳的时候,小凌老师还提到,十大形尽量在平地上打,实在没平地的话,像“一头碎碑”和“单把”也不好在不平的地面打。这个需要放到“习拳必读”里。
夜马奔槽
12月2日,主要是训练十大形。因为近期打拳打得少,只练了“夜马奔槽”和“四把”。在小凌老师看拳的时候,自己打了夜马奔槽请老师指点。
自己刚一打,因自己打得少和紧张,感觉就不对,动作很生,感觉像刚学。小凌老师指出了几个问题:一是轻步站,要45度倾斜,而且要腹部内收、要内敛含蓄。二是出拳两手的力是一个方向,不是两个方向;前手拳是击打对方的下颌。三是出手的方向是自下而上,而不是平推出去。
过后,储教练对我讲,踩步要多练,这是基础,踩步打好了,其他动作就出来了。
另外,小凌老师讲,十大形中,单把、一头碎碑要在比较平的地面上练习;其他的拳对地面平整没有那么高。
水浪拳中的犀牛望月,“望”的角度是有变化的,年轻人可以做到望到最上方,年纪大的人可以偏下一点,是因人而宜的。原来我一直以为是斜一点,原来可以看头顶上的月亮。
[此帖子已被 刘运杰 在 2018/12/15 20:36:29 编辑过]
2018年12月2日肖力行老师教运杰野马奔槽
[此帖子已被 王国燕 在 2018/12/15 21:00:05 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