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初次参加团拜会心得战战兢兢地答张蔚社长问
文章上品。下笔无尘,笔触沉稳,布局精致,不落俗套,白璧微瑕者,惟在 “斗胆求教”一句。某除拳艺之外,其它泛泛而已。更何况在人才济济之凌氏拳艺华政社团社长殿下,如蒙不屑,容某斗胆陈述一己之见。
入乡随俗,不论何事在我们不全面了解的情况下,先向内行人学习。 论语3.15 ,“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10.14,又一次:入太庙,每事问。如果说前者有礼的原因,那后者就是要表明凡事先学习。
孔子自少以知礼闻名,为什么“每事问”?可见入乡随俗的重要性。每事问,先虚心讨教,与礼失求诸野的道理一脉相承,都是学习了解在先。“每事必问”的行为,不耻下问,应被视为一种深入细致的“社会调查”。夫子无畏无惧,敢问细问,这种细致入微的考察方式,不仅是对周礼的深入学习、考察和印证,也是在对当时社会风气和礼制现状进行的反思。
把整个事情了解掌握了,再根据现实情况,加以革新,这个过程就是移风易俗。移风易俗的过程,就是截断众流,改革创新的过程。
如孔子删减诗经,定名春秋等,无不先入乡随俗,烂熟于心,而后移风易俗。对你们社团来说,应该先学习其他社团的正反二方面经验,开阔视野,这是入乡随俗。在这个基础之上,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拿出更切合自己发展要求的目标,指导后面的工作,这就是移风易俗。
没有孔子对中国文化的移风易俗,不可能有我们今天的繁荣。没有胡适他们当年的新文化运动的移风易俗,不可能有当今的辉煌。没有我们对内家拳的移风易俗,不可能挽大厦于将倾。驰鹜沿革,物理常然,生命力在于迭代。在当下一日千里的变革形势下,自当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
聪明在本识之内,虚己心以求真相,入乡随俗;智慧在本识之外,实己志以求创新,移风易俗。在你们身上看到了这种潜能,你们有能力为真正的传统文化开创一片新的天地。我和你们一起努力,不辜负你们的才华,不辜负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从入乡随俗做起,到为传承移风易俗奉献出智慧。
授人以鱼可供一餐,授人以渔受用一生。尚能供一餐否?不胜恐慌之至。
天阙2025年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