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凌氏拳艺线上课程学习小记学拳小记20221012
国庆前夕收到了老师要线上教学的通知,很是高兴,因为我已经几乎一年都没有参加过集体训练了,感觉离拳越来越远了,这次老师给了机会,我又能离拳近一些,所以很高兴。
疫情反复,单位一直要求非必要不离驻地,去一趟外地就得做各种报备手续,这两年除了因公出差,基本就没出去过。疫情给很多人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困扰,对于我这种不搞产业,仅靠搬砖苟活的打工人而言,给我带来最大的不便就是没法去上海训练,真希望快点结束。然而现实情况是一时半会儿结束不了,节后各地疫情又严重了,就像我现在正出差,处于中风险地区。
说起工作,这两年,尤其是今年较之前忙了很多,明年的节奏估计跟今年也差不多。粗略的回想今年到现在,工作的节奏基本不是在加班,就是在出差,而且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每趟差的时间都不短,出差也基本是996、9106,甚至给我整个9107的都有。
按照这样下去,这两年可能少有机会参加线下集体训练,所以线上教学对我来说很有意义,上一次得到老师的指导还是在去年的拜师仪式上,那次老师给我点明了十大形中“鹞子穿林”的意义,我记得很清楚。
去年疫情较缓和时候,去参加了几趟训练,跟着储教练学到了“顺水推舟”。今年断断续续的照着之前国燕老师和晓希师姐的视频,把整套水浪拳的路径记了下来,勉强能把一套打完,我说“勉强”,倒不是因为大概的动作记不住,而是自己打的没有底,也不知道对不对,尤其是“顺水推舟”之后的动作,时间一长,前面的很多细节也不太确定了。不像十大形,虽然我有的拳打的也不好,并且没有老师或储教练指点的话很难更正,但是起码我知道自己打的不好,这个水浪拳,我是真的不知道自己的动作行不行,这就很难受。
本次线上教学,由于当时手上正在干活,直播只看了个开头,中间断断续续看了一点,后小半部分是连续看完的,即从点评清怡师兄的拳一直到结束。由于未参加9月25日的线下训练,也就没有东西写小记,但是观摩了老师的线上点评与教学,结合大家的小记,还是有些收获的,在此仅记录自己有感觉或觉得目前可以改进的地方和要点,有些层次较高的要求还没领会到,暂不记录。
1、 十大形:看致知的拳
老师指出“蛇拨草”动作二时,小指未并拢,倘若按实战,则未伤人先伤己,我感觉跟意识有关,不过这里有个
问题待确认:我打这一记拳,意识在肘,不知对不对?
除此之外,我看致知的拳很利落,最主要的是没停顿。我最近打十大形,“卡顿”的毛病尤为突出,像这一记“蛇拨草”,我在动作一,前手搂过膝盖时,会顿一下,下意识的拉开一下再合起来,感觉上像在蓄势,但其实“势”已经僵掉了。就像新手刚去练习直拳的时候,出后手拳会下意识的抬一下。等等,我为啥要说“新手”呢,好像十大形这几个月疏于锻炼了,没有定期训练的尺规约束自己,已经退化为新手了,虽然能知道需要做到的动作要领,但是功夫没法单独靠认知去解决。
两句话:“多练”,“不要停”。
2、 水浪拳:看老师的点评、大家的讨论、视频、小记
(1) 起势:
之前没有特别注意过“摇曳”找平衡,我自己先试试找感觉;
(2) 贴纱垂帘:
两肘自然下落;
疑问:我自己练习,两手向上的时候,我喜欢拉高一点,跟伸懒腰似的,比较舒服,不知道行不行?
然后让它自然落下,好像意识在肘;
(3) 停车问路:
双掌抱球转动,同时到达右侧;
我体会不深刻;
(4) 注坔贯月:
a. 正好晓希师姐和国燕教练讨论这两手位置时,断断续续听到了一些,得出个人理解的结论:两手在身体中线;
b. 老师点评潘华毅时听到了一些,得出个人理解的结论:手要尽量拉开;
c. 老师点评王涛教练时听到了些,得出个人理解的结论:腕直;
d. 去年有一次训练时,正好老师在指导大家这一式,当时观摩后自己得出这样的结论:两手上下要同时到达,但是不容易做到,以下手下按作为主动,上手上升作为被动,比较好做到同时的到达的效果,有点向十大形里的穿拳,意识在后拉的手上,前手出去反而更有劲。
(5) 随波逐流:
根据之前跟储教练学习留下的印象:
两手交替过程中,落点处尽量在同一地方。
(6) 临崖勒马:
看建军师兄小记,后腿膝盖向外分开;
以前一直以为膝盖要合,所以没有向后分开,导致很别扭;
(7) 闭门推月:
目前没啥感觉,要练习;
(8) 拨云见日:
看老师点评清怡师兄的拳,得出个人理解的结论:要向前推为主,旋转为辅
(9) 风迴雪舞:
一直都是按两手位置不动来练习;
3、 拳的风格与习惯
老师在点评国燕老师的拳时,让我们试着用放大了若干倍的显微镜去找问题,指出了随波逐流前的一处略显拘谨的地方,前出的步伐稍微大一些就完美了;点评潘华毅的随波逐流时,指出重心前后移动幅度要大一些;我在观摩建军师兄的拳时,只感觉一个字:“满”。
拳架饱满,就像工整的正楷毛笔字,在折勾弯处能感受到其中的力量。在练习时,应根据身体状况,尽可能的把动作打到位,久而久之才能打出“满”的感觉;十大形和水浪拳都是如此。
目前水浪拳有很多动作的体会不深刻,只能靠老师、教练还有各位师兄师姐来纠偏。
这次开展线上的点评教学,让我有一种一八年初来凌氏拳艺的感觉,那时候我工作还没有现在忙,现在这种工作节奏适应了也还好,还是能抽出点时间来学习和琢磨拳艺的,比消遣在别的地方强,因为通过锻炼拳艺,内心会觉得充实而强大。
童金星 2022/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