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30学拳笔记2019-11-30学拳笔记
今天小雨,上海比南京气温高5度,挺暖和的。我到的时候,老师、国燕教练、储教练已经在了。
乘上课前的一点时间,我打踩步给老师看,老师觉得颇有问题,脱下外套准备示范,我说不用不用,老师你腿没好,尽量不要打十大形,以免加重腿伤,我回去看视频就好了,老师摇头,说拳你要看到那种精气神才能打出来,老师试着拉了一下架势,觉得疼痛比较厉害无法起跳,无奈放弃,随即高声喊清怡,让清怡带我打踩步,请储教练纠正我的动作,黎明也过来领我打。跟着师弟们和储教练打,果然比我自己练习有感觉得多,老师在旁连说象了象了,我记录老师和大家的意见如下:
以左腿弓步为例:
老师指出:向前走步的时候我的右脚是撇向外的,不是正朝前的,所以我的身体也不是正朝前的,是斜向侧面的,整个身体的势就不对。1落定的时候,右脚应该带点扣,最起码要正朝前。3的时候速度太慢。
储教练指出:3的时候是身体送出去,身体把右手送到膝盖上方定住,意识在右手,不是左手。
黎明指出:眼睛从左手虎口当中看远方,人就正了
老师还说,打十大形,不是把一记练好了再练下一记,要一记一记学下去,练习后面的动作会对前面的动作有帮助,就和水浪拳一样,以后拳释前拳之疑。所以今天我又向储教练学习了龙吊膀,还没学会路径,拍了储教练的视频,回家后慢慢学。
上课后继续学习老师如何纠正师弟们的拳:
我看到了很多问题,都想说,但是老师并不是都说。老师指出,要挑师弟一下就能改掉、立刻能有起色的问题说。
清怡存在的问题是:
随波逐流:提起来下去的时候应该从胸部位置往前去,而不是手落到腹部再往前
荷叶承露:腿立直,掌心朝上,把腰部两侧往上拔
东雷存在的问题:
同性相斥:是后腿把身体蹬起来,想象压缩一个气球。平沙落雁后的右手挑起来,意识在虎口上方,手指朝下。摘星换斗:身体在动,带动手臂,左手右手都要有意识,不是光右手有意识。挑起来手臂要打开,以引诱对方敞开胸部,我正好随后砍下去。转身右手划大圈,左手划小圈,这样敌人不管什么动作对我,我都能应付。
说起东雷这次的小记,老师说,有老太看了你的拳说,“不知打的什么拳,陈式不像陈式,杨式不像杨式”,如果一定要回答,你可以说;“我的拳陈不陈,杨不杨,是中庸。”中庸是最高境界,不管是文的或是武的。
只有跟各种名师学过各种拳,对各种拳都认真研究过的人,才能去评拳。一生只学一二种拳,不学何以为知,怎么知道别的拳好坏?吾师从小学拳,得世家弟子之优势,跟随各门各派的名师学艺,内外兼修,博涉多优,把每种拳都学到极高层次。这样的跟名师学习的机遇,在吾师之后,再无可复制了。其几十年不间断地练拳,教拳,钻研拳,这样的人生条件,也是世所罕见的。
刘飞存在的问题:打拳时要有假想敌。刘飞这次参加比赛,获得金牌。老师要他好好努力,争取做到名副其实。
陶嘉严存在的问题:要做到气宜鼓荡,但不好过,过则叫“仰”。这是拳中术语,一般人不好理解。
郭博士存在的问题:
转丹田手离身体太近。老师说层次低的时候可以这样练,有了一定的功夫,要提高,必须用更高要求来练。今天讲的你们可以听,你们以后或有可能学到,我们这里只有很少人有这样的境界。手要离开丹田近,却不能碰到身体,现在要通过手的动作来带动内因,以后是内因决定你手的运转过程。手离身体远了也不行,带不出内因。旋转时,由静而动,丹田悬空而转,豁然间人有一种腾空失重的感觉,这样才能做到气血周身充盈,固本培源。手碰到身体,感觉只能在那个部位,带不出内因,就打不出这样感觉。这几年看到外人多次提到凌空劲,今天竟然听到了悬空转,而所谓的空竟是在腹腔内,内家拳的高深岂是文字所能描述的。(这段文字,是我今天再次请教老师后,按自己的认识所写。)
今天还安排了拍摄同学们打踩步3分钟,看大家的速度和距离,以便为日后的体能测试做准备。
老师看到大家闻风而动,前天提出建议,今天上课就开始付诸尝试,对这种势头感到十分高兴,说,我们团队目前处在发展的阶段,没有条条框框,没有固定的部门和模式,只要愿意投入,每个人都可以充分展现才能。
下课后讨论了团队工作, 清怡说目前有两块工作:
一是百度百科词条创立,老师的建议是从低到高,先求有,再求好。
二是师大教课,老师指出这项工作对凌氏拳艺传承意义极大,应该是团队工作的重点,希望大家都尽力而为。目前校方提出来是周三下午在徐汇校区,周末在奉贤校区,两种拳都教,我们争取做到校方的要求。大家纷纷表示愿意出力,排一个课表出来,大家可以按表轮值,黎明提出是否先确定场地的固定主教练,再配相对流动的助教。听了大家的意见,老师语重心长地说,具体细节你们去商议,我今天先提醒你们一下:船老大不能多,船老大多了,就要翻船了。一定要有教学规矩,在一个场子里教拳,,以一个人为主,如果对主教练和教练之间的教法有异议,当在课后交流,切忌在学员面前提出反对意见,这样既会让学员无所适从,也会让学员感到教练团对教学内容认识不一,进而对学习内容产生怀疑,极不利于团队形象。老师说目前我们这里虽然他没有看到这种现象,但是他教拳几十年来看到的这种情况太多太多,外面很多师兄弟不教拳时关系很好,教拳以后成了冤家,团队的教学效果也因此大打折扣,屡见不鲜。老师提前给大家打预防针,希望大家以后出去教拳,不要重蹈覆辙。老师走后,大家留下商议了一会,黎明不日会做一个草案供大家讨论。
晓希
2019-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