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视频:凌氏水浪拳(下半套)视频汇演——王国燕主教练领打          ·媒体精选 武术溯源之管窥 作者 肖力行          ·李道力老师 作者 肖力行          ·杨基峨老师 作者 肖力行          ·姜容樵老师 作者 肖力行          ·本门拳艺 凌氏水浪拳上半套视频          ·叶 大 密 老师 作者肖力行          ·媒体精选 受肖力行先生委托,复信吴英华先生答疑 作者:王国燕 更多>>>

心意六合拳艺传真
图书出售中

 
 
 首页 >> 心意六合八法 >> 采风厅
 

逢转必沉靠体悟

作者:晓希 2020年04月19日

 

逢转必沉,是叶大密老师在武学界广为流传的一句名言,意为每当要转身的时候,必须沉下身体。水浪拳转身比比皆是,其中枕流逆袭一记,杨式太极为左右倒撵猴 ,需要连续转身退步,重复两次。第一次转身,下沉身体,退步。第二次再转身,再下沉身体,再退步。内家拳每式应该单操的,如果再转身,再沉,如此打8记,10记,岂不是最后沉无可沉,恨不得入地才行?如片面理解逢转必沉,在此处就发生问题了。

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肖力行老师一直告诫我们,对任何说教,包括对他本人说的,都不要迷信,应保持学、问、思、辨、行之精神。要做到全面正确的理解,一定是靠自己的体悟来验证,直到打拳真地打出那种感觉,方能提升自己的拳艺。肖师指出拳术中运动都是相对的,这记拳,双手打开的同时,身体先要往上,然后转身退步时身体要向下。动作到位时,又往上升。这样先有上,后有下。反之亦然,先有下,后有上。这样升、沉平衡,随便单操多少次,身体都可维持在应有之高度。

不禁想起行拳经典:欲前先后,欲后先前,欲上先下,欲下先上。沉和起也是一样,必有先向上,才能沉得下。必有先下沉,才能上得起。沉和起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进一步深入领会到,沉以起显,起以沉现。一味沉,不但无起,亦无沉。一味起,同样不但无沉,亦无起。阴阳之道,有阴必有阳,有阳必有阴。如果只有阴,或只有阳,无比较的话,那么什么都不是了。世间万物,盖莫如是。逢转必沉,我们不但要注重当下转身的需要,还要有掌握行拳时的全过程的要求。如果理解了阴阳之道,体悟到了欲起先沉,欲沉先起,逢转必沉,则无疑矣。

通过自己的体悟,来对前人、甚至名人的论断表示质疑,并多方求证,难能可贵,这是我们传承内家拳必需要有的精神。武和文有一个区别,文的传承通过文字记载就可以一直留在那里,即使一代、甚至几代传承不了,那个文字还在,精神不灭。武的传承必须靠个人亲身的体悟,每一代都必须个人从头学、从头练,拳艺代代相传。一旦断代,要义俱失。只看文字资料,哪怕文章写了再细致深刻毫无保留,除了望文生义,徒增口舌之利,体悟则无从谈起。归根结底,拳术一定要靠练出来。拳经拳谱,都是当时拳家,练到了这样的境界,然后总结体悟形成了文字,是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后人要真正理解,先要有一定的功力,得到一定的体悟,再去参考前人的总结,此时可以分辨良莠,可以帮助自己修行。单想看书知拳,用书中的话去教会自己打拳,则南辕北辙,大谬矣。何况真正的拳家原本不多,由真正的拳家所写的拳书更是少之又少,乃凤毛麟角也!大多是对拳一知半解的不第秀才所写,还有好多根本就是故弄玄虚,求这类书作指导,欲益反损。以这记枕流逆袭为例,打对了,自然就做到了逢转必沉,觉得这很简单。不去打,光在嘴巴上讨论,永远也不知道逢转必沉是什么滋味。

至此,也理解了为什么有问必答的肖师,有时候说我们问的问题是妄问。有些问题,是因为操练不够、打拳太少,只要坚持,打对了,有了体悟,问题自然而解。如果讲早了,拔苗助长,反而会让你糊涂。功到自然成,是解答逢转必沉这类问题的最好方法。肖师强调拳是练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说出来的,该文教则文教,该武教则武教,有些问题不是用嘴教出来的,须练而后知的则不教。

当教则教,当止则止,肖师教拳,炉火纯青。

 

 

 

凌汉兴心意六合拳      网址:WWW.LSQUANYI.COM (凌氏拳艺)        电子邮箱: lingshixylh@163.com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