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视频:凌氏水浪拳(下半套)视频汇演——王国燕主教练领打          ·媒体精选 武术溯源之管窥 作者 肖力行          ·李道力老师 作者 肖力行          ·杨基峨老师 作者 肖力行          ·姜容樵老师 作者 肖力行          ·本门拳艺 凌氏水浪拳上半套视频          ·叶 大 密 老师 作者肖力行          ·媒体精选 受肖力行先生委托,复信吴英华先生答疑 作者:王国燕 更多>>>

心意六合拳艺传真
图书出售中

 
 
 首页 >> 心意六合八法 >> 采风厅
 

“六合八法”与张家山汉简《引书》病症导引法

作者:赵丹

 

“六合八法”乃内家拳之始祖,以导引养生而闻名,相传为宋代陈希夷所传。陈本名陈抟,字图南,号扶摇子,赐号“白云先生”、“希夷先生”,系北宋著名的道家学者、养生家,尊奉黄老之学。当今六合八法拳领军人物肖力行先生在其《武术溯源之管窥》一文中指出,拳术来自于导引术,吐故纳新术、五禽戏、技击术。其所传六合八法与导引有着天然的内在渊源。时间上来说,导引自然要远远早于六合八法,导引的概念和方法早在公元前三千多年就已出现:马家窑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彩陶上即画有舞蹈和服气吐纳的人像;战国初期的珍贵文物《行气玉佩铭》上刻有45字,描述了导引行气的整个过程;中医最早的经典理论著作《黄帝内经》已经将导引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导引图》,表明在西汉早期上层贵族学练导引术用于祛疾养生;而1983年西汉初期墓葬出土的张家山汉简《引书》(以下简称《引书》)则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导引专著。现在我们所习之六合八法,在拳招架势上仍然可以找到千年之前导引的原型,而其内涵更是传承导引引气吐纳、颐养身心、医疗保健的初衷,这也是现代人们习拳的主要目的。
《引书》导引疗法和治法的总纲:“治身欲與天地相求,猶橐籥也,虚而不屈,動而愈出。”其实是出自《道德经》第五章:“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注1)将天地比作一个大风箱,空虚而不穷尽,不断运动就会产生越来越多的风力,通过呼吸吐纳和屈伸运动保持人体的生生不息。而什么是“六合”呢?“六合”之说也是源自道家,放之弥六合,所谓“体合于心,心合于意,意合于气,气合于神,神合于动,动合于空”,这不正是“虚而不屈,动而愈出”的具体形式吗?拳的心法秉承道家效法天地、清净无为的思想。“天地之间,其犹橐籥”,天地犹如一个大风箱,其气不断循环往复故其能量不会竭尽。人体亦如天气,通过不断呼吸吐纳、导引屈伸也可使人体之气充盈不竭。正气充盛,人体御邪抗病的能力就强,这就是拳之所以可以祛病强身的医理所在。
六合八法中的许多招式,与《引书》的病症导引法动作可以互参,不仅有助于理解动作本身对于身体的保健、治疗作用,更可加深对六合八法内涵的理解。举几例如下:

1、引膺痛与起势

《引书》中有一条关于导引治疗心肺部位疼痛的导引法:“引膺痛,前膺後手十,引伸十。(注2)意思是导引治疗胸部痛,胸部前挺,手向后摆十次,牵引拉伸十次。“前膺後手”其实就是六合八法的起势,只不过后者没有那么明显而已。对比如下图:

图 1 《引书》导引法之引膺痛 图 2 六合八法起势

六合八法起势在动作上没有“前膺後手”那么明显,但两者的内在机理是一致的。两脚与肩宽,双臂自然放松下垂,十指领劲犹有下钻之感。重心微前倾于前脚掌,两肩向后绷劲内蓄,胸膺自然撑足。两肩向后一张开,胸腔就自然向前打开,心肺部便得到舒展。

2、引厥与犀牛望月(前一记)

引蹶,危坐,伸左足,右足支尻,右手撫股,左手勾左足之指而引,極之,左右皆三而已。(注3)这是《引书》中一条用于治疗足冷证的导引法,正坐,伸左脚,右脚支撑臀部,右手按住大腿,左手勾左脚趾,牵拉到极限,左右各三次为止。这个动作与六合八法中的犀牛望月前一记动作很类似:

图 3 《引书》导引法之阴厥 图 4 六合八法之犀牛望月(前一记)

其机理是通过拉伸腿脚筋脉,舒畅腿脚气血。六合八法这记动作对下盘的要求更高,人要保持中正,肩膀探出。

3、引背痛与点槁摇橹

引背痛,熊經十,前據十,端立,跨足,前後俛,手傅地,十而已。”是《引书》中用以治疗背痛的一个导引动作。导引治疗背痛,“熊经”十次,“前据”十次,正立,两足跨步,前后俯仰,两手按地,十次为止。“熊经”、“前据”都是套路导引术的名称,此段其实是用两个套路导引法在治疗背痛,在此不具体展开。就动作本身而言,“前後俛,手傅地”,与六合八法中点槁摇橹极其相似,如下图所示:

图 5 《引书》导引法之引背痛 图 6 六合八法之点槁摇橹

拉伸到背部肌肉,配合呼吸,使筋脉拉伸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驽马回头是把侧面的经脉拉伸到极限,此前一记点槁摇橹,从导引上看是拉伸背部,人保持中正而双手向下向前插,欲起之时再进半寸至极限,取先抑后扬之意,再接驽马回头。
凡导引治疗疼痛之法,无非拉伸经脉,活动气血,即所谓“引气至病所”。“引气至病所”之“气”即“正气”或者“能量”,这个能量包括自然界天地之中的清气、人体的呼吸吐纳之气、人体的气血津液等。
从治病养生的角度来讲,拳理与导引背后的医理是完全相通的,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将自然界之气引至体内,体现了人与天地相应的中医认识观,无论是习拳还是导引,都是积极利用自然界中的物质,应用在人的治疗和康复中,比如:“吹呴呼吸天地之精气”“吸天地之精气,实其阴,故能毋病”,即采用不同的呼吸方法,吸收自然界的清气,吐出体内的浊气,通过吐故纳新,促进身体机能的增强。二是注重呼吸,因为呼吸吐纳有补泻之分,所以在练拳过程中通过呼吸可以去除脏腑及病灶的邪气。三是将气血津液引至病所。无论是拳的架势还是导引动作,都可以促进气的运行,通过不同的动作可以激发病灶处的气血运行,从而达到去除病邪的目的。四是通过意念将气血津液运行至全身。这一点相对前三点而言难度更大,只有动作要领已经烂熟于心才可将所谓意念慢慢融合进来与动作相互配合,达到更高的境界。如果习拳过程中还要考虑手脚位置、动作要领,那所谓意念就无从谈起。
继承民族精粹是我们的福分,传承民族精粹是我们的责任。本人智浅识陋,未尽探赜索隐之妙,冀有同好者共勉之。

 

注1 [春秋]老子著;李正西评注.道德经[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3:12页

注2 张家山汉简《引书》

注3 张家山汉简《引书》

 

 

 

 

凌汉兴心意六合拳      网址:WWW.LSQUANYI.COM (凌氏拳艺)        电子邮箱: lingshixylh@163.com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