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次十大形视频集训小记,
第十二次十大形视频集训小记
今晚(2024.8.24)进行了第十二次十大形视频集训,这次是抡劲。小唐、嘉严、小潘、家林、达达、金星交了本次作业,达达、建军、金星、嘉严、小潘、小唐、兴健和我参加了视频集训。
照例以讨论为主,我平时抡劲练得相对较少,更多是向大家学习。各位教练和同学逐一对每份视频作业做了自评和互评,大多数的看法比较相同,争议点主要在达达和金星打的抡劲分解动作有所不同,金星一、二跨步都比较大,后脚蹬直成弓步,达达教练和我则开步没那么大,过程中没有弓步。在讨论过程中,建军教练谈了他的看法,分解动作在一定区间内都可以算是对的,而且练和用时不用的,用的时候跨步不打没法打到对方。我对十大形的用法不太熟悉,平时练的时候也没有形成假想敌,因此对建军教练的看法心里没底,有待向小凌老师请教。
经过几次讨论下来,大家更敢于和乐于分享自己的想法和问题了。这次有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在讨论中常常有人说,我之前听到小凌老师是这样说的。。。我之前看到小凌老师是这样打的。。。小凌老师帮我指出过这个问题。。。小凌老师周日训练刚讲过这点。。。教练和同学们纷纷通过回忆小凌老师教拳的场景,在提问、思考、辨析中一起找其中的标准,哪些能达成共识,哪些还有疑惑。
5个月下来对我来说上视频课是很大的挑战和锻炼,也改变了思想上的认识。为了全身心的投入到上课中,虽然办公室周末没有空调,再是高温天我还是尽可能跑到事务所上课,每段视频作业基本上都看5、6遍,有的不下10遍。每次上课前我都会提前一小时再把所有视频都再次的过一遍。刚开始上课的时候,说实话我心里还有一点自豪,或者说是傲气,觉得小凌老师指定我来上十大形,那我就是主讲者,应该把课上好。然而经过这段时间下来,反而更看到自身的不足,更感受到同学间互相讨论的重要性。学问思辨行,缺少同学之间的互相发问、共同思考,彼此辩论,其实自以为学了,实际只是很浅层次的,称不上学会了,更缺乏能力去教别人。而我们从小到大的应试教育,恰恰缺少了从学,到问、思、辨、行后面的四个重要环节。小凌老师给我们创造这样的学习条件,有这样的团队,有这样的平台来问、思、辨、行,这种机会是非常非常宝贵的,也给我们补上了重要的一课。不但在学拳中,如果能应用于其他的学习,应用于我们团队的工作,那么起到的学习效果、工作效果会是大幅度提高,尤其对于团队的成长,团队的学习氛围,团队的共同进步,会是非常有帮助的。
老师花了十多年心血培养了我们这样的精英团队,如果大家互相学习,互相探讨,取长补短,经过讨论更深入,更多方面的领会老师教的内容,能么每个人的进步都会很大,团队的整体进步就会更大。同时,我们把无法达成共识的问题收集整理,再请教老师,经过思考和讨论后再听老师是怎么讲的,那么不但能让现在的自己有很大的提高,对后来的学习者也是非常宝贵的第一手教学案例。
我想只要每一次认认真真按照老师给我们规划的道路去走,按老师说的去做,不要有杂念,更不要因为老师这次来参加了,下次不来参加了就有消极情绪,坚持做下去,就是对的,就是好的。无论是线上教学也好,线下教学也好,无论老师来也好,不来也好,都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珍惜老师给我们创造的机会,搭建的平台。老师的高度不是我们能企及的,在凌氏团队,只要我们每个人按照老师的指点和规划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尽到自己的本分,那么自己会越来越好,我们团队也就会越来越好,老师也会很开心的。
老三篇都讨论过了,下节课计划做个阶段性的复习小结,我会把大家之前提出过的问题再整理一遍,恭请老师来给我们指点。
通过上视频课,我最大的感受是看小凌老师给我们讲拳的标准,感觉清晰、简单,然而真正要能明明白白地制订出拳的标准却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没有像小凌老师那样数十载的教学经验积累,加之不断质疑,不断实证,不断思考,根本不可能。而脱离了标准的拳,注定走样,几乎无传承下去的可能。
珍惜我们的老师,珍惜老师精心为我们打造的凌氏团队,珍惜老师无私传授给我们的宝贵成果。
附:大家讨论下来的点评意见
唐耀东:对初学者来说很不错的,可以提高一点的是,动作一插下去的时候手尽量贴着身子。
嘉严:动作二,前手撩的时候,肘不要起来,注意沉肩坠肘。
家林:动作一,手插下去的时候插到位,贴胯。
小潘:注意立身中正,身子不要向前倒。(但得知小潘录这段视频前已经打了百遍,很为小潘刻苦勤奋练拳的精神而感动。)
金星:转身的插下去好像不明显。
达达:转身感觉打得和我们不一样,但不确认这样打是否正确。
晓舟:两边打得有差异,一边动作三前手撩的意识不够,要有假想敌。
晓舟 2024年8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