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有子之言似夫子》之警示
   凌氏心意六合拳凌氏心意六合拳-凌氏拳艺心意六合拳论坛《有子之言似夫子》之警示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评估帖子 回复数:1 | 点击数:2060 适合打印机打印的版本 通过电子邮件发送此页面 添加加到IE收藏夹 报告本帖 浏览上一篇主题 浏览下一篇主题 
 主题:《有子之言似夫子》之警示
凌氏心意沙龙


角色:认证会员
等级:营长
发帖:476
经验:821
金币:821
注册:2007/1/29
状态:离线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1

《有子之言似夫子》之警示

《有子之言似夫子》之警示

 

 

我去年12月3日去海南,到今年3月3日回来,在文昌待了3个月。3个月里,除了去神州半岛、万宁、月亮湾、琼中、昌江、海口、琼海等地游玩看朋友。完成了水浪拳展示版的演示。接待了德榜、正翔、新宇等,新宇的大学同学还请我们去玩了安定,住了很好的道观,吃了最有名的动动牛肉。这些大概花了一个月时间。其余时间,除了晨练,我就是每天去国燕和家明的住处,一日三餐,一次来回路上大约要20分钟。

其它时间,因为手里没一本书,就是上网查找记忆中的书。最终挑选出50篇,汇总成《一个习武者的古文观止》,用上海话读了一边,里面18篇为《凌氏拳艺习练者必读》。我这次来教你们,一开始就说清楚,是要你们做传承的,做传承必须文武双修,否则不可能做好。清代二吴的《古文观止》,200多篇,13万多字。李敖的古文观止,厉害的吓人,200部,起码150万字以上。大家时间有限,所以我精炼了一下,不一定最好,2万多字,读起来相对省力点,以后你们可以视具体情况增减。

因为同学看了这些经典之作,很想知道我为什么挑选这些文章?理由是什么?也问了我。由于事情太多,精力不够,当然还有一些其它因素,所以没作任何回答。看到晓舟、晓希写的《有子之言似夫子》文章,很不错的。问我这样的认识如何?是不是我挑选的意思?也有同学给我讲述他们的各种看法。大家讲的都不错,但只是其一而已,说中我本意的没有。现在我就对这个问题,讲一下我之所以挑选这篇文章的原因。题目是《有子之言似夫子》之警示。

 

《有子之言似夫子》一文,出自《礼记檀弓上》主要是讲任何人说的话,如果不能还原本来的场景,也就是语境,就会产生异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甚至断章取义,颠倒黑白,很难判断对与错。对于这篇文章字面上的解释和意思,这里各位的发微与前人之说都很完备,无须我多说。

 

下面谈谈我读到该文的言下之意,听到的弦外之音。本文不长,仅357个字,也不复杂,就是有子、曾子、子游三个人之间的对话。从他们的称呼和文章的意思中,我们不难看出,写这篇文章的人,应该是有子的弟子或再传弟子。

 

为什么呢?古时人称子,就是代表老师。如“子曰”,就是老师说,“孔子曰”,就是孔老师说。(我小时候上学,称班主任就叫老师,其它的任课老师都教某老师。不知现在是否还是这样?)文中称有子,就是有老师、曾子,就是曾老师。我们看《论语》中,除了孔子之外,出现某子,即某老师的,只有孔子的四个学生,他们是有子、曾子、冉子、闵子。这四位,都没进孔子说的“四科”之目,也就是没进孔子认为前十名的杰出学生。孔子最好的学生颜回,在《论语》中也没有称颜子。那时对礼节是十分讲究的,没有自称老师的。从称呼可以佐证《论语》有可能是这四位的弟子,或是他们的再传弟子编辑的。

 

顺便说一下,现在我们有时初次与人打交道,会有这种情况发生。请教他如何称呼,那人竟会说自己是某老师,简直就是大言不惭,无知透顶。现在礼仪教育的缺失,已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虽然我一再要求,我们这里必须尚武崇德,还是有人做不到。当然我们这里也不是世外桃源,某些人的自称要引以为戒,否则如何对得起凌门弟子的称号,做得了真正的传承人。

 

这里多说一句,《论语》里对称呼规定极其严格,说“子曰”的,都是学生的身份。说“孔子曰”的,都是达官贵人问,孔子答。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整本书里只出现了一个反常现象,第十三篇第一十六章,叶公问政,“子曰”。这里称子而不是孔子,叶公应该是学生的身份。而第十三篇第一十八章同样是叶公,变成叶公语孔子曰,这里称“孔子”而不是称“子”了,叶公此时应该是达官的身份。前后称呼不统一,不能一以贯之。或是遗漏了一个“孔”,“叶公问政,孔子曰”。抑或是叶公前居官位,后成为孔子的学生了,否则逻辑上说不通,前后有矛盾的。解释《论语》的书,数不胜数,好像没一个指出这个问题的。

 

《论语》第一篇第一章大家都知道,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第二章就是有子说的,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第三章是孔子说的,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第四章就是曾子说的,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整本《论语》,二十篇,五百一十一章,出现的孔子弟子很多,除了孔子,有子的话被排在第一,曾子的话被排在第二,这也应该是一个可以佐证《论语》编辑者身份的依据。

 

现在来简单地了解一下有子、曾子、子游这三个人。

 

有子,孔子晚年弟子,大约比孔子小四十三岁,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曾子,孔门晚年弟子,大约比孔子小四十六岁,十六岁其父曾点同师孔子他们父子都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从现象上来推理,曾子应该是他们三人中最早入孔门的。以我们后来者学习儒家文化来看,曾子的语录多且耳熟能详,对儒家的贡献大得多。附带说一下,曾子16岁跟孔子学习,佐证了我说“束脩”不是指腊肉,而是指年龄阶段的解释。详细解释看我在分会成立会上的讲话,这里不展开了。

子游,孔门晚年弟子,大约比孔子小四十五岁,不但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还是孔子说的四科中的十哲之一。也就是说,孔子在世时认为,他们三人中,子游的学问最好(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注意我这里用的是孔子在世时,不排除有子和曾子后来进步比子游快,成就比子游大。子游常熟市虞山镇人。人称南方夫子”。他的墓就在虞山脚下,我这10多年来,每二年会路过一次,瞻望他的墓地。国燕、家明陪我去过好多次,侃希也陪我去过一次,就是他们没注意。)

 

我们有了对三位的情况基本了解,从他们的年龄上看,虽有差异,但基本属同一年代。都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学问上也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差距。

了解了这些,再看《有子之言似夫子》这段文字,明显有褒贬之意,褒有子而贬曾子,还弄个子游来帮有子背书。那么曾子真的不及有子吗?真的有那么大差距吗?举几个例子来看一下事实究竟如何。一;曾子也“鲁”,虽是孔子所说的,但也不至于蠢到这个地步。你看《论语》中,有子出现4次,子游出现8次,而曾子出现过16次之多。二;一代大儒朱熹说:“孔门弟子,如子贡后来见识煞高,然终不及曾子。”三;《论语》第四篇第十五章,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凭这段话,就能明显感到与《有子之言似夫子》里的曾子,判若二人,完全不在同一个水平上。我们注意一下这个时间节点,那时孔子还在,曾子就能说出这句深得儒家文化之内核,永世不朽之名言。就现在来看,在全世界范围之内,还没有哪一句经典能超过它,包括宗教的和哲学的。而有之问曾子这个情况时,应该是孔子过世之后的事了。此时曾子的学问应该更有大幅度的提升,不可能说出如此不明就里的话。该文言下之意,昭然若揭。

因为子游比他们优秀,所以作者借用子游的话,来证明有子的高明,以此抬高有子,用意何其明显。综上所述,我认为这篇短文系有子的弟子或再传弟子所作。

整本《论语》就是五种说话形式,1,孔子说、2,孔子与学生说、3,孔子与他人说、4,孔子与当官的人说、5,同学之间说。这篇文章是同学之间说,整本《论语》有4处同学之间的对话,为什么这篇文章没放在《论语》里?我想这篇短文是有瑕疵的,经不起推敲,所以进不了《论语》。而且从礼上讲,更加有问题,有很大的纰漏。你们看,子游说的第一句话:“甚哉,有子之言似夫子。不称有子为有若而称有老师,哪有同学之间称老师的,且子游的成就还高于有若。竟然把有若与孔子作为老师并列,还有什么儒家伦理可言?在那个年代就是大逆不道。至此,我们完全可以触摸到该文的言外之音了。

我们来比较一下,孔子是如何做的。《论语》第五篇第八章,子谓子贡曰: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白话翻译一下,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谁更优秀”子贡回答:“我怎么敢和颜回相比呢?颜回知道个道理,就可以领悟到其它十个有关的道理;我呢,知道一个道理,只能推知到二个相关的道理”孔子说:“是不如他,我和你一样不如他。这就是孔子,这就是儒家文化的风范,这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也就是我为什么想要大家学习一下这篇文章,并把它选入《内家拳传承者必读》的原因。

 

孔子过世后,儒家文化一段时间被异化,不能成为当时的主流,不仅有那时的历史因素,是不是也有孔子学生不团结造成的因素?直到几百年后,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才使孔子的思想和精神成为我们国家的主流文化。由于孔子的哲学思想无比伟大,还波及到日本、朝鲜、东南亚等地。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对大家有所警示,凌氏团队以后最好不要发生这种现象,实在做不到,只好退而求其次,尽量减少一点吧。谁人背后无人说,谁人背后不说人。就连我认为我们团队最好的人,也有人在我面前说他的不是,且不止一个。读了这篇文章也就想通了,曾子如此高的境界,都遭遇同门或同门的弟子贬低,何况我们都是凡人呢。也就是说,即使是孔子的优秀弟子或再传弟子,也不是完全都能达到孔子的“仁”的要求标准的。这样会造成不团结,闹矛盾,至少不和谐。

 

我们凌氏团队走过几十年了,有那么多不同时期的学生,有那么多不同培训点的学员,有时互相之间会产生些误解和问题,很正常。事物之实,核于见,信传闻者惑;事理之精,契于思,凭记闻者粗。有些因为不明真相,乱指江山,妄下结论,悔过就好。有些说了些不应该说的话,做了些不应该做的事,过去的就让它过,认识就好。能改则善莫大焉。凌氏团队有海纳百川的胸怀,不会求全责备,不论谁为团队做了多少,凡有付出,都会记住,心存感谢。凌氏拳艺有宽广深厚的平台,让所有有抱负的人施展才华,开府建牙。让所有有志于此者,在这里尽可能施展才智,为传承作贡献。当然聪之所去,则震雷不能闻;明之所弃,则三光不能见。道不同,就不必相谋了。

 

你们以后都要做老师的,好多在座的已经在做老师了,都会有学生,也会有再传弟子。我在你们身上看到了凌氏拳艺将会走向辉煌的曙光,也看到了在这个发展中会产生的问题,那会是制约内家拳发扬光大的一个很大的障碍。所以把这篇文章作为一支防疫针,增加免疫力,应该长期用下去。我们要互相尊重,要在道义上团结一致,要真正体现儒家文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无愧于凌氏拳艺传承者的称号,才能发扬光大内家拳,

 

一己之见,请大家提出质疑。

天阙

2021年10月17日

 

[此帖子已被 凌氏心意沙龙 在 2021/11/6 18:42:52 编辑过]


编辑 删除 发表时间:2021/11/5 21:55:32 IP:已记录
王国燕


角色: 琢玉轩会员
等级:团长
发帖:717
经验:1030
金币:1030
注册:2011/7/4
状态:离线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2

Re:《有子之言似夫子》之警示

2022年10月19日,肖力行老师拜谒子游墓。

 

[此帖子已被 王国燕 在 2022/11/2 22:18:32 编辑过]


编辑 删除 发表时间:2022/10/22 11:03:37 IP:已记录
收藏帖子 | 取消收藏 | 返回页首 
凌氏心意六合拳 - Powered By BBSXP
Copyright 2006-2007
Powered by BBSXP 7.00 Beta 1 ACCESS © 1998-2006
Server Time 2025/4/5 2: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