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仲寅拜师+寄语+感想拜师申请书
我是一个很相信缘分的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相遇都是命运的安排,人越长大,看似交际圈变大了,其实真正在自己圈内的人反而在变少,茫茫人海,能称之为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又有几个?
2019年底,周俊突然有一天问我,要不要去他学拳的地方看一看,当时我们的公司初创,合作伙伴的邀约,自然不好拒绝,况且自己本身对传武也有一定的兴趣,哪个男孩子小时候没有一个武侠梦呢?
没想到,就是这么一次无心之举,为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我见到了晓舟教练,黄腾达教练,还有若干别的学员。我是完完全全的新人,晓舟教练开始教授我水浪拳,真的没想到,晓舟教练那么小小的个子,打拳的时候却判若两人。我对武术一窍不通,但是我对美的感受却是有的,至少,晓舟教练打拳时候的感觉,如清风徐徐,行云流水,让我明白,学,一定要学!就是这么一个念头,春去秋来,一学至今已有20个月。
我认为,一个门派的高度,取决于它掌门的高度,而一个掌门的高度,就看他人品的高度,师品见人品,不外如是。
和小凌老师的结缘,源于老师的诞辰。去的时候带着好奇,回来的时候肃然起敬。诞辰当日,小凌老师见到大家的第一件事,居然是找了一块空地教拳?还有一个小时就是仪式了,不应该休息一下或者准备一下发言之类的吗?没有,老师只是跟大家打了个招呼,马上开始教拳了。学员很多,可能每个人只能指点一式,但就是这么一式,就教到了诞辰开始。这是我第一次动容的时刻。
然后我就跟着小凌老师学拳。这里要提三件事,疫情来了,没法现场学拳了,老师第一时间组织线上教学,一呼百应。记得第一次线上教学,来了十几位同门师兄师姐,大家一看就是连视频软件都是新下载的,都不会操作,但是大家都来了,这是其一。然后是抗击疫情,水浪拳的线上互动,很有情怀的想法,大家有的在家里,有的在花园,有的在地库,排除万难,各显神通,最终的成品让人欣慰,参与其中的我深感荣幸,这是其二。疫情终于好些了,开始了正常的训练,我偶然间得知,老师竟是每次都是大清早从苏州赶过来的!要知道我们不同的训练点时间不一样,但每次我都能见到小凌老师,从未缺席!得师如此,人生之大幸也。这是其三。
就像我相信缘分,我也相信人和人之间的感情都是有原因的。就是因为老师这么一次次的为人师表,身先士卒,我才会对小凌老师敬仰有加,发自内心的尊敬和爱戴。
尤其是前两天,我们凌氏拳艺组织了第一次读书会。这是我一年前偶然间提出的一个想法,连自己都忘了,没想到老师却一直记着!《遥远的救世主》我会一辈子记得这本书。读书会当天,与会者十数人,但是全场对书本理解最透彻的,就是小凌老师!我因为主持人的关系,就坐在老师旁边,我来说一些可能大家不知道的事情。老师的书,满是折痕!并且在关键语句都做了下划线和记录。我们发言的时候,每个人,老师都认认真真做了笔记,记了发言中的重点,比如晓舟教练发言的时候,老师愣是把书翻到了某个地方,重新折了一下,果不其然,等到点评的时候,说晓舟我送你三句话。大家把书翻到P51,然后把三句话念了出来。老师不时还会看一个手机,手机上是一篇文章,要知道老师看手机很麻烦,可能是老花眼,还要切换眼镜,整场下来,老师切换了大概大几十次。后来我发现,这篇文章是老师自己写的。里面全是老师自己的感悟心得。因为老师提出了一个想法,读书会,是来辩论的,不是来和气生财的!要有一人独战群雄的气势!很显然,《遥远的救世主》这本书,老师就是打算一个人来辩我们所有人的。
我不清楚别人什么感受,我只知道,从9点到13点,再到15点大家散会,我的境界得到了一次升华。无论是入乡随俗,移风易俗之说,还是救世主就是儒家文化,亦或者智慧的人有悲悯之心,哪个观点都对我冲击甚大。言谈间,老师有时候还会话里有话,我可能不甚明了,但是在场的该听懂的人自然听得懂,每句话都透着老师的良苦用心。
人一生可能会遇到很多老师,但是可能都不是你自己选的。
但是小凌老师,我愿意一生追随。
在此,我愿拜肖力行先生为老师,执弟子之礼,遵师父教诲。认真学习凌氏心意六合八法拳,为内家拳的发扬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望老师批准。
蒋仲寅
2021年6月30日
[此帖子已被 Kaori墨 在 2021/10/22 14:44:03 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