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学拳小记 2017-07-152017-7-15 学拳/教拳笔记
今天已经入伏,天气暴热,感谢清怡帮我们联系了源深体育中心二楼的场地,得以让大家在荫凉又透气的地方上课。小凌老师冒着酷暑来给我们教拳,上了不久衬衫就全部湿透了,很是辛苦。国燕老师不辞劳苦连夜从青岛赶回来教课,令人肃然起敬。
这节课,一直在家养病缺课近一年的冬雷来了,小凌老师安排我帮冬雷补课,争取让他早日跟上大部队。这是我作为助教第一次从头开始指导学员,值得记录在案,或许日后可以给其他教练提供些许参考。
我先让冬雷打了一遍,到他不会的地方为止。我的想法是看看冬雷掌握的程度,路径会打到哪里,以及行拳的总体感觉,然后再决定怎么做。结果很惊喜,冬雷可以把上半套完整地打出来,打的路径大多都是对的,而且挺有水浪拳的味道,很不错的!那么我就可以开始一段一段地纠正他行拳中的动作偏差。我让冬雷从起势开始打到第二个临崖勒马。在这一段当中,我发现冬雷的几个比较显眼的问题:
1)手臂伸得太直: 贴纱垂帘后左手臂向前伸得太直太远,这个手臂伸出去应该是有控制的,而且是微微弯的,老师说过手臂不好伸笔直(插入:我的问题:此处左手臂是否也是之字形伸出去呢?) 注坔贯月的前手也是向上伸得太高太直,这里大臂跟地面应该是有一个角度的,不是垂直于地的。
2)重心的转换不清楚:临崖勒马前,手拍向前方的动作,此时重心在后,然后起身重心移到前脚,然后再拉回来重心到后脚,摆出临崖勒马,这几个转换重心的动作,冬雷做得不是很清楚
3)腿脚的相对位置有问题:临崖勒马,前腿的膝盖方向不对,并且膝盖超过了脚尖。冬雷的前后腿之间的间距拉得非常大,前三后七的感觉基本没有。这一记我调了很久,还是觉得没调出来。不过想起我自己这一记也是晓舟老师反复调了我几个月,才有进步,所以不着急,把我的感觉告诉冬雷,他自己回去慢慢体会。
4)手臂的动作、位置错误:临崖勒马之后,手拉回来压向前再拉回来,重心要后-前-后地变动,而且身体的高度不变,然后后手从前手下方穿过去,从身体左侧绕一下向45度前方伸出去做闭门推月,冬雷在做这一记的闭门推月前的穿手转身出手的动作是不对的,手臂转到头顶上去了,应该是在身体侧面腹部位置转动手臂。
拨云见日: 冬雷的左手臂和右手臂基本是持平的,这个不对,应该是左手臂高高在上,意为挡住对方攻击,右手臂挥向前掌心朝外,右手臂是击打对方的。
看冬雷领会得很快,我又接着教下去。从第二个临崖勒马到摘星换斗。后来冬雷自己提出来要休息一下,我才停下来。这一段就讲得比较粗,下次需要重新来过。
此间另外一个同学张新宇问我可不可以也教他一下,他缺课的次数也比较多,我说那就一起来吧。我看了他打的拳,他打得太快,而这个快主要是因为动作没有全部做出来造成的,有很多小动作直接被吃掉了,需要一点一点做完整,不要急着往下走。他的临崖勒马和拨云见日两记打得比较有问题,临崖勒马的前后腿位置不对,前脚尖和后脚跟应在一条线上,张同学是两个脚尖在一条线上,这样双腿之间没有空间,感觉是一种脆弱的易受攻击的状态。拨云见日身体歪向一侧,脊柱不直。这两记需要多多练习。还有张同学要注意方位问题,临崖勒马的方位应该是45度方向,不是正东正西方向。
这期间小凌老师主要是在教二期班的学员,他远远地看了我们几眼,就知道了我们的问题。老师后来跟我说冬雷打得不错,出乎他的意料,但是我让冬雷打的时间太长了,他大病初愈,不能太累,要量力而行,下次课教冬雷的时间要减少一半,其他时间让冬雷休息和消化,教的太多不利于冬雷恢复也让他消化不了。还有下次课的安排,让我用一半时间教学员,另一半时间我要去观察学习老师如何教拳,对比之下,才有提高。
感谢小凌老师对我的提醒,我看着冬雷的气色挺好,都忘记他是一个在恢复中的病人了,应该要区别对待的,做老师的人应该要学会观察学生的状况。
这次教冬雷没有几招,就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在转肚之后的挑手推手,口头表达不清楚,还会一下子打不出来。小凌老师说教拳的时候会发现自己的模糊之处,再去问老师,问清楚了再来教,自己的拳就提升了。教拳是付出,也是得到。真正要打好拳,必须要通过教拳这个步骤,真是太英明了!不教不知道,一教吓一跳,原来自己认为很熟的段落,还是有不扎实的地方,学无止境,需要我不断练习不断提高。
下节课打算让冬雷把上节课讲过的地方再复打一下,再调一下。然后从第二个临崖勒马最多教到鸿雁双飞,时间控制在30~40分钟左右。
课后答疑中,老师回答了建军两个问题,感觉很能解惑:
1)关于“正斜”的区别:
找到了方向对准了就是正,找不到方向不知道对准哪里就是斜,比如燕子斜飞。
2)关于立身中正:
不是只有站得笔直才叫立身中正,“中”还有一个动词的意义读“众”,击中目标的意思,做对了的意思。在任何一记拳,做得跟拳名符合了就是做对了,那就叫做中。而不是仅指身体站得不偏不倚。比如声东击西、驽马回头,要做到跟拳名符合,就是中,此时从绝对角度看身体是偏向一侧的。
正:就是在中的前提下保持直,比如声东击西,左腿就是伸直的左胯是压下去的,整个身体左侧是一条直线。
下课后去搭地铁的路上,小凌老师跟我和晓舟老师、国燕老师讲了绮和练的区别,现记录下来跟同学们分享。首先两者都是丝织品。绮,是悬挂的丝织物,风吹动时呈波浪状摆动,可以从上往下波动,也可以左右波动,但不管怎么动,,是一匹布在动,也就是有一定规制的,因为布匹是有边的幅宽是一定的。当拳打到一定程度会有这种如丝绸布匹摆动的感觉。写书法的人比较容易体会这个,因为写书法有类似的场景,写条幅,写横幅,笔走龙蛇,既有从上往下的波动,也有左右的摆动。还有,当丝织物散开以后会变薄,变得透明,你可以看穿过去看到布匹后面的景物。
练:是未染色的平放的丝织物,平整,安静,也不会看穿过去。
从老师讲的这两者的区别,感觉在壶口瀑布看到的下面这幅景象,跟绮比较类似,不过是一匹素色的绮。是否?

期待下次课程。
刘侃希
2017-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