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凌氏拳艺标准化训练视频课第七节课小记
   凌氏心意六合拳凌氏心意六合拳-凌氏拳艺六合八法拳论坛凌氏拳艺标准化训练视频课第七节课小记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评估帖子 回复数:0 | 点击数:29 适合打印机打印的版本 通过电子邮件发送此页面 添加加到IE收藏夹 报告本帖 浏览上一篇主题 浏览下一篇主题 
 主题:凌氏拳艺标准化训练视频课第七节课小记
向雪
 


角色: 琢玉轩会员
等级:排长
发帖:55
经验:144
金币:144
注册:2018/11/30
状态:离线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1

凌氏拳艺标准化训练视频课第七节课小记

,

2025420日晚1930,标准化视频课不知不觉已进行到第七次课,这节课开始下半套的内容了,从起势到抽梁换柱,对我而言,下半套比上半套要难。果然这段作业的问题还不少,有的问题小凌老师讲了,以我现在的程度还是有些一知半解。

1)“风摆荷叶”,第一记时,左手摆的幅度太小了,第二记,右手做同样的动作,摆的幅度就比左手大。老师说荷叶的根在下面,风吹以后,上面动起来左右一般都是差不多的。我自己觉得是因为我左边的肩颈要更差一些,所以动作幅度总是会小一些,就像之前老师指出的“天官指星”前面一记,两手绕的时候,也是左手的幅度比较小,我想如果我练的时候,能够有意识地把左侧地幅度加大,应该能更好地锻炼到我左侧的肩颈。老师由这记拳,讲到后面的“风动浮萍”,“风动浮萍”和“风摆荷叶”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是上面都一样,跟着风摆动,不同之处就是下面,荷叶下面有根,所以“风摆荷叶”这记下面是不动的,而浮萍没有根,“风动浮萍”时,下面是要跟着一起动的,这也就是对这两记拳的要求。小凌老师这样一解释,这两记拳就很形像了,更容易理解。

2)“枕流逆袭”,手往后时,我人站起来了,老师讲到”逢转必沉“,转的时候要沉一下才能转过去,有点起伏,但人不能站起来。老师回答金星师兄的提问时讲到感觉有上下,是转的时候沉了一下,是为了退,并不要上下。这记拳老师觉得大家打的都有些问题,还特意放了他打的示范视频给大家看,老师要大家看看自己打的跟老师有什么不同,大家的回答未尽如老师的意,在老师提醒这记拳叫“枕流逆袭”后,晓希老师领悟到是后手更用劲时,才回答到点上,看来这拳名取的贴切,对理解拳很有帮助,重点就在“逆”上面。老师说他走的时候是后面收手,不是前面收手,大家打的是前面收手,所以就打的不一样了。老师说意识是在后手,不是在前面打出去,而是后面拉回来。大家要到一定程度才能看到老师打的不一样的地方,很多拳都是这样的情况,而打拳时间并不长的婉舟对这记拳给出了较为正确的理解,让老师很是欣喜。对这记拳我虽然听了老师的解释,但觉得只是听懂了字面意思,要打到还有很长的距离,我想还是先按老师讲的,人先不要站起来,慢慢再去体悟。

3)“琵琶遮面”后面手拉回来时一上一下,翻掌再出去时,两个手也是一上一下,不是靠在一起平行的, 这个练习的时候要再纠正一下。

这节课老师还讲到了起势时的站姿。老师说站立的时候,是自然状态,自然状态不可能站得很宽,那样是有意而为之了,只要分开一点,自然一站,但是最宽不超过肩,超过就不对了。不到没关系,因为平时自然站的时候,一般不会到肩宽,所以肩宽是界限。老师通过讲起势的站姿,来告诉大家很多时候自然而然的状态是最好的,不刻意,不装腔作,不光是打拳,平时做人做事亦是如此。

关于教学,老师还讲到了需要注意的两点,我理解的大致意思:1)教学生时要有标准,以抽梁换柱为例,标准的步伐是“进-退-进”,所以教学生,或交标准化视频作业,就是按这个标准,不考虑场地的问题。而教华政时,各位教练之间可以讨论,但最后一定要有统一的标准。2)给学员讲解时,尽量简单明了,学员听懂了之后会举一反三,不要搞复杂,复杂了别人反而会搞不懂。

这堂课内容还是挺多的,特别是讲的拳上面的问题,我还需要课后好好去消化。

                                                        向雪

                                                   2025-4-26


编辑 删除 发表时间:2025/5/16 17:53:10 IP:已记录
收藏帖子 | 取消收藏 | 返回页首 
凌氏心意六合拳 - Powered By BBSXP
Copyright 2006-2007
Powered by BBSXP 7.00 Beta 1 ACCESS © 1998-2006
Server Time 2025/5/17 18: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