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2020-10-17 学拳小记
   凌氏心意六合拳凌氏心意六合拳-凌氏拳艺六合八法拳论坛2020-10-17 学拳小记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评估帖子 回复数:1 | 点击数:597 适合打印机打印的版本 通过电子邮件发送此页面 添加加到IE收藏夹 报告本帖 浏览上一篇主题 浏览下一篇主题 
 主题:2020-10-17 学拳小记
陈清怡


角色: 琢玉轩会员
等级:营长
发帖:331
经验:613
金币:613
注册:2016/9/25
状态:离线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1

2020-10-17 学拳小记

2020-10-17 学拳小记

本周是国庆长假的第一次集体训练,天气已经有点凉,但来的同学却不少,金星东雷都从外地赶来,新宇、祝总、吴祲、吴敏灵等都来了,一时场地上还有点摆不开,蛮热闹的。过了没多久,嘉严说小凌老师来了,赶快跑过去,看见小凌老师和国燕教练走过来。老师又双叒叕来了,即高兴又担心。赶紧和老师打招呼,大家也纷纷过来和老师打招呼。

 

老师来了,非常不容易。列队鞠躬上课,然后开始答疑,汇报工作,然后看拳。工作上面,国庆前老师安排组织大家讨论拳艺评级的标准和流程。另外,老师考虑把大家学拳的历程摘录编辑出书,需要去摘取合适的小纪内容。小凌老师以前说过,大家以前都自己练拳,没有人记录下来,拳是怎么一点一点练出来的。所以如果能把这个过程记录下来,给后人以启示,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练完拳大家讨论这个练拳历程的摘取,还是有挺大的分歧的。王钧提出来需要把对的内容从小纪中提取出来,这个难度很大,因为可能最初的东西就不一定对。建军认为错就错的,那个阶段就是这个样子的。新宇的想法就是你告诉我各个阶段到底怎么打就好。昨是而今非,确实怎么去组织内容,还是要好好想想。

 

水浪拳纠正

这次小凌老师纠正我从“樵夫担材”到“燕子抄水”。

1.  “樵夫担材”最开始双手虎口相靠,手心朝己,手指朝下。手在自下而上从胸口升到头顶后准备做担材的动作的时候,双手虎口相靠,手心朝外,手指朝上,正好和手在下面的时候相反。

2.  “天官指星”是一个动作,不要分成2记打,要连贯。

3.  “五云捧日”的要点

小凌老师重点讲解了“五云捧日”。说打“五云捧日”在年轻的时候没有感觉有什么用,但是随着年纪的增加,会体会到她健身的效果。我自己记得当初赵丹练瑜伽扭伤腰的时候,小凌老师建议赵丹打“五云捧日”,说是可以锻炼腰肌。赵丹也写了一篇小纪叫《五云捧日健腰身》。一直没有太确切的体会。

 

“五云捧日”的腰转和胯转

小凌老师问大家腰转和胯转是不是一回事。大家说不是一回事。小凌老师说“五云捧日”要求是腰转胯不转。同时指出我打“五云捧日”的时候,上面的手在胸前就下去,没有真正的转动。要上手转到肩在下去。自己比划,明显感觉到腰部肌肉的拉扯。

 

又问,立身中正后除了腰和胯能转,还有哪里能转?大家都答的不对。老师说还有踝可以转。这个实在是太难了,腰胯不松,有时候都分不清胯转还是腰转,哪里能顾的上千里之外的踝?

 

“五云捧日”的导引

小凌老师问“五云捧日”在抱圆左右画圈的过程中哪里在牵引?我当时回答我打的时候是肩部在主导。建军回答说2个手的引导在手捧球的画圈运动中是互相转换的。小凌老师说(以下非原话,不对大家纠正)对的,会有3个过程。最初是下面托的手向上抄,双手捧球在左右侧画圈的过程中,抄的手互相转换;以后是下面托的手抄,上面的手引,左右转换;打到功力深了以后,一个手就能完成这个球的左右画圈转换。

 

形而上形而下和学拳的路径

小凌老师表扬了建军关于“无用之用”的“落凹槽”表述,肯定了建军小纪中说体会模仿老师打拳的动作,然后记录自己的体悟。说到(以下部分非原话,为个人理解老师的讲话)大部分人打拳都是和老师学打,都需要老师身体力行的教打,带打,做示范。因为打拳很大一部分其实是学老师打拳的精神。只有老师带打,自己跟打模仿才能体会到老师打拳所表现出来的精气神。这个学生没有看到,是很难体会到的。所以,光看书,没有老师自己摸索,可不可以呢?可能等你体会到了,人也已经老了。所以,很少有一个年纪很大的老师带出一个非常出色的徒弟,因为人老了,好多动作没有办法亲自示范,弟子没有机会看到拳所体现的精神。

 

那么大家学拳,很多都是学会了形,能打到但说不出来。比如建军总结“落凹槽”,打到的就知道在说什么,但自己以前没有好的词语来表达。没打到的自然也不会有什么感觉。所以我们文武双修,就是要努力从学到形似,这种形而下,到能像建军一样提炼出精华,得其形,知其髓,道出要义,做到形而上。这个我自己理解就是学拳和传承的路径。

 

肩肋和胯

最近看到公众号发的文章说到“凤凰展翅”,前几次说到“瓶花落砚”双手平,以及今天说到的“五云捧日”,感觉都是锻炼肩和肋,开肩和拔肋。说跨转和腰转的时候,金星说十大形不是很多都是胯不动而腰转吗?自己最近打踩步,也觉得踩步其实是胸肋往后引。

 

本周习拳

这周习拳正常练习,工作繁忙,拳依然每天打,只是时间短了一点点。下周要出差,周六才回,怕没时间写小纪,赶紧今天写了。

 


编辑 删除 发表时间:2021/2/10 11:10:51 IP:已记录
晓希


角色: 琢玉轩会员
等级:营长
发帖:551
经验:985
金币:985
注册:2018/3/2
状态:离线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2

Re:2020-10-17 学拳小记

2020-10-17学拳小记——形而上

 

乘国庆中秋长假,老师休息了一个月,十分牵挂大家的学习状况,也感到身体有所好转,肖力行老师决定今天去源深教拳。早上7点半,从苏州出发。

 

到了源深,同学们看到老师,全都喜出望外,一起迎上前来,纷纷向老师问好。老师看到大家也很高兴。清怡迅速召集大家向老师行礼,上课随即开始。

 

为便于控制上课的时间,现在把答疑和讨论团队工作改到教拳之前。

 

清怡向老师汇报了有关凌氏拳艺段位考核的工作情况,刚刚开始讨论,还没有形成方案。老师指示,段位考核,不仅对我们现阶段的弟子学拳是一种督促和鼓励,也对开府建牙的学员适用,进而普及到社会上所有的凌氏拳艺爱好者习练者,对传承意义深远,希望加快进工作进度。接着,老师又提出一项新的团队工作,就是出一本学员学拳小记汇编的书。为做到正确传承之需,这些年老师大力提倡文武双修,要求同学们写学拳小记。不少同学做到了每次拳课都写小记,从最初一张白纸到满师,完整展现了一个拳师的成长过程。还有许许多多对练拳不同阶段的体悟、感受的真实记录,通俗易懂,很接地气。这样的笔记,到目前为此,没看到有哪本武术书有这样完整的记载。我们凌氏团队这样做,将填补一项历史空白,功德无量。老师也请清怡先组织大家讨论一下工作思路,集思广益。

 

老师对建军上次课(9-12)的小记大加赞赏,建军用鸡蛋放在蛋托里来描述无用之用一的体感,既准确又形象,一看就懂。 老师说,横向看,学拳的人有千百万,纵向看,学拳的历史有千百年,但是这样写打拳体悟的,有记载以来,能看到这样形容的,建军是第一人。这是真正懂拳人的原创,没有人云亦云,没有虚无飘渺,是自己拳打到位以后的有感而发,真实自然。这样的文章,才真正对学拳人有帮助。凭此一文,建军不知超过很多所谓名师几许。很为老师有这样优秀的弟子高兴!为我们团队有这样优秀的同学高兴!

 

老师进而把建军这句话,改成三个字:落凹槽。落字,比放字,更准确,表达出下沉的感觉,三个字的组合,体现出严丝合缝,丝毫不差的状态。正好落到位,差一点都不行,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细细体味,妙不可言。肖师以寥寥数字点明拳的奥秘,没有深厚高超的文武修为,无以为之,也让我进一步明白,为何取好水浪拳拳名,非肖师不能为。

 

老师明察秋毫,说其实不少同学也有这样的感觉,但是写不出来。的确,我就是如此,有相近的感觉,但是想不到这样去描写,看到建军的文字,大有共鸣。这就是好的拳书的作用吧,用来验证自己打拳的感觉对不对。

 

老师说,我们打拳,不仅要在形而下的动作上花功夫,还要在形而上方面动脑筋,即总结归纳提炼其中的道理,拳才能往高层次走。建军上篇的小记,堪称形而上的范例。外面很多的拳书拳经,是不练武的人写的,那不能看。而练武懂拳的人,常常又不会写作。我们团队文武双修,我们可以做到既练又写,为中国武术留下真实宝贵的资料和著作,可以让后来者有详实的参考体系。

 

今天朱理事长也来上课,我正好把装裱好的老师赠诗带给理事长。

老师的赠诗短短840个字,精辟独到地概括了理事长一生的为人,朴实无华,情真意切,师生情谊,令人感动。

我的父亲是书法爱好者,今年83岁,我请他老人家书写,为理事长对我的帮助表示感谢。

 

录老师赠诗如下:

 

为朱全弟一贯见义勇为,奋不顾身,多次抓贼之侠义作   

 

全弟勇成癖,

剑锋无人敌。

孤燕出群臂,

众凶俯首糜。

 

著作逾千篇,

习武过百技。

处世秉公理,

凌门有辅弼。

 

注:孤燕出群,一言双关。本是凌氏水浪拳里的一手擒拿技,又是指围观者众多,除暴时无一人出手相助。

 

凌彪2020721

 

老师随后指导了张新宇、陈清怡、祝总、王钧、陶嘉严、晓舟拳,我摘记如下:

 

天官指星:

樵夫担柴后到天官指星,从转身到出手,全过程是一个整体,中间不可断开,直到天官指星才算完成。

 

 

五云捧日:

动腰、动胯、动脚踝是三回事,常常连在一起。这记拳要求动腰不动胯,以脊柱为轴转腰,其他地方都不转。丹成九转是转胯。两记拳要区分清楚。

两只手一起动,但是有主次之分,先是下手往上抄,下手领劲。上手到头顶处时,改为上手领劲往身后。

 

 

孤雁出群的用法:

 

水浪拳中擒、拿、踢、打、摔五种用法都有体现,这记拳是拿法。用右手四个指头扣住对方左手鱼际肉厚处,大拇指压住对方左手手背小拇指根处,用力抓住往旁边翻,对方就会失去平衡。同时左手加压到右手大拇指上,力量顿时加大很多,单薄的人也可以把大块头放倒。老师出手示范,瞬息之间,金星、嘉严、建军等壮健高大小伙子,无不一记被老师放倒。

 

 

踏雪探梅:

第一下右手要尽量往身体左侧伸。要打出节奏感,慢--慢。

 

燕子抄水

上手下手要互相呼应,要在一条延长线上,并且手臂直的程度要一样,不可一手弯曲一手伸直。

 

倒骑龙背:

右手臂往身体侧面伸,而不是伸向身体前面。想象走钢丝拿着长竹竿,手臂就是长竹竿,左右调节平衡用的。重心在脚尖,后跟可以起来。

 

每次看老师教拳,都受益良多.。一能发现自己打拳没有打到位的地方,二能学到在面对类似问题的学员时如何去教。每每为自己能受教于内家拳宗师,倍感幸运。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在教拳方面帮老师分忧。

 

 

晓希

2020-10-17


编辑 删除 发表时间:2021/2/12 21:43:17 IP:已记录
收藏帖子 | 取消收藏 | 返回页首 
凌氏心意六合拳 - Powered By BBSXP
Copyright 2006-2007
Powered by BBSXP 7.00 Beta 1 ACCESS © 1998-2006
Server Time 2025/7/18 15:3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