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2018-1-27学拳小记
   凌氏心意六合拳凌氏心意六合拳-凌氏拳艺六合八法拳论坛2018-1-27学拳小记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评估帖子 回复数:7 | 点击数:1331 适合打印机打印的版本 通过电子邮件发送此页面 添加加到IE收藏夹 报告本帖 浏览上一篇主题 浏览下一篇主题 
 主题:2018-1-27学拳小记
shutjy
 


角色: 琢玉轩会员
等级:连长
发帖:188
经验:238
金币:238
注册:2016/11/26
状态:离线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1

2018-1-27学拳小记

陶嘉严2018-1-27学拳小记

这次训练之前,上海刚下了一场大雪,雪后的上海也非常寒冷,但是储教练还是早早就到了源深体育中心,敬业精神值得我学习。

这次上课,就上次小凌老师说的几个问题之前好好地想了一下,然后打给储教练看下是否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首先是踩步,踩下去之后,的确声音比踏要小很多,脚是贴着地面出去的。随后是抡劲,上次小凌老师说我一的时候往下插不对,我自己想了一周,也没有想出来到底哪里不对,于是问了储教练,储教练好像知道我会问这个问题似的,告诉我一的时候,前手往上的时候,后手也是往上的,然后后手从胸口贴着自己乳头往下插,刘飞按照这个做法试了一遍之后说,这样做,身体能够更好的合,经他这么一说,瞬间豁然开朗。最后是龙吊膀,上次小凌老师说打的像木偶,所以回去好好想了下,打的时候,身体含住,身体带动肩膀,肩膀带动手,最后肩膀领前,打给储教练看的时候,教练说果然和上周打的味道不一样。

    这次学了“一头碎碑”,在学习的时候,见识了“单虎抱头”。在三的时候,人要蹲下去,屁股不能翘,这个对于我来说难度有点高,按照教练的要求来了一次,发现要做到右脚特别酸,坚持不了多久,问了教练要怎么办?储教练笑着和我说,这个要练,功夫到了,就蹲得下去。在练习十大形之后,我越发觉得老凌老师在“鹰熊斗志”中能够蹲得这么标准,真的是下了非常大的功夫,这种下苦工的精神着实让我这个后生晚辈敬佩万分,同时自己也要加油,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下蹲的时候能不再撅屁股。

编辑 删除 发表时间:2018/2/1 19:55:16 IP:已记录
童金星
 


角色:认证会员
等级:排长
发帖:56
经验:75
金币:75
注册:2018/1/8
状态:离线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2

Re:2018-1-27学拳小记

童金星2018-01-27学拳小记

这次学拳,储教练帮我纠正了收式,并且解答了什么叫肘不离肋。

踩步,从形上就可以肘不离肋,后肘推动前手,轻贴身体,倘若练的不得法,很容易变成前手主动外顶从而带动后手,这时前手就很容易超前,后肘也没法和身子合到一块。

而有些动作比如穿拳、收式,从形上来看,在行拳过程中肘是要离肋的,我之前收式打的不好,转身出手的时候总是感觉手臂在挥击,储教练讲收式转身出手的时候后手要贴着身体按下去,前肩稍外透,往里裹,合起来。这时候,手会超出脚尖一截距离,但是这时候还是肘不离肋,因为内裹了,肋护住了,力也合了。

倘若自己不去体会不去询问,但从字面理解所谓六合,那就是不管什么动作,只能是手必须与脚一条线。

关于收势,我回来之后练习了两天感觉还是不大好,我翻了网站上《三盘落地绝收势》,里面是这样描述的“同时右手随着身子向右拧转,由左胯际斜向右后上方扬击”,这里用的是“扬”击,而不是“挥”击。“扬”是从下而上,“挥”是左右摆动。

按我个人理解,我之前收式一直是肩膀没有随身子自然过来,是因为我有“挥”的意思在里面,我试了一下把“挥”的感觉去掉,直接转身向斜上方出击,同时后手朝下,呈两手对拉之势,感觉要好一点。

希望下一次能得到求证!!!


编辑 删除 发表时间:2018/2/1 20:54:00 IP:已记录
黎明
 


角色:认证会员
等级:排长
发帖:79
经验:100
金币:100
注册:2016/10/19
状态:离线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3

Re:Re:2018-1-27学拳小记

学拳小记

张黎明2018.01.27

上周周记给自己找了个生病的理由偷懒没写,搞的这周心理有些压力,也有些偷懒的惯性了,自己找着各种莫名的理由,一直拖到现在。就当两次并一次写吧。

不过这次生病,确实有些来势汹汹,到现在还没完全好透,印象中好像从来没有过这么长时间的感冒。每天的打拳,靠着习惯的力量基本没有断,但练习时间有大幅度的缩短,水浪拳还好一些,十大形上一周有几天感觉体力不够而有些心理犯怵,停过几天。

记得20日的打拳,小凌老师看其他同学打的十大形,印象较深的几点:

踩步3的动作,前脚应该是贴地踩出去的,不是踏的,用小凌老师的话来讲,不用看,从落地的声音就可以听出来。这个好像是每个同学都有犯过错的通病了。故印象比较深,也确实需要多次强调。

另一个也可以算是通病的问题,行拳过程中高度有起伏。我自己的理解,高度保持不变,除了发力、大腿力量等方面的因素外,还有一个要保持高度不变,就需要踩鸡步,然后踩鸡步就会慢慢的练到、体会到胯的存在。而有句话说的就是“主宰于腰”。这里的腰,我的理解是包括了腰和胯在一起的,不知道对不对。

十大形动作的123的分解和连贯性问题,这也是一个通用的规则。忘了是谢建雄还是葡萄在打大劈的时候,12有停顿,反而3没有停顿。在小凌老师指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在边上有说到12应该连起来,只有3可以停顿的原则,老师还因此表扬了我一下。

不过我自己练的时候,一个体会,或者稍有困惑的是,感觉大劈和其它招式还不太一样,大劈的1,实际上就是踩步的2+3,是一个发力的动作,2虽是一个过渡的连接性动作,但因为从12,再由2接下劈的动作3,方向上是一个上下相反的转折动作。不像是踩步的123动作,从外在看就是一个连贯的圆弧形的轨迹。所以大劈的123要打连贯,从时间的连续性可能外在看还行,但自己总感觉1的发劲和2的转折点,节奏上还是有断开来的,不是那么的连贯和一气呵成。“问题一”

然后27日的课,储教练指出了我一个打踩步的老毛病,动作2的时候,上身就有些前倾,没有立身中正。我自己琢磨,问题应该出在没有完全理解、悟透“立身中正”和“含”两者的区别,特别是动作3,应该是有“含”的成分的。两者的区别,或从12的立身中正到3的含,这个过程的转换,从道理上就没完全搞明白,打的时候也就没有个方向了。“问题二”

27日课上,在我互教其他同学穿拳的时候,发现自己动作3,脚是直接落下去,也就是相当于原地踏下去的,自己感觉上就不太对,然后请教储教练。储教练说,踏肯定是错的,我的理解没问题。但应该怎么踩,我接着问。储教练就退后一大步,让我再用穿拳来打。因为距离一下子变远了,动作3的时候就不得不向前一大步踩出去。一下子就明白过了了。

20日课的答疑阶段,老师先是回答了清怡的打水浪拳会前面的招式直接串到后面的现象。这个我刚开始那个阶段比较多发生,现在好像还好。小凌老师的回答,练的不够是一方面(也可能记错了,是边上的同学说的,不是老师说的),印象较深的是提到了“一事未成,二心不用”。发生这个现象的比较普遍的,原因就是打拳时候,不够专心。

在回答东东的问题,在打“移动靶”的时候,如何正确发力的时候(原问题记不清楚了,愿意大致是这样的)。小凌老师说,就和练射击的打靶一样,不可能上来就练移动靶,可能是先练好了固定靶,再练习移动靶的。

由此又说到何为“武”,除了止戈为武这个常规的理解之外,武还有“定力”的含义。又由此引申回答了建军稍早前提出的 “风动、幡动、心动”的问题。当时因为身体状态不是很好,只听了一个大概没完全听懂,结合自己的认识,大致理解如下:

定力,首先得要有足够的“武”傍身,你才可能遇事不乱而有“定力”,定力和武力应该是一种一而二、二而一的相互依存的关系。联系到现实世界,只有真正有能力有底气的人或国家,才能遇事不慌,沉着应对。有一句对应话是,敌不动我不动,敌一动我先动。记得小凌老师在解释的时候,也有说到,面对面临敌对打,僵持不下的时候,需要先出一个虚招,引出对方的应变,只要对方一动,心就动了,心一动,再想有变化,就会有一个时间差。这时就会有一个应变的时间差,对于有足够“武力”和 “定力”的高手,就可以料敌在先,抢占先机了。而胜负就往往在这一瞬间就决定了。

201821日晚


编辑 删除 发表时间:2018/2/1 21:29:39 IP:已记录
陈清怡


角色: 琢玉轩会员
等级:营长
发帖:331
经验:613
金币:613
注册:2016/9/25
状态:离线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4

Re:2018-1-27学拳小记

2018-1-27习拳小记:

本次学拳是十大形特训的第十周,差不多9点左右来到源深,很多同学已经来了,储教练也在教金星十大形,旁边刚刚练完太极拳的老阿姨们,还在边上聊着天。于是在边上打了一通踩步,热一下身。

 

这次学拳,我自己主要练习踩步和双把,打踩步给储教练看,还是手抖,而且动作3从耳边前推的时候,手有一个向上串的动作。储教练纠正,手应该是水平前推的,高度就是耳际的高度。

 

双把,也还是老毛病,虎扑出去还是靠手前推,储教练指出,虎扑不是靠手推出去的,是靠身体和手的整劲推出去的。自己回头看了看自己的录像,虎扑打的实在是惨不忍睹,缩手缩脚,轻拿轻放,连个虎推都算不上。但是怎么办呢,就是打出去啊!建军在边上看的都着急,和我说了半天,让我把他当靶子推他,还是不灵,没办法。

 

另外问了储教练,以前说虎扑的手推出去的位置投影在脚尖,但是如果手到了脚尖,那手肘不就离开肋部,和“肘不离肋”的要求不是矛盾了吗?储教练说,“肘不离肋”的离是指时刻护住肋部,不是指时刻贴着肋部。踩步手肘是贴着肋部,护住了。虎扑的时候,手推出去了,手肘不是紧贴着肋,但是是含着肋,还是护住肋部的。但是如果把手肘抬起,把肋暴露出来,就不对了。所以“肘不离肋”不能望文生义。

 

另外有同学问(黎明还是嘉严?),踩步的踩和踏有什么区别?储教练演示,踏是抬脚从上而下,踩是脚贴着地面过去。所以,有时候听声音就知道是在踏还是踩。

 

看大家练习的差不多,储教练又教了一个新动作 一头碎碑。和坳步大劈有点像,具体动作就不描述了。储教练介绍说,这式是专门练习左手力道的。所以这一式只有左边单边,没有右边。右边还有另外的一式,是专门练习右手的。

 

都说水浪拳是最复杂的拳,我自己看,十大形看似简单,感觉比水浪拳各方面要求高,而且难多了。一个动作不经过长期、准确的反复训练,瓢都画不出。


编辑 删除 发表时间:2018/2/1 22:25:14 IP:已记录
xiejianxiong
 


角色: 琢玉轩会员
等级:排长
发帖:67
经验:83
金币:83
注册:2016/11/15
状态:离线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5

Re:2018-1-27学拳小记

2018/01/27

源深体育场.

缺课两次,这次先补上穿拳,由黎明代储教练传授.

穿拳起式后先猴束蹲,再前后伸肩扩胸,腰部发力,把拳打出.和虎扑双把一样,我猴束蹲打不好,身体蹲不下,特别吃力.因为猴束蹲需双膝弯曲,身体下坐,膝盖承受力量较大.需要循序满进,要把腿部肌肉练好.另一个就是双手没缩到位,应该是靠近两胁.

新学一式是一头碎碑.感觉有点象拗步大劈.储教练强调左手沿右手上臂而上自右手虎口穿出,然后劈下,上半身似腰部处断掉而下.上下大开大合,腿要有力.

拗步大辟曾经练了3分钟左右,之后右膝盖明显疼痛.是故拗步大劈,一头碎碑,及虎扑双把都不敢多练. 只能慢慢来.

打了几项踩步和虎扑双把请储教练指正. 踩步2式是身体不够直,有点前倾. 虎扑双把猴束蹲时缩得不到位特别是双手.

之后听储教练的答疑及看了一些之前小凌老师教拳拍的视频.有点感悟如下

1.     无论水浪拳还是十大形,有些招式双手路径是都是靠近身体,不离两胁,需防护身体

2.     手臂运行过程中要注意手掌与手臂保持平直,这样就不断而气通.

3.     打拳要注意身体保持直,特别是下蹲时,是跨下蹲,而不是弯腰,弯腰而导致身体前倾和翘臀.

以上一点体悟,大家分享.其实平时老师们也一直强调,只是没好好做到

编辑 删除 发表时间:2018/2/2 11:33:58 IP:已记录
收藏帖子 | 取消收藏 | 返回页首 
凌氏心意六合拳 - Powered By BBSXP
Copyright 2006-2007
Powered by BBSXP 7.00 Beta 1 ACCESS © 1998-2006
Server Time 2025/7/24 12:2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