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武魂武道》杂志2017年12期刊登肖力行老师 “心意六合八法拳”为何又叫做“水浪拳”?文章。
   凌氏心意六合拳凌氏心意六合拳-凌氏拳艺六合八法拳论坛《武魂武道》杂志2017年12期刊登肖力行老师 “心意六合八法拳”为何又叫做“水浪拳”?文章。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评估帖子 回复数:1 | 点击数:886 适合打印机打印的版本 通过电子邮件发送此页面 添加加到IE收藏夹 报告本帖 浏览上一篇主题 浏览下一篇主题 
 主题:《武魂武道》杂志2017年12期刊登肖力行老师 “心意六合八法拳”为何又叫做“水浪拳”?文章。
王国燕


角色: 琢玉轩会员
等级:团长
发帖:756
经验:1097
金币:1097
注册:2011/7/4
状态:离线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1

《武魂武道》杂志2017年12期刊登肖力行老师 “心意六合八法拳”为何又叫做“水浪拳”?文章。

心意六合八法拳为何又叫做水浪拳

/肖力行

附录一:水浪拳拳照欣赏(王国燕)。

附录二:“注坔贯月”这个拳名是如何诞生的(王国燕)。

 

心意六合八法拳相传为陈抟老祖所创。宋太宗赐陈抟名为希夷先生。该拳已有千年历史,前中央国术馆编辑处长姜容樵称,是内家拳中最长最复杂最深奥的一套拳。 
    心意六合八法拳,取法于水之特性。在自然界常压常温的状态下,水是人的肉眼所能见到的三相变化最多的物质。冰、雪、雹等为其固态。汽、雾、云等为其气态,雨,河,江等为其液态,而其本质不变。

儒家对水的认识,形成了仁者爱人的博爱精神和自强不息的人生哲学;道家对水的认识,形成了以柔克刚的辩证思想和处雌守柔的处世哲学;释家对水的认识,形成了禅宗明心见性的本体体验和顿悟成佛的人生归趣。
   水,道家取其柔,儒家取其动,释家取其静,各得水性之妙。心意六合八法拳取儒、道、佛之认知,其本体变态之丰富,其有容乃大之深厚。行拳时,起如水之浪翻,落如水之浪绝. 故又有水浪拳之称。
    该拳练功时,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前后相随,上下相合 ,快慢相合,刚柔相济。恰似鸿飞兽骇之资,又如鸾舞蛇惊之态。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血脉畅通,心手双畅。

该拳近代为原南京中央国术馆教务处处长吴翼翚先师所传,我师李道力先生为吴翼翚先师衣钵弟子。水浪拳虽说技击与健身并存,然更注重健身。习者老少皆宜,尤其对健康长寿有不可估量的功效。

 

图为肖力行老师水浪拳平分秋色拳照

 

附录一:水浪拳拳照欣赏(王国燕)

 

笔者所介绍的这套心意六合八法拳(水浪拳),是由沪上武术名家肖力行老师传授,拳照由笔者演示。

肖力行老师,1950年生,出身武术世家,父亲凌汉兴先生是当今沪上著名的心意六合拳大家,现年101,仍每天习武不止,著有《心意六合拳艺传真》一书。肖力行老师1956-1962年跟卢嵩高先师学心意六合拳;1963-1966年跟其父深造心意六合拳和形意拳;1967-1973年学杨式太极拳和陈式太极拳。他从小跟其父探访过沪上多位拳术大家,得到过吴翼翚、姜容樵、郝湛如、叶大密、褚桂亭、田兆麟、张长信、杨基峨等前辈人物的精心指点和辅导。

上世纪60年代,姜容樵先生曾对肖力行老师言:“心意六合八法拳是迄今为止,武术套路拳中最长、最曲折、最复杂的拳种。流转至今,学者尚众,但会者十不足一;会者之内,通者又十不足一。”1973年起,肖力行老师跟李道立先生学心意六合八法拳,1975929日,李道立先生在黄山约见肖力行,授以门内秘事,并嘱其承诺将此拳传之于后人。2005年,肖力行老师在众多学生和朋友的要求下,在繁忙的本职工作之余,挤出宝贵的时间,出山执教并拍摄六合八法拳照。一来为中华武术的传扬作贡献,二来兑现他对李道立先师的承诺。

现市面上有关该拳的图书资料并不少见,但往往不是前后颠倒就是图文不符。使缺者仍缺,误者更误。为了使这一优良拳种得以正确传承,肖力行老师同意,于2008年将“心意六合八法”(水浪拳)66式定形动作的全套拳照在《武魂》杂志上公开(注:心意六合八法拳又称水浪拳)。

这套心意六合八法66式定型动作之拳照,原为该拳内部之秘传,现对外公开发布,实属难能可贵。而尤为珍贵的是,该66式之拳名为原南京中央国术馆教务处处长吴翼翚先生笔力俊雅之墨宝。需要说明的是,其中“狸猫扑蝶”一名原为“狸猫捉鼠”。因先师考虑整套拳名词清句雅,故将“狸猫捉鼠”改为“狸猫扑蝶”,惜当时墨宝未曾留下。又“伏虎听风”一式之“听”当时笔误为“停”,现这三字,有沪上东方书画院书法家叶盛荣先生补书。拳照名称如下:

1、停车问路;2、临崖勒马;3、闭门推月;4、拔云见日;5、临崖勒马;6、摘星换斗;7、鸿雁双飞;8、闭门推月;9、孤雁出群;10、野马追风;11、川流不息;12、伏虎听风;13、声东击西;14、青龙探爪;15、丹成九转;16、拔云见日;17、顺水推舟;18、驽马回头;19、瓶花落砚;20、高山流水;21、童儿送书;22、樵夫担柴;23、天官指星;24、五云捧日;25、托天盖地;26、燕子抄水;27、朝阳贯耳;28、截手双推;29、熏风扫叶;30、燕子衔泥;31、灵猿摘果;32、猛虎回头;33、旋转乾坤;34、风摆荷叶;35、掩手冲拳;36、琵琶遮面;37、流星赶月;38、燕子斜飞;39、单手朝阳;40、翻江搅海;41、倒骑龙背;42、狸猫扑蝶;43、抽梁换柱;44、风卷残云;45、蛰龙现身;46、乌龙摆尾;47、平分秋色;48、走马观画;49、魁星献斗;50、燕子穿云;51、提手七星;52、雁字横斜;53、黄龙转身;54、五圣朝天;55、叶底藏莲;56、凤凰展翅;57、白鹤啄食;58、月挂松梢;59、倒曳牛尾;60、童子抱琴;61、犀牛望月;62、鹞子穿林;63、赤龙搅水;64、风动浮萍;65、气升昆仑;66、存气开关。

现从66帧拳照中选登10幅,以飨《武魂武道》杂志的读者。

 

 

[此帖子已被 王国燕 在 2018/1/5 15:28:38 编辑过]


编辑 删除 发表时间:2018/1/5 14:59:25 IP:已记录
王国燕


角色: 琢玉轩会员
等级:团长
发帖:756
经验:1097
金币:1097
注册:2011/7/4
状态:离线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2

Re:《武魂武道》杂志2017年12期刊登肖力行老师 “心意六合八法拳”为何又叫做“水浪拳”?文章。

附录二:“注坔贯月”这个拳名是如何诞生的(王国燕)

 

水浪拳(心意六合八法拳)现有动作名称六十六个。学拳不久,萧力行老师就要求我们把每个拳名背出来,拳名与招式要对起来练。不知每一式的拳名,则不能顾名思义,长期下去无法正确传承,招式就会变得无的放矢了,整套拳就会支离破碎。每次训练聆听肖师对拳名的解读,条分缕析,由衷敬佩。对动作的要求,崇德、健身、自卫、内涵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打出来拳的目的也就清楚了。随着功力的提升,我对每个拳名的内涵体验愈发感悟,对起名者的睿智深感敬佩。六十六个拳名,凝聚先哲深厚的拳术功力和文化功底。

全套拳的动作吴翼翚先师仅仅命名了六十六个,而事实上有200多个。学员们常困于要记录某一个动作的要点或感受时,因没有拳名,不得不描述成某一定式的后或前第几个动作,没有具体动作名称,不便交流。于是询问萧师,为何水浪拳这么多招式,只命名了六十六个拳名?招式名称的大量空缺,无疑成了这套内家拳艺传承的一大障碍。

填补水浪拳拳名的大量空白,应该是肖师心里最大的夙愿。为继绝学,老师常常废寝忘食,日夜思之。即使外出旅游放松,这根弦从不松懈,也成为他拓展思路、寻找灵感、佐证用词的一个来源。而现在,又有一个新的拳名诞生了,这就是“注坔贯月”。

201593日,我们有幸随萧师来到陕西黄河壶口,近距离观察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只见携大量泥沙的黄河在原野上滚滚而来,涛声震震,其气势把我大大地震慑住了。虽然之前国内外瀑布看得不少,但与壶口瀑布的形势不能比拟,眼前是一马平川。滔滔不绝的黄河之水,如万马奔腾,迎面扑来,奔涌至狭窄的壶口,泻至河底,触底反身直上,积蓄的能量势不可挡。黄色浑厚的泥沙水,腾升而起,雾气弥漫在整个壶口(见照一)。

只见萧师不顾飞溅的泥雾,走到离瀑布最近处,伫立凝视,霎时浑身都是泥沙。而后如有所思地说:“谢天谢地,特定的意境触发了灵感,困扰我多年的一记拳名想明白了,应该讲可以命名了。”

看着这张瀑布照,在空气中如雾似汽,自下而上,松而不散,盈而不溢,与这张拳照(见照二)的外形颇为相似。此时此景,不正是我行拳之时某种的真实感受吗?其前一记拳蓄势待发(丹田之气),这一记喷薄而出,冉冉继上。接下来的一记拳,顺势而为,水到渠成,流畅至极。回沪后,927日的中秋之夜,师公布了“注坔贯月”的拳名,它给了这个动作做了最好的诠释。短短四个字,字字重千斤,是老师在内家拳里淫浸了几十年功力的体现,非宗师不能为!

萧师在解释“坔”时说:“坔字在古时老的拳谱里有记载,读音“ làn”,意为从底下上涌之水。又说文有七戒,字戒僻。用“坔”乃不得已之举,要是我年轻时就着手做此事,姜容樵老师、亦幻法师,叶大密老师、余昂先生等会对我有帮助。要是凌汉兴老师年轻一点的话,(虽说凌老现在还是每天练武不辍,一人独居,毕竟已是99岁高龄了)或能解我此难,不得已先用之。请德楹、全弟、德榜、晓舟等(笔者注:此数人皆为萧师之弟子)再帮我一起想想,或有幸碰到高手,或以后学问提高,再修改之。

照二是许多年前萧师给我拍摄的。老师给我拍了这记拳的正面照,要我反过身再拍一张。当时不明白问老师:为什么要拍背后的?老师说以后随着你的功力提升,或许会懂的,现在和你说不清。一晃多年过去了,“注坔贯月”命名成功,这才明白了老师为何要从这个角度取景,如果换到正面的就我们而言,很难感受到这种意境了(见照三)。老师竟能为多年后的今天作好准备,不得不再次请教老师,为何能做到如此神乎其神?

肖师说:第一层次是自己只会打外形,感觉好像打得很对,其实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外形究竟打得如何。说起来好像有点不可思议,虽然是自己在打自己的拳,却无法审视自己。

第二层次是路径纯熟,带动内因,有了点感觉,时断时续。那时还不能完全感受到自己练出拳的外形,只能感受面前的局部的东西。

第三层次那时练的拳是由内而外,内因带动外因,动作、劲路、气势三者合为一个整体,才能全息审视自己打拳时的外形和每一个过程。所以我知道从那个角度看,能给你们启发,让你们有感触,没什么神乎其神,只是功力而已。

老师的回答又让我多了一层极其宝贵的认知。同时告诉我,“全息”二字是内家用语,全面了解“全息”的含义,会对以后练好拳有很大帮助。真是因为有全息审视的功力和对整套拳内涵的认知高度,以及他深厚的国学功力,才使师有担当有能力给全套动作冠名,完成这项前人未竟的事业,造福后人。这种当今天下,舍我其谁的气概,我想迄今非萧师无人能为之了。

 

照一

照二

照三

[此帖子已被 王国燕 在 2018/1/5 15:32:14 编辑过]


编辑 删除 发表时间:2018/1/5 15:29:28 IP:已记录
收藏帖子 | 取消收藏 | 返回页首 
凌氏心意六合拳 - Powered By BBSXP
Copyright 2006-2007
Powered by BBSXP 7.00 Beta 1 ACCESS © 1998-2006
Server Time 2025/7/22 6:2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