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3日学拳小记12.23学拳小记
这次随储教练学习了十大形中的龙吊膀并纠正了抡劲一式很多错误的地方。
作为初学者,不敢说对武术的理解有多少,从我自身的体会上来说,练习十大形和水浪拳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十大形看似简单,都是单操,但是每一式的动作,对细节的要求是非常非常高的,更不是不下苦功能练成的,所谓最简单的也是最复杂,差之毫厘,就会谬以千里,练习十大形,就给我这样的感受。这一点,也同样引申到小记的写作上,以我现在的程度,要像水浪拳的学习小记那样去记述剖析十大形动作的要点,难以找到恰当的动作之间的逻辑切入点,因为每一式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整劲,这点就和水浪拳每个动作之间的衔接有很强的逻辑性不同,所以感慨小凌老师把十大形的教学动作分解成一二三的用意,是降低了初学者的学习难度的,是便于传承的伟大创举,非如此,很容易就变成千人千拳了。
基于此,十大形的学拳小记,我还是依据凌汉兴老师的《心意六合拳艺传真》一书,以读书笔记的形式开始,先记录,再理解,等学完十大形的全部动作,再在练拳小记中,记录更多自己的感受和疑问。
勉强也称之为十大形学拳小记的一二三吧。
龙吊膀:
心意六合拳艺传真中记述,龙吊膀是“追击敌人之身步法,为抡劲小括之基础。功夫精湛者,退敌闪避则不出三步,即可将敌袭住,乃追风赶月不放松之术也。”
盘法(龙吊膀右式):
“起势轻步站,随后左手向前壂步,同时左肩向后拧,右肩领前,两手及肩、臂等均下垂,趁两肩拧转之劲,顺势向后摆去,身子亦随着下沉。于是右足越过左足,竭力向前进一步,须足尖向前微仰,足跟沿着地面而去,不可提高,落地时足跟先着地,然后足掌向地面抓紧,足心内涵,如踩毒物然。左足在后向前跟步,屈膝抵住前足腿弯,同时右肩领前,身子左转足,两肩松开,两臂继续微向左盈,两手垂在左跨前后。注意勿提贴于腰际,以致胸提肩耸,身子始终保持蹲踞状态,如蹲坐在短凳上一般。头顶相竖,下颌里收,含胸沉肩,腰往前塌,谷道上提,切忌臀部外突,胸腹前挺。气沉丹田,呼吸悉听自然,目光自前稍前射。”
整个动作要连贯,手脚齐到,勿提胸,勿耸肩,身子始终保持蹲踞状态,三间相照,虚领顶颈,谷道上提,臀部不能外突,气沉丹田,呼吸自然。
最近的练习中,意识到了臀部外突的问题,对气沉丹田和谷道上提有了点理解,但往往在行拳过程中难以保持,容易走形。
龙吊膀回身式:
承龙吊膀左式之势,两足向身后右磨,同时回身后嘱,右肩领前,身向后拧,两肩松开,两臂顺向右摆去,如同龙吊膀左式。向左回身,则成龙吊膀左式之势,两足向身后左磨,同时向身后嘱,左肩领前,身子向左拧,两肩松开,两臂顺后右摆去,如同龙吊膀左式。
回身式很难,一开始我对回身式的重视不够,但是招式的转换变化,灵活应用,都是需要回身式作为基础的,不然就变成只会往前的机械动作了。所以需要多下功夫。
抡劲:
心意六合拳艺传真中记述,抡劲是”身后御敌之法,亦为指东打西之妙术也。”
盘法(抡劲右式):
起势轻步站,右肘先提,左手随起,以右乳前靠身斜插左跨际,肩及手臂向下垂劲,手臂之阳面向左,掌根朝前,指尖向下,左手经右手背向而前提,左手经右手背而前提,指尖前顶,两臂在左方交叉成十字形。同时左足向前踮步,身向左拧,右肩领前,屈膝下蹲,右足在后,足尖里拧着地,右腿弯曲,膝盖抵住前膝弯,两膝向里裹劲。于是两肩肘由合而开,其劲若撕物然,右手顺左腿边前斩,掌根出劲,屈肘垂肱,指尖向下,左手后抽亦然,屈臂垂肘,指尖向下,悬于左后方。同时身子蹲着,右足竭力往前进一大步,左足随即跟步,左膝抵住右腿弯,两足掌贴地,两足跟往外拧劲。头向上顶,松肩含胸,上身凌直,身子蹲踞,腰往下拓。目光注视敌人双目。
这次课,小凌老师指出我抡劲的错误之处:
1、后手要提起肘部贴着胸部位置斜插而下,如宝剑入鞘一般。
2、跟步的时候后脚跟进太慢。
3、两腿成鸡步,后膝抵住前腿弯,要注意脚尖向前,但前脚略微内扣,两脚之间的距离不能太紧,也不能太远,鸡步很重要,要练到让身体记住动作。
4、动作要流畅,特别是回身的动作。
抡劲回身式:
盘法:抡劲回身式之盘法,其右回身式几与抡劲右式相同,左回身式则几与抡劲左式相同,所异者惟步法和转身而已。兹将左右回身式分述如次:承抡劲左式,当右手斜插左胯际时,左胯膝向右拧劲,身向右转,同时左足微提,足尖右拧,约一百四十度落实。此时面已转向正后方,而后方已化成前方矣。于是右掌前抡,同时右足向前进一步,左足在后跟步,成抡劲右式矣。如承抡劲右式,则当左手斜插右胯际时,左胯膝向左拧劲,身向左转,同时右足微提,足尖左拧,约一百四十度落实。此时已转向正后方,而后方又已成前方矣。于是左掌前抡,同时左足向前进一步,右足在后跟步,成抡劲左式矣。
劲意:回身时,要轻灵疾快,拓肩拧劲,有猛虎搜山之神情。
回身式要多加练习,前手回身之后还是在前,老师说,回身之后直接接动作二,动作一没有了,这样才能轻灵疾快。
课后的回答环节,小凌老师对弓步的双脚位置进行了讲解。在平时的练习中,弓步的双脚位置是有标准的,目的是要稳,要便于制敌,所以不能太开,也不能太合,那么开到什么程度,就是平时一直强调的,两脚内侧差不多在一根直线上。超过了这个范畴,就顾不了裆了,容易被攻击。合到什么程度,就是后脚落点不能太里,如果太往里形成了交叉,一是弓步就不稳了,容易被击倒,二是小腿的迎面骨就直接暴露给对手了,迎面骨的部位没有肌肉包裹,如果被攻击到容易骨折。
可见,武术动作的逻辑性和技击性,并不只是在于攻击中如果能够击倒对手,所谓未虑胜先虑败,把防守做到位,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另外,建军提到拜师仪式上老师赠与我们的毛巾上的字“盖特威”,这三个字的含义是什么。
老师说,这是对我们的期望,希望我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做盖世英雄,这一点,是跟做一个幸福的普通人相呼应的,希望我们明白,英雄也是普通人,普通人也能成为英雄的人生哲理。
听到这,不禁感到师恩深重这四个字的深远厚重,老师教我们学拳,也以身体力行的方式,教我们做人。
拜师之时,老师在给我的寄语中写到,“既有志于担起历史重任,则不可以不弘毅。道之不行,独善其“身”;道之可行,兼济“天下”。能如此者,除拳之外,恐无它物。”
不敢说自己理解了老师的深刻用意,但是就像老师教导的,学好拳,过好每一天,同时树立成为“盖特威”的追求,应当是我们凌氏门人不断努力的方向,也是内家拳精神之所在。
柏伟磊
2017年12月27日
[此帖子已被 柏伟磊 在 2017/12/27 16:57:17 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