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2017年12月2日学拳小记<div style="direction:ltr;border-width:100%"><div style="direction:ltr;margin-top:0in;margin-left:0in;width:6.109in"><div style="direction:ltr;margin-top:0in;margin-left:0in;width:6.109in">
这次训练,储教练教了我们抡劲,同样分解为3个动作,起式轻步站:
动作1:左脚向前垫步,左手上撩,同时右手从右胸贴着身体插入至左胯际,如同宝剑入鞘一样,身体拧转,右肩领前。
动作2:两手反方向擦着身体一前一后,同时右脚向前越过左脚一大步,屈膝,左脚在后挺伸成右弓左箭步。整个动作有点像虎登山,只是后手没贴着身体。左肩,肘,手呈一条鞭之势。
动作3:左脚上前跟步,同时两手向两侧微张,两手离身体距离相同。
上为右式,左式相同只是左右相反。
转身:接动作3,前手向后撩,后手贴着身体从胸侧斜插至胯际。同时身体转180度,两脚也相应转向。
训练间隙向储教练请教了个问题,我觉得踩步动作1时前脚尖向外撇一些后面动作3弓步时方便一点,这样子对吗?储教练指出这是不对的,动作1时前脚尖可以不用刻意的内扣,可以朝着前面。嘉严也指出脚尖外撇容易被对手踩过来,没有护住中线。
最近上海开始降温,早上天气比较冷,如果一开始就打水浪拳的话,手露在外面的,打一会儿就冷得受不了。所以现在调整了一下,先打踩步,然后溜达一会儿等气息平稳,手暖和了再打水浪拳,水浪拳打至下半套时就开始微微出汗了。今天打水浪拳有两个感受:一是在起式两手微微一顿,然后向上举时,头顶可能是百会穴的位置微微发胀。二是在无用之用式一时放松腹部和背部肌肉,感觉腹内空空而又温和,再之后的行拳时保持着这种感觉,气感比平时好,全身尤其是下肢觉得轻盈。再打十大形踩步时终于可以顺畅的将1,2,3联起来打了,同时架子比以前低一点,腿行走时,胯部也感觉比较柔软。终于明白了储教练为什么一直要求我中途不要停,要联起来。原来感受又不一样,这时才有点鸡腿的感觉。
在校对拳艺传真时,我发觉之前对这本书的重视程度不够。我以前认为十大形是比较刚猛的拳,偏技击。所以对其和拳艺传真就比较忽视,觉得简单学学就可以了,平时也是以水浪拳为主。最近因为参加了十大形特训和认真读了拳艺传真的章节。发现十大形也可以柔和得打,而且对腰腿肩的要求比较高,身法要求简洁,所以可以对这些部位很好的锻炼。拳艺传真里的拳理同样可以应用到水浪拳上,比如原序里说“鹰在长,熊在束,以象攻守之势,谓之鹰熊斗志。”这里说了两种要点,长和束。后面对其又近一步点明:“上下有束长之势,左右寓开合之劲”“当其束而合也,胸腰内涵,肩胯紧裹,神气内敛,身如弓之引满,蓄而待发;当其长而开也,胸腰凌直,肩胯舒展,神气随势外发,而身如弓之复原,拳如箭之脱弦焉。”水浪拳之所以称水浪拳是因为“行拳时,起如水之浪翻,落如水之浪绝。”也就是说起伏动作比较多,岂不是也符合束长开合之理。具体比如水浪拳里的随波逐流,拨云见日到顺水推舟左式,高山流水等路径,行拳时莫不可以用上面的描述来指导。之前真是身在宝山而不知也。
</div></div></div>
[此帖子已被 罗建军 在 2017/12/7 12:53:13 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