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2017-11-11学拳小记
   凌氏心意六合拳凌氏心意六合拳-凌氏拳艺六合八法拳论坛2017-11-11学拳小记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评估帖子 回复数:11 | 点击数:1779 适合打印机打印的版本 通过电子邮件发送此页面 添加加到IE收藏夹 报告本帖 浏览上一篇主题 浏览下一篇主题 
 主题:2017-11-11学拳小记
柏伟磊


角色: 琢玉轩会员
等级:排长
发帖:50
经验:66
金币:66
注册:2016/11/2
状态:离线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1

2017-11-11学拳小记

11.11学拳小记

    这次课,换到了源深体育场二楼朝南的一块场地,是小凌老师平时抽空亲自到现场看了后为我们确定的,每每这时候,都会感到愧疚,这样的事还需要老师亲自为我们做,希望以后我们的组织力度可以进一步加强,为老师分担重任,也为大家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早上过来,先跟储教练练了1个小时的踩步,发现要做到手脚齐到真的不容易,老师说,手脚出去的距离不同,一开始不同步是正常的,手脚齐到是要靠练出来的,在动作2的时候,脚可以有意识的等一下手,再出去,就能够齐到了,还是一句话,要多练。

另外,老师说十大形教的时候分1,2,3的分解动作来教,是为了初学者可以更容易抓住动作要点,但这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在动作基本熟练之后,一定要连起来打,才能打的好,什么是手段什么是目的,要知道。

老师还指出我们打的踩步,在动作3的时候,发劲是没有发出去的,还是在自己身上的力,这样不对,十大形打的是整劲,要打出去才行。记忆中这是学拳到现在老师为数不多的几次讲到发劲的问题,看来老师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平时要加倍努力了。

水浪拳的练习,这次复习到“无用之用”前一式,老师说对于水浪拳的学习方式和十大形不同,第一次学,是要会,现在是第二次学,就是修正,标准是要知道行拳过程中手脚放在哪里,要开始有形于手指的意识。另外,在和老师跟打水浪拳的时候,每次可以变换一下自己的位置,这样可以看到不同角度老师打拳的动作和细节,对修正自己的动作,很有帮助,这个跟看问题要多从几个角度看才能更深刻是一样的道理。

行拳过程中,手脚应该放在哪里,也需要注意招式间的流畅衔接问题,也就是动态中的动作位置和静态的拳照,会有略微的差异,因为动态需要考虑到下一个动作的衔接。感觉这一点比较难把握,不太清楚具体的标准是什么,要继续请教老师了。

在课后的答疑环节,老师讲了《论语》中的一段话,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其中“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乐”字,应当读作yao(第四声),而不是le,理解为“智者要像水一样,仁者要像山一样”,而不是“智者喜欢水,仁者喜欢山。”

说实话,自己愚钝,第一次听到这里的乐字要读成yao,之前都是按le来理解这句话的,现在想来,从逻辑的角度来说,读le,按喜欢、喜好来理解,确实不通,为啥智者就一定要喜欢水,我非喜欢树不可以吗?为啥仁者就一定要喜欢山,我什么都不喜欢不可以吗?这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再者,喜欢了水就算智者吗,喜欢了山就算仁者吗?孔子教导我们君子之道,儒家说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切就跟功夫一样,是要靠练的,不是凭空就能得来的,所以智者要像水一样,水无常形,是动的,是要懂得变通、曲达的;仁者要像山一样,立志要如山般坚定,不动如山,才能成仁成德。

所以,乐水、乐山,是行事和修身的标准,是追求的目标,而不是简单的喜好。

放在拳上,就跟“学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一样,如果你只是喜欢拳而不去勤于练习,是没用的,如果你只是喜欢山、水,而不是以山、水的特质为努力的方向,又有什么意义呢?

再延展一下,查了百度关于老师说的古时有人取名乐乐乐而别人不会读的故事,摘录如下:

乐乐乐,人名,清朝乾隆年秀才,1667年生于山东肥城,1769年去世。先后参加乡试、会试,相继考中“举人”、“贡士”,后参加殿试,成为进士。乐乐乐参加乡试时,考官大声呼其名:“le le le”,他默默不语,一脸不高兴。到了会试的时候,考官朗朗有声:“yue le le”,他自言自语,眉头微舒。秀才成了举人,一路顺风,走到天子脚下,殿试主考一板一眼地叫到:“yue yao le”,只见乐乐乐,满面笑容,对着考官不停地点头,嘴里振振有辞,好象寻到了知音。

跟老师学拳,每次都能学到新的东西,不管是武的还是文的,让我感到意犹未尽。

柏伟磊

20171115


编辑 删除 发表时间:2017/11/15 14:19:31 IP:已记录
黎明
 


角色:认证会员
等级:排长
发帖:79
经验:100
金币:100
注册:2016/10/19
状态:离线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2

Re:2017-11-11学拳小记

学拳小记

张黎明2017.11.11

虽有些波折,这次课还是在源深体育场上课。小凌老师还在二楼平台上,为大家挑选了更好的一个区域,正面朝南向阳,且相对隔离的一个空间。经此,浦东源深的训练场地应该是相对固定明确下来了。

到的时候,储教练还是和往常一样,早早就到了,都打了半套水浪拳了。赶紧让储教练看了下我的踩步,还是手腕不直的老问题。在2的时候,前手手腕就开始翻腕了。自己也知道这个问题,平时练习时也有注意,但却一直改不好,困惑中。之后小凌老师在指导其他同学的时候,还说到学了我的这个坏样。而且,好的不容易学,坏样却往往一学一个准。汗啊

这次课,对我个人而言,印象最最深的不是后面说到的很多哲学层面的问题,反而是小凌老师一句,最高级的拳,手腕处是可以上夹板的!课上及回来后,就一直在琢磨这句话。都有想自己做个夹板或淘宝上买一个的想法。

结合储教练说的,应该是后手的肩催肘,肘催手,再后手催前手,前手的距离都是由后手控制的。现在想到的一点,可能是之前就是因为知道自己有手腕的问题,一直想着怎么改进,过于把注意力集中在手腕,动作反而有些僵化刻意了。现在试着尽量把注意力放到后手手部,不去想前手,好像稍微好一点了。

储教练还指出我收势中的一个问题。起跳后鹰捉到猴束蹲这一记,鹰捉的时候,上身不能往后仰(往后倒),眼睛不能看天上,要狠狠得盯着假想敌的眼睛。我的问题,就是眼睛随着手的动作,斜向上看,而头仰了起来,进而导致身体的后仰。试着打了几次,储教练说算是有点样子了。写小记这会,这么一想,鹰捉时手的动作,就是要把假想敌的头发及整个头部一把抓下来,那手的高度应该是和眼睛相差不大的。那我原先的问题,可能是出在了手伸的太高的缘故了,而且手伸的过高,中门不是洞开守不住中路了吗?下班回去后再试试。

课间请教小凌老师个问题,之前储教练有说我踩步2的时候,后手不能后摆超过肋部离开身体,当时正好看到晓舟老师有在打踩步,后手摆动离开身体有较明显的距离。两边不一致,怎么理解?

巧合的事,上课晓舟老师也有问到,鸿雁双飞后闭门推月前的后手的动作衔接问题。拍照拍定式和实际打拳时,后手的位置不同。

小凌老师当时让我来根据之前问题的答案来回答晓舟老师的问题,一时却回答上来,感觉不是完全一样的场景。听了老师的解答,才发现之前没真正理解。

这里就是静态拳架和动态行拳过程的区别,两者都对。静态拳架的位置,是标准的、应该摆放到的位置,而实际打拳是一个需要考虑上下衔接的动态的过程,也有具体发劲所需要的作用行程。

包括小凌老师指出的王钧打的孤雁出群那记拳,也有类似的问题,因为前一记闭门推月后上步,前脚的落点方位错误,虽然上步这记拳本身没问题,但导致后续的孤雁出群的方位错误。

课上王钧问,看上次其他同学的小计,有个困惑,摘星换斗双手从右至左划过的时候,高度应该是眼睛高度还是肩部高度,写的不一致。

这就产生了几个问题,1.上课不认真听没记清楚;2. 老师之前讲的为什么要分入门弟子等级,就是要解决和避免这个问题的;3.没搞清楚这记拳的作用,故而不能真正理解正确的位置。

老师直截了当拿王钧比划了下,就是自己眼睛的高度,目的就是,略微架高对方的手臂,才能让其露出肋部的空档,进攻之。回看了下自己上次的小记,错的就是我。再汗

另,这次水浪拳复习到孤雁出群,记的几个要点:

1.     摘星换斗后,双手上提后前后分开那记,首先上提的高度,我原先偏低,应高于肩膀大致头部位置的,这个是用于对应后面朝阳贯耳的格挡的;其次双手分开后再前后交换对拉,左手需放置在右腋下;

2.     鸿雁双飞,双手的手指方向要与双脚的方向一致;

3.     闭门推月,方位都是面向正东,我第一个闭门推月有点偏东南方向了;

孤雁出群,双手虎口上下交叠,右手虎口应略靠前一些,不是正好上下对齐的。

课上,老师还讲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要统一的哲学问题。感性认识往往不一定是对的。这块听得貌似理解了,表达又不是那么回事了。只能试着写写看。记得,好像是有同学问,踩步23的时候,手脚不能同步到位,脚要快一些,应该怎么练才对?

小凌老师说,初练者,脚快一些是对的,手脚的移动距离不同,有快慢是很正常的,这个是感性的认识,但对于拳,就不一定就正确。拳是要有目的的,手脚齐到,才能产生击打的作用。是理性的认识。具体练的时候,就需要脚等一下手,这样,感性和理性(拳理)才能统一。


编辑 删除 发表时间:2017/11/15 17:12:51 IP:已记录
shutjy
 


角色: 琢玉轩会员
等级:连长
发帖:188
经验:238
金币:238
注册:2016/11/26
状态:离线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3

Re:2017-11-11学拳小记

陶嘉严2017.11.11学拳小记

这次上课依旧在源深体育中心,不过我们换到一个靠南面的看台,因为天越来越冷了,小凌老师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打拳特意为我们找了一个新的地方。

因为之前大家都把全套水浪拳学完了,所以现在学拳的时候会留有一部分时间大家先学习十大形。在给储教练看我踩步的时候,储教练指出我依然有手脚不同步的问题。十大形虽然简单,但是要练到位,还是要花大力气的。小凌老师在这节课和我们讲了十大形的踩步,我们这里把踩步的动作分为1233个动作是为了让初学者能够更快的抓住动作要点,这是手段,不是目的,在动作熟练之后,一定要练起来打,才能打得好。

在讲到手脚同步的时候,因为脚是直接跨出去一步,而手的动作要转一圈才到位,所以常理上脚先到而手后到,那么要手脚同步就要脚等一等手,怎么等?就是在2这个动作的时候,脚先收住,不要动,等到手转了大半圈的时候,在手脚一起出,就能手到脚到。我个人认为2这个动作非常重要,承上启下。之前练习的时候,到了2这里,人的重心不稳,会前后左右摇晃,动作就会快,一快就乱,导致动作达不到标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现在在2这个动作能够收住,相信在练习一段时间,应该能够达到手到脚到这个要求。

十大形完了之后就是水浪拳,这次从摘星换斗后一式开始一直到无用之用前一式。我们这次是为修正,因此打的时候,要知道手脚放在什么位置,与第一次学习时候的标准是不同的。在鸿雁双飞这一式,左脚,左手还有脸要朝东面,做到三尖相照,我在练习的时候王老师指出我的双手放的过低,应该再抬高点。鸿雁出群后一式的右手不对,这次老师也纠正了一下。在第一次学完整套水浪拳之后,我们又进入了新的一个阶段的学习,难度比第一次高,但是目的是为了把拳打得更好。

    这次学习完之后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鸿雁双方左脚是放在东面,那么右脚应该放在哪里?是否是脚尖对着南方?鸿雁双飞这一式双手应该放在哪个高度才算标准?第二个问题,从孤雁出群到后一式,在行拳的过程中重心有没有前后变化?

编辑 删除 发表时间:2017/11/15 20:30:09 IP:已记录
xiejianxiong
 


角色: 琢玉轩会员
等级:排长
发帖:67
经验:83
金币:83
注册:2016/11/15
状态:离线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4

Re:2017-11-11学拳小记

2017/11/11

源深体育场.

这次改在朝南的18~20区域,天气转冷,感谢小凌老师想得周到.

先是踩步,储教练指出31式双手有个下压动作,我没做出,同时也不要下压之前双手故意先上扬. 同时要求我3个动作连续打出,不要再停顿.之前小凌老师有强调多十大形特别要求动作的正确性,所以我踩步时特别注意每个动作的正确性,1,2,3三式练习时都要留意一下动作是否正确.所以就没连贯打出,有点过犹不及.动作分解是手段不是目的,这次小凌老师强调了这点.回去练踩步都注意了动作的连贯性.

之后在小凌老师面前打踩步,小凌老师指出3个问题如下,供同学们借鉴

1.     身体要正,我特别第3式时身体有点侧倾(之前储教练说我有点前冲)

2.     整个劲道没透除去,都固定在身体里了.

3.     双手小臂手腕都要要保持平直,老师以夹板比喻,我打时有点摆动手腕,.

 

接下来是水浪拳, 小凌老师强调了第一遍学水浪拳是学路径,现在第二遍重点是注意手脚的位置了.本次课我打拳时的问题点及要点

 

1.     鸿雁双飞前一式双手从小腹拉起时,注意不要耸肩

2.     鸿雁双飞左脚太过,朝西

3.     孤雁出崖后一式右手翻掌向上后3指弯曲,食指与拇指成八字形即虎口向外,右手虎口略出于左手虎口.

 

后面答疑环节小凌老师首先回答了清怡提出的百病莫治,首见脾胃的问题.

要不生百病,首先脾胃要好。练踩步,益脾胃.

后面是回答晓舟老师关于练拳手摆放位置的问题。老师回答说静止的招式和运动的招式会不一样,因为连续打的招式要考虑到后一式的打法.

最后小凌老师提到了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乐字读法的问题“乐”字读yao 四声.哎,不知是小时候书我没读好,还是老师没教好.不过拼音打yao,肯定是打不出字的. 百度一下,yao读法的来历: 为了将这个字同前面两个常用的区别开来,大约从北宋开始,官修的韵书《广韵》就专门为它定了个五教切的读音,折合成今音就读yào.到了南宋时代,儒学大师朱熹又把这个规范读音写进了《论语集注.不知老师认可否.


编辑 删除 发表时间:2017/11/15 22:05:53 IP:已记录
renmin
 


角色:认证会员
等级:排长
发帖:71
经验:63
金币:63
注册:2016/11/2
状态:离线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5

Re:2017-11-11学拳小记

学拳小记

 

                  2017-11-11 浦东源深体育中心

 首先记录一下这次学习的要点:

  1. 摘星换斗 两臂自右往左划动时,两臂的高度是自己视线的高度(纠正一下之前的错误,之前两臂是从胸前高度划动)。前伸的右臂划到左膝正上方位置后再右下划弧线而下。这一式,左手为辅,右手为主(看了一下王钧的记录,觉得他描述的比较清晰,引用一下)。同时转动左脚,脚尖向东,身体跟随手臂一起向左转动,脸、手、脚在同一方向。

         接着,提手(脚)再顿,双手交叉拉开转身后左手置于右腋处,掌心向后,掌尖向上。然后右臂向前与左臂交叉划圈后双手落于两侧胯部 ,前脚回撤半步,再提手脚向左前半步调整身形。

  2. 鸿雁双飞  双手与双脚方向要一至。

  3. 闭门推月  左手脚朝东,右手脚朝南。右手向后回撤,再划至胸骨正中线向上翻掌,从左手下平行穿出,右脚同步   调整,呈虚步,为闭门推月,另一方法同上,方向都是朝东。

  4. 孤雁出群  右上左下,两手虎口交叠,右手前于左手,手指都是弯曲的。

         老师说第一遍学习主要是掌握路径,第二遍的学习要求要细致了,方向、方位、实步、虚步等等都要弄清楚,所以不求快但求细。就像王钧问“摘星换斗”这一式,手臂摆动时的高度,才发现自己最大的问题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看来还是学的不细致啊。

   印象深刻的是老师提到“百病莫治,首见脾胃”这句话,突然想起以前看的书里有说,很多内家拳的大师本身也很精通医理,不知是不是这样?然后就很期待有机会听老师给我们讲讲中医理论知识。中医说脾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损伤阻碍气血生,是形成疾病的源头所以保养好我们的脾胃应是重中之重了,中医提倡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意识形态而水浪拳无疑是此良缘。

      这节课老师讲了很多东西,信息量很大,有些似懂非懂,有些记忆不深刻了,再看之前同学们的小记,发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既有对老师所讲各句话的补充,又有同学们各自的理解,甚好。谢谢老师给我们搭建的这么好的互教平台,以后要认真拜读。还有我们的网站、公众号,微博里面也有很多精典的好文,值得反复咀嚼。

     


编辑 删除 发表时间:2017/11/17 10:52:10 IP:已记录
收藏帖子 | 取消收藏 | 返回页首 
凌氏心意六合拳 - Powered By BBSXP
Copyright 2006-2007
Powered by BBSXP 7.00 Beta 1 ACCESS © 1998-2006
Server Time 2025/7/16 3:5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