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2017-11-11学拳小记学拳小记
张黎明2017.11.11
虽有些波折,这次课还是在源深体育场上课。小凌老师还在二楼平台上,为大家挑选了更好的一个区域,正面朝南向阳,且相对隔离的一个空间。经此,浦东源深的训练场地应该是相对固定明确下来了。
到的时候,储教练还是和往常一样,早早就到了,都打了半套水浪拳了。赶紧让储教练看了下我的踩步,还是手腕不直的老问题。在2的时候,前手手腕就开始翻腕了。自己也知道这个问题,平时练习时也有注意,但却一直改不好,困惑中。之后小凌老师在指导其他同学的时候,还说到学了我的这个坏样。而且,好的不容易学,坏样却往往一学一个准。汗啊…
这次课,对我个人而言,印象最最深的不是后面说到的很多哲学层面的问题,反而是小凌老师一句,最高级的拳,手腕处是可以上夹板的!课上及回来后,就一直在琢磨这句话。都有想自己做个夹板或淘宝上买一个的想法。
结合储教练说的,应该是后手的肩催肘,肘催手,再后手催前手,前手的距离都是由后手控制的。现在想到的一点,可能是之前就是因为知道自己有手腕的问题,一直想着怎么改进,过于把注意力集中在手腕,动作反而有些僵化刻意了。现在试着尽量把注意力放到后手手部,不去想前手,好像稍微好一点了。
储教练还指出我收势中的一个问题。起跳后鹰捉到猴束蹲这一记,鹰捉的时候,上身不能往后仰(往后倒),眼睛不能看天上,要狠狠得盯着假想敌的眼睛。我的问题,就是眼睛随着手的动作,斜向上看,而头仰了起来,进而导致身体的后仰。试着打了几次,储教练说算是有点样子了。写小记这会,这么一想,鹰捉时手的动作,就是要把假想敌的头发及整个头部一把抓下来,那手的高度应该是和眼睛相差不大的。那我原先的问题,可能是出在了手伸的太高的缘故了,而且手伸的过高,中门不是洞开守不住中路了吗?下班回去后再试试。
课间请教小凌老师个问题,之前储教练有说我踩步2的时候,后手不能后摆超过肋部离开身体,当时正好看到晓舟老师有在打踩步,后手摆动离开身体有较明显的距离。两边不一致,怎么理解?
巧合的事,上课晓舟老师也有问到,鸿雁双飞后闭门推月前的后手的动作衔接问题。拍照拍定式和实际打拳时,后手的位置不同。
小凌老师当时让我来根据之前问题的答案来回答晓舟老师的问题,一时却回答上来,感觉不是完全一样的场景。听了老师的解答,才发现之前没真正理解。
这里就是静态拳架和动态行拳过程的区别,两者都对。静态拳架的位置,是标准的、应该摆放到的位置,而实际打拳是一个需要考虑上下衔接的动态的过程,也有具体发劲所需要的作用行程。
包括小凌老师指出的王钧打的孤雁出群那记拳,也有类似的问题,因为前一记闭门推月后上步,前脚的落点方位错误,虽然上步这记拳本身没问题,但导致后续的孤雁出群的方位错误。
课上王钧问,看上次其他同学的小计,有个困惑,摘星换斗双手从右至左划过的时候,高度应该是眼睛高度还是肩部高度,写的不一致。
这就产生了几个问题,1.上课不认真听没记清楚;2. 老师之前讲的为什么要分入门弟子等级,就是要解决和避免这个问题的;3.没搞清楚这记拳的作用,故而不能真正理解正确的位置。
老师直截了当拿王钧比划了下,就是自己眼睛的高度,目的就是,略微架高对方的手臂,才能让其露出肋部的空档,进攻之。回看了下自己上次的小记,错的就是我。再汗…
另,这次水浪拳复习到孤雁出群,记的几个要点:
1. 摘星换斗后,双手上提后前后分开那记,首先上提的高度,我原先偏低,应高于肩膀大致头部位置的,这个是用于对应后面朝阳贯耳的格挡的;其次双手分开后再前后交换对拉,左手需放置在右腋下;
2. 鸿雁双飞,双手的手指方向要与双脚的方向一致;
3. 闭门推月,方位都是面向正东,我第一个闭门推月有点偏东南方向了;
孤雁出群,双手虎口上下交叠,右手虎口应略靠前一些,不是正好上下对齐的。
课上,老师还讲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要统一的哲学问题。感性认识往往不一定是对的。这块听得貌似理解了,表达又不是那么回事了。只能试着写写看。记得,好像是有同学问,踩步2到3的时候,手脚不能同步到位,脚要快一些,应该怎么练才对?
小凌老师说,初练者,脚快一些是对的,手脚的移动距离不同,有快慢是很正常的,这个是感性的认识,但对于拳,就不一定就正确。拳是要有目的的,手脚齐到,才能产生击打的作用。是理性的认识。具体练的时候,就需要脚等一下手,这样,感性和理性(拳理)才能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