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2017-09-09学拳笔记
   凌氏心意六合拳凌氏心意六合拳-凌氏拳艺六合八法拳论坛2017-09-09学拳笔记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评估帖子 回复数:14 | 点击数:1589 适合打印机打印的版本 通过电子邮件发送此页面 添加加到IE收藏夹 报告本帖 浏览上一篇主题 浏览下一篇主题 
 主题:2017-09-09学拳笔记
刘侃希


角色:认证会员
等级:排长
发帖:52
经验:80
金币:80
注册:2016/10/10
状态:离线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1

2017-09-09学拳笔记

2017-09-09

 今天继续在源深体育中心学拳。

 老师先看了我上次学的拳,指出以下问题:

 野马追风:一记拳出手要想到下一记拳,为下一记拳的手脚留好位置。这一记要把左腿往西南方向伸一些,这样转身过来到正南的时候,腿才不别扭。我以前是左腿在正南,从正北转身过来后左腿的角度就不够,别扭了。

 川流不息之后的起身,右手臂穿过左手臂,向上举起,同时腿从半蹲的姿势起身到站直,这里要注意右手臂向上举起的时候要笔直向上,不可以向前倾斜,笔直向上的手臂引领整个脊背笔直向上,同时虚领顶颈,此时重心在脚跟,整个身体的重量放到脚跟,感到气下沉到脚跟,同时气又冲到头顶百汇这样就是踵息。我以前看到有些书上说踵息是用脚后跟呼吸,怎么也想不明白,脚跟如何能够呼吸呢?今天听小凌老师讲,踵息是身体重量放到脚后跟,气息沉降到脚后跟的意思,这样就可以理解了。

 老师说这一记,手臂向上举的时候一定要直,否则不能够引气向上。说肺叶分为上中下三叶,古时候的人要种田打仗,手臂向上向后的动作很多,会用到肺的上叶、下叶。我们现在人的动作用不到上下叶了,因为多半只做胸部以下的动作,所以要通过练拳,通过身型的锻炼,把气往上往下引,从而使用肺的上下叶,增加肺活量。

 然后老师指导我新拳,从天官指星到上半套结束,问题如下:

 樵夫担柴以后的转身:重心在后在右脚,右手握拳,拳心朝外拳背朝内;

 托天盖地:第二记托天盖地后,右手前伸和右脚后退是同时进行的,之后的转身右手臂是不动的,只是转一个方向,从掌心朝上转成掌心朝南,然后手臂保持不动,转身到正西;

 燕子抄水后的踢腿,踢腿后再转身朝北,然后双手有一个上挑的动作,同时退左脚;

 熏风扫叶:我单腿站不稳,几乎要跌倒,老师说这个部分原因是因为地砖滑,老师说当地面湿滑、不平的时候,不要强求单腿站,腿抬低一点或者不抬腿都可以的,要随时随地按场景调整打拳的动作,不要生搬硬套。当地面湿滑的时候打的拳,老师说那是80岁老人打的拳,那样才安全,硬打,摔了跤,得不偿失;

 燕子衔泥:右手有一个抓住什么往后拉的动作,然后从后往前划下去,但右手不是从头顶上划下去,而是正常的从身体侧面划过脸部到左手处,最后变成燕嘴状;

 灵猿摘果:第一记不要变成弓步,手往前一点点,身体往前一点点,整个要含住,第二记腿才变成弓步,手整个伸向前。左右两边都一样。

 教冬雷:

冬雷上半套的路径都是会的,现在做的工作是纠正动作中的大问题,今天能看到几个大问题:开枝散叶的手的动作多了,野马追风前双手上举两手分得太开,三探爪之后两手也分得太开,熏风扫叶低处的手位置总是感觉不对。冬雷的悟性很好,一说就明白。我感觉冬雷可以往下学习下半套的新招式了。

 课后答疑:

老师讲了断和乱的问题,说在每个不同的阶段,都有断和乱的问题,但是是不同层次的断和乱,需要注意不同的东西。在我们这些初学者的初级阶段,断和乱仅仅指动作本身,先不要去考虑呼吸等其他内容。

 期待下次课程!

                ———侃希


编辑 删除 发表时间:2017/9/9 22:41:59 IP:已记录
晓舟
 


角色: 琢玉轩会员
等级:团长
发帖:961
经验:1555
金币:1555
注册:2012/3/20
状态:离线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2

Re:2017-09-09学拳笔记

    侃希的小记读了好多遍,不得不说,重要之极!宝贵之极!难得之极!里面所记载的小凌老师讲拳的内容不知道是古往今来多多少少的武学同好孜孜以求,却求之不得的。关于踵息;肺叶的上中下三叶分层与以意导气;手形与外因带动内因,这些问题外面去看去听,要么就是根本不知,要么就是玄而又玄,说了等于白说。而小凌老师却在给侃希指点拳中,用寥寥数语就给讲明讲透了,实在了不起!

    小凌老师在给侃希讲拳的时候,我正好在教小朋友,可惜没能旁听到。但是,我却偶然瞥见老师所打的非常能体现“踵息”的一记由蹲而起的动作,老师极轻灵又极扎实地演示了出来。虽之一瞥,惊艳绝伦,刹那间,仿佛天地间的一切都为之失色。这一记深深地烙在了我的脑海,散发着挥之不去的韵味。

    多番品味侃希记载中透出的真谛,好像突然想明白了一件我近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国燕师姐在一篇很重要的文章“注坔贯月”中曾写过小凌老师所讲的水浪拳的三个层次,摘录如下:

“照二是许多年前肖师给我拍摄的。老师给我拍了这记拳的正面照,要我反过身再拍一张。当时不明白问老师:为什么要拍背后的?老师说以后随着你的功力提升,或许会懂的,现在和你说不清。一晃多年过去了,“注坔贯月”命名成功,这才明白了老师为何要从这个角度取景,如果换到正面的就我们而言,很难感受到这种意境了。(见照三)老师竟能为多年后的今天作好准备,不得不再次请教老师,为何能做到如此神乎其神?

肖师说:第一层次是自己只会打外形,感觉好像打得很对,其实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外形究竟打得如何。说起来好像有点不可思议,虽然是自己在打自己的拳,却无法审视自己。

第二层次是路径纯熟,带动內因,有了点感觉,时断时续。那时还不能完全感受到自己练出拳的外形,只能感受面前的局部的东西。

第三层次那时练的拳是由內而外,内因带动外因,动作、劲路、气势三者合为一个整体,才能全息审视自己打拳时的外形和每一个过程。所以我知道从那个角度看,能给你们启发,让你们有感触,没什么神乎其神,只是功力而已。

老师的回答又让我多了一层极其宝贵的认知。同时告诉我,“全息”二字是内家用语,全面了解“全息”的含义,会对以后练好拳有很大帮助。”

通过看小凌老师的那记拳和侃希的记载,我对“踵息”的认知有了提高,再从“踵息”去看老师对国燕师姐讲的“全息”,在从全息去理解老师讲的三个层次,我想明白了,老师在与国燕师姐巴沙度假时给予国燕师姐的“自是”的评价,原来就是说,国燕师姐的水浪拳已到达了第三个层次,由内而外,全息地审视自己打拳的整个过程。

难怪前一周训练,老师请国燕师姐给我示范“抽梁换柱”,老师说我没把“抽”打出来,国燕师姐马上指出了我后手的问题。这个例子很说明老师说的三个层次一点不差,我目前只到第二层次,只能注意到局部的前手,还不能通过全息观照到整体,而国燕师姐已突破了这一关。

不但能够从比我先来的国燕师姐,而且还能够从比我后学的侃希所写的学拳文章里学到那么多东西,悟出我自己一直想不明白的问题,真是我的幸运。敬佩老师之余,更感谢老师为我们创造了那么好的学习氛围,始终鼓励学员学小记,渡己渡人!


编辑 删除 发表时间:2017/9/12 15:35:20 IP:已记录
黎明
 


角色:认证会员
等级:排长
发帖:79
经验:100
金币:100
注册:2016/10/19
状态:离线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3

Re:2017-09-09学拳笔记

学拳小记

张黎明 2017.09.09

这次上课还是在源深体育馆,到的时候几个同学正在和储教练练习踩步。住的最近,到的却比较晚,实在惭愧。

储教练指出我的踩步,还是几个老问题:

1.      踩步2的动作,前手手腕已经变形到3的动作时的姿势,不够放松;

2.      3的动作,力没有发出来,要敢于发力。

3.      3的动作,脚的动作略快于手,没有同时到位;

以上几个问题,平时练习的时候,我也大概知道,但具体练习的时候,就是打不好。说明练的方法还是有问题,练的量也还不够。

九点,继续学习水浪拳下半套。今天学的是犀牛望月、鹞子穿林、赤龙搅水、风动浮萍、气什昆仑、存气开关。沾二期班的光,到今天,我是完整的又学习了一遍水浪拳。期间纠正了我之前的非常多的细节问题。今天的课,主要纠正了如下几处错误:

1.      童子抱琴接犀牛望月,手部的过渡动作:左手应直接翻腕后,画弧线下滑至裆部,然后再翻腕直接斜向上快速出拳。

2.      鹞子穿林:原先的大致路径还可以,但细节方面,交代的并不清楚,有些是滑过去的。

3.      赤龙搅水的起势动作:重心应在后脚(左脚),我原先的重心几乎在中间的;双手交叉放于胸前大致肩膀高度,我原先放的太高,都略高于头部了;

4.      赤龙搅水:双手的幅度要足够大,要有搅水的气势,而不就变成小家子气的嬉水、撩水了;

5.      风动浮萍:两个定式方位要分别面向东北和东南两个45度角;原先没太注意,打的有些随意。

课后答疑阶段,小凌老师就“慢而不断、快而不乱”做了进一步的阐述说明,一层功夫一层境界,不同的阶段, “断”和“乱”有各自针对性的要求。对于初学者,这里的断和乱,就是要求先把速度打慢, 从慢中熟练体会路径,找到不断的连贯性。还特别表扬了问题的最初提出者——陶嘉严,提出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

微信群这段时间的讨论,加上老师的课上答疑解惑。对于拳的理解又进了一步。这几日练习的时候,有觉得更沉稳了些。而且,因为一直有在琢磨体会慢与快,体悟上的区别,发现最近打拳走神次数、时间也少了。

这里作为记录,描述下现阶段我对“慢而不断、快而不乱”的理解,留作日后的对比验证。

慢而不断,个人觉得绵绵不绝更为传神贴切些。绵绵,叠音词,既有缓慢的含义,也含有路径变化的匀速要求。不绝,为在各定式转变到下一式时,既要把定式打的交代清楚,又要似断而非断的能前后连贯衔接。这里,对路径的熟悉度有一定的要求。同时,因为“慢”,隐含着另一个要求,对路径细节的掌握要全面完整,不能莫名其妙、含含糊糊的滑过去。

在此基础上,我发现,因为定式及路径转折的存在,整个的路径并不是完全匀速变化的。我现阶段的体会是,这里的绵绵不绝,可能更指的是呼吸的绵长而不绝。路径的转折衔接点,往往也是呼、吸的转换点,外在的路径动作上要似断而非断,呼吸上要转换自然,没有憋气、停顿等“断”的现象。由呼吸的连续自然,衔接路径的似断而非断。

上述,我自己的理解是,路径方面用慢而不断,呼吸方面用绵绵不绝,好像更为贴切些。

快而不乱,则是在保持路径完整、连贯,呼吸配合自然的前提下,做到加快行拳路径的速度的同时,还能保持路径动作的清晰、完整,和呼吸的平稳而不急促。

试着相对快速的 打过几次,隐隐约约的有一点体悟,也不知道对不对。打快的时候,在路径转折点,好像有一点发劲的意味。进而自己琢磨,求慢的过程,也是学会放松的一个过程,去掉拙力的过程;慢而转快的过程,好像是一个学习内家拳发劲的过程。

因只是试着练的没几次,而且控制不好乱的问题,也没敢多练。还是先老老实实的把“慢而不断”这层的功夫先练扎实了再说。


编辑 删除 发表时间:2017/9/14 12:54:44 IP:已记录
renmin
 


角色:认证会员
等级:排长
发帖:71
经验:63
金币:63
注册:2016/11/2
状态:离线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4

Re:2017-09-09学拳笔记

练拳小记

                    浦东源深体育中心
                       2017--09--09

     这次课程学习了:犀牛望月、 鹞子穿林、赤龙搅水、 风动浮萍、 气升昆仑、 存气开关、收 式。
     犀牛望月:呈上式,左手向左侧转动,拳面前倾向前击出,意在打击对方鼻子,高度与鼻平齐;同时向左向前(应该是西面)微调前(右)脚方向。接着,两手握拳收回至胸前再伸出,打开变掌,掌心朝上,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前手掌向左90 度方向;同时左脚抬起向前踢,然后向前落下,两腿交叉下蹲。接着,身体略微抬起,向西斜倾,后手(左手)翻掌,掌心向下前伸,与右手上下相叠,右上左下,头似枕在右手掌上,侧卧着向斜上方看,若从高处俯览,似一头卧牛。
     此式左右各一,注意第一个结束后向左侧转动。


   
 鹞子穿林:这一式手脚是同向同步的,退左脚的同时伸左手再回收,右手(向左划圈后收回)亦然;“穿”给我的感觉就是快速。


 
赤龙搅水:第一记是先向下,两臂打开再收回,于胸前斜十字交叉,左手在前右手在后,脚呈虚步三七开,重心在后;第二记两臂自上向下打开后收回再打开,划的是大圈,手的动作幅度要大,尽量大开大阖,腿仍是虚步。

风动浮萍:呈上式,右手脚略回撤后再向右斜前(东南?)方推出,两手似一平面,两脚同时向前;再向左前(东北?)方上步,手随着身体摆动的方向有上下调整,手掌仍位于同一平面;接着左腿向东南方向上步,承弓步,左手顺势向东南方劈出,掌心向上,右手随身体转动回撤至右胯部,掌心向下。第二记同前,朝向是东北方向。

气升昆仑、 存气开关这两式感觉与起式遥相呼应,至此学完了整套水浪拳。
       犀牛望月这一式是一个深蹲的动作,这节课在学到这里时我忍不住感叹,因为大家都蹲下去了,且不说姿势是否标准或到位,因为一年前的我们连基本的马步或弓步都要前俯后仰,并被关节的疼痛所困扰,而今的我们筋骨都活络了不少。
      但是相比上半套拳而言,下半套感觉自己打的还是太粗糙了,很多细节不很确定,动作上就是一带而过,还需多加揣摩和练习。

[此帖子已被 renmin 在 2017/9/14 16:40:37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renmin 在 2017/9/14 16:41:35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renmin 在 2017/9/14 16:42:21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renmin 在 2017/9/14 16:43:24 编辑过]


编辑 删除 发表时间:2017/9/14 16:39:13 IP:已记录
刘飞
 


角色: 琢玉轩会员
等级:排长
发帖:49
经验:66
金币:66
注册:2016/11/7
状态:离线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5

Re:2017-09-09学拳笔记

上午来到源深体育馆,最近天气凉快多了,还带上了“小结棍”,今天“小结棍”蛮开心的,晓舟老师夸她进步了,还要在拜师会上表演。平日和刘茗露一起在家练习的时候有一个问题,我跟她一起练的时候会指导她,指出她的问题,她会比较排斥,嫌弃我打的不好,“你打的都不对,胳膊都是弯的,跟晓舟老师打的不一样”,害的我每次都以为自己真的不对,也不好意思再教她了。

早上来先练习了一会踩步,主要是收式,收式的动作基本清晰,还是发力的问题。储教练教的时候,第一下胳膊和肩膀要冲出去,才有力道,前手一直是在眼睛的高度,而后手护在裆部,打出去的时候根据情况再确认手的高度。最近在家里练习十大形,踩步和虎扑,慢慢的感觉有一些了,主要感受杀伤力,发力有一种韵味,但力度还不够,这个跟自身的能力有关。

今天练习水浪拳,把全套都学完了,包括犀牛望月、鹞子穿林、赤龙搅水、风动浮萍、气升昆仑和存气开关。刚开始时大家对犀牛望月的动作都有些不清除,动作上无法连贯,小凌老师指导,其实动作很简单,前面都是攻击性的,在童子抱琴之后手翻转,相当于抓人,而抓人不是向后的,而是向前上方顶住咽喉,这样对手咽喉受力根本没有反击的能力。而第二下回收后再向前击出,这样再打胸口。犀牛望月要稍稍向前倾,这样动作从上向下看就象一只犀牛了。下面转鹞子穿林之前身体是虚步蹲下一点点,不是立的很直,而鹞子因为飞的快,所以出和入的节奏都很快,相比于动若脱兔,鹞子更加迅捷,这样动作就明白了。

赤龙搅水,先逆时针由下向上一圈,再顺时针由上至下两圈,搅动浑水,“搅”字很贴切,就是要幅度大,而不是慢慢来、轻轻动,那个属于“泥鳅甩泥巴”而不是“赤龙搅水”。风动浮萍两个手是在一个平面的,左右交替,中间是“手刀”砍的动作,最后是气升昆仑和存气开关,总共66式全部结束了,最后两记拳和最开始的两记拳是相似的,有始有终,应该都非常重要,收式收的好应该对身体很有益,我现在收式的时候还是感觉收的太快,身体静不下来。

今天还谈了不少拜师的事宜,我也感到很有意思,看到了大家的真诚和认真,也感谢大家的辛苦付出,能和大家一起拜小凌老师为师都是很幸福的事。

最近打拳的感觉又不一样了。今天清怡问的气断与不断的问题,我感受的不清楚,我能清除感受到的还是动作和呼吸,动作顺畅、呼吸顺畅就很舒服。气感的话应该是跟整个身体状态有关,我如果连续打3遍拳,会感到全身的热流,人精神了。但也有两次打的比较顺,动作自然而然,竟然有迷迷糊糊想睡觉的感觉。

这几天单位体检,各项指标都正常,都挺好的,而且有人说看着我感觉壮了不少,体重却没有增加,这应该都是这些日子打拳的功效,而且感冒的频率少多了,最近淋了好几次雨,感觉要感冒,打打拳又扛住了,这是以前没有过的,身体变好了。

[此帖子已被 刘飞 在 2017/9/14 17:33:46 编辑过]


编辑 删除 发表时间:2017/9/14 17:26:46 IP:已记录
收藏帖子 | 取消收藏 | 返回页首 
凌氏心意六合拳 - Powered By BBSXP
Copyright 2006-2007
Powered by BBSXP 7.00 Beta 1 ACCESS © 1998-2006
Server Time 2025/7/14 19: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