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先懂人 2021.4.17学拳小记
- 凌氏心意六合拳 ( http://www.lsquanyi.cn/bbsxp/Default.asp )
-- 六合八法拳论坛 ( http://www.lsquanyi.cn/bbsxp/ShowForum.asp?ForumID=11 )
--- 育人先懂人 2021.4.17学拳小记 ( http://www.lsquanyi.cn/bbsxp/ShowPost.asp?ThreadID=1495 )


作者:晓舟
发表时间:2021/4/18 8:48:13

育人先懂人

      2021.4.17学拳小记

 

今日严重雾霾,肖力行老师本周还是来给我们教拳了。我似乎感觉一是为关于侃希发来的香港出书事宜,二是为新来的张博士。老师讲了他对出书的想法,要求我们凌氏拳艺从出丛书的角度去考虑,每个学有所成的人,都应该写自己在拳艺上的真实过程,从现在起,到若干年以后,这才会对内家拳传承有真正的帮助。这种格局非老师不能为,非凌氏团队不能为,他人想都不敢想。

老师对泰康申园培训点平均年龄在70岁以上的学员们表扬有加。老师说,这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创举,这次结业我会去,你们之前去申园教过的和没教过的教练有空也可去,由你们教过的教练来向他们发证书。后续,不但要在他们之中培养出几个能担任教拳任务的,让他们在申园继续教下去,还要让他们学下半套,然后再学全套。有同学提出让老年学员学下半套是否太难,老师说,非也,这就像道德经说的复归婴儿的道理,老年学员先要让他们从中感到老有所乐,不为把功夫学到多深,下半套的形式对他们来说会学得更有兴趣,所以反过来学效果会更好。我想老师真正是把道德经读通的,了不得!

接着,虹桥点班长蒋仲寅又一次向老师提出拜师请求,并向老师和大家汇报了对拜师仪式的筹划。老师同意并对此表示了两点想法:1、这次是最后一次以我为主的拜师仪式,以后再进来的学员应该拜你们主教练,可以请我出席,我来也是给你们背书,但不要再找我拜师了。因此,这次拜师虽然是蒋仲寅他们虹桥点的学员提出,但只要到凌氏团队来学的,都可以申请,原则上我都同意,否则变成不是一视同仁了。2、这次的拜师还有承上启下的意义,你们主教练有收徒的也放到议程里。老师得知仲寅已就挑选拜师仪式场地动了很多脑筋,提出了两点要求:1、不可铺张,要与时俱进。2、大家都要一起配合仲寅,作为团队的一项工作做好。仲寅在听了老师的指示后,激动地向老师和师兄们表示感谢,在与虹桥点同学们商量后,会尽快把拜师仪式筹划方案拟出来,听取大家意见。

老师对张博士颇为重视,让国燕主教练教其水浪拳,清怡教练教其十大形。老师先对张博士的学拳做了部署,并就其应该如何学拳做了关照。老师让张博士水浪拳和十大形都学。水浪拳,每周来学多少内容,只有一个标准,回去后要能打得出。只要求记住路径,不求有多准确。十大形,要求准确,因为简单,每一记学准确了才能学下去。张博士听到老师让他打十大形后心花怒发,说老师讲到了他心里的期盼,他对打拳技击从小就有追求,终于能找到像肖力行老师那样的名师,对十大形的兴趣更高。就怕年龄有点大了。老师听后道:“你还能抓住青春的尾巴。”张博士开心地说“我确实还有这点冲动。”其实,我们心里的很多想法老师一看就知道,根本不用我们说出来。所以,和老师在一起真的是很开心的,老师总是成人之美,帮我们心想事成。老师让从无锡过来的金星打十大形给张博士看,也让我打了下,告诉张博士,根据自己的年龄和身体情况来学练十大形。老师让清怡教张博士踩步,清怡教得十分认真,张博士也学得很快。

老师给王钧看拳,重点讲了五云捧日,从三记五云捧日都打得一样,要求逐渐提高,到三记打出不同,意识放在下面的手。以后再要打五记不同。

老师接着上次给清怡和祝总看拳,魁星献斗这记实一点,前面一记类似的左手上则虚一点。燕子穿云,手向上伸一点,靠后脚蹬。提手七星,注意节奏,最后提腿“嗒”一下,加速发力,不要匀速。清怡之前找不到这记拳的感觉,但经老师把节奏问题一指出,马上打得像了。我想这就是拳教师的功力了,否则学生即便跟着老师一起练,也一直打不好。因为,开始和结束都是和老师同步的,区别在于过程中的节奏,老师不指出,学生自己很难意识到问题所在。老师对清怡这记拳的教法,可以成为类似问题一个经典的师范案例。

老师教拳已经有点吃力了,还是十分耐心地回答了嘉严小记中提出的几个问题。不但让我们旁听者霍然开朗,还感受了老师展示的高超武艺,这种刹那之间的无形身手,我们至今望尘莫及。这也是对嘉严勤写小记勤思考的奖励吧。

老师看了张博士今天所学的十大形和水浪拳,夸赞了张博士学习能力,并给与指点。最后,老师带我们一起打水浪拳,我打完后竟然浑身湿透,太爽了。能跟着老师打一套拳感觉真不一样,脱胎换骨。

上午练完拳后回到单位加班,晚上回顾今日训练,老师一言一行,点点滴滴回味无穷,赶紧把小记写好。

                                  晓舟 2021.4.17


作者:晓舟
发表时间:2021/4/20 19:46:12


作者:晓舟
发表时间:2021/4/20 19:47:30

今日(2021.4.18)晨练,打到水浪拳停车问路,此记的一前一后,按老师昨日指点张博的细节处理,右段中节的抽送比以往强烈,知有门道。再打过,打出此一体悟的同时,尽量协调左右平衡,左右中节的交替联系终于出来了,意识在此,贯穿全套,又是另一番境界。
    随即想到老师昨日在回答嘉严提问时,给我们讲“无拳无形有真意”(注:原句为“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老师觉得此句不通,且前后矛盾,故有此一改)。结合今晨体悟,用心领会。拳要达到高境界,先是要练到无肩无胯,胯和肩无非中节之两段,叩其两端使中节贯通。中节一旦贯通,则自然肩与胯合,根本无需考虑何处动肩,何处动胯。举一反三,照这样练下去,更加纯熟后,渐至中节也无需考虑,次第可达无我之境。那时打出来的拳,大概就如老子说的,无为而为。
    由此推理,老师对“无意之中是真意”经过质疑、考证,最终校对为“无拳无形有真意”,完全符合内家拳哲学,并且,为我们在拳艺上的悦攀高峰指明了方向。

[此帖子已被 晓舟 在 2021/4/20 19:49:04 编辑过]


作者:shutjy
发表时间:2021/5/5 21:10:19

陶嘉严2021-04-17学拳小记

一转眼来到了阳春三月,风和日丽,上海的春天还是挺舒适的。

因为出差缺席几次课的金星这次也来了,和金星一起打十大形进行热身,打完老师来了之后,开始了本周的训练。

老师先解答了大家的问题,上次我提了两个问题,老师都做了解答,这里说下我自己的理解:

首先是“旋转乾坤”,严格来说这个其实是我自己的体悟。拳名“旋转乾坤”,“乾坤”只有一个,其实也只是转一圈而已,无论现在是转几圈,我想目的都是为了以后只转一圈;一开始用的是手,现在用的是后背,我的体悟是没错,练习到后面,练的就是内脏。关于“旋转乾坤”,之前听老罗说过一次“外因带动内因”,当时迷迷糊糊,觉得很玄,这次听老师的讲解,才发现这并不玄,只是自己当初没有打到这个程度而已。

接着是打龙吊膀如何打的轻盈,答案也不难,就是打的时候腹部收起来,我个人的理解不单单是打龙吊膀,打其他拳也要把腹部收起来。

       老师解答完大家的问题后,金星让我带着他复习一遍水浪拳,从“起势”打到“顺水推舟”。之前打得都不错,从“丹成九转”之后,就不熟练,主要是方位没记住,那么这个教起来只要把方位说明白就行了,我边打边告知金星方位,“丹成九转”脸朝东,接下去一记朝东南,闭门推月朝西北,拨云见日朝南,最后顺水推舟朝东南,方位说清楚后,金星再打就熟练了很多。


作者:陈清怡
发表时间:2021/5/15 21:38:56

2021-04-17 学拳小记

本次的小记拖了快1个月没有动笔,工作忙倒是其次,主要一个是因为小凌老师的一个建议 -“小记者,就是短小精干,见一斑而现全貌,见微知著。你们习拳5年多了,现在写作上可以以武促文了。时间不够,每次小记着重写一记,除繁去滥,用尽量少的字,把它写清楚。伤其十指,不如断起一指,求其深而不求广。”老师建议我这次主要写“提手七星”,应该如何打,以前的问题在哪里?

 

我自己写小记,是有自知之明的,文字没有什么章法,以记录为主,按语文老师的说法就是流水账。现在突然一下要去把一个东西去写细,左想右想,有点犯难。因为看老凌老师的书,十大形,一记拳能够写的这么细,言简意赅的点出要义,没有废话,实在是很难很难的。自己写也不知道要怎么去表述,想想可能和拳一样,先动笔,看不看的下去只能另说。

 

“提手七星”小记

 

小凌老师提腿踢人,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在某个旅游景点教孟子第n代的孙子踩步,为了演示塌法手臂的位置,老师起脚踢了一下他的手。当时看了,就觉得怎么能这么近脚踢这么高?自己试一试,反正是做不到的。时间久了,反正也没琢磨,就过去了。

 

这次小凌老师指导“提手七星”(以下均非原话,为笔者自己总结),讲到了一个原则,二个要点,并给我作了演示。原则是打拳要节奏,怎么实现呢?一个是右手右脚缓缓提起;另外一个是大腿提到水平位置,刹那之间脚踢出和手掌竖起同一时间迅速完成,意到势到,令人大骇。一如兵法所云:“其势险,其节短。势如彍弩,节如发机。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体现的淋漓尽致。整个动作老师和我的用时是一样,所不同的是过程动作的快慢,有明显的节奏变化。

 

 

下面是小凌老师对我水浪拳的指导,一并简单记录一下,以便师兄弟参考。

水浪拳指导

小凌老师这次对我的水浪拳指导是从“潜龙出水”到“黄龙转身”。

  1. “潜龙出水”到“走马观花”之前的一个的右手托左肘部的提和“魁星献斗”的左拳顶右肘的一个提是有差别的,小凌老师说“魁星献斗”的提“实一点,而“黄龙转身”前的提就“虚”一点。我理解老师的意思,“实”是指的从下而上的顶起;而“虚”的意思是指自上而下的提起;意识是不一样的。

  2. “燕子穿云”的前手,就是右手,上穿的时候我是掌锋向前,不对。小凌老师纠正应该手掌心相前。

  3. “燕子穿云”的穿云,小凌老师说右手要高一点,打完,老师看了,演示完说(非原话)和前面的“琵琶遮面”的“起”一样,都是自下而上的。我自己的理解这个和手臂的“透”道理应该也是一样的,就是根催梢。只是手臂是小三节,这个是身体的大三节。

  4. “提手七星”的右手我提的太低,打完的位置大概是手指和头顶平,不对。看老师演示是手腕和头顶平。

  5. “提手七星”小凌老师指出(非原话)我打的和老师打的速度是一样的,但是过程是不一样的。我提腿的时候脚已经开始往外踢了,但是老师提腿的时候脚没动,而是手脚提到位了,手脚一起快速提出去。

 

本周习拳

最近习拳如常,没什么变化,每天到点出去打拳,也没什么想法。一直在体会身体自下而上的起,好像有点感觉胯是胯蹬,膝是膝蹬,踝是踝蹬,还不是很清晰,大概是这么个意思,起的时候可以是胯到踝,也可以是踝到胯起,反正慢慢体会吧。


作者:王国燕
发表时间:2021/5/17 20:20:41

左右二拳看是相似,老师点出有虚实之别。清怡理解“实”是指的从下而上的顶起;而“虚”的意思是指自上而下的提起;意识是不一样的。老师昨天夸奖清怡这次小记写得好,能有此认识实属不易,难能可贵,可为心意六合拳师了。一锤定音,为清怡感到骄傲。
 
我平时练拳时有此感觉,却没有清怡如此深刻明了的描述,言简意赅。今日再打此拳,细细体会清怡所说,果然了得。“虚”者,轻灵,以此应变。“实”者,豪气,以此制敌。一虚一实,一阴一阳,似是而非,各具其性。书谱曰:“夫蔡邕不谬赏,孙阳不妄顾者,以其玄鉴精通,故不滞于耳目也。”老师不谬赏,玄鉴精通者也。逸足伏枥,知其绝群,老师伯乐也。

[此帖子已被 王国燕 在 2021/5/17 20:32:26 编辑过]


作者:晓舟
发表时间:2021/5/18 12:11:24

祝贺清怡!也为我们团队又多了一名拳教师感到高兴!

内家拳虚实之辨,千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然而,老师以两记形似神异的不同招式,为清怡由内及外的指点,让我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虚,实之别。由此,清怡总结出虚实之间一提一顶,体悟不同。国燕师姐进一步辨明虚之轻灵在应变,实之豪气在制敌,用法不同。皆是有根有据,合情合理,可感可行,远非那些陈词滥调所能及。读之再三,也让我对近期练拳中出现困惑的一个问题有了参考答案。

老师识人有明,教拳有道,育才有方。清怡幸哉,团队幸哉!

[此帖子已被 晓舟 在 2021/5/18 14:15:02 编辑过]


凌氏心意六合拳 - Powered By BBSXP
Copyright 2006-2007
Powered by BBSXP 7.00 Beta 1 ACCESS © 1998-2006
Server Time 2025/4/20 13:3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