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氏心意六合拳 ( http://www.lsquanyi.cn/bbsxp/Default.asp ) -- 六合八法拳论坛 ( http://www.lsquanyi.cn/bbsxp/ShowForum.asp?ForumID=11 ) --- 2019-07-21学拳笔记 ( http://www.lsquanyi.cn/bbsxp/ShowPost.asp?ThreadID=1298 )
作者:晓希 2019-07-21学拳笔记 今天艳阳高照,高温35度,一扫前几日的阴雨潮湿,虽说我赶路途中汗流浃背,倒也感到汗出得痛快淋漓。 到达场地的时候,看老师已经在了,只是脸带倦容,面色憔悴,但又亲切如常,气定神闲。前天晚上老师被逼无奈做了一个重大决定,想必老师这两天一定失望加痛心,无法安睡,出这样的事情,人人都为老师、为团队感到痛心。惟愿自己能更多地学习和提高,引以为戒,能早日为老师分担更多工作压力,让老师不要那么累。看到大家都对老师的健康表示出万分关心,非常感动,为自己是这样一个优秀团队一员感到珍惜。 9点一到,老师一下精神振作,开始上课。第一个内容,领打一遍水浪拳。跟着老师打,我可以打出自己独自练拳打不出的拳势、节奏,也可以看到很多我打得不对的细节,还感到气息特别顺畅、舒服。跟师打拳,在模仿中,从形似到神似,不知不觉就打对了,就打到位了,外因带动内因,无意中就踏上了新台阶,不由得十分珍惜每一次跟师打拳的机会。 打完拳之后,我继续对王钧进行指导。他把上半套从起势到朝阳贯耳,打了一遍给我看,真不错!王钧虽说缺了不少课,但是打出来的水浪拳,还是很有基础,有模有样,是一棵打水浪拳的好苗子!上节课指出他的问题,基本都改正了。有几处路径略有疏漏,我指出以后,领打几遍,王钧马上就记住了。然后我接着教他从朝阳贯耳到上半套结束,再从下半套起势到迎风拂面。新的路径从三遍之后,有的时候只要从两遍,或者一遍,王钧就说,师姐我自己打一下,给你看,基本都能打出来。说明王钧的接受能力很强,能够比较快地记住路径。我自己后来总结,觉得我今天在纠正王钧动作的“好坏”上,还是着墨过多,有点偏离了老师“抓大放小”的要求,应该继续往前多教一些路径,下一节课,当改进之。 我在边上教王钧的时候,老师继续对黎明、建军、达达单独指导水浪拳,指导金星等其他弟子十大形,一定有许多精彩内容,可惜我无法分身旁听,后来建军过来建议我,说老师讲话的时候你最好过去听一听,讲好了你再过来教。我深以为然,我现在要多向老师学习教拳,对我教王钧、教南京的学员都大有帮助,下一节课,当调整之,谢谢建军! 看到大家非常认真听老师指导,想必精彩而重要。在建军的提醒下,我听到了拗鸾抟翼这记拳的要义,看到了黎明、建军、达达三位打出来的拳立马大有改观,明白了打好这记拳的实际意义。尤其是老师对抟字的解释,以武证文,令人叫绝。遗憾的是,只听到了很少一般分。这次课上老师讲拳的内容,就期待从大家的小记中学习了。 课后,清怡向老师赠送了自己姑姑亲手种的南汇水蜜桃,又大又美,最好品级的只有一箱,全部拿来送给老师了,老师深表谢意,并说下不为例,老师由此得知清怡是南汇人,跟自己是老乡,大悦。巧得很,我和一班师弟跟老师、师姐同在一节地铁车厢,老师请大家一人拿一只分而食之,师弟们都很客气,说不要,只有我老实不客气,说正口渴,如能得一枚火车上吃,岂不美哉,老师遂开箱给了我两只,说如此珍贵之蜜桃,吃一只添10年寿命,给你两只,添20年寿命,望你多为凌氏团队工作20年。我谢过老师,心里在想,承蒙老师不弃,此后余生,我都是会和凌氏团队同呼吸,共命运的,何止多20年焉。希望老师多吃几只,添福添寿,那是我们团队最大的福气。在此也谢谢清怡! 晓希 2019-07-22
作者:shutjy 陶嘉严2019-07-21学拳小记 上海这几天进入烧烤模式,但是老师还是一如既往的过来给我们上课,从老师走路的姿态来看,文成之行受的伤还没好,还是请老师多多休息。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们在日常中经常听到这样的话,但是到底是什么意思?几乎没有人说得清楚。老师今天通过拳,给我们解释了这句话。在黎明给老师看“风卷残云”的时候,老师一开始说了黎明没有注意后手这个问题,等到黎明再打的时候,不单单后手的问题还在,头也开始乱动了。老师说这就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就是人如果想要有点进步,那要克服的困难远远比进步的那点要多得多,我认为,这是我目前以来,听到的对“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最准确的解释。 “拗鸾抟翼”,老师给“乌龙摆尾”前一记起的名字,拳里面有一个步法叫“拗鸾步”,老师为了求证这个名字是否正确,看了无数张的照片,终于通过一张丹顶鹤的照片,证实了这个说法是正确的。打这一记,双手是在同一个平面里运动的。通过老师对拳名的解释,黎明、老罗和达达打起来比之前都好很多,以武证文,学生佩服。 课后,老师说到今后教拳,要发挥团队的力量。我是这么认为的,虽然老师认认真真地教了我们三年,我们也好好地跟着老师的学习,但是和老师比起来,我们还是远远不如的。不过我们是一个团队,要发挥人多力量大的作用,因此,是否可以在教拳的时候,发挥每个人的特长?比如教十大形还是以储教练为主,在教“单把”的时候,可以让秘书长当助教,帮助教学,教“燕子抄水”的时候可以让运杰和黎明做助教,教“大劈”则可以请金星帮忙,大家各有所长,通过团队的力量,做到1+1大于2。 7月25日的时候,王教练在群里发了老师关于上师大教学的计划书,老罗看了之后,问学拳是否对教师公开?我觉得,可以对老师开放,因为铁打的校园,流水的学生,学生一直在流动,而老师几乎一直在学校,教会了老师之后,老师会再教学校里其他的学生,通过老师,可以将内家拳在校园内发扬光大,而学生学会后,到了社会上又会通过其他方式进行传承,如此循环往复,做到生生不息。
作者:陈清怡 2019-7-21 学拳小记今年的暑热来的晚,但一来也是气势十足。大早晨的已经是烈日当空,还好训练点有梧桐树的荫凉,虽然没有全遮蔽,也算是很不错了。这次的训练讲的东西有点多。一个话题一个话题的记录,漏的大家一起补齐。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这个小凌老师点评黎明的拳的时候说的。黎明本来就只有一个错误,指出纠正后,这个错误没有了,但是前面没有的错误又出来了。这个就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自己的体会,就是螺旋式的上升的过程。一个动作纠正,旧的平衡打破了。要建立一个新的平衡,新平衡建立的过程中,就要不多修正,使得新的平衡能够建立起来。以前打拳,打着打着觉得自己什么地方都不对了。后来发现就是这种平衡打破,重新建立提高的过程。
拗鸾抟云 指导建军的时候讲解了拗鸾步、和水浪拳的拗鸾抟云。拗鸾步是丹顶鹤的一种步法,类似于交叉步。抟是以手圆之。小凌老师特别指出,抟的时候意识要到无限。以前说到无限,没什么感觉,不知道怎么弄。这次明白就是看远方,想着已到远处,有点京剧水袖的意思。手没那么长,但是我的袖子丢的老远,手带着袖撸个大圈。
意识放下 指点达达魁星献斗后面双手放下的时候,说手的意识放下来了。我边上看,不知道看什么才是算意识放下来了。
金星收势的二气 收势的时候,金星的手总是在脖子的地方停一下。小凌老师指出了问题,但是金星就是改不了,还是要停一下再开始跳。小凌老师问大家为什么?大家一阵猜测,都不对。小凌老师解释说金星这个停,其实和他起跳的位置有关。他起跳的晚了,不停一下蓄一下势,一口气就是跳不起来。需要第二口气才能跳的起来。所以,起跳提前一点就能解决。金星和大家赶快试一试,恍然大悟。原本不顺畅的起跳,一些顺利多了。老师到底是老师,不仅知道问题在哪里,而且知道怎么去解决问题。
祖师、宗师和老师 小凌老师这次讲解了祖师、宗师和老师的差别。 祖师是指本门开山立派之人。宗师指的是造诣极高,能够纠正错误的人。小凌老师讲解说,出宗师其实不是一个好事情。因为门中传承兴旺,大家的水平都基本差不多,个体即使有差别也不会非常大。这个时候是不会出宗师一说的。只有当大家传承都有些走样了,突然出一个人,能够纠正大家的错误,把传承再扳回到正途中的时候,这个人才会被称为宗师。有宗师说明传承式微了,不是好事情啊。
老师的讲解就简单一些,就是能够传道受业解惑的人。
大家多努力 小凌老师这次又说了在安福寺前滑倒的事情,虽然没有摔倒,但有些扭伤。没摔倒是功力还在,扭伤是是因为人老了,身体的机能逐渐退化,跟不上了。现在尚且还能给大家做一些示范,但是后面会做不动的,也不知道谁以后能帮着做示范。话到此处说的我也不禁有点伤心,老师真的是非常不容易。唯有大家多努力,方能帮老师多做些事情。
老师接着说,你们每人学不同的拳,这样以后就能互相教。不知谁接了一句“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小凌老师说大概是这个意思。
自己的拳 本周的拳是打得乱七八糟,比以前差的太多。手脚不一致、踩步动作3手不是直接推出去的,而是在下面划个小圈,晃上去。反正问题多多。回来只好老老实实的慢慢纠正。希望新的平衡早日建立起来。 [此帖子已被 陈清怡 在 2019/7/26 20:55:14 编辑过]
作者:张耀东 2019-7-21 学拳笔记
今天在去大宁的路上,通过微信收到了老师宣布我满师的消息,内心感到且喜且忧。喜的是这么多年的努力和坚持获得了老师的认可,忧的是自己的拳艺水平还处在初级阶段,现在满师了,就应该承担起传承凌氏拳艺的责任,因此为自己的水平能否承担这个责任而感到担忧。
到达大宁公园后,先请储教练指导了一下我的踩步。储教练说我踩步的第三步前后手应该先合在一起,然后再由后手推动前手推出去,这样才能发出劲,而我的前后手是最后摆到一起的,无法发劲。在储教练的指导下,操练了几个来回,渐渐找到了一点感觉。后来大家一起操练时,我听到老师也说東東打的有点样子了。不过最近几天回来练习的时候,又找不到那种感觉了,看来还得在培训点多多练习,有问题了可以马上得到指点。
后来老师在指导达达、建军、黎明水浪拳的时候,给我们讲解了蛰龙现身和乌龙摆尾两式之间的拗鸾抟翼一式。老师为了考证拗鸾步,特意看了成千上万张鸟类照片,最终发现丹顶鹤走路的时候会走出拗鸾步来。此外老师还讲解了抟翼的意思,回来后我又查了下字典,发现“抟”指的是把东西揉弄成球形,猛然想起我老家方言里有类似的发音,指的就是这个意思,因此本来觉得很陌生的“抟”字,顿时觉得亲切起来,原来在老家方言里这个字经常用到。
张耀东 2019-7-26 <style></style>
作者:童金星 [此帖子已被 童金星 在 2019/7/27 6:47:20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童金星 在 2019/7/27 6:48:19 编辑过]
作者:刘运杰 学拳小记 7月21日,天气炎热,先跟小凌老师打水浪拳。感觉随波逐流这一记拳,老师的下边手横拨的时候,比自己的位置高些。这次学拳老师主要讲了两点: 一、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这个词自身的意思是说负面、邪恶的东西比正面、正义的东西厉害。小凌老师说,我们自身在克服自己的弱点,改正自己错误的时候,更多的缺点会暴露出来,使得自己的状态不如以前,好像负面的东西展现的更多。按我自己的理解,我们展现出来的错误只是冰山的一角,要消除这冰山一角的时候,会发现更大的冰山隐藏在水下。但如果将整个冰山消除,那自己的状态会上一个台阶。 二、 拗鸾抟翼 这是对蛰龙现身和乌龙摆尾之间的一记拳的命名,拗鸾步,是指两腿交叉,现实中,丹顶鹤有两腿交叉行走的,且在落地时比较多,类似于我们打的这一记拳。这记拳是双手从东边转到西边,在一个平面上转动,技击上双手抓住一个人的单臂拉过去,同时用腿别住对方,使其失去重心。
作者:黎明 张黎明2019.07.21 课上,老师继续指导我、建军和达达的水浪拳。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风卷残云这记拳,我有两个问题。一个是与上一记拳的衔接动作,双掌顺时针画圆至胸前,这一个过程中,双掌不能分开。 另一个问题是,风卷残云这记拳本身的问题,这记拳要打的好,要注意后手,后手打到位了才是决定前手打到位的关键。在老师指出我这个问题后,这个问题还没改好,又带出了两记风卷残云,只是手臂在摆动,而不是腰带动肩膀,进而肩催肘、肘催手。同时眼睛看的方向也不对了。 老师说,这就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学习修炼的过程中,为了每一次那一点的进步,需要克服随之带来的更多错误和困难。我的理解,这个和古希腊学者讲的知识就像一个圆,说法非常类似。从开始仅仅一个小圆的知识面,随着圆半径的逐渐增大,知识面扩展需要的增量就越大。 趟泥步的节奏感 在打蛰龙现身时,老师说我的步法节奏是乱的。首先要注意到上一次讲到过的,要意守丹田身体不能有起伏。其次,每一步踩出去时,要有一个控制,有一个似停非停的节奏感。 拗鸾抟云 在指导到蛰龙现身接乌龙摆尾前一记拳时,老师首次公布了这记拳的命名:拗鸾抟云。拗鸾:即拗鸾步,指的是右脚跨过左脚的那记交叉步;抟云 :抟有无限、无定型的含义,云,这里的指的是翼;指的是双手从最左向上画圆至最右的动作。拳名和招式是那么的贴切! 金星收势时的二气 金星打的收势,在右手划过脖子时,有较明显的停顿。老师说,金星这个问题出在他的起跳点不对,应该是从背劲前手向下先后画弧回收时,就要开始顺势蓄力,在手划至肩膀处顺势跳去,期间是一气呵成的。金星这边是在划到肩膀后,再蓄势起跳,就必然需要一个停顿才行。我在边上听后,也是忽然开朗的感觉。我原先收势这是这个位置,一直打的不顺,部分细节会被滑过去。虽然现象和金星的不太一致,我是感觉前手来不及划到前方,老师一说,原来我的问题,也是起跳没能一气呵成的。虽然没有明显的停顿,但为了连贯,就总是感觉不能把所有的细节打到位。 说到二气,储教练也一直指出我打的踩步,在动作2时,有明显的停顿。实际问题和这个问题也是类似,发力点错了。我是越是想发力,就越是会在动作2,手臂划过肩膀时,有个明显的蓄力。现在想来也一样是二气的问题。最近,按储教练讲的,把发力点放在动作2之后,后手与前手肘部合于一起时再发力。慢慢的自己感觉是好一些了。
作者:罗建军 这次训练老师带打水浪拳,感觉和之前不一样,比较平缓,比较轻,面容依然冷峻,目光依然深邃。似一个远行的人暂时的小憩,磕了磕鞋底的泥土又继续前行。
继续进行水浪拳的纠偏,先是黎明,风卷残云,老师让其注意后手要撑开,后手撑开后,身体又不对了,老师告诉其要“一枝动百枝摇”,并做了正确的示范。“一枝动百枝摇”这个词语在我参加二期开班时第一次听到,当时一期班进行演示然后由老师点评,到清怡时,当时觉得他打得一本正经,老师告诉他要一枝动百枝摇。我当时是第一次接触内家拳和凌氏拳艺,对这个词语感觉不解,所以印象深刻。自己也几经思索,也找树木摇了摇,有点猜测,但是功力不到,没法实证。这次看老师打的风卷残云,自己再跟着打,有了一些体会,如树木一般,一枝动其它枝要动,必须树干要动,那么我们行拳时,手脚动时,身体也要跟着动,功力高时就是由身体带动手脚。近来行拳在不同的路径上有这样的感受,之前看红嘴鸥的姿态动作,觉得燕子斜飞里向右那一下好似鸟儿向右一滑,再打这式时体会到这一下应该以身体来带动。
老师在指导蛰龙现身后的盖步时,公布了这一式的拳名:“拗鸾抟翼”,两脚左右交错,就是拗鸾步,实际中鸟的步伐有鸡步,蹦跳的步,拗鸾步在拳谱上有,老师查看了上万张鸟的图片才发现一张丹顶鹤的图片和其吻合。抟就是无限的意思,翼,鸟翅即手,抟翼就是两手在同一平面无限远,我的理解可能就是意透势外的意思。同时两手的手形也要和用法时一致。
在指导达达平分秋色时,老师告诉他打得随意了,十字手时就是观阵,所以不能马上就分开接平分秋色。平分秋色后一记,老师向黎明示范右手应该弧形收回,然后握拳向前。
对于我,老师告诉我走马观花前一记左手的高度应该和魁星献斗右手的高度一样。
作者:刘飞 学拳小记 刘飞 2019-07-20 今天开始天气变热了,今年的天气整体上还算不错,凉快但不爽开,比较潮湿,整天感觉湿漉漉的,打打拳以后人的精神才清爽起来。最近的状态就是这样,需要练拳来提神。想起了去年这个时候小凌老师的话:“大暑,跟着我好好打拳,可以保你一年不生病”。内家拳也是跟着四季天气而动的,是内在的“动”,是精、气、神的“动”,过两天就是大暑了,适合打拳。 今天的内容很多,收获也很多,不些融汇贯通的意思了。小凌老师最近给出的、教给大家的都是干货,一是可能因为大家的水平、能力、境界都有提升,可以讲的更深入了,二也可能因为三年之期即将到了,时不我待。先跟着老师打水浪拳,这次跟老师打水浪拳我自己感觉打的不好,跟不上老师的节奏,慢不下来,稍微慢一点又断了,整套动作明显能感到自己打的生硬不流畅。有可能因为境界不到位,也可能因为天热,内心比较燥吧!不过话说回来,我这个人一直都很急躁。 练习十大形,今天状态还不错,几个来回下来感觉呼吸还比较顺畅。踩步较以前好了些,但自我感觉跟师兄弟们相比,我算不得好。抡劲,储教练指出我后手拉的太开了,对比别人,我可能就显得有些张牙舞爪。童金星的收式中有停顿、断的地方,我发现我也有一点,只不过没有他那么明显,老师指出来以后,我感觉自己好像比以前更加“形似”了,这也是进步。 今天小凌老师讲了“拗鸾抟翼”这记拳,这记拳讲出了大学问,长见识了。拗就拗步大劈的“拗”,和顺是相反的,步伐就要拗住,反着来;‘鸾’一直以为是青鸾,鸾凤和鸣嘛,是吉鸟、大鸟,漂亮、富贵、吉祥的象征,小凌老师讲有一种鸟的脚是拗步,就是丹顶鹤,长见识了,这是他观察了上万张鸟的照片后发现的(这份严谨的态度就值得钦佩),其他鸟都是顺步,所以拗鸾步自古就有,也就是说很早就有人发现并观察到这个现象并取了专门的名称;抟翼不是展翼,是有欲右先左动作的,取“翼”字而非“臂”字,有讲究取得好,跟鸾相对应,而且大鸟的翅膀攻击性很强,那是用来搏斗的,所以我们看到的天鹅舞,很可能没有“舞”那么美好,而是“武”的竞争,是用双翼打架呢! 这记拳名取得漂亮、大气、大美,有学问又贴切,没有足够的功夫,缺少足够的识见,少了对世界的认识都取不出这么好的名字。赞! 但我最震撼的还不是这个,是小凌老师讲课讲到鸟类,提到鸟都是双腿顺步的,小鸡和母鸡不一样,鸡步有抖腿似的动作,麻雀是双脚跳的,小凌老师学了一下“鸡步”,一顿一跳,简直神似,这个绝对是观察体会了很久才能发现并且抓住动作神髓的,所以我觉得鸡步、虎扑、熊膀、鹰爪、猴束蹲这些动作我相信小凌老师一定都观察过。这个跟古人仰观于天、俯察于地、内观于己身、外观于鸟兽虫鱼而作文字,有异曲同工之妙,那作的是文字,这作的是拳术,都是取自自然,自然而然,修于内在。 拗鸾步自古就有,也就是说有人观察到了,后来内涵意义是不是有偏差,会不会被误传就看各位老师的了。这里说到了祖师、宗师、名师、老师的问题。开门立派,创立学派、拳法的自然是祖师,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是宗师,祖师大家都能理解,开创者嘛,譬如孔子,达摩祖师,张三丰。而宗师的出现,小凌老师又给了耳目一新的观点,宗师的出现不适好事,因为传承断了,错了,出问题了;宗师的出现时拨乱反正,正本清源,把乱糟糟的错误一一改正、澄清,恢复其本来面目,也就意味着在宗师之前很长一段时间有些礼崩乐坏,大家乱成一团,自说自话,各自为政。小凌老师在做宗师的工作,传承正本清源。名师就要正确的传授知识,正确很难,因为内家拳有很多个人体会在里面,很容易产生变化,所以更应该拳架子对,中正不偏,我以后的目前就是成为名师。而老师大家都懂,是传道受业解惑,但做到也不容易,毕竟诲人不倦也很难,现在社会上有多少打着“老师”的名号不做教书育人的工作,跟骗子没什么区别。当一个好老师,态度第一,说到就要做到不能半途而废。 上面这些,小凌老师一说我明白了,师兄弟们大多都明白,大家的境界都提升了,换做以前可不一定,这就是这几年的进步,是内在的提升,从内而外,从思想到身体,感觉大家的内家拳入门了,所以小凌老师再讲拳理大家就明白清晰多了。小凌老师讲他拳打的好还有一个原因,“没力气”,整个人没力气,干活没力气,但打人有力气,用的是整劲,有“好医生须带三分病”的意味在里面。 回来自己练拳,踩步手脚同到这一点进步了,转胯的感觉有了那么一点。关于凌氏拳艺的宣传册,宣传标语,朱理事长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也觉得还不够完美。我想了个标语,“外可打人,内能强身”或者“打的了人,强的了身”,字比较少,也显得张扬了,不过好懂。
作者:凌氏心意沙龙
凌氏拳艺要求文武双修,考核要合格,无非就是应知应会要达标。 肖力行 2019年7月30日 [此帖子已被 凌氏心意沙龙 在 2019/7/30 22:19:56 编辑过]
作者:晓希 拳术中拗鸾步自古就有,而今究竟什么样子是拗鸾步,莫衷一是。这次老师讲解拗鸾步的同时,讲到了如何区别祖师、宗师、名师、老师,教练、助教,最后讲到宗师的应有职责。说宗师的出现,其实不一定是好事,如果传承不出差错,无须宗师,反过来说,都是宗师级水准了,哪须宗师呢? 晓希 2019-07-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