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氏心意六合拳 ( http://www.lsquanyi.cn/bbsxp/Default.asp ) -- 六合八法拳论坛 ( http://www.lsquanyi.cn/bbsxp/ShowForum.asp?ForumID=11 ) --- 2019-06-29学拳笔记 ( http://www.lsquanyi.cn/bbsxp/ShowPost.asp?ThreadID=1289 )
作者:晓希 今天的拳课,同学们领到了期待已久的凌氏拳艺拳服。拳服共经过5次打样,最后呈现出来的效果基本符合我们的设计要求。很感谢大家对每次样品提出的很多修改意见,尤以老师观察最为仔细,所提意见最切中要害,也最切合实际。事关凌氏团队形象,老师不顾劳累,亲自到访生产工厂,准备建立长期关系。厂方深受感动,对我们的订单格外用心,安排最好的车工以最快速度完成了大货生产。今天拳课的第一项内容,就是大家一起换上拳服,我们打拳,老师拍摄后说,很成功!
随后东雷提出,他还没有跟老师拍过满师照,乘今天穿了拳服,希望能跟老师合影,我有些为难,因为现场没有椅子请老师就坐拍照,但老师慈悲,说我们因地制宜,想一下办法吧。行走间,老师突然在场地一侧的绿地中发现两块大石头,说此地甚好,可以石代椅。东雷遂立于老师身后,拍成了满师照,黎明跟进,也遂了心愿。老师说这照片,可以题字:师徒之义,坚如磐石。师言一出,原本的无椅之憾一扫而空,且多了令人肃然起敬之感。老师妙语解困,点石成金。 对于金星的提问。老师说金星的问题,是基于真实的感受,不虚假,不是为了拔高自己而硬想出一些问题来问。老师对金星的人品、思考的方式,一向比较欣赏,说每每与自己不谋而合。说金星今天打踩步,后腿看上去特别别扭,是因为金星过早地注重后腿了。老师说要放空内心,先求形似,再求神似,功夫是累积所成,切忌拔苗助长,不但各位同学当谨记,教练和教师更要牢记,要以被教对象功夫深浅而有针对性施教,否则欲益反损。 老师的肩胯几天前在文成之行中因为一点意外拉伤了,但老师还是坚持着给几位新同学边示范边讲解了从起势到摘星换斗,虽说这一段我已经打了千百遍,但是看老师教拳,依然获益匪浅。 转丹田之后:双手挑起来的同时把脚跟拎起来。 注坔贯月——随波逐流——临崖勒马:这一系列的动作,关键词都是“直”,手往前往后,都是走直线。这是我在教拳中从未用过的词,是因为我自己认识不到,所以也提炼不出“直“这个词,难怪南京的学员这里老是打得不象,下节课我会重新教这里。 拨云见日:左手挑,右手拨,两手中指相对。 第二个临崖勒马到荷叶呈露:双手中指引领向上,如果感到中指变粗了,就是打对了。 最后,老师看了黎明调整过水印LOGO的宣传册页打印样稿,觉得不错,表扬黎明设计有水平,有行动力,同时请黎明试试,把纸张尺寸再调得高一些,效果是否会更好些。黎明说回去做一下,下周大宁课上再给老师看打印稿。黎明还提醒大家,寻找下半套的配乐一事不要忘记。找配乐并非易事,情绪、节奏、长短都要合适才行。我最近也找了一些听上去很好的配乐,但是一一打过以后,总感觉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不契合我们的水浪拳,一时也就放下了,谢谢黎明提醒,当继续寻找。 今天上海很热,湿度100%,两个多小时下来,老师衬衫后背完全湿透了,声音也有些暗哑。 然老师不顾自己的健康,尽心尽责来培养我们,自当倍加珍惜,日后为传承努力作出贡献,报师恩于万一。 晓希 2019-06-29 [此帖子已被 晓希 在 2019/7/2 21:54:02 编辑过]
作者:刘飞 学拳小记 刘飞 2019-06-29 最近出差加上回老家去,缺了几次课,来了先跟储教练打十大形,储教练说我的踩步比原来好多了,收式还是差一点,说实话我平时练得并不算勤奋,每天的时间也不长,只能保证每天都打一打,不停不断,但也能有所进步,已经很开心了,师兄弟们说我的踩步手脚同时到这一点比以前好了;龙吊膀还是不好,两个胳膊抡的还是太高,身体太靠后缺少前冲的动力。龙吊膀我感觉自己就是起起伏伏的,不是这一点出问题就是那一点出问题,不是重心太向前就是重心又偏后了,摁下了葫芦起来瓢,不过这个应该也是正常,都是在动态中进步,用小凌老师的话就是波浪前进,都是练拳中的经历。 师兄弟们都有不少进步,老师对大家的评语都有进步,但是意识要放空,不要刻意的去要求每一个动作到位,刻意了反而不好,每个人在每一个阶段存在的问题都不一样,因材施教是好老师,也是我们未来教拳推广中必须要经历的。首先是模仿,然后纠正,到了一定层次才涉及该层次相应的理论,这里老师也讲了以前拳理书籍的问题,打拳的人不会写书,写书的人不会打拳,很多书都是不会拳的落第秀才写的,所以很多地方不对,如何去伪存真,要从拳里面体会。 今天试了一下拳服,还是比较宽松的,拍照起来确实挺好看,对照以前的照片再看现在的动作,确实大家都进步了。我也有一定的进步。黎明做的宣传册看起来挺不错,里面有不少的照片内涵深刻,听老师和大家解释我才知道老师的照片里面竟然包含了五种拳法,真是内家拳集大成的大师。 现在打拳慢慢的能体会到自己那一记拳打的还可以,哪一记拳打得不好,打整套水浪拳可以清楚感觉到自己这个动作和老师的拳有些形似了,这就是有进步了,但大部分的拳连形似的感觉目前也没有。我目前的感受,连续打两遍水浪拳,第二遍会比第一遍打得好。
作者:shutjy 陶嘉严2019-06-29学拳小记 上海入梅,今天虽然没有下雨,却异常闷热,不过老师还是照常来给我们上课。今天拿到了新的拳服,这次新的拳服前前后后修改了很多次,能拿到令大家都满意的拳服,侃希花了不少精力的,在这里先谢谢她,感谢她的辛苦付出。黎明也把做好的宣传册带来了,经过大家多此的讨论,这次拿出的版本比上次的要好很多,也要谢谢黎明的努力。 老师这次上课的时候,问金星这段时间有没有什么问题?金星想了想,估计是没什么问题,刚想开口说,老师说道,没有问题就不用硬是问问题。每个人打拳,都是螺旋式上升,有的时候的确是比较顺利,所以不会有问题。因此,我们要做到真实,有问题就有问题,没有就没有。以后如果做了老师,学生打得没有问题,也不能硬说几个问题出来,这种叫卖弄。我们要做的就是真实,实事求是。随后金星打了活步,老师看了之后,说金星还是没有放空,还是没有做到格式化,所以看起来还是那么变扭。 这次让储教练看了下抡劲。一个是一的时候,手往下插的速度要快,踮步的步伐要小,但是迈出去的步伐要尽量大;三的时候,后手的幅度不能过大,如果过大了,就会来回来,变成了弹簧手,所以三的时候,一定要控制好后手的位置,不能过大。
作者:罗建军 之前定制的拳服在经过几次修改定稿后已经制作完毕,到训练场上就看见清怡和晓希等同门正在进行分类清点。趁着人到得齐整,我们也拍了一些集体的拳照。通过拳照,我发觉自己功力还是不够,有些显得刻意,记得拍了拳照后,我打了一圈龙吊膀,清怡和小童在旁边说我打得不错,我听了又打了一圈,大家都觉得没刚才打得好了。
回来后,我就在回想比较这两次之间的差别,第一次我完全是没有什么想法的,就这样自然而然的打,第二次就去注意提了。按照这个思路去进行练习,反而提做起来比之前轻松了,行拳之时对于腰的感受,对于身体中轴的感受都有点体会。某日打水浪拳之时,随着拳势的起伏感觉似乎身体以腹部为中心也在如呼吸一般在微微涨缩,这不知是不是就是气宜鼓荡的感觉。
罗建军补记于2019年7月8日
作者:陈东雷 2019-6-29 学拳笔记 正值梅雨季节,江南湿热,用了老师教的除湿汤(糯米:红豆:薏米为5:3:2),效果明显。 此次老师出行归来,应该还没有恢复好。拳服拍照后又和老师一起留影一张作为满师纪念。老师正好有一巨石可依坐,老师看过照片后点评:师生之谊,坚若磐石!能得此机缘,欣喜异常! 小凌老师回答金星问题时,指出金星的问题都是从实际习拳中来,非如我们有时的问题的自己想出来的,此优点常常让老师觉得和金星的观点常常不谋而合。
再观小凌老师指导水浪拳又有收获:
荷叶呈露 不足:手往上时肩肘不松 纠正:手往上时肩肘放松 老师说此式打对后,气血会沿身体两边至手臂到手指,是通大周天的现象。 体悟和倒骑龙背的以意导气到手指类似,也要注意腰部调整身体安于重心,依此法,在风卷残云中也体悟到更多的整劲。
陈东雷 2019-7-12
作者:张耀东 2019-6-29 学拳笔记
这次训练,领到了我们的新拳服。大家不顾天气湿热,都穿了起来,以崭新的面貌向小凌老师行上课礼。之后又在小凌老师的指导下,为凌氏拳艺宣传册拍摄穿新拳服的宣传照片。俗话说人靠衣装,马靠鞍装,穿新拳服拍的拳照,整齐划一,完美的体现了凌氏拳艺的精气神。
在训练时,我请储教练看了下我打的踩步。储教练发现我打的时候上身有往前倾的现象,并且左手在前的方向比较明显。其实这个问题以前就被指出过,有段时间练习的时候特别注意了要立身中正,不过后来时间长了,这个问题又慢慢出现了,看来平时练习的时候各种细节都要时时注意。
小凌老师给我们指导练习的时候,提到上次出行走山路的时候,在台阶上滑了一次,虽然靠多年功力撑住没倒,但是后来还是感觉胯部不舒服。希望老师多多休息,早日恢复。
张耀东 2019-7-12 [此帖子已被 张耀东 在 2019/7/12 16:03:40 编辑过]
作者:童金星 学拳小记0629 这是7月17日写的小记,最近一直忙着换工作的事情,小记没有及时写,每次训练完会把老师的话简短的写下来,留着有时间再写写。 这次训练的主要问题是踩步的活步,后腿的意识太重,所以很别扭,在过去的一周里我刻意的去淡化这种意识,不想适得其反。 老师指出我问题的时候让我学会放空思想,按部就班的来,这样想太多就偏掉了,整个拳得推倒重来。 在和跟储教练学习时,储教练也觉得有问题,不过偶尔有几下打出去的时候,储教练觉得还可以,回想起来,那几下就是我把前面的人当假想敌撞出去的感觉。我记得我打的比较顺手的几个拳,大多都是以远处一个点为目标打出去的,那样不会考虑自己手脚的问题,想的就少一些,自然就顺畅了很多。 话虽如此,有时候还会不自觉地去想腿上的意识,不过这几天对着墙和树撞一撞感觉协调了不少。照着卫生间的镜子,我发现撞墙的时候是整个身体都向前了,自然的把腿“拖”过来了,而不是主动的把腿提起来。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了老师在6月15日那次训练中所讲的,十大形的第三下的最后,要“不可控”,前面的动作都是可调整的,就是最后一下,整个劲都出去了,就收不住了!就像射箭,开弓是可控的,等到松手放箭的时候,箭“嗖”一下就出去了,阻止不了。我在撞击实体的时候,撞上去的感觉,就是这种不可控的感觉,不过在正常打活步时还是有点束手束脚的。 在讲“放空”的时候,老师讲他年轻的时候既教拳,也跟别人学拳,他当时的学生很不解:“他们都打不过你,你还跟他们学啥?”如果抱着这种心态,我想老师也不会学那么多的拳,不会与那么多的明师深交,也不会到达如今的境界。 我想,所谓“放空”,可能是一种对拳的赤诚,而不夹带拳以外的东西。 像我练活步这记拳,腿上的意识太重,原因是忘掉了这记拳本身的意义:要像正常的踩步那样,向前冲击,而不是为了提胯而提胯。 再往深了想,其实是练的少,还想快点把它练好,有点拔苗助长的感觉,那种节奏感的把握,是要多练练才有的,强行去找那种感觉,火候不够,就会走样。 再往深处想一想,练的又少,又想快点练好,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呢?可能是我没有专注拳的本身,有点急功近利了,这可是习武之人的大忌。 写到这,又想起前几天晓舟教练在琢玉轩的提问。 我看完提问后,第一时间是这样想的:放过去,哪有那么多废话,都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手下见真章,过两招呗?不过现在就比较尴尬了,一是法律不允许;二是我们也没有像职业运动员那样的训练强度,都是被很多生活琐事牵绊的普通人,手上的功夫没练得特别好。但是除了交手,还有一种方法,那就是你也打个拳让我看看,要是真的好,那确实要好好学习学习,要是自己的拳都拿不出手,就别耍嘴皮子了,光在这扯谁厉害有啥用? 想了半天,回过头看看,就这个人说的这些,放武侠小说里,怕不是又要在江湖上掀起一场腥风血雨?因为小说的世界里,人们大都追名逐利,要争谁才是正统,谁才是所谓“武林至尊”。 又往后看了老师的回答,顿感心平气和:“省出的时间用来练拳和教拳,才是一个有为者要做的,也是这个时代所需要的。于事有补,对人有益”,“明者自明,又何须多言”。放空自己,把拳练好,教好,比什么都强! 童金星 写于7月17日 [此帖子已被 童金星 在 2019/7/17 20:46:30 编辑过]
作者:陈清怡 2019-6-29 学拳小记最近一段时间的练习,都是在体会立身中正,体会手脚到底要在什么地方,踩步打一下,想一想,再打一下,想想。然后打个快一点的看看是不是又被带着走了,还是哪里没有做到位。慢慢悠悠,慢慢悠悠,今天一点体会,隔天又忘记了。再过一天,好像应该这样。打拳好像是一条没有尽头的探索之路。点滴心得,如路边的野花、树林和羊群,点缀其间,而路则通向山水相连的无尽远方。徐步山水间,虽然不知道远方是什么,但也算舒然惬意。
这周的习拳,见到了晓希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帮大家设计的拳服,胸前大大的“凌氏拳艺”logo十分醒目,非常好看。大家一起穿好拳服,拍了集体的拳照。这次也看到了宣传部黎明打印出来的凌氏拳艺折叠宣传页,前面在群里发过电子版,看了打出来的样稿,感觉更好一些。
拳艺的练习上。到了训练点,赶紧打踩步给储教练看一下,储教练说还是有点前倾。看来还要改进。和金星交流,说到自己的膝盖好像水浪拳的燕子抄水可以打下去了,以前都下不去。金星说,自己大腿的肌肉也是更有力量了。下的去,可能大腿肌肉的力量增加了。我自己到没想到这个,可能踩步稍微蹲一点,蹲着蹲着,力量自然出来了。
小凌老师来了,看了金星的拳,问还有什么问题。金星顿了一些好像问了个什么不痛不痒的问题。小凌老师就这个事情说到了怎么教学生的问题。提到,每个人学拳,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建议和意见,要这么打,这么打。每个人说法还有点不一样。那么,学生应该这么办呢?听哪个的?其实教学,要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才有用。如果不同人的意见,学者觉得有用,那就照着去做。如果没感觉,可以放一放,不用理会。所以,作为一个老师,不是什么都抖出来,学生没感觉,说了就没什么益处。
对于金星的拳,小凌老师说还是意识有点重。举例说,人走路,根本就不想这个脚抬多高,迈多远。没有这个意识,自然而然就走好了。打拳也是这样的,要放空自己。
另外,小凌老师上周去了温州,因为滑了一下,结果肩部和胯部有点拉伤,这周依然来教拳,还提醒大家要当心。想到储教练4月份也是滑了一跤,把肩膀筋来伤了,到现在还没有好。这次小凌老师肩胯拉伤,不知道多久才能恢复。所以,还请小凌老师要多注意休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