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氏心意六合拳 ( http://www.lsquanyi.cn/bbsxp/Default.asp ) -- 六合八法拳论坛 ( http://www.lsquanyi.cn/bbsxp/ShowForum.asp?ForumID=11 ) --- 2018-2-3学拳小记 ( http://www.lsquanyi.cn/bbsxp/ShowPost.asp?ThreadID=1066 )
作者:童金星 学拳小记2018-02-03 这一次训练,小凌老师帮我解答了关于力量训练方面的问题,回去后,我思考了很久,觉得这是一次“拨乱反正”。 之前,我练功也少有类似俯卧撑这样的力量训练,其实很多传统武术的单式练法(包括徒手与器械)本身就是对力量的一种训练。 毕业工作后接触了散打与自由搏击,我觉得既然是对武术的追求,我都要尝试一遍,很明显,现代擂台搏击的训练方法与传统武术不一样,各种针对性的力量与体能训练,包括一些对抗与抗击打的练习。能感受到的差别是,传统武术的单式练法认真练起来也累,但多是循序渐进的那种,练完很清爽,而擂台搏击体系下的训练真的是难受到死,得在那硬撑着挺过来。 老师问我,为什么要那样练,我没法回答,因为我确实也没有上擂台的打算。现在想来,只能说是我的一种尝试,又或者,换句话讲,是对力量的认知有错误。 为什么是错误的?我自己觉得有两点: 1、老师在解答我问题的时候提到了生死搏斗的问题,讲不同擂台比武,在生死搏斗中但凡有1%的可能,都不要放弃,因为还是有可能赢的。方法是用自己的长处去攻击敌人的短处,要动脑子。 我觉得这应该就是“四两拨千斤”,又一次刷新了我对四两拨千斤的理解! 我第一次对四两拨千斤的理解是要学会发力,借巧劲; 第二次对四两拨千斤的理解是建立在第一次的基础上,因为“一力降十会”,所以若对方有力“千斤”,那我就算没有“千斤”,怎么也得有“六七百斤”的力与之抗衡,只不过我掌握发力技巧,并且能避其锋芒,所以从“六七百斤”的力中划出区区“四两”来对抗“千斤”,而剩下的六七百斤的力量是我的底气,万一“四两”力没有拨动“千斤”也不至招来惨痛失败; 第三次,就是这一次,我发现我之前对这句话的理解太肤浅,对“力”的理解也太浅薄,智与慧都是“力”!想起前段时间马云拍摄的《功守道》,不说马大师拳打的如何,单论其事业,那可是打的一手好太极!四两变成了千钧力! 当然!这些理解说出来是一回事,充其量只能算是感悟,能体悟到是另外一回事,所以,还是要好好练拳!好好体悟!!! 2、其实,我自己能感受到,在这种力量训练之后,肩没有以前那么能自在的松下来,就像我前面说的,力量训练有很多种方法,我偏偏跑到这条道上去了,还是浮躁吧,我觉得一个量化的标准能给我心理暗示,自我感觉良好,自欺欺人而已,这和唱大戏表演没什么区别。 而且,随着年龄增长,这种力量只能越来越弱。 内家的东西,练的精气神,内练一口气,由内而外变壮。 动物里的内家高手非猫科动物莫属,不管是虎还是猫。 虎并没有牛马的体形那样大,而且,牛马拉重物,肌肉线条凸显。以前我特地去动物园观察过虎,那虎的肚子全是膘,走起来还一晃一晃的,那是真的“松”。我没在现实生活中亲眼见过老虎发威捕食时的样子,但从相关视频上可知,凶猛异常,饿虎扑食,那是扑,带着整个身体电光火石之间解决战斗。 猫是虎的亲戚,身体轻盈,也是对身体掌控的高手。没事爱睡觉,养精蓄锐,真的跳起来或者发起怒来,那就是一缩小版的老虎! 所以虎真的是不怒而威,过去形容将军厉害,叫“将军虎威”。现在想来,这个将军想必像老师说的那样,“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千钧一发之际都能控制住自己,而一旦出手,必是猛虎下山!! 所以,这才是力量吧!!! 童金星 丁酉年 甲寅月 己巳日
作者:刘侃希 2018-02-03学拳笔记 这次的拳课活动分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举办井系分会年会,第二部分是拳课。现在分别做一下记录。 先说拳课部分: 2月2日下午,老师为了照顾外地学员,特地早到近两个小时,为我和桂云师弟看拳,并且请有空可以早到的上海同学也都来参加,储教练和晓舟教练也跟老师一起到了,于是兵分几路开始学拳。我把上次学的下半套起势到平分秋色打给老师看,老师给我指出一个问题: 蛰龙现身:双臂从身体左边划过头顶再划向身体右边,整个过程双臂都要紧贴身体,不可以伸到身体前方去。 然后让我接着打下去,从平分秋色一直到五圣朝天前一记,老师指出的问题如下: 平分秋色后的定势,是朝东,但不是身体侧面朝东,而是脸朝东,身体也微微朝东,要前进要进攻的方向,都是用脸去对着的,眼神的注意力保持在进攻方向; 魁星献斗后,双手是从头顶上面拍下去的不是横着扫过去的,到东北方位,然后两个拳头的顶面相对,右臂高左臂低成一条直线,从身体左侧拉动身体转动135度,从东北转到正西; 提手七星,右手从左大腿内侧启动,然后在面前挑一下成立掌,挑右手的同时踢一下右腿。 2-3日上午的拳课中,我主要是带几个不练习十大形的学员水浪拳,看到吴骎和阿湘已经把上半套全打下来了,很为她们高兴。我纠正了吴骎的无用之用一前的转身、开枝散叶、熏风扫叶,都是手和脚的配合有问题。然后我教了卜巧一段拳,从平分秋色后一记到五圣朝天前一记,用的是从三遍的方法,但愿能给卜巧留下印象。老师指导任敏的时候,我也跟着学。青龙三探爪的第三记,右手是一个罩向前的爪子状,手指微弯,手腕处不可以折。驽马回头之前的一记,双手手背相贴,要尽量往前往下插下去,仿佛要触底,但注意此时臀部不可以翘起来。我发现臀部不翘之后,想要触底变得比较困难,功夫不够矣。 再说年会部分: 这一次的年会,是我们井系分会第一次举办年会,但是办得有模有样,温馨快乐,简单隆重。晓舟教练做了热烈喜庆的PPT,主持会议,会长柏伟磊做了年度总结,学员代表张黎明发言,国燕教练对一年的井系教学工作做总结、储教练发言,各工作组负责人(我——公众号、罗建军——博客、黄腾达——艺海)述职,全弟理事长发言,最后小凌老师做重要讲话,老师对每个人的发言都做了点评,见解深刻,意见中肯。既肯定了大家的工作成绩,也指出了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对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要求和希望。老师特别为我们这个团队的纯洁性感到高兴和欣慰,具备君子之德,有纯洁性,才能把传承大业做好。老师提到论语第一章最为重要,而其中的最要紧的是1、4、7节,第1节老师曾经讲过,期待老师日后讲一讲第4、第7节。其实期待老师全面开讲论语。 这次要大书特书一笔的,是在年会的最后,大家一起为我庆祝50岁生日。这次的生日,过得特别开心,特别有意义,特别有惊喜,印象深刻,永生难忘。 开心是人生第一次有这么多我尊敬和喜欢的人为我庆祝生日,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待遇,颇有些诚惶诚恐,颇有些不好意思,劳烦老师和同学们了! 有意义是在我50岁的时候过这样的生日,我的人生下半程有了一个美好积极的开端。50岁以后的我,人生责任大部分已尽,会更多地去做我喜欢的事情,打拳是我喜欢的事,所以会更多地投入到打拳上来,不仅自己学好打好,还要协助老师和凌氏团队,为传承做更多的事。感谢老师定下50岁为团队成员做生日的条例,这个年龄的设定非常有意义。50岁是人生一个重要的关口,是继续扬鞭策马自奋蹄,让人生更有意义,还是从此停止追求进步,进入休息状态,这个抉择十分重要,决定了你未来几十年的人生道路。我很幸运,在分会里第一个赶上老师定的这个条例,在开心快乐的同时,也明确了我今后的人生态度和行路方向。 特别的惊喜不来则已,一来成双。真是喜出望外,笑逐颜开,老师说我笑得眼睛都看不见了。第一个惊喜是朱全弟理事长,特地为我写了一首七律诗,并且请书法家写成了条幅,在生日现场送给我。素知理事长文笔功夫了得,常有文章在文汇、新民晚报等知名报刊发表,出版有多部散文集,没想到古诗也写得这么有味道,更没有想到我成了全弟理事长诗中的人物。除了亲自写诗,理事长还请书法家写成了条幅,这当中需要付出很多时间、精力和人情,这份情意,令我十分感动。理事长觉得诗中有一处平仄声处理欠妥,当众表示要修改到圆满再送给我,这种真诚而坦荡的胸襟,令我很是敬佩,不愧是内家拳的优秀代表。 第二个惊喜来自我们尊敬的小凌老师。小凌老师在2月2日上午特地赶写了一篇文章,在晚上的庆祝会上朗读出来,作为送给我的生日礼物,文章立意高远,体现出远大的志向和坚强的精神意志,读来令人肃然起敬,并且令我由衷佩服老师的博学和国学功底。特将全文记录如下: 高山流水知音难遇 ---释侃希二张大雪拳照的命名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句出柳宗元的《江雪》,要了解这话的含义,首先要对柳有所了解。他不说钓鱼,说钓雪,大有讲究。这里的雪代表了他一生高洁的所求,他的所求就是继绝学。对他来说这个志向,犹如高山流水,知音难觅。不管有多难,他看准了方向,绝不改变。哪怕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仍然初心不改。所以我把这记高山流水拳比喻为独钓寒江雪。 孤舟漂泊打转,何日见冯唐? 柳宗元就是在期待正确方向的来临。步罡踏斗,什么是罡?四正为罡。管仲对齐桓公说,治国之道,国之四维,礼义廉耻。四维绝,则国亡。四维乃治国之纲领,也就是正确的方向。放在拳里,就是取这个意思。第一步决定了后来的方向,一定要踏正。这记拳要打的大小方位,都在第一步上决定,所以我把这记步罡踏斗拳比喻为孤舟蓑笠翁。 柳宗元当时想钓的“雪”,身前并没有成功,身后成功了,大大的成功,终成其愿。竖起的古文运动大旗,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后人都在他的“雪”上讨生活。正是由于他的坚持,才赢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功,造福一代又一代志士。 我打到这二记拳时,常会有这种感觉。也勉励自己,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内外之分,辩荣辱之境,斯已矣。 以这篇高山流水难遇知音文,作为侃希50华诞之礼,献于她! 师字 2018年2月2日
真是难得一见的好文!!我这两记拳,原本只是灵机一动,应景摆拍,没想到引来老师这篇力作,意义深远,必将惠及团队众人。我这两记拳真是打得太有价值了。南京十年以来最大的一场雪,除了雪大令人难忘,更令人难忘的是激发了老师的创作灵感。雪中场景,多年以后,还会因为老师的这篇文章而历历在目。 回想这次生日,除了开心,除了惊喜,心中还有满满的感恩,感谢凌氏团队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为我举办庆生活动,感谢晓舟教练的精彩主持和独唱,感谢伟磊会长、清怡秘书长安排场地,订购蛋糕,(我把那片写着祝贺侃希生日快乐的白巧克力老实不客气地吃掉了,甜在心里),感谢运杰的诗歌朗诵,感谢欣珂小师妹认真而专注的演唱。同时还感到深深的幸运。觉得我的运气真是太好了,能够遇见老师,能够遇见这一班优秀的同学,能够加入凌氏团队,是我人生之大幸。 当天晚上散会后,因为惊喜和开心,心情激动,久久不能入眠,第二天拳课上见到老师,说,我的定力还是差很远,昨天晚上激动得睡不着觉了。老师说难得惊喜,就惊喜一下吧,也没什么的。感觉一下释然了,在回南京的火车上,睡得很是香甜,结果小记写晚了。 侃希 [此帖子已被 刘侃希 在 2018/2/7 15:41:58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刘侃希 在 2018/2/7 18:43:21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刘侃希 在 2018/2/8 16:04:03 编辑过]
作者:刘侃希 后记: “遣”和“见” “何日遣冯唐“,是苏东坡的原句,但是老师在上面的贺文中写成了“何日见冯唐”,我在网站上发布小记的时候,自作聪明,以为是笔误,所以自作主张地把“见”改成了“遣”,老师阅后给我留言,十分客气地说跟我讨论一下,经过老师讲解,我才明白了老师改用此字的深意,在为自己的粗浅鲁莽汗颜之余,深深地对老师感到敬佩! 何日遣冯唐,是表达的苏东坡的一种盼望之情,皇帝何时派遣冯唐来召唤我呢?是一种被动的等待的状态。何日见冯唐,则是一种主动的选择。我何时去见冯唐呢?是由我自己选择时机而定的。遣的主语是皇帝,见的主语是我自己,两个动作背后的心态是完全不同的。前者被动,后者主动。而老师的文章,正是充满了积极主动的精神,为了继绝学的远大目标,按照选定的方向,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哪怕独自一人,也无所畏惧。所以,此处用“见”,显然更符合老师的精神,显然要胜“遣”一筹。 侃希
作者:renmin 学拳小记
---浦东源深体育中心 2018-02-03
先来记录一下这节课老师帮我纠错的地方:
作者:陈清怡 2018-2-3习拳小记:本次学拳是十大形特训的第十一周,也是2018年春节前和水浪拳一起教学的最后一周。通常小凌老师会先在水浪拳那边停留指导,然后来看大家的十大形。但这次不同,一来就站在这边看我们练习十大形。大家热身刚过,就叫大家一个个打上次新学的的“一头碎碑”。对于“一头碎碑”大家的错误都是一样的,就是动作1的时候,左手左脚前出时,右手同时从腰侧自然垂下。 这次练拳,朱全弟理事长也来到了源深,小凌老师于是安排朱全弟理事长和储教练教大家练习“鹞子入林”,这是一个2人对练的动作,正好朱理事长在,可以和储教练一起演练出来。动作可以分为5步。小凌老师建议大家从动作5 - 撞开始。详细动作就不描述了,记录一下记得的注意点。 动作1-退;注意后脚有后退一步。 动作2-换手换脚;注意是后手从乳下穿过,水平前出。 动作3-穿;2人手靠手,相向而动,实际是先肩部轻碰,然后一个闪躲,背贴背穿过去。 动作4-换手换脚;同动作2。 动作5-撞;2人侧身相撞,注意前手是手掌向内的。 穿的动作,朱理事长指导说,手臂是平靠的,主要是顶住对方的手臂,不让其出手。动作教好之后,大家结对练习。 提问阶段,问小凌老师上次自己对水浪拳“临崖勒马”的理解是否正确。小凌老师指出我们现在还在望文生义的阶段。因为问了,先解释一下。水浪拳的前2式“停车问路”和“临崖勒马”对内是气机发动,蓄势待发的状态。拳名取“停车问路”、“临崖勒马”,其意是告诫拳者内含、隐忍、能不动手不动手,不要轻易出手,体现为人的恭敬谦让。说王国燕教练以前有一篇文章中写到小凌老师“临崖勒马”之后拳风大变,就是这层拳意。只是我们这个水平还看不出。 另外金星问到自己用俯卧撑练习肌肉力量,是否需要。小凌老师对这个问题引申开来,其实回答了以前关于武术上奥运的讨论。(以下为个人理解,可能有出入,请大家指正)武术的内涵是崇德、健身、自卫。自卫是什么,是生死搏斗,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就算打不过,只要有1%的希望也要打,是没有各种束缚和规定的技击。当没有十分的把握时可以不动手。比如晓舟和裴勇打,蛮力打肯定打不过,就要靠智斗,打斗中可以一直和裴勇保持距离,他来我就跑,你停我就打一下,打了再跑。直到有十分的把握了,再一击必中。这里其实比的不是蛮力,是智慧。比如当年毛主席和蒋介石打,论力量肯定是蒋介石强,但是为什么最后毛主席赢了?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竞技项目就不同了,有规定的场地、时间和规则。哪里能打,哪里不能打都有要求,分等级等,这实际是一种表演。和自卫的原则是不同的。
作者:罗建军 这次的大训练日,小凌老师先是看了我们新学的一头碎碑,发现大家共同存在一个问题,让晓舟教练给我们示范了一下,同时老师也亲自演示了一番。通过晓舟教练和老师的示范我发觉自己的十大形存在一个问题,不够清爽,之前老师评价老唐的十大形说带来了一股清气,现在略懂一二是指得什么了。老师指导裴勇收势时说了什么是老年拳,并且用老式的发动机打比方,我感觉和新司机刚拿到驾照后开手动档车,在路口绿灯时起步类似。 然后储教练又给我们集体指导了一头碎碑,主要纠正老师看出来的问题。除此之外,储教练还指出我打一头碎碑,手上举时,腕没有直,是往外折的,经过训练后这几天的练习,我发觉是由于手不够放松所致。另外我还请储教练看了我的踩步和龙吊膀,因为右膝盖有点伤,所以打得比较柔。储教练指出: 踩步 1.拗步拓法时,前手太柔了,手有点水浪拳翻江搅海前手从上往下的动作,前手应该直接出去,手和小臂应该连成一块, 2.打得柔时,手脚也应该一起到。 龙吊膀 龙吊膀动作3时手应该和动作1和2时差不多 然后新学了鹞子入林,是两个人对练的,比较好玩,理事长在示范时还自带音效。基本动作可以用几个字来概括:撞-退-转-穿-转,周而复始,不断循环,比较锻炼身法。 课后答疑时我问了一个问题,最近我的视力有变好,是在学了拗步大劈两周后出现的,是由于练习拗步大劈的原因呢,还是由于我长期练拳的原因。从老师的回答里,我知道了打内家拳和吃药的不同。打内家拳是培本固元,以正驱邪。药是以斜驱邪,没生病是不用吃药的。 在回答清怡关于临崖勒马的问题时,老师做了个示范,拽住晓舟教练的头发向后拉,问:这是不是勒马?我想起了前一天校对拳艺传真时,对穿拳部分“后手以前击”,我问是不是“后手以拳击”,老师说“以前击”是对的,“前”表示方向,后手可是拳,也可是掌,只要劲是一样的。那么回到这个问题,我觉得倒拽牛尾是临崖勒马的一个具体用法。
[此帖子已被 罗建军 在 2018/2/9 23:54:56 编辑过]
作者:张耀东 今天给小凌老师打了上周刚学的一头碎碑,老师指出我的一个毛病,也是大家的通病:在劈下去之后起身的过程中,左脚往前跨一步的同时,右手并不是直接上举的,而是需要先下垂,然后再举起。
后来在练习一头碎碑的过程中,储教练又指出了我的一个毛病:劈下去的时候上身不要前倾,双眼不能往地上看,要往前看。
在课后的问答环节,小凌老师对内家拳三大要素之一的“自卫”进行了详细解读,令我印象深刻:自卫实际上指的是以命相搏,此时已没有任何规则,需要把自己的长处最大发挥出来克制对方的短处,以期达到击败对方的目的。小凌老师还以晓舟教练和裴勇为例,讲解了如何临敌应变,给了我深深的启发。
作者:刘飞 今天水浪拳练习,还是在源深,不过又成了十大形的特训,今天效率很高,不经意间两个小时转瞬而过,效率真高。 我原来大劈的时候,腿部的动作做成了犀牛望月,两腿交叉了,但事实上这样长时间练了以后对膝盖也会有损伤,在跟储教练沟通之后,大劈不需要交叉,夹住就行,把该护住的护住,两腿呈前后,能放半只脚。今天给小凌老师看了一头碎碑以后,指出了大家共同的问题,其实储教练教的没有问题,但是大家的动作都没有做到位,手是从体侧向上伸起,而不是像我们直接撩上去。 今天我的手的动作,被储教练指出问题,以前我也没有注意,看视频的时候总觉得我的手有些别扭,却一直没有找到原因,现在找到原因了,手腕一直有一些扭,这个是不自然的,我经常会去控制手腕的力度,不够放松,而真正的手腕的位置是直的、平的以后气才会通。 今天学了新动作,鹞子转身,这是十大形里面唯一一个需要两个人同时打的,以前十大形没有这个对练,都是单练,而老凌老师把他改成了对练。自己练习可以借助大树或者柱子,对练的话尽量找体型和功力相近的。今天让储教练和朱理事长两个人对练,很有意思,像穿花蝴蝶又像交谊舞,舞动翩翩。我拉着清怡一起练的,他的功力比我高一些,身材我们差不多。整体看动作有些复杂,需要分解练习,熟练了以后再联系动作的规范性和协调性。 动作首先是轻步站,两人相对而立,然后第一式右手上扬左手下压(上举下压伸展状态),两人肋部胸侧相贴合,然后上手下收成水平,下手扬起在头侧,后脚退步,前脚两人贴合;下一步换手换脚,手脚均改变方向;再下一步身体前进窜一步两人交叉,第四步是换手换脚,第五步又是和第一步一样的上举下压,胸肋交碰。这些动作看似复杂,但分解以后就清晰多了,不过很多动作和传统习惯不大一样,自己做的时候总感觉有些奇怪。 今天大家问了几个问题:临崖勒马中的马,是马匹还是马车?如果是马匹,感觉上动作应该是向上才对,动作对不上。这个动作小凌老师说我们还没有到那个境界,所以一直没有谈。上一次在海南他打了一套拳,王国燕老师看懂了,这是水浪拳的最高境界,从临崖勒马风格开始一变。小凌老师的身体状况和打拳功力现在都还是很好的状态,所以我们赶上了这个最好的时间,上一次打拳小凌老师专门降了节奏,考虑到我们可能打出气的节奏在打,所以上一次我打水浪拳上半套特别舒服,老师不仅知己知彼,知道外在的动作,连内在的呼吸境界都能把握了,很神奇。 也有问到打拳攻击力的问题,练武三要素,尚武崇德、强身健体、防身自卫,攻击、练肌肉不是内家拳的方向,俯卧撑这种偶尔为之是可以的,但专门练习没有必要,伤身体,很多职业运动员是生活所迫才练,一般人没有必要,自己不是擂台上的比赛,不是做给别人看的,那跟斗兽没有区别,而内家拳技击就只有一个场景,就是生死搏斗,你死我活,这种情况下的练习才是内家拳,内家拳就是要让人在这种情况下有反击之力,不仅有力量有技巧,更重要的是智慧。 在前几天完成了2017年凌氏心意拳井系分会的总结,并给侃系过了生日,2017年分会做了一些工作,但也有不足,每个人都尽心尽力做了力所能及的工作,希望2018我也能有自己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