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氏心意六合拳 ( http://www.lsquanyi.cn/bbsxp/Default.asp ) -- 六合八法拳论坛 ( http://www.lsquanyi.cn/bbsxp/ShowForum.asp?ForumID=11 ) --- 2018-01-13学拳笔记 ( http://www.lsquanyi.cn/bbsxp/ShowPost.asp?ThreadID=1058 )
作者:黎明 张黎明2018.01.13 本周继续十大形特训课,早早的赶到,趁大家还没到,单独让储教练看了下我的拳。 主要还是踩步方面的几个问题。 1. 踩步的后手应该是类似老式火车的那种连杆往复运动,要点是在一个垂直平面上。我的问题是在动作2的时候,在回收贴住肋部时,肘部不自然的往身体内侧偏。导致在动作3的时候,后手动作的路径非直线最短路径。 2. 动作3打到位的时候,手脚还是不同步,手要略微慢上半拍。按储教练说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一直打不出整劲的问题所在。而且强调,踩步打不出这个整劲,后续其它动作,在需要发劲的时候,都会有同样的问题。 3. 续上,在讲这个同步问题的时候,储教练讲,动作3的发劲,不是从2的位置,就开始发劲的。应该是在动作3到位前的一瞬间,手脚同时短促的发力。在发力之前,所有的动作都要做到轻柔、连贯。回来后,重新开始按分解动作练习,慢慢找那个感觉。同步性,好像有那么点感觉了。不过连贯起来,中还是有些不太顺畅。 4. 动作3接动作1的时候,前手应直接在原地翻腕后,垂直下按。我是多了一个小动作,有一个向外后再翻腕下按的过程。 5. 动作2接动作3的时候,上身不够立身中正,有轻微前倾。这里我是有一点点小的困惑的,因为在动作3的定式位置,储教练有说到,前手一侧的腰腹要有“含”的意识。从外在拳架的侧面看,是能看到从手臂、肋、腰、胯到大腿,大致呈一段连续的弧线的,上身也是有一定前倾的角度的。大致道理我是能理解的,这样便于整个受力传导过程的连续。困惑在于这里的立身中正和“含”的轻微差别,掌握不好,还是没有具体的体悟。 课间,和几个同门并相讨论指出了几个细节问题,也算是互教吧。 一个是抡劲和龙吊膀的步法,在动作3位置时,后脚的落点问题。我和葡萄各有观点,讨论后一起去请储教练评判。最后还是葡萄的动作更正确些。我后脚的落点,前后的距离还可以,就是左右方向偏近了大概半个脚掌的距离。 另一个,也和抡劲/龙吊膀的步法有关。之前一次课,小凌老师也已有指出,只是弟子愚笨,没完全领会。就是动作2的跨步,步幅不够大的问题。用小凌老师的话,就是要做到跨步和跳跃的临界点。也就是尽可能的跨出去,只要后脚还没离地就行。 我之前的理解和准备努力的方向,通过练习,逐步的、一点一点的去逼近这个临界点。裴勇、葡萄还有达达等同门,在看我打的时候,指出我这样不行。而应该要直接按自己能跨出去的最大步幅去练,只要后脚没有同时跳起来就行。 按此试下来,一个是还有些不习惯,还是回来后多练。另一个直接的体悟是,按最大步幅跨出去,在后续动作3跟步的时候,能感觉到由此带来的一股向前的惯性力。自己理解,可能也是整劲的一个组成部分。 最后,储教练又新教了一式十大形——穿拳。起始动作类似虎扑双把,都是从猴束蹲开始。目前很粗浅的理解,穿拳的关键可能在于动作3的发劲方式。要点应该在于通过对角方向肩和胯的“合/束”的动作,进而带动前后手的束的动作。 几天练下来是,类似打不出踩步的那个劲,穿拳这边更是一点感觉都没,感觉整个动作都是散的。 真的如小凌老师和储教练所说的,踩步是整个十大形的基础的基础。只有打出踩步的那股劲了,后面才能更好的学习掌握其它的招式。看来多练踩步才是正途,贪多嚼不烂。 [此帖子已被 黎明 在 2018/7/28 22:15:58 编辑过]
作者:陈清怡 2018-1-13学拳小记:本次学拳是十大形特训的第八周,9点左右到源深体育中心,储教练已经在指导童金星十大形,其他同学有的在边上练习,有的在旁听。于是自己在边上先练习踩步热一下身。 这次教拳依旧是边复习边答疑,和大家确认没有问题后,储教练教了一记新拳 — 穿拳。看着好像挺简单的,就是一拳打出去。但是自己打起来123的连贯和转身动作琢磨了好久,一点也不简单。 穿拳 起式是轻步站,转猴束蹲,双手向外对拔如引弓,后接“掩手”冲拳,和掩手冲拳不同的是,掩手冲拳左手在右肘下为平掌,而穿拳这里左手化掌为拳,立于肘下,此为动作1。这里注意拳和手腕关系是拳背于腕背平,而不是二者的中线平。 动作2,以右脚为轴,身体、左脚、右手向右转90度,右手随转势抬起,然后回手击打,护于面前,左拳依然立于右肘下。储教练示意此拳是打对方脸颊。 动作3,左右手变拳为掌,左掌不动,右掌以左手腕为圆心,贴身向后,过左肩后,掌心向外,自肩处向下转至裆部。此时抬右腿,右手于右腿膝盖内侧,同时抬起向前撩,呈猴束蹲式。这里储教练强调右手和右腿要同步前撩。 收势 和储教练确认,收势也只有右边的。和起势一样。 十大形大概就这些,储教练问还有什么问题,我说踩步手抖。储教练哈哈一笑说,这个没有办法,只有练习。因为我实在是想不出前面有个人,练习踩步的时候,黎明把手放在我前面,作为参考。这里谢谢黎明的帮助。 另外一个就是水浪拳,这两天打水浪拳,忘性特别大。可能是熟练的原因,打的时候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想这个是什么招式,那个是什么招式。结果打到有些动作的时候,一下就顿住了,因为这个动作的下一个动作,是个分叉,有不同的打法,于是要想一下走那条路。比较夸张的是有一次,起势开始,手往下一落,居然奔着下半套的“旋转乾坤”就去了。想着晓舟教练还是小凌老师说过,宁错不停,也就将错就错的打下去了。 [此帖子已被 陈清怡 在 2018/1/17 21:40:32 编辑过]
作者:张耀东
首先是储教练指出了我踩步当中几个需要改进的地方: 1、第一步的拓法我的手臂太高了,应该稍微低一点 2、第二步到第三步的过程中,前手往前送的路线太低了,应该经过脸颊的侧面 3、第三步打出之后,动作要一次到位,不要前后晃动 4、第二步准备往第三步过渡的时候,上身不要往前倾 5、收式转身的时候,右手是从侧面打出的,不是从下往上打的,这个错误以前被指出过,后来不知怎么地在练习的过程中又重蹈覆辙了 其次是小凌老师提到十大形打的是撧劲,在出拳的过程中是松的,劲在最后一刻发出。这里我想到一个问题,如果跟人过招,对手与自己的距离肯定是不断变化的,那么出拳的距离也要不断变化,此时就很难做到发出撧劲了。针对这个问题,上周请教了储教练。储教练说跟对手的距离是靠步法来控制的,出拳的距离实际上不变,如果对手离得远,垫步就大一些,或者多垫几步,如果对手离得近,垫步就小一些。
作者:shutjy 陶嘉严2018-1-13学拳小记 新年第二次上课,地点源深体育中心。 这次去的有点晚,到的时候,许多师兄弟已经在和储教练交流了。 上次老罗打虎扑双把的时候,说到眼神的问题,不是很明白,这次问了下储教练,储教练说在打1的时候,眼睛和手的方向一致,二的时候,在手动的同时,头也要转,转到另一个45°,不能快也不能慢。 这一次教了新的课,穿拳,具体的打法就不说了,发现无论是老凌老师还是林正翔教练写得都非常出色,这次就偷下懒,说下自己的体会。首先在猴束蹲之后,就是穿拳,在一到二这个过程中,前脚要先踮步,然后用整个身体打这一下穿拳,储教练说了,这记拳用整个身体打出撧劲,并且要做到外三合,后面自己试了下,用外三合打出的力量的确比单单用手打出的要大得多。这里和虎扑双把一样,前脚要踮步,打虎扑的时候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次教练教的时候明白了,因为后面接的都是猴束蹲,支撑脚脚尖的方向是和人的视线方向一致,所以在猴束蹲之前就要靠踮步调整支撑脚脚尖的位置。还一个要点就是一定要做好“撩”这个动作,前手贴身腿部内侧撩出,手到位,脚也到位。 通过这次学习(以及之前被打过多次),最大的收获就是在做到外三合的前提下,发出的力量绝对不是身体某个部位发出的可以匹配的,之前听说过内家拳是靠全身去发力,但是怎么做到的不知道,通过十大形的练习,知道该怎么去用整个身体发力,这个就是最大的收获。 提个问题,在打抡劲的时候,双手要贴着身体出去,水浪拳里有一招手的动作和抡劲很像,就是“平分秋色”,那么打“平分秋色”的时候,双手是否也要像抡劲那样贴着身体出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