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学拳小记
- 凌氏心意六合拳 ( http://www.lsquanyi.cn/bbsxp/Default.asp )
-- 六合八法拳论坛 ( http://www.lsquanyi.cn/bbsxp/ShowForum.asp?ForumID=11 )
--- 12月30日学拳小记 ( http://www.lsquanyi.cn/bbsxp/ShowPost.asp?ThreadID=1048 )


作者:刘运杰
发表时间:2018/1/3 20:08:45

学拳小记

1230日,在清怡的沟通和安排下,储教练在假期期间继续教拳,多位同学也赶到源深学拳。

前半段,储教练主要是分别指点每位同学的拳。看到储教练稍微空闲,我让储教练看一下我的拳。先是龙吊膀,主要问题是动作2时,手臂是由身体带动,不是手臂自身摆动。黎明说,他上次也存在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要身体带动手臂转动,要肩指向(领)前方。另外一个问题是,转身不正确。正确的是,在做到动作3后,扭动脚跟转身后,接着上步,进行动作2。后边我继续练习龙吊膀,大约自己练习了半个小时,累得气喘吁吁。

再让储教练指点抡劲,储教练说:抡劲的时候你的头偏向一边,要往前看,头不要太高,要有精神;转身也不对,动作3后,双脚跟扭动转身后,后手贴身体放在前面,前手贴身“入鞘”,注意后手到前面时要护住中路。动作3的双脚要注意方向,要脚尖朝前,不是偏向一边,也不要靠在一起。我自己又练了会抡劲,后背已经湿透。

最后让储教练看踩步,储教练说,踩步比上一次好多了。注意眼睛往前看。收势时的背劲不对,要身体带动手臂。黎明说,要两手臂相贴。我试着自己练了几次。

在储教练带大家打了几次后,教了新的的动作“拗步大劈”。起步“轻步站”,动作1:踩步。动作2:后脚跟上半步,右手贴左手手臂上升高高举起,左手逆时针外旋,贴于右手肘部,注意右手需护住中线,不左不右。动作3,前脚垫步,后脚跟上,呈半蹲状,右手劈下,停于左膝外侧,左手放于腰部。左右交替进行。

转身:以左腿在前为例,左手变拳,顶住右手掌,朝右侧转身,同时身体立起,左手涨起,呈动作2

回来练习,先龙吊膀、抡劲、踩步和新学的大劈练好,觉得双把是容易些,有时候没有练。再打水浪拳,可能是打十大形的缘故,双手十指有微微的刺痛感,手心也热乎乎的,不知是何原因?


作者:陈清怡
发表时间:2018/1/5 19:20:14

2017-12-30 学拳小记:

本次学拳是十大形特训的第六周,是2018年元旦假期。以往节假日的惯例,考虑同学们假日出行和老师的休息,通常逢节假日学拳会轮空。结果看到储教练和建军的聊天,知道储教练元旦假期也可以一起打拳,于是大家一合计都愿意来源深一起练拳,只是让我再次征求一下储教练的意见,结果储教练表示过节和练拳从来都不冲突。于是定了下了这次2018年的第一场拳。

 

此次学拳,主要是复习纠正每个人的踩步、抡劲、双把和龙吊膀,基本是同学在边上训练,储教练则一个一个的纠正。在确认大家没有问题后,教了一个新的动作 坳步大劈。

 

以下为本次学拳的一些记录,不是很全,大家一起补充。

龙吊膀

这次问了一下储教练,龙吊膀1的时候,手到底伸出去多少。答曰就一点点,手在脚尖上,就可以了。同时指出我打龙吊膀的时候手腕特意弯了(断了),让手掌下垂。其实手腕不是断的,手掌也不用特意垂直地面。自然伸直就好。格撩的时候,是小臂如同锋面格开或撩开对方手臂,而不是手掌。而且动作1后的2是身体带动手臂转动,手臂本身并不动。而不是手臂带动身体转,或者身体转,手臂也在转。

 

在家自己练习,发现1的时候手臂是伸直的,好像没法格或撩,觉得应该略曲含着,在后来发现手臂实际就是和抡劲一样,保持自然下垂的状态,肩膀不耸就好。

 

当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动作2的时候,是腰动,胯是否也要有一些转动?还是胯始终向前,不转的。这个下次要问一下储教练。

 

虎扑

储教练指出我虎扑动作2的时候,身体太直,结果动作3扑出去的时候,是手臂往外推,而不是身体往外推。实际2的动作时猴束蹲,那么身体就要束,像弓一样含着,这样动作3的时候才能放的出去。道理是这个道理,做起了还是不易。

 

收势

在动作1之前为身体下蹲,一手在脸边,一手在胯边,手臂交叉与胸前的蓄势动作。储教练指出在脸部的手,是手掌向脸,而不是手背向脸部。

 

坳步大劈

坳步大劈的动作就不描述了。以前没看老凌老师心意六合拳的书,看了之后发现自己怎么描述动作都是盲人摸象,是点无面,实在是不及老凌老师细致详实。所以动作大家参照来了老师书的相关章节。

 

这里储教练在指导坳步大劈的时候,我打停在动作2的位置,结果储教练握拳从我手边伸到我面前,说动作2的时候中线一定要护住,拳能打进来,说明手臂偏离了中线了。

 

2个小时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临快结束的时候,储教练简单交代年前计划让大家学会四把,并说四把是心意六合拳唯一的一个套路拳,其他都是单式。然后演练了一遍四把,虎虎生威。感觉不长,但动作好像好多。

 


作者:黎明
发表时间:2018/1/5 19:21:00

学拳小记

张黎明2017.12.30

这次是本年度最后一次课了,虽是假期,但大家还是都很积极的参加,基本没什么人请假。

这次课,储教练主要指出了我下面几点错误。

抡劲:

1. 两手抡开的幅度过大,要小一点,另外还有一点点耸肩,不够放松;

2. 动作1的时候,前手要保持在空间的位置不动,是后手肩膀随着身体向前的时候,去靠近前手的。而且,要求是肩膀领前,对准假象敌,同时做到与前手的“合”。我的问题是有些刻意的想让前手和后手肩膀的“合”,导致前手有后撤的小动作,同时肩膀为此有些刻意的扭,去合前手。按储教练说的,刚开始练,肩还不够松,不必刻意去合,有那个意识就行;

3. 两手抡的过程,手臂与手臂,手臂与身体,应该是要贴合摩擦的,我的动作太散了。

收势:

还是上次课,小凌老师指出的手腕有小动作方面的问题。最近在家练习的时候,也尽量注意到这块,这次让储教练又看了下。只是好了一些,还是比较明显。有点挠头。

回来后,这周的练习,在打收势的时候,我重新按照分解动作来练,把手腕和小臂,当成一个整体,找那个感觉。自己发现,分解动作的时候,好像还行,但一连贯起来,就又有点滑过去了。所以这周我收势基本上都是打的分解动作。希望一段时间后,能慢慢纠正过来。

收势另外一个问题,在动作1的时候,十字手左手贴在脸部,我是掌心朝外的,应该是掌心朝内,才能护住脸部。

另外指出了踩步3的动作时,前手手指没伸直,方向不够对准正前(假想敌)等几个相对较小的问题。

在给大家复习了所有已教的动作后,今天新教了拗步大劈。大致路径如下:

分解动作1:就是踩步23动作的连起来;

分解动作2:接上式,后手手掌顺着前手手臂,贴着上穿伸直,中间略带旋转至后手手掌像刀锋一下,对准正前方的假想敌;同时后脚由弓步,顺势上前半步;

分解动作三:接上式,猛地劈下后,后手顺护在肋部,前手下劈后,掌心向外,贴在另一侧脚的膝部外侧;同时后脚顺势下蹲,膝部抵住前脚小腿肚位置。注意事项,这个动作需保持上身中正,不能前后左右倾斜。

 

问题:

1.     如果每天打拳的时间长度一定,该如何分配水浪拳和十大形的比例?我现在因早上出门时间的不同,大致是1遍(20分钟不到些)或2遍水浪拳加十大形,总时间大概在40-60分钟。然后,十大形各动作中,在体力足够的情况下,是每一式尽量打多一些,几天轮一遍好,还是相对平均分配,每一式都过一遍好?

2.    水浪拳,川流不息之后有一个类似下半套月挂松稍的动作,在于一个掌心向前,一个掌心向后。具体区别在哪里?

3.   鸿雁双飞、燕子斜飞、樵夫担柴等动作,怎么理解守住中线这个原则?


作者:shutjy
发表时间:2018/1/5 20:02:57

陶嘉严2017-12-30学拳小记

这次是2017年最后一次课,储教练照例大清早就来到了源深体育中心。我到的时候,黎明已经在请教储教练了。没过多久运杰也来了,大家在一起先练了起来。

这次他们两个在练习的时候,储教练把我拉到一边,让我看他们打的时候有什么不对的地方。黎明在打抡劲的时候,在3这个过程中,双手没有贴着身体,这样的话整个过程看起来就非常的散。运杰在打龙吊膀的时候,在2这一记,手放的过于随意,意识没有放在手上。这次储教练在被人打的时候让我找出别人的不足,目的我想是为了提醒我自己在打的时候,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随后,我自己打了一套龙吊膀,储教练指出两个错误,一个是2的时候,手伸的过于超前,应该是和脚尖在同一垂直面;3的时候,肩膀领前,而我则是肩膀领前之后又复位,属于多此一举,本来对的,反而画蛇添足。在打抡劲的时候,教练指出在2的时候,前手是没有上挑这个动作的,是靠整个身体的合,才使的手靠近自己,当时秘书长在和我一起练习抡劲,后来看了秘书长做的示范,就发现他做的非常标准,在后面的过程中也告诉了我一些他自己的心得。这次练习的过程中,储教练说我撅屁股的情况比以前好多了,不过还是有,问了教练这个要怎么做才能不撅屁股,教练回答说就是多练,把功夫练出来了,就行了。我觉得这个和小凌老师说的学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是一致的。

这次把之前学的大家都复习了一遍,我因为之前把大部分的功夫都花在了踩步上,后面因为撅屁股的问题又着重练习了抡劲和龙吊膀,荒废了虎扑双把,储教练后来和我们说,教的拳每天都要练,至于练的时间长短,则可以根据自己状态来调整,但是一定要练。

    这次又新学了拗步大劈。起式轻步站,1是踩步的第3记;2的时候,人站起,同时后手贴着前手内侧朝上拧,后手在上,似曲非曲,似直非直,前手位于后手肘侧;3的时候,下蹲同时双手往下劈,后脚膝盖顶住前脚小腿内侧,后手位于胯部,前手在前脚膝盖旁。连起来练习之后发现还是比较累的。


作者:罗建军
发表时间:2018/1/5 23:33:23

<div style="direction:ltr;border-width:100%"><div style="direction:ltr;margin-top:0in;margin-left:0in;width:6.8666in"><div style="direction:ltr;margin-top:0in;margin-left:0in;width:6.8666in">

虽然是元旦假期,我们的训练没有停止,仍旧在源深体育馆进行。训练时,我请储教练看了下抡劲,储教练指出抡劲动作1到2时两手要贴着打出摩擦的感觉,不只是这里,动作1宝剑入鞘时也是这样,那什么是摩擦的感觉呢?储教练把着手做了下示范,我感觉就好像抚摸怀里抱着的猫一样,劲不能太大,太大就是搓了。

在储教练带打时,我发现有两处是平时没有注意到的:

  1.收势,训练时都是连起来打的,我观察到储教练由2到3再到4时,手的动作是比较快但是都到位的,我这里手的翻转动作没有表现出来

  2.抡劲动作1宝剑入鞘时脚要跟上。

在纠正大家不少问题后,储教练教了新的招式:拗步大劈。虽然储教练说挺简单的,但我觉得还是有难度的,一难在动作2两手相合时,要边拧身体边后手上举,同时后脚上前半步,这时要做到守住中线。二难在下劈时要整体出劲,最后定式时身体要凌直,前肩领前。我练习时经常做不到守住中线,还有就是动作3时两腿之间前后距离掌握不好,下次训练时要好好的问一下教练。

 

另外在驱车前往源深体育馆时,蓦地我一下明白了六祖惠能讲的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的意思了。和打拳时的感觉一样,比如无用之用一时要做到如如不动才能体会到静的感觉,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就冒出来这段感想,难道这就是体悟?

 

罗建军 记于2018年1月5日

</div></div></div>


凌氏心意六合拳 - Powered By BBSXP
Copyright 2006-2007
Powered by BBSXP 7.00 Beta 1 ACCESS © 1998-2006
Server Time 2025/7/22 1:3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