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氏心意六合拳 ( http://www.lsquanyi.cn/bbsxp/Default.asp ) -- 六合八法拳论坛 ( http://www.lsquanyi.cn/bbsxp/ShowForum.asp?ForumID=11 ) --- 2017年12月23日学拳小记 ( http://www.lsquanyi.cn/bbsxp/ShowPost.asp?ThreadID=1047 )
作者:柏伟磊 12.23学拳小记 这次随储教练学习了十大形中的龙吊膀并纠正了抡劲一式很多错误的地方。 作为初学者,不敢说对武术的理解有多少,从我自身的体会上来说,练习十大形和水浪拳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十大形看似简单,都是单操,但是每一式的动作,对细节的要求是非常非常高的,更不是不下苦功能练成的,所谓最简单的也是最复杂,差之毫厘,就会谬以千里,练习十大形,就给我这样的感受。这一点,也同样引申到小记的写作上,以我现在的程度,要像水浪拳的学习小记那样去记述剖析十大形动作的要点,难以找到恰当的动作之间的逻辑切入点,因为每一式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整劲,这点就和水浪拳每个动作之间的衔接有很强的逻辑性不同,所以感慨小凌老师把十大形的教学动作分解成一二三的用意,是降低了初学者的学习难度的,是便于传承的伟大创举,非如此,很容易就变成千人千拳了。 基于此,十大形的学拳小记,我还是依据凌汉兴老师的《心意六合拳艺传真》一书,以读书笔记的形式开始,先记录,再理解,等学完十大形的全部动作,再在练拳小记中,记录更多自己的感受和疑问。 勉强也称之为十大形学拳小记的一二三吧。 龙吊膀: 心意六合拳艺传真中记述,龙吊膀是“追击敌人之身步法,为抡劲小括之基础。功夫精湛者,退敌闪避则不出三步,即可将敌袭住,乃追风赶月不放松之术也。” 盘法(龙吊膀右式): “起势轻步站,随后左手向前壂步,同时左肩向后拧,右肩领前,两手及肩、臂等均下垂,趁两肩拧转之劲,顺势向后摆去,身子亦随着下沉。于是右足越过左足,竭力向前进一步,须足尖向前微仰,足跟沿着地面而去,不可提高,落地时足跟先着地,然后足掌向地面抓紧,足心内涵,如踩毒物然。左足在后向前跟步,屈膝抵住前足腿弯,同时右肩领前,身子左转足,两肩松开,两臂继续微向左盈,两手垂在左跨前后。注意勿提贴于腰际,以致胸提肩耸,身子始终保持蹲踞状态,如蹲坐在短凳上一般。头顶相竖,下颌里收,含胸沉肩,腰往前塌,谷道上提,切忌臀部外突,胸腹前挺。气沉丹田,呼吸悉听自然,目光自前稍前射。” 整个动作要连贯,手脚齐到,勿提胸,勿耸肩,身子始终保持蹲踞状态,三间相照,虚领顶颈,谷道上提,臀部不能外突,气沉丹田,呼吸自然。 最近的练习中,意识到了臀部外突的问题,对气沉丹田和谷道上提有了点理解,但往往在行拳过程中难以保持,容易走形。 龙吊膀回身式: 承龙吊膀左式之势,两足向身后右磨,同时回身后嘱,右肩领前,身向后拧,两肩松开,两臂顺向右摆去,如同龙吊膀左式。向左回身,则成龙吊膀左式之势,两足向身后左磨,同时向身后嘱,左肩领前,身子向左拧,两肩松开,两臂顺后右摆去,如同龙吊膀左式。 回身式很难,一开始我对回身式的重视不够,但是招式的转换变化,灵活应用,都是需要回身式作为基础的,不然就变成只会往前的机械动作了。所以需要多下功夫。
抡劲: 心意六合拳艺传真中记述,抡劲是”身后御敌之法,亦为指东打西之妙术也。” 盘法(抡劲右式): 起势轻步站,右肘先提,左手随起,以右乳前靠身斜插左跨际,肩及手臂向下垂劲,手臂之阳面向左,掌根朝前,指尖向下,左手经右手背向而前提,左手经右手背而前提,指尖前顶,两臂在左方交叉成十字形。同时左足向前踮步,身向左拧,右肩领前,屈膝下蹲,右足在后,足尖里拧着地,右腿弯曲,膝盖抵住前膝弯,两膝向里裹劲。于是两肩肘由合而开,其劲若撕物然,右手顺左腿边前斩,掌根出劲,屈肘垂肱,指尖向下,左手后抽亦然,屈臂垂肘,指尖向下,悬于左后方。同时身子蹲着,右足竭力往前进一大步,左足随即跟步,左膝抵住右腿弯,两足掌贴地,两足跟往外拧劲。头向上顶,松肩含胸,上身凌直,身子蹲踞,腰往下拓。目光注视敌人双目。 这次课,小凌老师指出我抡劲的错误之处: 1、后手要提起肘部贴着胸部位置斜插而下,如宝剑入鞘一般。 2、跟步的时候后脚跟进太慢。 3、两腿成鸡步,后膝抵住前腿弯,要注意脚尖向前,但前脚略微内扣,两脚之间的距离不能太紧,也不能太远,鸡步很重要,要练到让身体记住动作。 4、动作要流畅,特别是回身的动作。 抡劲回身式: 盘法:抡劲回身式之盘法,其右回身式几与抡劲右式相同,左回身式则几与抡劲左式相同,所异者惟步法和转身而已。兹将左右回身式分述如次:承抡劲左式,当右手斜插左胯际时,左胯膝向右拧劲,身向右转,同时左足微提,足尖右拧,约一百四十度落实。此时面已转向正后方,而后方已化成前方矣。于是右掌前抡,同时右足向前进一步,左足在后跟步,成抡劲右式矣。如承抡劲右式,则当左手斜插右胯际时,左胯膝向左拧劲,身向左转,同时右足微提,足尖左拧,约一百四十度落实。此时已转向正后方,而后方又已成前方矣。于是左掌前抡,同时左足向前进一步,右足在后跟步,成抡劲左式矣。 劲意:回身时,要轻灵疾快,拓肩拧劲,有猛虎搜山之神情。 回身式要多加练习,前手回身之后还是在前,老师说,回身之后直接接动作二,动作一没有了,这样才能轻灵疾快。 课后的回答环节,小凌老师对弓步的双脚位置进行了讲解。在平时的练习中,弓步的双脚位置是有标准的,目的是要稳,要便于制敌,所以不能太开,也不能太合,那么开到什么程度,就是平时一直强调的,两脚内侧差不多在一根直线上。超过了这个范畴,就顾不了裆了,容易被攻击。合到什么程度,就是后脚落点不能太里,如果太往里形成了交叉,一是弓步就不稳了,容易被击倒,二是小腿的迎面骨就直接暴露给对手了,迎面骨的部位没有肌肉包裹,如果被攻击到容易骨折。 可见,武术动作的逻辑性和技击性,并不只是在于攻击中如果能够击倒对手,所谓未虑胜先虑败,把防守做到位,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另外,建军提到拜师仪式上老师赠与我们的毛巾上的字“盖特威”,这三个字的含义是什么。 老师说,这是对我们的期望,希望我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做盖世英雄,这一点,是跟做一个幸福的普通人相呼应的,希望我们明白,英雄也是普通人,普通人也能成为英雄的人生哲理。 听到这,不禁感到师恩深重这四个字的深远厚重,老师教我们学拳,也以身体力行的方式,教我们做人。 拜师之时,老师在给我的寄语中写到,“既有志于担起历史重任,则不可以不弘毅。道之不行,独善其“身”;道之可行,兼济“天下”。能如此者,除拳之外,恐无它物。” 不敢说自己理解了老师的深刻用意,但是就像老师教导的,学好拳,过好每一天,同时树立成为“盖特威”的追求,应当是我们凌氏门人不断努力的方向,也是内家拳精神之所在。
柏伟磊 2017年12月27日 [此帖子已被 柏伟磊 在 2017/12/27 16:57:17 编辑过]
作者:刘侃希 2017-12-23学拳笔记 今天是冬至后的第一天,是不是因为一阳生的缘故,天气格外暖和。我们还是在源深体育中心学拳。 今天看了任敏从起势打到伏虎听风,上次的问题都改进了。任敏打得蛮好的,但总有一些怀疑自己打得不好,感觉任敏要更多地增加对自己的信心。 看了闻同学的拳,觉得打得很有样子,立身中正,稳稳当当,不慌不忙。 赵同学身体有些向右偏,要注意把身体站正了。另一位同学,后腰凹进去太多,臀部外翘,建议她要多放松后腰,把后背尽量拉直。 我在课上请教了老师一个问题,丁八步站立的时候,重心在后脚,那么究竟是在后脚的什么位置呢?是脚内侧还是脚外侧还是脚的中心?老师对我问这个问题感到很高兴,说明我学习的时候是在动脑筋的,是在学习的正确方向上的。老师说很多问题的答案他都知道,可是没有人问,他就没法告诉我们,有人问了,他可以把他领悟到的东西讲出来,挺高兴的,英雄有用武之地了,同时也觉得这样的学生有学出来的希望。老师的回答是这样的:重心应该是在脚的中间,(就是涌泉的位置-晓舟教练补充),但是当你的功夫不够,或者脚步开得比较大的时候,就不容易把重心放到中间,这个时候可以往脚内侧偏一点点,借一点点力,就可以了。脚步开大,姿势舒展大方,但是对身体要求高,做不到的话,脚步开小一点,蹲得高一点,比较容易把动作做正确。老师同时还说,丁八步的胯是比较开的,而十大形的胯是不能这么开的,要顾档,先练十大形的人,要花很大功夫,才能把胯的位置调整过来适应水浪拳。 在课后的答疑环节,老师对大家说,要把24篇老师寄语连起来看,老师有一个整体的深意在其中,要我们自己去领悟。现在有的人明白了一点点,完全弄明白的同学恐怕没有。我是属于一点没有弄明白的。也许等到10年20年之后,在不间断的学习、练拳、思考之后,我们再读老师寄语,才会猛然醒悟,哦,老师当初早就说过了。希望自己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早点明白老师寄语,不要等到20年以后。 侃希
作者:shutjy 陶嘉严2017-12-23小记 这次训练是在冬至后面的一天,不过却是最近最暖和的一次,阳光明媚,风也不大,挺适合练拳的。 这次练十大形,每个人都打了一遍给小凌老师看,再看到大家的转身都有些问题的时候,小凌老师着重说了一下转身。首先,转的时候,都是朝着胸口方向转,胸口向左,就向左转,胸口向右,则向右转,身体在转动的同时,脚后跟也一起转,转的时候也要注意手到脚到;我们平时在练习的时候,都是按照123的步骤来练的,不过转身完了之后,没有1,只有2和3。 我练了一遍龙吊膀和收势,收势的话老师说打的可以,就是最后一下的时候,右手要往下插,这个动作我没有做到位,在今后要注意。龙吊膀的问题就比较多,首先就是步伐,自己练的时候没有感觉,打给老师看的时候老师就指出步伐不对,后脚太前,没有达到拳的要求,同时脚尖也不是朝前,有点外翻。龙吊膀在2-3的过程中,手腕和手指是不动的,而我的则是在那里乱动,这个不对。后来裴勇在练习的时候小凌老师也发现他有这个问题,因为上节课我跟着裴勇练过,所以小凌老师说我是把裴勇的缺点给放大了,这个就引申到“教学相长”的问题,就是学生会把老师的缺点给放大,而在教的过程中,通过学生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再改进,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这次还有一个撅屁股的问题,是储教练指出来的,我在之前的练习中倒没注意,撅屁股这个问题从水浪拳到十大形,也算是我的老毛病了,怎么解决,自己先想想,回头再请教老师。 课后的回答环节,小凌老师对弓步的双脚位置进行了讲解。因为上次秘书长在小记中画了3张图,指出第一个是对的,第二个和第三个是不对的,小凌老师则说其实三个都对,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脚无论怎么放有一个上限和下限的问题,只要在这个范围内都是对的,超过这个范围,就不对了。弓步的双脚位置是有标准的,目的是要稳,所以不能太开,也不能太合。两脚内侧差不多在一根直线上就是开的程度。超过了这个范畴,裆部就开了,就不对了。合的程度,就是后脚落点不能偏向前脚,如果太往里,一是弓步就不稳了,容易被击倒,二是小腿的迎面骨就直接暴露给对手了,容易被打骨折,三是不是面对对手。 老罗提到拜师仪式上老师赠与我们的毛巾上的字“盖特威”,这三个字的含义是什么。 老师说过希望我们做一个幸福的普通人,不过在普通人的基础上,希望我们有远大的目标,要做盖世英雄,这一点,是跟做一个幸福的普通人相呼应的,即使做了英雄,也不要忘了自己还是一个普通人。
作者:renmin 这节课小凌老师帮我纠正了如下几处的问题:
作者:罗建军 这次训练时,我又向储教练请教了几个十大形的问题: 1.踩步动作1到2时,腹部是不是需要随着手的动作内含和稍微有点旋转? 储教练说我有这种感觉蛮好的 2.踩步动作2到3时,是后手前手,脚一起到还是后手推前手然后和脚一起到? 储教练带着我的手走了一下动作2到3时整个动作,应该是后手和前手相合然后和脚一起到。最后我将整个踩步动作完整打了一遍,储教练发现我拗步时后肩没有沉下去。我感受了一下应该是肩部不够放松所致,放松说起来很简单,要做到还是需要功夫的。
然后又请储教练看了下我的虎扑双把,我虎扑双把总是感觉少了点什么,自己都不觉得满意。储教练指出: 1.我角度不对,左式转向右式,或者右式转向左式时应该是一个直角 2.虎扑时两手不要太出去,高度在自己胸口这个位置,两肘要合 储教练还指出我的龙吊膀动作3时,前手的手腕要直,后手贴于腰后,这样两手才是放松的。 然后旁边一位同学(可能是老唐,抱歉当时因为要集体打水浪拳了,只听到声音,未见人)指出踮步时脚尖方向不对。训练后我自己练习时,发觉虎扑双把我之所以打得自己都不满意,除了前面的两点以外还有左右式变换时,手是应该横靠过去的,上次小凌老师已经给我指出这个问题,我一直没有领会出老师的原意;然后就是刮地风腿要靠前一点,之前有点后拖。
小凌老师让我们一一打了抡劲和龙吊膀,指出转身是往胸口方向转的,这点我理解和水浪拳犀牛望月转身一样,然后转身后只有动作2,动作3,不象其它有1,2,3,我的理解转身就是一个动作了,所以转身后就直接动作2和3。
打完水浪拳后,我向小凌老师提了两个问题,根据小凌老师的回答,将我的听后感记录于下,先说明下只是我自己的理解,不是老师的原话,也不是老师的原意。 第一个问题,盖特威的含义。首先,盖特威是gateway的音译,这个品牌的公司老师同他们有些往来,这次拜师时便从他们那里拿了一批毛巾来作为赠礼。其次是为什么要拿盖特威的毛巾来作为赠礼呢?老师是期望我们做盖世英雄,那么为什么老师他期望我们做盖世英雄呢?要知道英雄大都生于乱世或者出于危难之时。我记得老师以前的讲话里说过“内家拳大厦将倾,岌岌可危”,用诸葛亮出师表里一句话来形容就是:“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此时挺身而出之人就是英雄,就好比木兰辞里的花木兰一样,在“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窘迫之时,能够奋身而出“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所以她就是英雄,。老师一直都在为内家拳的传承努力,把此作为自己一生的事业。对我们这些弟子有着期许,从老师的寄语中可知一二,老师期望我们“当立长志”,“不可以不弘毅”,“文武双修”,能够“有所成”,并且“弘既往之风规,导将来之器识”,“成正果”,“学成之日”为“内家拳之中流砥柱”,做“栋梁”。但“传承艰难,路途遥远”,让我们“慢事不可急求,当以徐图之”,但需要“日日行”,“常常做”,“精于勤”,然后“道之不行,独善其“身”;道之可行,兼济“天下””。这并不同老师之前期许我们做一个幸福的普通人矛盾,普通人能够成为英雄,英雄其实也就是普通人,我们要立志当盖世英雄,心态上要是普通人。好比花木兰最后不要功名和厚禄一样,只是希望天子能够给她一匹马,好让她回家一样。披上铠甲是将军,卸下铠甲就是普通人。 第二个问题,我向老师描述了下从垂纱贴帘到停车问路的感受,问老师这种感受是不是由外带内的内动。老师听了后很宽慰,觉得我们的教学方法是正确的。从老师的回答里我了解到,由外带内然后再由内带外是指先由外部肢体的动作带出内部的动作然后再由内部的动作知道外部肢体的动作,我目前的状态要像水浪拳五字诀里讲的那样“心意本无法,舒卷随心意。无法得自然,循环适化机。”不要多思,按照目前的方式继续练习。
罗建军 记于2017年12月29日 [此帖子已被 罗建军 在 2017/12/29 19:56:26 编辑过]
作者:张耀东 这周主要复习之前学的踩步、虎扑双把、抡劲、龙吊膀,大家轮流打给小凌老师看,老师对每个人一一指点,指出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老师提到,每个人可能对动作怎么做才能到位是知道的,但是自己在打的过程中,往往并没有到位而不自知。比如说龙吊膀的第三步,后脚往前进一步的后,不能靠紧前脚,需要跟前脚保持一点距离。老师提出这个问题之后,后面打的人往往还是出现这个问题。 我对此也是深有体会,比如打踩步收式的时候,一直觉得自己打的还不错,不过上次储教练一下次就指出了两个问题:一个就是右手在从面前掠过之后,手与脸齐高,而我手举的太高了;另一个就是打恨天无把这招时,并不是双手往下抓,而是应该身体往下蹲,带动双手往下抓。 另外最近群里讨论翘臀和腿部肌肉的问题,我觉得多练十大形是能加强腿部肌肉的,因为以前我亚洲蹲蹲不下去,最近发现差不多能蹲下去了,哈哈哈。
作者:黎明 张黎明2017.12.23 因有事缺席了上次课,也缺了上次课新教的龙吊膀。到的时候,储教练水浪拳上半套已近打完。 先是让储教练看了下我打的抡劲和收势。指出抡劲2、3两个动作,手部动作有刻意的停顿,这里有这个意识就可以,打的时候还是要柔和连贯更好些。同时,3的动作,两手张开的角度过大,要注意控制。步法方面也是2个问题,和手部动作不同步,还有就是前后脚间距过小。 收势方面,最后6的动作虎扑,双手手指不能指向地面,要水平指向正前方,右手要注意护裆,左手臂要护住做肋,不能前伸太远。 趁着大家还没到的时候,储教练也给我补了龙吊膀的课。步法方面和抡劲基本是一样的,主要是要注意两臂膀要随着步法前进、转身过程中的位置。开始,我是有点把臂膀和身体当成拨浪鼓来练习的,储教练马上就指出我的错误,臂膀在甩动过程中,要以身体的转动同步的,而不是像拨浪鼓般随意且无控制。 课间,小凌老师逐一看了大家打的拳,并一一指出各自的问题。轮到我时,打的也是抡劲和收势,并指出两个大问题。 一个和之前储教练指出的一致,也是步法的问题。我打的时候,已经有注意到要控制前后脚的间距,但还是不对。关键还是没有完全理解明白正确的方法。似懂非懂而已。 下来后,又再次请教储教练,让我注意一定要后膝抵住前膝弯,相应的就会比较到位。回来后,又查了拳艺传真里的相关描述,如下:身子蹲踞,一足在前,一足在后,两膝屈曲,后膝抵住前膝弯,两大腿交叠,自前膝与左右两胯,成三角形。算是大致理解了,不过练习过程中,还不能一直做到位。可能好一些了,等下次课时,向储教练再确认下。 另一个问题,也是我的老问题了。之前打踩步的2的时候,就非常明显,手腕动作过多。也刻意花了蛮长时间去纠正,按储教练的话,是比之前是改善蛮多了。不过,这次收势动作2到3时,犯的是同样的问题。结合之后和其他同学,特别是冬雷和建军的指点,我主要的问题,可能出在意识过于集中在手腕。整个动作是手腕带动肘部进行的,基本没有肩什么事。和拳经里要求的,肩催肘、肘催手,完全是反过来的,错的厉害。 从表象来看,我是以手腕领劲,以肘为转轴做的动作。另外,这两天在家练习的时候,重新按分解动作来琢磨。发现一个新的问题,我动作2到3再到4这个过程,连贯打的时候,是没有交代清楚,整个是滑过去的。特别是少了3的定式动作时,右肩领前那个意识。然后再左手向上穿过右手的同时起跳。我原先是2之后,右手往回裹的同时就开始起跳了,再加上左手上穿的动作。 同时也大致解开了我之前的另一个疑问,感觉起跳的滞空时间不够,手部动作来不及做。就是因为没把动作交代清楚,2式并1式,自然是来不及了。 再次证明了,十大形练习1、2、3分解动作的重要性。也有些明白小凌老师之前说到过的,学习十大形,有一个分解-连贯-再分解-再连贯,多次反复循琢磨的过程。 课后答疑阶段,小凌老师又重点提到了步法方位的问题。用我理解的方式,大致描述为, 1. 考虑到迎面骨非常脆弱的问题,故前脚脚尖要略带扣,以外侧可以承受较打击力的有肉的一侧,面向假想敌;这就很清楚的解释了拳经里一直提到的脚尖带扣的原因。 2. 以前脚脚尖与后脚脚跟落在一条线上为中线,在有较小的误差范围内(按老师讲的,就是半个脚掌的空间),都算是正确的。这里以前脚脚尖对准假想敌为方向,后脚落点如过于向内,则一来自己站立不稳,二来会让身体因别扭而转向,失去面向假想敌的方向。如后脚落点过于靠外,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顾裆,存在防守漏洞,同时也会失去面向假想敌的方向。
作者:刘运杰 谈谈“心”
12月23日,来到源深,看见王教练、晓舟教练在教水浪拳,储教练带领大家复习十大形。 小凌老师过来以后,让大家打拳给他看。看几个同学打过之后,指出主要存在的问题:动作3的后脚容易拖上去,不是踏上去;而且两脚的位置不对。 我打的是龙吊膀,小凌老师看完后说,你是目前为止打得最差的一个,怎么说呢?你是山东人,吃面不吃米,你吃过窝窝头吧,玉米面是没有黏性的,面粉和好后有黏性,你打的拳就没有黏性,像机器人,动作不柔和。一个简单的比喻指出你的问题,牛! 在看过嘉严和裴勇的龙吊膀之后,小凌老师说,裴勇指点过嘉严,两个人的手法大致相同,学生的错误是老师的放大版。 指出十大形转身动作要领:1.自己的胸在哪边,往哪边转,最小的转弯半径。2.转身后只有动作2和3,没有1。 小凌指点过后,储教练召集大家继续练,感觉我们打的拳没有让小凌老师满意。跟我们大声说:要好好练,不懂要问,不要混过去。我让储教练指点抡劲,储教练指出动作1向动作2转变时,不要沉下去;后手拎起后贴着身体顺着乳头滑下。 小凌老师给我指点时,说出了我最大的一个缺点:打拳时没有看前方,而是看向了小凌老师的方向。拳为己练,不是为了打给老师看,平时练是一种状态,在小凌老师面前练是另外一种状态,就不是真正的内家拳,不是真正的内家拳者,离着心与意合的境界差得远呢。如何修炼独自练与众人面前练一个样,在小凌老师面前练一个样?从高从大讲,日常修心,爱自心出,内在充盈柔和,心灵柔软,自然打拳旁无一物,身心合一,动作柔美;从拳自身讲,加强习练,孰能生巧,记于心,形于外,心里有谱不慌张,在小凌老师面前不会生搬硬扭,慢慢由外至内,达到心与意合的境界。 其实,万物归一,在工作中、实践中这样的场景比比皆是。我在拳场上的表现就是工作表现的缩影,关注内在,敬爱他人,方是修行,方是练拳的宗旨。 小凌老师号召我们不仅要做幸福的普通人,也要做盖世英雄,要有英雄的豪情,要有为。
作者:陈清怡 2017-12-23 学拳小记:本次学拳算十大形特训的第五周,到源深体育馆二层平台的时候,国燕教练和晓舟教练那边已经开始带打水浪拳,储教练也已经领着一干同学在另一边学习十大形,纠正动作。中间则是东雷在独自练习水浪拳。同学们来的都越来越早了。 此次训练,主要是复习纠正踩步、抡劲、双把和龙吊膀,没有新教动作。储教练一边纠正,一边提醒各位同学,打拳有什么疑问,一定要问,不要混!不要一带而过!储教练带打十大形动作时,小凌老师站在边上看,在带打练习了几个动作后,小凌老师让大家一个个打自己熟悉的十大形动作,一一纠正演示指出不足,有的时候纠正了再打,打得不对再纠正,反复多遍,不厌其烦。感觉老师已经有些疲惫,但是仍然坚持把所有人的拳都看了一遍、指点了一遍,非常不容易。 以下为本次学拳的一些记录,不是很全,大家一起补充。 转身 十大形的转身,同学们打得多有错误。小凌老师看了多个同学后,亲自演示了抡劲和龙吊膀的转身动作。说实际上很简单,正常打的时候是1-2-3,转身的时候就是2-3,没有了1。 自己打抡劲给小凌老师看的时候,转身也错了。在边上琢磨半天,不是很得法。储教练捉住我的手,比划了一下路径,一下就明白了。其实是3后,转身转脚,转身的同时,前手在外抡到肩,后手在内抡到腰侧,转身打停到1的结束动作。然后是2和3的动作。在边上又练习多遍,熟练了一下。 回家自己练习转身,抡劲和龙吊膀是如小凌老师所说,转身没有1。但是双把是3之后转180度,然后是还是1。所以,比较下来这个有点不同。 龙吊膀 在一旁练习龙吊膀,储教练让我打停在3,指出在3的时候前后膝盖是分开的,后脚的膝盖要合上去,位于前脚膝盖的侧后面膝盖窝里。我和储教练确认,后脚膝盖是靠在前脚膝盖边还是膝盖窝里面,答曰膝盖窝里面。自己照这个要求,慢慢体会,感觉这样腿要蹲的更低一些。结合以前讲的,知道这个是要护住裆部。 另外一个地方储教练提醒要注意的是动作3的时候,在腰侧的手掌不要紧贴着身体,要和身体有一定角度。个人体会在60~90度之间。在身后的手要放松,不要绷紧。这个不太容易,因为自己绷紧也是无意识的。可能和水浪拳一样,熟练了自然就放松了。 抡劲和收势 小凌老师这次点评黎明,说的非常多。有好几个地方要注意。1个是两只脚的相对位置还是不对,前面讲过一个同学脚的相对位置不对。但是黎明打抡劲的时候,脚的位置还是不对,两只脚并的太拢。 收势的时候分解动作12345的动作2,手腕在翻动,实际是手臂带着手掌动,手腕不需要翻动。 课后答疑: 1. 罗建军问:拜师的拳巾上有“盖特威”三个字是什么意思?盖世英雄是什么意思。 小凌老师答:(大意,非原话)大家要先要做一个幸福的普通人,但也希望大家能做英雄。所谓三十成名、四十成家、五十威震天下。而盖世英雄则是英雄中的英雄。这是对大家的期望。 对于拜师的寄语,大家要连起来看,多揣摩。10年后再看,就会知道老师说的是什么意思。 2. 陈清怡问:以前小凌老师讲“薰风扫叶”的时候讲,以后拳要打360度的。既然是360度,那为什么现在的水浪拳这么强调方向,哪一式就要打到哪个方向? 小凌老师回答(非原话,为自己理解):孔子在《论语.为政》里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里孔子说,自己70岁了,已经可以从心所欲从容自在,而依然合规合矩。 打拳的固定的方向和角度就是规矩训练,等训练成熟,潜移默化了。以后出拳才能从容自在而时刻合规合矩。那时候的招式就没有限制而是从心所欲。比如踩步,现在打的是定步,以后大家还会打滑步和一步。那么,在狭小的空间的踩步就是打的一步。现在还是要按要求打到位。 3. 两脚相对距离的问题 在12/16日的学拳小纪中,按自己对储教练和朱全弟理事长对2脚间距的讲解,做了下面这张两脚相对位置的图,说下图是1对2错。 后来,王国燕教练看后,在论坛上跟帖说小凌老师以前教的时候在地上画过步法的足迹图,和我画的不一样,详细如下图。 课后答疑的时候,小凌老师问我是否看了王国燕教练的步法图回帖,知道那个对吗?因为家里网络一直不好,一直没有登录网站,结果一头雾水。还好建军马上用手机打开网站,把上图调了出来,但也说不出原因。 小凌老师解释说,十大形讲究顾裆,但是也要稳。那么正面对敌,如果2脚间的左右距离太大【错(一)图】,裆就打开了,不对。但是如果前后2脚交错了【错(二)图】,就不稳了,也不对。正确的步法是两脚的前后重叠和左右重叠不要超过半个脚掌的间距。前后脚的最大左右间隔也不要超过半个脚掌的间距。在这个范围内都是对的。 所以,我上次小纪中说的1对2错的步法其实都是对的。因为它们的重叠交错都没有过半个脚掌的间距要求。 4. 前脚内扣的原因 小凌老师问大家知道为什么小腿的迎面骨上海话叫讨饭骨吗?大家都不知道。小凌老师接下去说,因为迎面骨没有肉,直接摸到的就是骨头。别的地方的骨头都是肌肉包围起来的,被踢一下打一下还没问题,但小腿迎面骨这个地方是最脆弱的地方,打到了可能就断了。所以前脚出去都要内扣,就是为了避免把迎面骨暴露给对方。真是拳中处处有真意,知者有几人? [此帖子已被 陈清怡 在 2017/12/31 11:56:35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陈清怡 在 2017/12/31 11:57:33 编辑过]
|